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社区> rhwayfun> 正文

设计模式系列之五:代理模式

简介:
+关注继续查看

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的定义很简单:给某一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引用。

代理模式的结构

有些情况下,一个客户不想活着不能够直接引用一个对象,可以通过代理对象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代理模式中的角色有:

1、抽象对象角色

声明了目标对象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这样一来在任何可以使用目标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代理对象

2、目标对象角色

定义了代理对象所代表的目标对象

3、代理对象角色

代理对象内部含有目标对象的引用,从而可以在任何时候操作目标对象;代理对象提供一个与目标对象相同的接口,以便可以在任何时候替代目标对象

静态代理示例

假如一个接口里面有一个方法,想在调用这个接口的前后都加一点东西,就可以使用代理模式。静态代理是代理模式最简单的实现,先定义一个静态代理接口,里面有一个print()方法,看一下:

public interface StaticHelloWorld
{
    // 定义一个接口,里面有一个打印方法
    void print();
}

让一个子类实现它,打印一句”Hello World”出来:

public class StaticHelloWorldImpl implements StaticHelloWorld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给这个接口创建一个代理对象,来实现对接口实现类的代理。注意,这里的重点是代理对象和实际对象实现的是同一个接口,因为希望在任何时候让代理对象替代实际对象:

public class StaticProxy implements StaticHelloWorld
{
    private StaticHelloWorld staticHelloWorld;

    public StaticProxy(StaticHelloWorld staticHelloWorldImpl)
    {
        this.staticHelloWorld = staticHelloWorldImpl;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Before Hello World!");
        staticHelloWorld.print();
        System.out.println("After Hello World!");
    }
}

写一个类去调用代理对象,在代理对象的构造函数中传入一个实际对象即可:

public class StaticTest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aticHelloWorld shw = new StaticHelloWorldImpl();
        StaticProxy sp = new StaticProxy(shw);
        sp.print();
    }
}

运行结果为:

Before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After Hello World!

这个很明显,就不说了。

静态代理的缺点

静态代理的特点是静态代理的代理类是程序员创建的,在程序运行之前静态代理的.class文件已经存在了。

从静态代理来看,看到静态代理模式确实可以有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实际对象的引用,并通过代理对象来使用实际对象。这种模式在代理量较小的时候还可以,但是代理量一大起来,就存在着三个比较大的缺点:

1、如果想换一种代理内容,比如我在”Hello World”前后不想输入”Before XXX”和”After XXX”了,想输出运行前后系统当前时间,就必须新写一个代理对象。这样很容易造成代理对象的膨胀。

2、代理内容无法复用,也就是说”Before XXX”和”After XXX”只可以给某一个类使用,另一个类如果也想使用这个代理内容,必须自己也写一个,同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代理类的无限膨胀

3、接口里面如果新增了一个方法,实际对象实现了这个方法,代理对象也必须新增内容,去给这个新增方法增加代理内容(假如需要的话)

利用JDK中的代理类Proxy实现动态代理的示例

由于静态代理的局限性,所以产生了动态代理的概念。看一下,首先还是定义一个动态代理接口:

public interface DynamicHelloWorld
{
    // 动态代理类,有一个print()方法
    String print();
}

写一个类去实现它,打印方法打印”Enter DynamicHelloWorldImpl.print()”并返回”DynamicHelloWorldImpl”:

public class DynamicHelloWorldImpl implements DynamicHelloWorld
{
    public String print()
    {
        System.out.println("Enter DynamicHelloWorldImpl.print()");

        return "DynamicHelloWorldImpl";
    }
}

最关键的一部分,动态代理类,也是不太好理解的一部分。在Java中,动态代理需要实现InvocationHandler接口。

InvocationHandler接口里面只有一个方法invoke(),至于如何实现,完全看使用者自己的喜好,没有固定。可以像下面这样,把newInstance即生成一个动态代理类的过程放到InvocationHandler的实现类中:

public class Dynamic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target;

    public Object newInstance(Object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target.getClass().getClassLoader(), 
                target.getClass().getInterfaces(), this);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Before DynamicProxy");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System.out.println("After DynamicProxy");
        return null;
    }
}

也可以像下面这样,让动态代理类在外面生成,只在构造函数中传入一个target:

public class Dynamic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private Object target;

    public DynamicProxy(Object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Before DynamicProxy");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System.out.println("After DynamicProxy");
        return null;
    }
}

如果是前者的写法,那么main函数要这么写:

public class DynamicTest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DynamicProxy dp = new DynamicProxy();
        DynamicHelloWorld dhwi = new DynamicHelloWorldImpl();
        DynamicHelloWorld dhw = (DynamicHelloWorld)dp.newInstance(dhwi);
        dhw.print();
    }
}

如果是后者的写法,那么main函数要这么写:

public class DynamicTest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DynamicHelloWorld dhwi = new DynamicHelloWorldImpl();
        InvocationHandler ih = new DynamicProxy(dhwi);
        DynamicHelloWorld dhw = 
                (DynamicHelloWorld)Proxy.
                newProxyInstance(DynamicHelloWorld.class.getClassLoader(), 
                                 new Class<?>[]{DynamicHelloWorld.class}, ih);
        dhw.print();
    }
}

不管哪种写法,运行结果都是一样的:

Before DynamicProxy
Enter DynamicHelloWorldImpl.print()
After DynamicProxy

动态代理解析

上面两种写法,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归纳起来,实现一个动态代理可以总结为如下四步:

1、获取要被代理的对象,也就是实际对象

2、实现InvocationHandler接口,生成实际的代理内容

3、利用Proxy.newInstance()方法生成一个代理内容,第三个参数传入InvocationHandler的实现类

4、代理对象调用接口内部的方法

动态代理,利用动态编译+反射技术,把对实际对象的方法调用转换成对传入的InvocationHandler接口实现类的invoke方法的调用,这是动态代理模式实现的关键点。

动态代理的优点

1、最直观的,类少了很多

2、代理内容也就是InvocationHandler接口的实现类可以复用,可以给A接口用、也可以给B接口用,A接口用了InvocationHandler接口实现类A的代理,不想用了,可以方便地换成InvocationHandler接口实现B的代理

3、最重要的,用了动态代理,就可以在不修改原来代码的基础上,就在原来代码的基础上做操作,这就是AOP即面向切面编程

动态代理的缺点

动态代理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它只能针对接口生成代理,不能只针对某一个类生成代理,比方说我们在调用Proxy的newProxyInstance方法的时候,第二个参数传某个具体类的getClass(),那么会报错: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proxy.DynamicHelloWorldImpl is not an interface

这是因为java.lang.reflect.Proxy的newProxyInstance方法会判断传入的Class是不是一个接口:

...
/*
  * Verify that the Class object actually represents an
  * interface.
  */
 if (!interfaceClass.isInterfac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nterfaceClass.getName() + " is not an interface");
}
...

而实际使用中,我们为某一个单独的类实现一个代理也很正常,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考虑使用CGLIB(一种字节码增强技术)来为某一个类实现代理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设计模式之七(代理模式)
前言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结构图   Subject类,定义了RealSubject和Proxy的共用接口,这样就在任何使用RealSubject的地方都可以使用Proxy。
460 0
设计模式之五(策略模式)
前言 策略模式:它定义了算法家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 策略模式结构图   Strategy:策略类,定义所有支持的算法的公共接口 ConcreteStrategy1,ConcreteStrategy2,ConcreteStrategy3这三个是具体策略类,封装了具体的算法或行为,继承于Strategy Context上下文,用一个ConcreteStrategy来配置,维护一个对Strategy对象的引用。
761 0
设计模式学习——代理模式(1)
一、什么是代理模式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其类图如下: Subject:抽象主题类,它既可以是抽象类也可以是接口类,是一个最普通的业务类型定义,无特殊要求。 RealSubject:具体主题类,被代理角色,是具体业务逻辑实现执行者。 Proxy:代理类,负责对具体主题的应用,
56 0
设计模式学习——代理模式(2)
上一篇我们简单介绍了什么是代理模式,但我们说的仅仅是静态代理,所谓静态代理即代理类和目标类在代码中是确定的,因此称为静态,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在使用时需要提前定义好代理类并实现对应主题的接口方法,随着需要代理的主题增加,代理类也会增加,导致项目中出现大量类情况,不易于项目维护。 那么有没有什
56 0
设计模式之六(装饰模式)
前言 装饰模式:动态の给一个对象添加有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装饰模式结构图   Component是定义一个对象接口,可以给这些对象动态添加职责 ConcreteComponent是定义了一个具体的对象,也可以给这个对象添加一些职责 Decorato...
564 0
设计模式—— 十二 :代理模式
设计模式—— 十二 :代理模式
104 0
设计模式之十(外观模式)
前言 外观模式: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此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结构图 SubSystem  Class 子系统类集合 实现子系统的功能,处理Facade对象指派的任务,注意子类中没有Facade的任何信息,即没有对Facade对象的引...
708 0
设计模式之八(原型模式)
前言 原型模式: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结构图 Prototype,原型类,声明一个克隆自身的接口 ConcretePrototype1,ConcretePrototype2具体原型类,实现一个克隆自身的操作 Client,调用,让一个原型克隆自身从而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其实原型模式就是从一个对象再创建另外一个可定制的对象,而且不需知道任何创建的细节。
509 0
+关注
rhwayfun
文章
问答
视频
文章排行榜
最热
最新
相关电子书
更多
低代码开发师(初级)实战教程
立即下载
阿里巴巴DevOps 最佳实践手册
立即下载
冬季实战营第三期:MySQL数据库进阶实战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