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文介绍
本文给大家带来的改进机制是MobileNetV2,其是专为移动和嵌入式视觉应用设计的轻量化网络结构。其在MobilNetV1的基础上采用反转残差结构和线性瓶颈层。这种结构通过轻量级的深度卷积和线性卷积过滤特征,同时去除狭窄层中的非线性,以维持表征能力。MobileNetV2在性能上和精度上都要比V1版本强很多,其在多种应用(如对象检测、细粒度分类、面部属性识别和大规模地理定位)中都展现了一定的有效性。
适用检测目标:轻量化网络结构适合非常轻量化的读者,同时具有涨点效果
推荐指数:⭐⭐⭐⭐
专栏目录:YOLOv8改进有效系列目录 | 包含卷积、主干、检测头、注意力机制、Neck上百种创新机制
专栏回顾:YOLOv8改进系列专栏——本专栏持续复习各种顶会内容——科研必备
二、MobileNetV2的框架原理
2.1 MobileNetV2的基本原理
MobileNetV2是在MobileNetV1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不光具有V1的全部改进,还提出了采用反转残差结构和线性瓶颈层。这种结构通过轻量级的深度卷积和线性卷积过滤特征,同时去除狭窄层中的非线性,以维持表征能力。MobileNetV2通过这种设计提高了性能,并在多种任务和基准测试上表现出色。此外,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框架SSDLite,用于移动设备上的目标检测,并展示了如何构建移动语义分割模型Mobile DeepLabv3。这种方法允许输入/输出域与变换的表达力解耦,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方便的框架。
MobileNetV2的主要创新点包括:
1. 反转残差结构:使用轻量级的深度卷积作为扩展层来提高特征过滤的效率。
2. 线性瓶颈层:在狭窄的层中去除非线性激活函数,以保持网络的表征能力。
3. SSDLite框架:用于移动设备上的高效目标检测,它是一种简化和优化的SSD框架。
2.1.1 反转残差结构
反转残差结构是MobileNetV2的关键特性,它采用轻量级的深度可分离卷积作为扩展层。这种结构首先使用1x1的卷积将输入特征图的通道数扩大,然后应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对这些扩展的特征图进行空间特征提取,最后再次通过1x1的卷积将通道数减少,恢复到原来的尺寸。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网络处理特征的效率,同时减少了参数数量和计算成本。通过这种方式,MobileNetV2能够在保持模型轻量的同时,提供足够的模型表现力,适用于移动和嵌入式设备上的高效计算。
上图展示了残差块和反转残差块之间的区别:
(a) 残差:传统的残差块通过直接连接输入和输出来促进特征的传递,通常包含具有高通道数的层和ReLU激活函数。
(b) 反转残差块:在反转残差块中,连接是在瓶颈层之间,即通道数较少的层,而且去除了非线性激活函数,以保持特征的表达力。这种设计通常首先用一个扩展层增加通道数,然后应用深度卷积处理特征,并且在最后一个线性层减少通道数。
2.1.2 线性瓶颈层
线性瓶颈层是MobileNetV2架构中的另一个关键特性。在这种结构中,传统的非线性激活函数被有意地从瓶颈层中去除。瓶颈层是指那些通道数较少的卷积层,它们位于扩展层和压缩层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信息在通过狭窄层时的损失,因为非线性操作可能会破坏特征中的一些信息。通过保持这些层的线性,网络能够维持更丰富的特征表示,这对于提高模型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总结:就是在一些卷积层里面把激活函数删除掉了,类似于v8中的Bottleneck模块,将其中的激活函数删除掉。
2.1.3 SSDLite框架
SSDLite是一个轻量级的目标检测框架,专为移动设备优化。它是SSD框架的简化版本,通过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SSD中的标准卷积,显著减少了计算量和模型的大小。SSDLite继承了SSD的单次检测机制,使得模型在进行目标检测时既高效又准确。这种设计使SSDLite非常适合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进行实时目标检测任务。
上图展示了可分离卷积块的演变。其中:
(a) 展示了常规的卷积。
(b) 展示了可分离卷积块,这种块首先使用深度卷积分别处理每个输入通道,然后用一个1x1的卷积组合这些特征。
(c) 展示了带有线性瓶颈的可分离卷积,它在瓶颈层中移除了非线性激活函数,以保持特征的表达力。
(d) 展示了带有扩展层的瓶颈结构,它使用一个扩展层放大特征空间,然后再用深度卷积和1x1卷积进行处理。
对角线阴影的纹理表示不包含非线性的层,最后的浅色层表示下一个块的开始。请注意,当堆叠时,2d和2c是等效的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