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淘汰策略

简介: 缓存淘汰策略

LRU 与 LFU 缓存策略及其实现。

应用层缓存

鉴于磁盘和内存读写的差异性,DB 中低频写、高频读的数据适合放入内存中,直接供应用层读写。在项目中读取用户资料时就使用到了 LRU,而非放到 Redis 中。


缓存的 2 个基本实现

Set(key string, value interface) // 写数据
Get(key string) interface{}      // 读数据

缓存的 2 个特征

  • 命中率:即命中数 / 请求数,比值越高即表明缓存使用率越高,缓存更有效。
  • 淘汰策略:内存空间是有限的,当缓存数据占满内存后,若要缓存新数据,则必须淘汰一部分数据。对于 的概念,不同淘汰策略有不同原则。


下边介绍两种常用的淘汰算法:LRU 与 LFU


LRU

缩写:Least Recently Used( 最近 最久 使用),时间维度


原则:若数据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都未使用(读取或更新),则以后使用几率也很低,应被淘汰。


数据结构


  • 使用链表:由于缓存读写删都是高频操作,考虑使用写删都为 O(1) 的链表,而非写删都为 O(N) 的数组。
  • 使用双链表:选用删除操作为 O(1) 的双链表而非删除为 O(N) 的单链表。
  • 维护额外哈希表:链表查找必须遍历 O(N) 读取,可在缓存中维护 map[key]*Node哈希表来实现O(1) 的链表查找。


直接使用链表节点存储缓存的 K-V 数据,链表从 head 到 tail 使用频率逐步降低。新访问数据不断追加到 head 前边,旧数据不断从 tail 剔除。LRU 使用链表顺序性保证了热数据在 head,冷数据在 tail。

双链表节点存储 K-V 数据:

type Node struct {
  key        string // 淘汰 tail 时需在维护的哈希表中删除,不是冗余存储
  val        interface{}
  prev, next *Node // 双向指针
}
type List struct {
  head, tail *Node
  size       int // 缓存空间大小
}


从上图可知,双链表需实现缓存节点新增 Prepend,剔除 Remove 操作:


func (l *List) Prepend(node *Node) *Node {
  if l.head == nil {
    l.head = node
    l.tail = node
  } else {
    node.prev = nil
    node.next = l.head
    l.head.prev = node
    l.head = node
  }
  l.size++
  return node
}
func (l *List) Remove(node *Node) *Node {
  if node == nil {
    return nil
  }
  prev, next := node.prev, node.next
  if prev == nil {
    l.head = next // 删除头结点
  } else {
    prev.next = next
  }
  if next == nil {
    l.tail = prev // 删除尾结点
  } else {
    next.prev = prev
  }
  l.size--
  node.prev, node.next = nil, nil
  return node
}
// 封装数据已存在缓存的后续操作
func (l *List) MoveToHead(node *Node) *Node {
  if node == nil {
    return nil
  }
  n := l.Remove(node)
  return l.Prepend(n)
}
func (l *List) Tail() *Node {
  return l.tail
}
func (l *List) Size() int {
  return l.size
}


LRU 操作细节

Set(k, v)

  • 数据已缓存,则更新值,挪到 head 前
  • 数据未缓存
  • 缓存空间未满:直接挪到 head 前
  • 缓存空间已满:移除 tail 并将新数据挪到 head 前

Get(k)

  • 命中:节点挪到 head 前,并返回 value
  • 未命中:返回 -1

代码实现:

type LRUCache struct {
  capacity int // 缓存空间大小
  items    map[string]*Node
  list     *List
}
func NewLRUCache(capacity int) *LRUCache {
  return &LRUCache{
    capacity: capacity,
    items:    make(map[string]*Node),
    list:     new(List),
  }
}
func (c *LRUCache) Set(k string, v interface{}) {
  // 命中
  if node, ok := c.items[k]; ok {
    node.val = v                         // 命中后更新值
    c.items[k] = c.list.MoveToHead(node) //
    return
  }
  // 未命中
  node := &Node{key: k, val: v} // 完整的 node
  if c.capacity == c.list.size {
    tail := c.list.Tail()
    delete(c.items, tail.key) // k-v 数据存储与 node 中
    c.list.Remove(tail)
  }
  c.items[k] = c.list.Prepend(node) // 更新地址
}
func (c *LRUCache) Get(k string) interface{} {
  node, ok := c.items[k]
  if ok {
    c.items[k] = c.list.MoveToHead(node)
    return node.val
  }
  return -1
}


测试


func TestLRU(t *testing.T) {
  c := NewLRUCache(2)
  c.Set(K1, 1)
  c.Set(K2, 2)
  c.Set(K1, 100)
  fmt.Println(c.Get(K1)) // 100
  c.Set(K3, 3)
  fmt.Println(c.Get(K2)) // -1
  c.Set(K4, 4)
  fmt.Println(c.Get(K1)) // -1
  fmt.Println(c.Get(K3)) // 3
  fmt.Println(c.Get(K4)) // 4
}


LFU

缩写:Least Frequently Used(最近 最少 使用),频率维度。

原则:若数据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使用次数少,则以后使用几率也很低,应被淘汰。

对比 LRU,若缓存空间为 3 个数据量:

Set("2", 2)
Set("1", 1)
Get(1)
Get(2)
Set("3", 3) 
Set("4", 4) // LRU 将淘汰 1,缓存链表为 4->3->2
      // LFU 将淘汰 3,未超出容量的时段内 1 和 2 都被使用了两次,3 仅使用一次


数据结构


依旧使用双向链表实现高效写删操作,但 LFU 淘汰原则是 使用次数,数据节点在链表中的位置与之无关。可按使用次数划分 频率梯队,数据节点使用一次就挪到高频梯队。此外维护 minFreq 表示最低梯队,维护 2 个哈希表:

  • map[freq]*List 各频率及其链表
  • map[key]*Node 实现数据节点的 O(1) 读

双链表存储缓存数据:

type Node struct {
  key        string
  val        interface{}
  freq       int // 将节点从旧梯队移除时使用,非冗余存储
  prev, next *Node
}
type List struct {
  head, tail *Node
  size       int
}


LFU 操作细节

Set(k, v)

  • 数据已缓存,则更新值,挪到下一梯队
  • 数据未缓存
  • 缓存空间未满:直接挪到第 1 梯队
  • 缓存空间已满:移除 minFreq 梯队的 tail 节点,并将新数据挪到第 1 梯队

Get(k)

  • 命中:节点挪到下一梯队,并返回 value
  • 未命中:返回 -1

如上的 5 种 case,都要维护好对 minFreq 和 2 个哈希表的读写。

代码实现:


type LFUCache struct {
  capacity int
  minFreq  int // 最低频率
  items map[string]*Node
  freqs map[int]*List // 不同频率梯队
}
func NewLFUCache(capacity int) *LFUCache {
  return &LFUCache{
    capacity: capacity,
    minFreq:  0,
    items:    make(map[string]*Node),
    freqs:    make(map[int]*List),
  }
}
func (c *LFUCache) Get(k string) interface{} {
  node, ok := c.items[k]
  if !ok {
    return -1
  }
  // 移到 +1 梯队中
  c.freqs[node.freq].Remove(node)
  node.freq++
  if _, ok := c.freqs[node.freq]; !ok {
    c.freqs[node.freq] = NewList()
  }
  newNode := c.freqs[node.freq].Prepend(node)
  c.items[k] = newNode // 新地址更新到 map
  if c.freqs[c.minFreq].Size() == 0 {
    c.minFreq++ // Get 的正好是当前值
  }
  return newNode.val
}
func (c *LFUCache) Set(k string, v interface{}) {
  if c.capacity <= 0 {
    return
  }
  // 命中,需要更新频率
  if val := c.Get(k); val != -1 {
    c.items[k].val = v // 直接更新值即可
    return
  }
  node := &Node{key: k, val: v, freq: 1}
  // 未命中
  // 缓存已满
  if c.capacity == len(c.items) {
    old := c.freqs[c.minFreq].Tail() // 最低最旧
    c.freqs[c.minFreq].Remove(old)
    delete(c.items, old.key)
  }
  // 缓存未满,放入第 1 梯队
  c.items[k] = node
  if _, ok := c.freqs[1]; !ok {
    c.freqs[1] = NewList()
  }
  c.freqs[1].Prepend(node)
  c.minFreq = 1
}


minFreq 和 2 个哈希表的维护使 LFU 比 LRU 更难实现。


测试

func TestLFU(t *testing.T) {
  c := NewLFUCache(2)
  c.Set(K1, 1)           // 1:K1
  c.Set(K2, 2)           // 1:K2->K1  
  fmt.Println(c.Get(K1)) // 1:K2 2:K1 // 1
  c.Set(K3, 3)           // 1:K3 2:K1
  fmt.Println(c.Get(K2)) // -1
  fmt.Println(c.Get(K3)) // 2:k3->k1  // 3
  c.Set(K4, 4)           // 1:K4 2:K3
  fmt.Println(c.Get(K1)) // -1
  fmt.Println(c.Get(K3)) // 1:K4 3:K3 // 3
}


总结


常见的缓存淘汰策略有队列直接实现的 FIFO,双链表实现的 LFU 与 LRU,此外还有扩展的 2LRU 与 ARC 等算法,它们的实现不依赖于任意一种数据结构,此外对于旧数据的衡量原则不同,淘汰策略也不一样。


在算法直接实现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不妨采用空间换时间,或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来间接实现。要充分利用各种数据结构的优点并互补,比如链表加哈希表就实现了任意操作 O(1) 复杂度的复合数据结构。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缓存 NoSQL
后端开发中的缓存策略:提升应用性能的关键
后端开发中的缓存策略:提升应用性能的关键
26 0
|
1月前
|
缓存 监控 NoSQL
解析Redis缓存雪崩及应对策略
解析Redis缓存雪崩及应对策略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UED
缓存策略与Apollo:优化网络请求性能
缓存策略与Apollo:优化网络请求性能
|
3月前
|
缓存 No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缓存策略
mysql缓存策略
28 0
|
3月前
|
缓存 NoSQL 关系型数据库
|
6天前
|
存储 缓存 安全
基于iOS平台的高效图片缓存策略实现
【4月更文挑战第22天】 在移动应用开发中,图片资源的加载与缓存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iOS平台,由于设备存储空间的限制以及用户对流畅性的高要求,设计一种合理的图片缓存策略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探讨在iOS环境下,如何通过使用先进的图片缓存技术,包括内存缓存、磁盘缓存以及网络请求的优化,来提高应用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我们将重点分析多级缓存机制的设计与实现,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
6天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实现iOS平台的高效图片缓存策略
【4月更文挑战第22天】在移动应用开发中,图片资源的处理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图像资源密集型的iOS应用,如何有效地缓存图片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升加载速度,是开发者们面临的关键挑战。本文将探讨一种针对iOS平台的图片缓存策略,该策略通过结合内存缓存与磁盘缓存的机制,并采用先进的图片解码和异步加载技术,旨在实现快速加载的同时,保持应用的内存效率。
|
25天前
|
缓存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 查询优化:提速查询效率的13大秘籍(索引设计、查询优化、缓存策略、子查询优化以及定期表分析和优化)(中)
MySQL 查询优化:提速查询效率的13大秘籍(索引设计、查询优化、缓存策略、子查询优化以及定期表分析和优化)(中)
|
12天前
|
缓存 NoSQL Java
使用Redis进行Java缓存策略设计
【4月更文挑战第16天】在高并发Java应用中,Redis作为缓存中间件提升性能。本文探讨如何使用Redis设计缓存策略。Redis是开源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支持多种数据结构。Java中常用Redis客户端有Jedis和Lettuce。缓存设计遵循一致性、失效、雪崩、穿透和预热原则。常见缓存模式包括Cache-Aside、Read-Through、Write-Through和Write-Behind。示例展示了使用Jedis实现Cache-Aside模式。优化策略包括分布式锁、缓存预热、随机过期时间、限流和降级,以应对缓存挑战。
|
16天前
|
存储 缓存 自动驾驶
缓存策略与Apollo:优化网络请求性能
缓存策略与Apollo:优化网络请求性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