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到2日,国家数据局成立后首次召开全国性工作会议,引发了数据行业和市场各方的密切关注。会议强调坚持“一条主线”,统筹“三个建设”,着力健全基础制度、释放要素潜能、加快转型赋能、促进科技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安全保障、推进国际合作、抓好试点试验,奋力开创国家数据工作新局面。
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数据生产总量预计将超过32ZB,这表明我国已是全球数据大国。随着数据的不断流动,它将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带来更大的增值效应。未来,数据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变得更为重要。
本次会议提出的多项措施旨在促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数据发挥更大的乘数效应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具体来看,一要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制定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和交易的政策,建立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健全数据流通利用安全治理机制。
二要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发挥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示范效应,持续探索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开发利用新路径,全力推动“数据要素×”行动,着力繁荣数据开发利用生态。
三要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
四要促进数据科技创新发展。围绕技术发展加快产业布局,形成数据科技与数据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五要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和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六要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始终紧绷数据安全这根弦,提升数据安全的技术保障水平。七要提升数据领域国际合作水平。统筹做好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完善国际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持续优化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八要发挥试点试验的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支持更多地方因地制宜加快发展。
这些措施体现了我国数据工作体系已基本建立,具备了纵向联动和横向协同的能力,并且对未来工作的总体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这些举措旨在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乘数效应,实现数据与产业的深度整合,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在未来的工作规划中,会议明确了三个关键方向:首先,加速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推进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当前数据工作的核心任务,其中,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建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次,探索建立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国家数据局在会议期间透露,计划开展数据标注基地的试点工作,利用地方的支持和配套作用,率先在数据标注产业的生态系统建设、能力提升和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尝试,吸引领先企业,推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繁荣。
此外,国家数据局还将开展多项试点实验工作,包括深化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数据基础制度试点、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等,以探索和推进数据工作的新模式。
第三,支持公共数据开发,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国家数据局鼓励各地区和部门加快对交通、教育、气象等领域的公共数据进行开发和开放,一体化推动公共数据的共享、开放和授权使用,平衡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关系,推动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在公共治理和公益事业中条件性免费使用,同时探索公共数据在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中的经营性产品和服务。对于确需收费的数据服务,将实行有条件的收费政策。
国家数据局将进一步明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合规政策和管理规范,以促进数据交易的高效顺畅,并激发市场的创新动力。
当前,我国数据工作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随着各行各业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趋成熟,我国的数据利用将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数据要素将在更多领域扮演关键的推动角色,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求,有力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