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路由交换
Datacom=数通=数据通信
某个设备产生了数据之后,借助整体的网络到达目的地的过程
工业标准:通信型的标准:TCP/IP
1.统一化
2.分层管理
3.故障定位比较明确
OSI:七层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可查看差错检测,看丢包)
3.网络层(IP地址,路由功能)
4.传输层(应用区分端口,基于不同协议完成纠错)
5.会话层
作用:实现应用级别不同服务的区分
6.表示层
作用:负责数据的解码,编译
7.应用层
作用:1.满足下面模型无法解决的问题 2.产生不同的数据 3.验证手段-加密手段
TCP/IP 模型——定义了具体的协议和标准
1.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网络层——IP协议
3.传输层——TCP协议
4.应用层
传输介质:网线和光纤
实现:设备之间互连(物理层)
TCP协议具备以下特性:
- 面向连接协议
- 多路复用
- 全双工模式
- 数据错误校验
- 数据分段
- 窗口机制
- 可靠性机制
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详细过程如下:
1.由TCP连接发起方,发送第一个SYN位置1的TCP报文。初始序列号a为一个随机生成的数字,因为没收到过来自PC2的任何报文,所以确认序列号为0;
2.接收方接收到合法的SYN报文之后,回复一个SYN和ACK的TCP报文。初始序列号b为一个随机生成的数字,同时因为此报文是回复给PC1的报文,所以序列号为a+1;
3.PC1接收到PC2发送的SYN和ACK置位的TCP报文后,回复一个ACK的报文,此时序列号为a+1,确认序列号为b+1。PC2收到之后,TCP双向连接建立。
TCP的关闭是四次握手,具体过程如下:
- 由PC1发出一个FIN字段置”1 ”的不带数据的TCP段;
- PC2收到PC1发来的FIN置位的TCP报文后,会回复一个ACK置位的TCP报文。
- 若PC2也没有需要发送的数据,则直接发送FIN置位的TCP报文。假设此时PC2还有数据要发送,那么当PC2发送完这些数据之后会发送一个FIN置位的TCP报文去关闭连接。
- PC1收到FIN置位的TCP报文,回复ACK报文,TCP双向连接断开。
UDP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UD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17。
UDP协议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在OSI模型中,两者都位于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UDP有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UDP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