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GDAL基于栅格影像叠加提取另一景栅格影像的像元数值

简介: Python中GDAL基于栅格影像叠加提取另一景栅格影像的像元数值

  本文介绍基于PythonGDAL模块,实现基于一景栅格影像,对另一景栅格影像的像元数值加以叠加提取的方法。

  本文期望实现的需求为:现有一景表示6种不同植被类型.tif格式栅格数据,以及另一景与前述栅格数据同区域的、表示植被参数.tif格式栅格数据;我们希望基于前者中的植被类型数据,分别提取6种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参数数值。这里需要注意,两景栅格影像的行数、列数也都是一致的。

  了解了具体需求后,我们即可开始代码的实践;本文用到的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 -*- coding: utf-8 -*-
"""
Created on Thu Dec  1 16:56:26 2022
@author: fkxxgis
"""
from osgeo import gdal
vt_file_path = "E:/LC_M/data/LC.tif"
lcc_file_path = "E:/LC_M/data/LC_Clip.tif"
vt_raster = gdal.Open(vt_file_path)
vt_array = vt_raster.ReadAsArray()
lcc_raster = gdal.Open(lcc_file_path)
lcc_array = lcc_raster.ReadAsArray()
raster_row, raster_col = vt_array.shape
li_1, li_2, li_3, li_4, li_5, li_6 = [ [] for i in range(6)]
for i in range(raster_row):
    for j in range(raster_col):
        if vt_array[i][j] == 1 and lcc_array[i][j] != 0:
            li_1.append(lcc_array[i][j])
        elif vt_array[i][j] == 2 and lcc_array[i][j] != 0:
            li_2.append(lcc_array[i][j])
        elif vt_array[i][j] == 3 and lcc_array[i][j] != 0:
            li_3.append(lcc_array[i][j])
        elif vt_array[i][j] == 4 and lcc_array[i][j] != 0:
            li_4.append(lcc_array[i][j])
        elif vt_array[i][j] == 5 and lcc_array[i][j] != 0:
            li_5.append(lcc_array[i][j])
        elif vt_array[i][j] == 6 and lcc_array[i][j] != 0:
            li_6.append(lcc_array[i][j])

  其中,vt_file_path为表示植被类型的栅格数据,lcc_file_path为表示植被参数的栅格数据。

  代码的整体思路其实也非常简单,首先通过gdal.Open()函数与.ReadAsArray()函数,分别读取两个栅格数据,并将两个栅格数据中的像元数值信息转换为数组格式;随后,因为表示不同植被类型.tif格式栅格数据共有6种不同的像元数值,因此我们通过[] for i in range(6)这句代码,批量创建6个空的列表,用于存放6种不同植被类型分别对应的植被参数数值;接下来,同时遍历两个栅格数据,并基于表示不同植被类型.tif格式栅格数据的像元数值,将表示植被参数.tif格式栅格数据的像元数值依次提取、放入不同的列表中。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因为在表示植被参数.tif格式栅格数据中0为无效值,因此在提取时,加了一个是否为0的判断;这一点大家在实际应用时结合自己的需求加以修改即可。

  通过上述代码,我们即可将6种不同植被类型分别对应的植被参数数值提取出来,并存放于不同的列表中;随后即可基于不同列表中的数据加以各项空间分析。

欢迎关注:疯狂学习GIS

相关文章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处理 Python
从NumPy到Pandas:轻松转换Python数值库与数据处理利器
从NumPy到Pandas:轻松转换Python数值库与数据处理利器
148 1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8种数值变量的特征工程技术:利用Sklearn、Numpy和Python将数值转化为预测模型的有效特征
特征工程是机器学习流程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更具意义的特征,增强模型对数据关系的理解能力。本文重点介绍处理数值变量的高级特征工程技术,包括归一化、多项式特征、FunctionTransformer、KBinsDiscretizer、对数变换、PowerTransformer、QuantileTransformer和PCA,旨在提升模型性能。这些技术能够揭示数据中的潜在模式、优化变量表示,并应对数据分布和内在特性带来的挑战,从而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和泛化能力。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优势,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问题。通过实验和验证选择最适合的变换方法至关重要。
94 5
8种数值变量的特征工程技术:利用Sklearn、Numpy和Python将数值转化为预测模型的有效特征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存储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医疗影像分析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医疗影像分析
179 0
|
6月前
|
数据可视化 Serverless 数据格式
Python的GDAL求取栅格文件相互间的像素变化值
完成这一过程后,你将会得到一个包含像素差异值的新栅格文件,可以使用各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可视化和分析。
80 0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医疗影像识别与诊断
【8月更文挑战第19天】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医疗影像识别与诊断
123 0
|
6月前
|
数据挖掘 数据处理 索引
python中目标数值在某一列中的索引
需要注意的是,当数值不在列表或数组中时,应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在Pandas中还可以使用更多复杂的条件来查找数据,这为数据分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还需要考虑数值的重复问题,其中Pandas会返回所有匹配目标值的索引,而NumPy和基础列表的 `index()`则返回第一个匹配项的索引。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出合适的选择。
55 0
|
6月前
|
Python
安装notepad++ 安装Python Python环境变量的数值。怎样在notepad++上运行Python的代码
这篇文章提供了在notepad++上安装和配置Python环境的详细步骤,包括安装Python、配置环境变量、在notepad++中设置Python语言和快捷编译方式,以及解决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安装notepad++ 安装Python Python环境变量的数值。怎样在notepad++上运行Python的代码
|
7月前
|
数据挖掘 Python
【Python】已解决:Python pandas读取Excel表格某些数值字段结果为NaN问题
【Python】已解决:Python pandas读取Excel表格某些数值字段结果为NaN问题
668 0
|
23天前
|
存储 缓存 Java
Python高性能编程:五种核心优化技术的原理与Python代码
Python在高性能应用场景中常因执行速度不及C、C++等编译型语言而受质疑,但通过合理利用标准库的优化特性,如`__slots__`机制、列表推导式、`@lru_cache`装饰器和生成器等,可以显著提升代码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实用的性能优化技术,帮助开发者在不牺牲代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程序性能。实验数据表明,这些优化方法能在内存使用和计算效率方面带来显著改进,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递归计算等场景。
58 5
Python高性能编程:五种核心优化技术的原理与Python代码
|
2月前
|
Python
[oeasy]python055_python编程_容易出现的问题_函数名的重新赋值_print_int
本文介绍了Python编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函数名、类名和模块名的重新赋值。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将内建函数(如`print`、`int`、`max`)或模块名(如`os`)重新赋值为其他类型后,会导致原有功能失效。例如,将`print`赋值为整数后,无法再用其输出内容;将`int`赋值为整数后,无法再进行类型转换。重新赋值后,这些名称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可能导致程序错误。总结指出,已有的函数名、类名和模块名不适合覆盖赋新值,否则会失去原有功能。如果需要使用类似的变量名,建议采用其他命名方式以避免冲突。
52 14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