c++算法学习笔记 (13) 链表

简介: c++算法学习笔记 (13) 链表

1.单链表:

实现一个单链表,链表初始为空,支持三种操作:

  1. 向链表头插入一个数;
  2. 删除第 k 个插入的数后面的一个数;
  3. 在第 k 个插入的数后插入一个数。

现在要对该链表进行 M 次操作,进行完所有操作后,从头到尾输出整个链表。

注意:题目中第 k 个插入的数并不是指当前链表的第 k 个数。例如操作过程中一共插入了 n 个数,则按照插入的时间顺序,这 n 个数依次为:第 1 个插入的数,第 2 个插入的数,…第 n 个插入的数。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整数 M,表示操作次数。

接下来 M 行,每行包含一个操作命令,操作命令可能为以下几种:

  1. H x,表示向链表头插入一个数 x。
  2. D k,表示删除第 k 个插入的数后面的数(当 k 为 0 时,表示删除头结点)。
  3. I k x,表示在第 k 个插入的数后面插入一个数 x(此操作中 k 均大于 0)。
输出格式

共一行,将整个链表从头到尾输出。

数据范围

1≤M≤100000

所有操作保证合法。

输入样例:
10
H 9
I 1 1
D 1
D 0
H 6
I 3 6
I 4 5
I 4 5
I 3 4
D 6


输出样例:
6 4 6 5


代码:(链式前向星)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010;
// head表示头节点的下标
// e[i]表示节点i的值
// ne[i]表示节点i的next指针是多少
// i:编号
// idx存储当前已经用到了哪个点
int head, e[N], ne[N], idx;
// 初始化
void init()
{
    head = -1;
    idx = 0;
}
void add(int x)
{               // 头插
    e[idx] = x; // 存数
 
    ne[idx] = head; // 头插操作1:idx指向头节点
    head = idx;     // 头插操作2:头节点改成idx
 
    idx++;
}
// 将x插入到下标是k的点后面
void add(int k, int x)
{
    e[idx] = x; // 存数
 
    ne[idx] = ne[k]; // 操作1
    ne[k] = idx;     // 操作2
 
    idx++;
}
// 将下标是k后面的点删除(单链表找后面的点好找)
void remove(int k)
{
    ne[k] = ne[ne[k]];
    // 1->2->3,k=1,ne[1]=2,ne[ne[1]]=3
}
 
int main()
{
    int m;
    cin >> m;
    init();
    while (m--)
    {
        int k, x;
        char op;
        cin >> op;
        if (op == 'H')
        {
            cin >> x;
            add(x);
        }
        else if (op == 'D')
        {
            cin >> k;
            if (k == 0)
                head = ne[head]; // 特判k=0
            remove(k - 1);
        }
        else
        {
            cin >> k >> x;
            add(k - 1, x);
        }
    }
    for (int i = head; i != -1; i = ne[i])
    {
        cout << e[i] << " ";
    }
    return 0;
}


2.双链表

实现一个双链表,双链表初始为空,支持 5 种操作:

  1. 在最左侧插入一个数;
  2. 在最右侧插入一个数;
  3. 将第 k 个插入的数删除;
  4. 在第 k 个插入的数左侧插入一个数;
  5. 在第 k 个插入的数右侧插入一个数

现在要对该链表进行 M 次操作,进行完所有操作后,从左到右输出整个链表。

注意:题目中第 k 个插入的数并不是指当前链表的第 k 个数。例如操作过程中一共插入了 n 个数,则按照插入的时间顺序,这 n 个数依次为:第 1 个插入的数,第 2 个插入的数,…第 n 个插入的数。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整数 M,表示操作次数。

接下来 M 行,每行包含一个操作命令,操作命令可能为以下几种:

  1. L x,表示在链表的最左端插入数 x。
  2. R x,表示在链表的最右端插入数 x。
  3. D k,表示将第 k 个插入的数删除。
  4. IL k x,表示在第 k 个插入的数左侧插入一个数。
  5. IR k x,表示在第 k 个插入的数右侧插入一个数。
输出格式

共一行,将整个链表从左到右输出。

数据范围

1≤M≤100000

所有操作保证合法。

输入样例:
10
R 7
D 1
L 3
IL 2 10
D 3
IL 2 7
L 8
R 9
IL 4 7
IR 2 2


输出样例:
8 7 7 3 2 9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010;
int m;
int e[N], l[N], r[N], idx; // e:这个点的值 l:存左边的数 r:存右边的数
// 初始化
void init()
{
    // 0表示左端点head,1表示右端点tail
    r[0] = 1; // 0号点的右边是1号点
    l[1] = 0;
    idx = 2;
}
// 插入
void addr(int k, int x)
{ // k点右边插入x
    e[idx] = x;
 
    r[idx] = r[k];
    l[idx] = k;
 
    r[k] = idx;
    l[r[idx]] = idx;
 
    idx++; // 不要忘记!!!
}
void addl(int k, int x)
{ // k点左边插入x
    e[idx] = x;
 
    r[idx] = k;
    l[idx] = l[k];
 
    l[k] = idx;
    r[l[idx]] = idx;
 
    idx++; // 不要忘记!!!
}
// 删除
void remove(int k)
{ // 删除第k个点
    r[l[k]] = r[k];
    l[r[k]] = l[k];
}
 
int main()
{
    cin >> m;
    init(); // 易忘记!!!!
    while (m--)
    {
        string op;
        cin >> op;
        int x, k;
        if (op == "L") // 也可都使用在右边插入(注释里)
        {
            cin >> x;
            addr(0, x); // 在头节点0的右边插入x
        }
        if (op == "R")
        {
            cin >> x;
            // addr(l[1], x); // 在尾节点左边插入x
            addl(1, x);
        }
        if (op == "D")
        {
            cin >> k;
            remove(k + 1); // 这里易错,k都变为k+1,因为idx初始为2
        }
        if (op == "IL")
        {
            cin >> k >> x;
            // addr(l[k + 1], x);
            addl(k + 1, x);
        }
        if (op == "IR")
        {
            cin >> k >> x;
            addr(k + 1, x);
        }
    }
    for (int i = r[0]; i != 1; i = r[i]) // 从r[0]开始
    {
        cout << e[i] << " ";
    }
 
    return 0;
}


相关文章
|
4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基于 C++ 哈希表算法实现局域网监控电脑屏幕的数据加速机制研究
企业网络安全与办公管理需求日益复杂的学术语境下,局域网监控电脑屏幕作为保障信息安全、规范员工操作的重要手段,已然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关键研究对象。其作用类似网络空间中的 “电子眼”,实时捕获每台电脑屏幕上的操作动态。然而,面对海量监控数据,实现高效数据存储与快速检索,已成为提升监控系统性能的核心挑战。本文聚焦于 C++ 语言中的哈希表算法,深入探究其如何成为局域网监控电脑屏幕数据处理的 “加速引擎”,并通过详尽的代码示例,展现其强大功能与应用价值。
107 2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基于跳表数据结构的企业局域网监控异常连接实时检测 C++ 算法研究
跳表(Skip List)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数据结构,适用于企业局域网监控中海量连接记录的高效处理。其通过多层索引机制实现快速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优于链表和平衡树。跳表在异常连接识别、黑名单管理和历史记录溯源等场景中表现出色,具备实现简单、支持范围查询等优势,是企业网络监控中动态数据管理的理想选择。
82 0
|
4月前
|
监控 算法 数据处理
基于 C++ 的 KD 树算法在监控局域网屏幕中的理论剖析与工程实践研究
本文探讨了KD树在局域网屏幕监控中的应用,通过C++实现其构建与查询功能,显著提升多维数据处理效率。KD树作为一种二叉空间划分结构,适用于屏幕图像特征匹配、异常画面检测及数据压缩传输优化等场景。相比传统方法,基于KD树的方案检索效率提升2-3个数量级,但高维数据退化和动态更新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可通过融合其他数据结构、引入深度学习及开发增量式更新算法等方式优化性能。
142 17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基于 C++ 布隆过滤器算法的局域网上网行为控制:URL 访问过滤的高效实现研究
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布隆过滤器的局域网上网行为控制方法,旨在解决传统黑白名单机制在处理海量URL数据时存储与查询效率低的问题。通过C++实现URL访问过滤功能,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将内存占用降至传统方案的八分之一,查询速度提升约40%,假阳性率可控。研究为优化企业网络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并提出结合机器学习、改进哈希函数及分布式协同等未来优化方向。
90 0
|
5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基于 C++ 哈希表算法的局域网如何监控电脑技术解析
当代数字化办公与生活环境中,局域网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与便捷性。然而,出于网络安全管理、资源合理分配以及合规性要求等多方面的考量,对局域网内计算机进行有效监控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实现局域网内计算机监控,涉及多种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运用。本文聚焦于 C++ 编程语言中的哈希表算法,深入探讨其在局域网计算机监控场景中的应用,并通过详尽的代码示例进行阐释。
118 4
|
6月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企业员工数据泄露防范策略:基于 C++ 语言的布隆过滤器算法剖析[如何防止员工泄密]
企业运营过程中,防范员工泄密是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议题。员工泄密可能致使企业核心数据、商业机密等关键资产的流失,进而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为应对这一挑战,借助恰当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成为强化信息防护的有效路径。本文专注于 C++ 语言中的布隆过滤器算法,深入探究其在防范员工泄密场景中的应用。
115 8
|
5月前
|
存储 算法 物联网
解析局域网内控制电脑机制:基于 Go 语言链表算法的隐秘通信技术探究
数字化办公与物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局域网内计算机控制已成为提升工作效率、达成设备协同管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企业远程办公时的设备统一调度,还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多设备间的联动控制,高效的数据传输与管理机制均构成实现局域网内计算机控制功能的核心要素。本文将深入探究 Go 语言中的链表数据结构,剖析其在局域网内计算机控制过程中,如何达成数据的有序存储与高效传输,并通过完整的 Go 语言代码示例展示其应用流程。
102 0
|
7月前
|
编译器 C++ 开发者
【C++篇】深度解析类与对象(下)
在上一篇博客中,我们学习了C++的基础类与对象概念,包括类的定义、对象的使用和构造函数的作用。在这一篇,我们将深入探讨C++类的一些重要特性,如构造函数的高级用法、类型转换、static成员、友元、内部类、匿名对象,以及对象拷贝优化等。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理念,提升代码的健壮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3月前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编译器
c++模板初阶----函数模板与类模板
class 类模板名private://类内成员声明class Apublic:A(T val):a(val){}private:T a;return 0;运行结果:注意:类模板中的成员函数若是放在类外定义时,需要加模板参数列表。return 0;
92 0
|
3月前
|
存储 编译器 程序员
c++的类(附含explicit关键字,友元,内部类)
本文介绍了C++中类的核心概念与用法,涵盖封装、继承、多态三大特性。重点讲解了类的定义(`class`与`struct`)、访问限定符(`private`、`public`、`protected`)、类的作用域及成员函数的声明与定义分离。同时深入探讨了类的大小计算、`this`指针、默认成员函数(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拷贝构造、赋值重载)以及运算符重载等内容。 文章还详细分析了`explicit`关键字的作用、静态成员(变量与函数)、友元(友元函数与友元类)的概念及其使用场景,并简要介绍了内部类的特性。
169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