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御中的安全审计技术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对信息系统及其活动进行记录、审查和评估,以确保系统符合安全策略、法规要求,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异常行为。通过安全审计,可以对系统中的各种活动进行记录、检测和监控,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威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理。
安全审计是对访问控制的必要补充,是信息安全的另一个基础技术机制。审计会对用户使用何种信息资源、使用的时间,以及如何使用(执行何种操作)进行记录与监控。审计和监控是实现系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处于系统的最高层。审计与监控能够再现原有的进程和问题,这对于责任追查和数据恢复非常有必要。
审计跟踪是系统活动的流水记录。该记录按事件从始至终的途径,顺序检查、审查和检验每个事件的环境及活动。审计跟踪通过书面方式提供应负责任人员的活动证据以支持访问控制职能的实现(职能是指记录系统活动并可以跟踪到对这些活动应负责任人员的能力)。
审计跟踪记录系统活动和用户活动。系统活动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进程的活动;用户活动包括用户在操作系统中和应用程序中的活动。通过借助适当的工具和规程,审计跟踪可以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活动、影响运行效率的问题以及程序中的错误。审计跟踪不但有助于帮助系统管理员确保系统及其资源免遭非法授权用户的侵害,同时还能提供对数据恢复的帮助。
安全审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日志审计:通过收集、分析和审计系统中的日志信息,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安全事件和异常行为进行监测和报警。常见的日志包括系统日志、安全日志、网络日志等。
- 行为审计:对网络中的主机、设备、应用程序等的行为进行监测和审计,以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威胁。行为审计可以通过网络流量分析、主机监控等方式实现。
- 入侵检测:通过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发现潜在的入侵行为和恶意攻击,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理。入侵检测可以采用基于规则的模式或基于行为的模式。
- 安全审计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安全审计平台,实现对各类安全事件的集中管理和分析。安全审计平台可以集成各种审计工具和设备,提供全面的安全审计服务。
更多关于日志审计分析平台的介绍请参考《网络安全之认识日志采集分析审计系统》
安全审计的核心在于对与安全有关的活动的操作信息进行识别、记录、存储和分析。同时可以辅助其他的一些安全措施,比如防止恶意刷新,危险IP过滤等。通过审计记录的分析,可以知道网络上发生了哪些与安全有关的活动,哪个用户应该对这个活动负责。
根据安全审计的对象、范围和层次不同,可以分为:
- 对服务器的安全审计:审计服务器的安全漏洞,监控对服务器的任何合法和非法操作,以便发现问题后查找原因。
- 对用户电脑的安全审计:为了安全目的,审计用户电脑的安全漏洞和入侵事件;为了防泄密和信息安全目的,监控上网行为和内容,以及向外拷贝文件行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目的,监控用户非工作行为。
- 对数据库的安全审计:对合法和非法访问进行审计,以便事后检查。
- 对应用系统的安全审计:应用系统的范围较广,可以是业务系统,也可以是各类型的服务软件。这些软件基本都会形成运行日志,我们对日志进行收集,就可以知道各种合法和非法访问。
- 对网络安全设备的安全审计:网络安全设备包括防火墙、网闸、IDS/IPS、灾难备份、VPN、加密设备、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等等,这些产品都会形成运行日志,我们对日志进行收集,就能统一分析网络的安全状况。
在安全审计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全面覆盖:安全审计应覆盖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网络、主机、应用程序等,不留死角。
- 实时监测:安全审计应具备实时监测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 准确性:安全审计应具备高准确性,避免误报和漏报。
- 可扩展性:随着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安全审计应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
- 合规性:安全审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审计结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安全防御中的安全审计技术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全面覆盖、实时监测、准确性、可扩展性和合规性等方面的要求和实践,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安全审计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结合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海量安全事件,提高审计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企业的安全防御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