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假设,进程A要和进程B要通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唯一标识一个进程,否则通信无从谈起!在本地可以通过进程PID来唯一标识一个进程,但是在网络中这是行不通的。那么网络中不同机器的不同进程之间如何通信?
其实TCP/IP协议族已经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网络层的“ip地址”可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而传输层的“协议+端口”可以唯一标识主机中的应用程序(进程)。这样利用一个三元组(ip地址,协议,端口)就可以标识网络中的进程了,网络中的进程通信就可以利用这个标志与其它进程进行交互。
一、本地进程间通信方式
本地的进程间通信(IPC)有很多种方式,总结如下:
- 消息传递(管道、FIFO、消息队列)
- 同步(互斥量、条件变量、读写锁、信号量等)
- 共享内存
- 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rpc)
二、网络七层模型
二、简单介绍TCP和UDP
2.1. TCP协议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在OSI模型中,处于传输层。
TCP首部格式
- 面向连接
面向连接,是指发送数据之前必须在两端建立连接。建立连接的方法是“三次握手”,这样能建立可靠的连接。建立连接,是为数据的可靠传输打下了基础。 - 点对点通信
每条TCP传输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只能进行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不支持多播和广播传输方式。 - 面向字节流
TCP不像UDP一样那样一个个报文独立地传输,而是在不保留报文边界的情况下以字节流方式进行传输。需要考虑粘包问题。 - 可靠传输
对于可靠传输,判断丢包,误码靠的是TCP的段编号以及确认号。TCP为了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字节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假设丢失了)将会被重传。 - 提供拥塞控制
当网络出现拥塞的时候,TCP能够减小向网络注入数据的速率和数量,缓解拥塞
2.2. UDP协议
UDP协议全称是用户数据报协议,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在OSI模型中,处于传输层。
- 无需建立连接
发送端发送数据前不需要像TCP那样建立连接。具体来说就是,如果使用UDP协议进行通信,应用层会将数据传到传输层,传输层给数据加上UDP的头部标识后,直接传递到网络层,再经链路层、物理层通过网络传给接受方。
接受端网络层将数据传递给传输层,UDP 只去除 IP 报文头就传递给应用层,不会任何拼接操作 - 有单播,多播,广播的功能
- 面向报文
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层。UDP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因此,应用程序必须选择合适大小的报文,这个大小后面我们再细说。 - 不可靠性
首先不可靠性体现在无连接上,通信都不需要建立连接,想发就发,这样的情况肯定不可靠。 并且收到什么数据就传递什么数据,并且也不会备份数据,发送数据也不会关心对方是否已经正确接收到数据了。再者网络环境时好时坏,但是 UDP 因为没有拥塞控制,一直会以恒定的速度发送数据。即使网络条件不好,也不会对发送速率进行调整。这样实现的弊端就是在网络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丢包,但是优点也很明显,在某些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比如电话会议)就需要使用 UDP 而不是 TCP。 - 头部开销小,传输数据报文时是很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