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接口性能优化分析-数据库优化(中)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数据库 RDS MySQL,集群系列 2核4GB
推荐场景:
搭建个人博客
RDS MySQL Serverless 基础系列,0.5-2RCU 50GB
云数据库 RDS MySQL,高可用系列 2核4GB
简介: 后端接口性能优化分析-数据库优化

后端接口性能优化分析-数据库优化(上):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413677


索引列上有计算


当我们用主键做条件时,走索引了:

而当id列上面有计算,比如:

可以看到走了全表扫描


索引列上有函数


有时候我们在某条sql语句的查询条件中,需要使用函数,比如:截取某个字段的长度:

有没有发现,在使用该函数之后,该sql语句竟然走了全表扫描,索引失效了


字段类型不同


在sql语句中因为字段类型不同,而导致索引失效的问题,很容易遇到,可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到底怎么回事呢?


我们看下表里的start_org_code字段,它是varchar字符类型的


在sql语句查询数据时,查询条件我们可以写成这样:

从上图中看到,该字段走了索引


但如果在写sql时,不小心把引号丢了:

咦,该sql语句居然变成全表扫描了,为什么索引失效了?


答:因为这个索引列是varchar类型,而传参的类型是int,mysql在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字段时会尝试把这两个转化为同一种类型,再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理解为在字段上加了函数,根据上面分析,索引列加了函数会索引失效。


比较有意思的是,如果int类型的id字段,在查询时加了引号条件,却还可以走索引:

从图中看出该sql语句确实走了索引。int类型的参数,不管在查询时加没加引号,都能走索引。


答:MySQL发现如果是int类型字段作为查询条件时,它会自动将该字段的传参进行隐式转换,把字符串转换成int类型。


MySQL会把上面列子中的字符串12348,转换成数字12348,所以仍然能走索引。


事实上,索引列上对字段做任何操作都会导致索引失效,因为mysq认为任何计算或者函数都会改变索引的实际效果,如果继续使用索引可能会造成结果不准确。


like左边包含%


答:其实很好理解,索引就像字典中的目录。一般目录是按字母或者拼音从小到大,从左到右排序,是有顺序的。


我们在查目录时,通常会先从左边第一个字母进行匹对,如果相同,再匹对左边第二个字母,如果再相同匹对其他的字母,以此类推。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快速锁定一个具体的目录,或者缩小目录的范围。


但如果你硬要跟目录的设计反着来,先从字典目录右边匹配第一个字母,这画面你可以自行脑补一下,你眼中可能只剩下绝望了,哈哈


列对比


假如我们现在有这样一个需求:过滤出表中某两列值相同的记录。例如:

索引失效了吧?惊不惊喜?


答:表里create_time和update_time都建了索引,单独查询某一字段时都会走索引。但如果把两个单独建了索引的列,用来做列对比时索引会失效。这其实和在索引列上加函数一个原理,MySQL认为索引无法满足需求。


or和in和exist和not in和not exist


该部分主要参考来自 京东云开发者团队


这几个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放一起说了。这里就不像上面几种情况100%不走索引了,而是有时候会走索引,有时候不走索引。到底走不走?成本计算说了算。


成本计算


查询优化器是 MySQL 的核心子系统之一,成本计算又是查询优化器的核心逻辑。


全表扫描成本作为参照物用于和表的其它访问方式的成本做对比。任何一种访问方式,只要成本超过了全表扫描成本,就不会被使用。


基于全表扫描成本的重要地位,要讲清楚 MySQL 的成本计算逻辑,从全表扫描成本计算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


全表扫描成本计算


我们先来看一下Mysql源码里成本计算的定义:

class Cost_estimate {
 private:
  // cost of I/O operations
  double io_cost;
  // cost of CPU operations
  double cpu_cost;
  // cost of remote operations
  double import_cost;
  // memory used (bytes)
  double mem_cost;
  ......
}

从上面代码可以看到,MySQL 成本计算模型定义了四种成本:


  • IO 成本:从磁盘或内存读取数据页的成本。
  • CPU 成本:访问记录需要消耗的 CPU 成本。
  • 导入成本:这一项一直没被使用,先忽略。
  • 内存成本:这一项指的是占用内存字节数,计算 MRR(Multi Range Read)方式读取数据的成本时才会用到,也先忽略。


全表扫描的成本就只剩 IO 成本、CPU 成本这两项了


计算成本


我们先从整体计算公式开始,然后逐步拆解。


全表扫描成本 =io_cost+ 1.1 +cpu_cost+ 1


io_cost 后面的1.1是硬编码直接加到 IO 成本上的;cpu_cost 后面的1也是硬编码的,直接加到 CPU 成本上。代码里长这样:

int test_quick_select(...) {
  ......
  double scan_time =
    cost_model->row_evaluate_cost(static_cast<double>(records)) 
    + 1 /* cpu_cost 后面的 + 1 */; 
  Cost_estimate cost_est = table->file->table_scan_cost();
  // io_cost 后面的 + 1.1
  cost_est.add_io(1.1);
  ......
}

关于这两个硬编码的值,代码里没有注释为什么要加,不过它们是个固定值,不影响我们理解成本计算逻辑,先忽略它们。


io_cost =cluster_page_count*avg_single_page_cost。


cluster_page_count 是主键索引数据页数量,从表的统计信息中得到


avg_single_page_cost 是读取一个数据页的平均成本,通过计算得到,公式如下:


avg_single_page_cost =pages_in_memory_percent * 0.25 +pages_on_disk_percent * 1.0


pages_in_memory_percent 是主键索引已经加载到 Buffer Pool中的叶结点占所有叶结点的比例,用小数表示(取值范围 0.0 ~ 1.0),例如:80% 表示为 0.8。


pages_on_disk_percent 是主键索引在磁盘文件中的叶结点占所有叶结点的比例,通过1 - pages_in_memory_percent计算得到。


0.25是成本常数 memory_block_read_cost的默认值,表示从 Buffer Pool 中的一个数据页读取数据的成本。


1.0是成本常数io_block_read_cost的默认值,表示把磁盘文件中的一个数据页加载到 Buffer Pool 的成本,加上从 Buffer Pool 中的该数据页读取数据的成本。


cpu_cost = n_rows * 0.1。


n_rows 是表中记录的数量,从表的统计信息中得到,在统计信息小节会介绍。


0.1是成本常数row_evaluate_cost的默认值,表示访问一条记录的 CPU 成本。


有了上面这些公式,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走一遍全表扫描成本计算的过程。


假设一个表有 15228 条记录,主键索引数据页的数量为 739,主键索引数据页已经全部加载到 Buffer Pool(pages_in_memory_percent = 1.0),下面我们开始计算过程:


  • pages_on_disk_percent = 1 -pages_in_memory_percent(1.0) =0.0。
  • avg_single_page_cost =pages_in_memory_percent(1.0) *0.25+pages_on_disk_percent(0.0) *1.0=0.25。
  • io_cost =cluster_page_count(739) *avg_single_page_cost(0.25) =184.75。
  • cpu_cost =n_rows(15228) * 0.1 =1522.8。
  • 全表扫描成本 =io_cost(184.75) +1.1+cpu_cost(1522.8) +1=1709.55


这样,其实在涉及到有索引的查询,索引失效,很有可能是因为成本超过了全表扫描成本,就不会被使用。


索引设计不合理


我们的索引不是越多越好,需要合理设计。比如:


  • 删除冗余和重复索引。
  • 索引一般不能超过5
  • 索引不适合建在有大量重复数据的字段上、如性别字段
  • 适当使用覆盖索引
  • 如果需要使用force index强制走某个索引,那就需要思考你的索引设计是否真的合理了


索引总结


查询和更新SQL必须命中索引。查询SQL如果没命中索引,在访问量较大时,会出现大量慢查询,严重时会导致整个MySQL集群雪崩,影响到其他表、其他数据库。所以一定要严格审查SQL是否命中索引。可以使用explain命令查看索引使用情况。


在SQL更新场景,MySQL会在索引上加锁,如果没有命中索引会对全表加锁,全表的更新操作都会被阻塞住。所以更新SQL更要确保命中索引。


解释: 在SQL更新场景中,MySQL会在索引上加锁,这是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并发控制。当执行更新操作时,MySQL会先检查是否存在适用的索引来定位需要更新的数据行。如果存在适用的索引,MySQL会在该索引上加锁,只锁定需要更新的数据行,其他数据行不会被阻塞。这样可以提高并发性能,减少锁冲突。


然而,如果更新操作没有命中索引,即没有适用的索引可以定位需要更新的数据行,MySQL会执行全表扫描来查找需要更新的数据行。在这种情况下,MySQL会对整个表加锁,这会导致全表的更新操作被阻塞住,其他查询和更新操作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严格审查SQL是否命中索引。可以使用"explain"命令来查看SQL的执行计划,从而判断是否有使用索引。这样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


除此之外,最好索引字段能够完全覆盖查询需要的字段。MySQL索引分主键索引和普通索引。普通索引命中后,往往需要再查询主键索引获取记录的全部字段。如果索引字段完全包含查询的字段,即索引覆盖查询,就无需再回查主键索引,可以有效提高查询性能。


SQL优化


SQL优化是一个大的章节,本质上是因为抛开索引外,就sql语句本身 就有很多优化的点。


join优化


一般来说,不建议使用子查询,可以把子查询改成join来优化。


是因为子查询导致无法评估子查询的成本,导致选择了不够高效的执行计划,这可能导致查询性能下降,特别是当子查询返回的结果集较大或者较复杂时。其次,在某些情况下,数据库优化器可能无法正确地利用索引来优化子查询的执行计划。这可能会导致查询性能下降,特别是当子查询涉及到复杂的条件或者无法直接使用索引的情况下。


当你需要从两个相关的表中检索数据时,可以使用 JOIN 或者子查询。以下是一个示例,分别展示了使用 JOIN 和子查询来实现相同的功能:


假设我们有两个表:orders(订单信息)和 customers(顾客信息),它们之间通过 customer_id 进行关联。


使用 JOIN 的示例:

sqlCopy CodeSELECT orders.order_id, customers.customer_name
FROM orders
JOIN customers ON orders.customer_id = customers.customer_id;

使用子查询的示例:

sqlCopy CodeSELECT order_id, 
    (SELECT customer_name FROM customers WHERE customer_id = orders.customer_id) AS customer_name
FROM orders;

在这个示例中,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获取订单信息以及对应的顾客名称。然而,通常情况下,使用 JOIN 会更有效率,因为数据库通常能够更好地优化和处理 JOIN 操作,而且语句也更易读和维护。


当然,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使用 JOIN,有时候子查询是更合适的选择,特别是在需要处理复杂逻辑或者特定场景下。但总体来说,尽量优先考虑使用 JOIN 来进行表关联操作。


数据库有个规范约定就是:尽量不要有超过3个以上的表连接。为什么要这么建议呢? 我们来聊聊,join哪些方面可能导致慢查询吧。


MySQL中,join的执行算法,分别是:Index Nested-Loop Join和Block Nested-Loop Join。


  • Index Nested-Loop Join:这个join算法,跟我们写程序时的嵌套查询类似,并且可以用上被驱动表的索引。
  • Block Nested-Loop Join:这种join算法,被驱动表上没有可用的索引,它会先把驱动表的数据读入线程内存join_buffer中,再扫描被驱动表,把被驱动表的每一行取出来,跟join_buffer中的数据做对比,满足join条件的,作为结果集的一部分返回。


join过多的问题:


一方面,过多的表连接,会大大增加SQL复杂度。另外一方面,如果可以使用被驱动表的索引那还好,并且使用小表来做驱动表,查询效率更佳。


如果被驱动表没有可用的索引,join是在join_buffer内存做的,如果匹配的数据量比较小或者join_buffer设置的比较大,速度也不会太慢。但是,如果join的数据量比较大时,mysql会采用在硬盘上创建临时表的方式进行多张表的关联匹配,这种显然效率就极低,本来磁盘的 IO 就不快,还要关联。


一般情况下,如果业务需要的话,关联2~3个表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关联的字段需要加索引哈。如果需要关联更多的表,建议从代码层面进行拆分,在业务层先查询一张表的数据,然后以关联字段作为条件查询关联表形成map,然后在业务层进行数据的拼装。


in元素过多


如果使用了in,即使后面的条件加了索引,还是要注意in后面的元素不要过多哈。in元素一般建议不要超过500个,如果超过了,建议分组,每次500一组进行。


反例:

select user_id,name from user where user_id in (1,2,3...1000000); 

如果我们对in的条件不做任何限制的话,该查询语句一次性可能会查询出非常多的数据,很容易导致接口超时。


主要会造成以下三个问题:


  1. 性能问题:当 IN 子句中包含大量元素时,数据库引擎需要逐个匹配每个元素,这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数据库需要对每个元素进行比较,这将增加查询的执行时间。特别是在大型数据集上,这种性能下降可能会非常显著。
  2. 内存消耗:IN 子句中包含的元素越多,数据库系统需要分配更多的内存来处理这些元素。如果内存不足,可能会导致查询失败或者影响其他正在执行的查询。
  3. 查询优化问题:对于包含大量元素的 IN 子句,数据库优化器可能无法有效地选择最佳的查询执行计划。这可能导致查询性能不佳,甚至可能选择了低效的查询方式。


尤其有时候,我们是用的子查询,in后面的子查询,你都不知道数量有多少那种,更容易采坑(所以我把in元素过多抽出来作为一个小节)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_id in (select author_id from artilce where type = 1);

正例是,分批进行,每批500个:

select user_id,name from user where user_id in (1,2,3...500);

如果传参的ids太多,还可以做个参数校验什么的

if (userIds.size() > 500) {
    throw new Exception("单次查询的用户Id不能超过200");
}


order by


order by就一定会导致慢查询吗?不是这样的哈,因为order by平时用得多,并且数据量一上来,还是走文件排序的话,很容易有慢SQL的。


文件排序


我们平时经常需要用到order by ,主要就是用来给某些字段排序的。比如以下SQL:

select name,age,city from staff where city = '深圳' order by age limit 10;

它表示的意思就是:查询前10个,来自深圳员工的姓名、年龄、城市,并且按照年龄小到大排序。

查看explain执行计划的时候,可以看到Extra这一列,有一个Using filesort,它表示用到文件排序


order by文件排序效率为什么较低


order by用到文件排序时,为什么查询效率会相对低呢?


order by排序,分为全字段排序和rowid排序。它是拿max_length_for_sort_data(系统参数)和结果行数据长度对比,如果结果行数据长度超过max_length_for_sort_data (系统参数)这个值,就会走rowid排序,相反,则走全字段排序。

max_length_for_sort_data参数的值只在运行时确定,并且不允许手动更改。它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排序操作所需的临时存储空间大小,以避免对系统资源的过度占用。在进行大规模排序操作时,如果超出了max_length_for_sort_data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排序失败或者性能下降。

rowid排序


rowid排序,一般需要回表去找满足条件的数据,所以效率会慢一点。以下这个SQL,使用rowid排序,执行过程是这样:

select name,age,city from staff where city = '深圳' order by age limit 10;
  1. MySQL 为对应的线程初始化sort_buffer,放入需要排序的age字段,以及主键id;
  2. 从索引树idx_city, 找到第一个满足 city='深圳’条件的主键id,也就是图中的id=9;
  3. 到主键id索引树拿到id=9的这一行数据, 取age和主键id的值,存到sort_buffer;
  4. 从索引树idx_city拿到下一个记录的主键id,即图中的id=13;
  5. 重复步骤 3、4 直到city的值不等于深圳为止;
  6. 前面5步已经查找到了所有city为深圳的数据,在sort_buffer中,将所有数据根据age进行排序;
  7. 遍历排序结果,取前10行,并按照id的值回到原表中,取出city、name 和 age三个字段返回给客户端。

全字段排序


同样的SQL,如果是走全字段排序是这样的:

select name,age,city from staff where city = '深圳' order by age limit 10;
  1. MySQL 为对应的线程初始化sort_buffer,放入需要查询的name、age、city字段;
  2. 从索引树idx_city, 找到第一个满足 city='深圳’条件的主键 id,也就是图中的id=9;
  3. 到主键id索引树拿到id=9的这一行数据, 取name、age、city三个字段的值,存到sort_buffer;
  4. 从索引树idx_city 拿到下一个记录的主键id,即图中的id=13;
  5. 重复步骤 3、4 直到city的值不等于深圳为止;
  6. 前面5步已经查找到了所有city为深圳的数据,在sort_buffer中,将所有数据根据age进行排序;
  7. 按照排序结果取前10行返回给客户端。

sort_buffer的大小是由一个参数控制的:sort_buffer_size


  • 如果要排序的数据小于sort_buffer_size,排序在sort_buffer内存中完成
  • 如果要排序的数据大于sort_buffer_size,则借助磁盘文件来进行排序。


借助磁盘文件排序的话,效率就更慢一点。因为先把数据放入sort_buffer,当快要满时。会排一下序,然后把sort_buffer中的数据,放到临时磁盘文件,等到所有满足条件数据都查完排完,再用归并算法把磁盘的临时排好序的小文件,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大文件。


如何优化order by的文件排序


order by使用文件排序,效率会低一点。我们怎么优化呢?


  • 因为数据是无序的,所以就需要排序。如果数据本身是有序的,那就不会再用到文件排序啦。而索引数据本身是有序的,我们通过建立索引来优化order by语句。
  • 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max_length_for_sort_datasort_buffer_size等参数优化;


拿不到锁


有时候,我们查询一条很简单的SQL,但是却等待很长的时间,不见结果返回。一般这种时候就是表被锁住了,或者要查询的某一行或者几行被锁住了。我们只能慢慢等待锁被释放。


举一个生活的例子哈,你和别人合租了一间房子,这个房子只有一个卫生间的话。假设某一时刻,你们都想去卫生间,但是对方比你早了一点点。那么此时你只能等对方出来后才能进去。


delete + in子查询不走索引


一个生产慢SQL问题,当delete遇到in子查询时,即使有索引,也是不走索引的。而对应的select + in子查询,却可以走索引。

delete from account where name in (select name from old_account);

查看执行计划,发现不走索引:

但是如果把delete换成select,就会走索引。如下:

为什么select + in子查询会走索引,delete + in子查询却不会走索引呢?


我们执行以下SQL看看:

explain select * from account where name in (select name from old_account);
show WARNINGS; //可以查看优化后,最终执行的sql

结果如下:

select `test2`.`account`.`id` AS `id`,`test2`.`account`.`name` AS `name`,`test2`.`account`.`balance` AS `balance`,`test2`.`account`.`create_time` AS `create_time`,`test2`.`account`.`update_time` AS `update_time` from `test2`.`account` 
semi join (`test2`.`old_account`)
where (`test2`.`account`.`name` = `test2`.`old_account`.`name`)

可以发现,实际执行的时候,MySQL对select in子查询做了优化,把子查询改成join的方式,所以可以走索引。但是很遗憾,对于delete in子查询,MySQL却没有对它做这个优化。


group by


group by一般用于分组统计,它表达的逻辑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日常开发中,我们使用得比较频繁。如果不注意,很容易产生慢SQL。


group by的执行流程


explain select city ,count(*) as num from staff group by city;

  • Extra 这个字段的Using temporary表示在执行分组的时候使用了临时表
  • Extra 这个字段的Using filesort表示使用了文件排序


group by是怎么使用到临时表和排序了呢?我们来看下这个SQL的执行流程

select city ,count(*) as num from staff group by city;

创建内存临时表,表里有两个字段city和num


全表扫描staff的记录,依次取出city = 'X'的记录。


  • 判断临时表中是否有为 city='X'的行,没有就插入一个记录 (X,1);
  • 如果临时表中有city='X'的行,就将X这一行的num值加 1;


遍历完成后,再根据字段city做排序,得到结果集返回给客户端。这个流程的执行图如下:

临时表的排序是怎样的呢?


就是把需要排序的字段,放到sort buffer,排完就返回。在这里注意一点哈,排序分全字段排序和rowid排序


  • 如果是全字段排序,需要查询返回的字段,都放入sort buffer,根据排序字段排完,直接返回
  • 如果是rowid排序,只是需要排序的字段放入sort buffer,然后多一次回表操作,再返回。


group by可能会慢在哪里?


group by使用不当,很容易就会产生慢SQL 问题。因为它既用到临时表,又默认用到排序。有时候还可能用到磁盘临时表。


  • 如果执行过程中,会发现内存临时表大小到达了上限(控制这个上限的参数就是tmp_table_size),会把内存临时表转成磁盘临时表。
  • 如果数据量很大,很可能这个查询需要的磁盘临时表,就会占用大量的磁盘空间。


如何优化group by呢?


从哪些方向去优化呢?


  • 方向1:既然它默认会排序,我们不给它排是不是就行啦。
  • 方向2:既然临时表是影响group by性能的X因素,我们是不是可以不用临时表?


可以有这些优化方案:


group by 后面的字段加索引


如何保证group by后面的字段数值一开始就是有序的呢?当然就是加索引啦。


order by null 不用排序

select city ,count(*) as num from staff group by city order by null


尽量只使用内存临时表


如果group by需要统计的数据不多,我们可以尽量只使用内存临时表;因为如果group by 的过程因为数据放不下,导致用到磁盘临时表的话,是比较耗时的。因此可以适当调大tmp_table_size参数,来避免用到磁盘临时表


使用SQL_BIG_RESULT优化


如果数据量实在太大怎么办呢?总不能无限调大tmp_table_size吧?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数据先放到内存临时表,随着数据插入发现到达上限,再转成磁盘临时表吧?这样就有点不智能啦。


因此,如果预估数据量比较大,我们使用SQL_BIG_RESULT 这个提示直接用磁盘临时表。MySQl优化器发现,磁盘临时表是B+树存储,存储效率不如数组来得高。因此会直接用数组来存

select SQL_BIG_RESULT city ,count(*) as num from staff group by city;

执行计划的Extra字段可以看到,执行没有再使用临时表,而是只有排序


select


查询SQL尽量不要使用select *,而是select具体字段。只取需要的字段,节省资源,减少网络开销

select * 进行查询时,很可能就不会使用到覆盖索引了,就会造成回表查询


避免使用or


假设现在需要查询userid为1或者年龄为18岁的用户,很容易有以下SQL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id = 1 or age = 18

主要是因为使用or可能会使索引失效,从而全表扫描


对于or+没有索引的age这种情况,假设它走了userId的索引,但是走到age查询条件时,它还得全表扫描,也就是需要三步过程:全表扫描+索引扫描+合并


如果它一开始就走全表扫描,直接一遍扫描就完事。mysql是有优化器的,处于效率与成本考虑,遇到or条件,索引可能失效,看起来也合情合理。


后端接口性能优化分析-数据库优化(下):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413684

相关实践学习
如何在云端创建MySQL数据库
开始实验后,系统会自动创建一台自建MySQL的 源数据库 ECS 实例和一台 目标数据库 RDS。
全面了解阿里云能为你做什么
阿里云在全球各地部署高效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利用清洁计算为万物互联的新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目前开服的区域包括中国(华北、华东、华南、香港)、新加坡、美国(美东、美西)、欧洲、中东、澳大利亚、日本。目前阿里云的产品涵盖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与CDN、分析与搜索、云通信、网络、管理与监控、应用服务、互联网中间件、移动服务、视频服务等。通过本课程,来了解阿里云能够为你的业务带来哪些帮助 &nbsp; &nbsp;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云服务器ECS 云服务器 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是一种弹性可伸缩的计算服务,助您降低 IT 成本,提升运维效率,使您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创新。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ecs
目录
相关文章
|
9天前
|
存储 NoSQL 分布式数据库
微服务架构下的数据库设计与优化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微服务架构下,如何进行高效的数据库设计与优化,以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低延迟与高并发处理能力。不同于传统单一数据库模式,微服务架构要求更细粒度的服务划分,这对数据库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从数据库分片、复制、事务管理及性能调优等方面阐述最佳实践,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框架。 ####
|
10天前
|
存储 SQL 数据库
深入浅出后端开发之数据库优化实战
【10月更文挑战第35天】在软件开发的世界里,数据库性能直接关系到应用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本文将带你了解如何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查询优化以及恰当的数据存储策略来提升数据库性能。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些技巧背后的原理,并通过实际案例感受优化带来的显著效果。
28 4
|
12天前
|
SQL druid 数据库
如何进行数据库连接池的参数优化?
数据库连接池参数优化包括:1) 确定合适的初始连接数,考虑数据库规模和应用需求;2) 调整最大连接数,依据并发量和资源状况;3) 设置最小空闲连接数,平衡资源利用和响应速度;4) 优化连接超时时间,确保系统响应和资源利用合理;5) 配置连接有效性检测,定期检查连接状态;6) 调整空闲连接回收时间,适应访问模式并配合数据库超时设置。
|
17天前
|
运维 NoSQL Java
后端架构演进:微服务架构的优缺点与实战案例分析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本文探讨了微服务架构与单体架构的优缺点,并通过实战案例分析了微服务架构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微服务架构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独立部署等优势,但也面临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和较高的运维成本。通过某电商平台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微服务架构在提升系统性能和团队协作效率方面的显著效果,同时也指出了其带来的挑战。
55 4
|
16天前
|
SQL 缓存 监控
数据库优化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数据库优化
27 1
|
16天前
|
缓存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如何优化 MySQL 数据库的性能?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
39 1
|
18天前
|
监控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数据库优化:MySQL索引策略与查询性能调优实战
【10月更文挑战第27天】本文深入探讨了MySQL的索引策略和查询性能调优技巧。通过介绍B-Tree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等不同类型,以及如何创建和维护索引,结合实战案例分析查询执行计划,帮助读者掌握提升查询性能的方法。定期优化索引和调整查询语句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关键。
85 1
|
19天前
|
监控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数据库优化:MySQL索引策略与查询性能调优实战
【10月更文挑战第26天】数据库作为现代应用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优化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MySQL的索引策略与查询性能调优。通过合理创建索引(如B-Tree、复合索引)和优化查询语句(如使用EXPLAIN、优化分页查询),可以显著提升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实践中还需定期审查慢查询日志,持续优化性能。
47 0
|
9天前
|
存储 SQL API
探索后端开发:构建高效API与数据库交互
【10月更文挑战第36天】在数字化时代,后端开发是连接用户界面和数据存储的桥梁。本文深入探讨如何设计高效的API以及如何实现API与数据库之间的无缝交互,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高性能。我们将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实战技巧,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后端开发路线图。
|
8天前
|
JSON 前端开发 API
后端开发中的API设计与文档编写指南####
本文探讨了后端开发中API设计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如何编写高效、可维护的API接口。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文章强调了清晰的API设计对于前后端分离项目的关键作用,以及良好的文档习惯如何促进团队协作和提升开发效率。 ####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