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数据结构】归并排序的代码实现(详细图解)以及master公式的讲解

简介: 【算法与数据结构】归并排序的代码实现(详细图解)以及master公式的讲解


1、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递归或者说是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

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二路归并

1.1、算法描述

  • 把长度为n的输入序列分成两个长度为n/2的子序列;
  • 对这两个子序列分别采用归并排序;
  • 将两个排序好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最终的排序序列。

而将两个的有序数列合并成一个有序数列,我们称之为"归并",这就是归并排序名字的由来。

1.2、图解说明

一句话简单说:对L到R范围排序,可以先求出L到R的中点M。先让左侧数据排好序,然后再让右侧数据排好序,此时再将两个有序子序列整合成一个新的有序序列。

例如:

对一个数组[8,3,6,4,2,1,5,7]进行归并排序。

第一步:把长度为n的输入序列分成两个长度为n/2的子序列,新的子序列再分别分成两个长度为自身一半也就是n/4的子序列,以此类推。当分到单个子序列只剩下一个数字时,一个数字就是天然了有序,即此时左侧和右侧都排好序了。

第二步:将两个排序好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新的排序序列。首先在每个子序列中都有一个指针指向子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两个指针的元素两两比较,较小的元素先放入新的子序列中,然后指针挪动继续比较,直至全部放入新的子序列当中,即完成一次子序列合并。慢慢合并最终使所有元素都成有序,即完成归并排序。

这个思路过程是非常精髓的,理解了这个思路之后,就可以试着用代码实现了。

2、代码实现

要使用归并,首先需要知道数组arr以及数组最左L下标和最右R下标,因此需要求出并带入MergeSort当中。

int main()
{
  int arr[10] = { 8,3,6,4,2,1,5,7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MergeSort(arr, 0, sz - 1);
  int i = 0;
  for (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接下来看看MergeSort的实现。

  1. 首先是判断L是否等于R,如果L和R相等时就相当于是单个子序列中只存在了一个元素,而此时该子序列就为有序,因此不用进行操作直接返回即可,即if(L == R) return;
  2. 如果L不等于R时则认为该子序列中仍然可拆分,便求出mid中间值,并分别进行两次递归让两块递归范围有序,递归范围是L到mid、mid+1到R。
  3. 最后当递归结束时则代表L到mid、mid+1到R序列已有序,整体还无序,此时需要使用ExternalSort外部排序将这两个子序列整合成一个新的有序序列。
void MergeSort(int* arr, int L, int R)
{
  if (L == R)  //子序列只有一个数,默认为有序
  {
    return;
  }
  int mid = L + (R - L) / 2;
  MergeSort(arr, L, mid);
  MergeSort(arr, mid + 1, R);
  ExternalSort(arr, L, mid, R);
}

ExternalSort的作用就是让arr中的L到M、M+1到R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序列,并将判断后的结果序列先存入到help指针指向的区域,等待完成所有合并,再将help整个区域的数据拷贝到arr对应的位置。

而存入help的规则是:

1、如果p1和p2都没有越界进行while循环:

p1和p2比较,如果p1大于p2,则将p2所指向的元素放入help中,然后将p2右移指向下一个,继续下一轮比较。

p1和p2比较,如果p1小于等于p2,则将p1所指向的元素放入help中,然后将p1右移指向下一个,继续下一轮比较。

2、如果有一方越界了,则退出循环,并判断p1和p2中哪个还有剩余的元素未排入help中,如果有则直接排入到help中。

void ExternalSort(int* arr, int L, int M, int R)
{
  int* help = (int*)malloc(sizeof(int) * (R - L + 1)); //辅助空间,用于存放排序后的数据,空间大小为R-L+1。
  if (help == NULL)
  {
    perror("ExternalSort->malloc");
    return;
  }
  int helpSz = R - L + 1;
  int i = 0;
  int p1 = L;
  int p2 = M + 1;
  while (p1 <= M && p2 <= R)
  {
        //判断p1是否小于等于p2,如果是则将p1指向的值放入help数组中然后两指针前进一位,反之p2亦然
    help[i++] = arr[p1] <= arr[p2] ? arr[p1++] : arr[p2++];
  }
  while (p1 <= M)   //如果p1还没越界,则将剩余的元素全部拷贝到help之后
  {
    help[i++] = arr[p1++];
  }
  while (p2 <= R)   //如果p2还没越界,则将剩余的元素全部拷贝到help之后
  {
    help[i++] = arr[p2++];
  }
  for ( i = 0; i < helpSz; i++)
  {
    arr[L + i] = help[i];    //将合并完成的数据拷贝回原数组arr的对应位置
  }
  free(help);
  help = NULL;
}

到这里,归并排序的代码实现部分就结束了,总的来说因为使用的是递归,代码量是不多的,但是最难的是理解归并排序的思路, 需要好好体会归并排序的操作步骤和思路。

3、master公式

那么完成了归并排序之后,我想知道这个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的话,我该怎么算?有人说当然是直接百度搜索一下就知道了。我想说的是这样确实是没问题,但是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我想带大家深入了解并让大家学会自己去计算递归的时间复杂度

而用来计算的公式就是使用master公式:在计算涉及递归的算法的时候,计算复杂度就会变得有些麻烦。master公式就是用来进行剖析递归行为和递归行为时间复杂度的估算的。

3.1、公式以及结论

  • master公式:T(N) = a*T(N/b) + O(N^d)

  • 公式解释:N表示母问题的规模。N/b表示子问题的规模,子问题规模必须相同,即都为N/b。a表示递归的次数也就是子问题在母问题中被调用了多少次。O(N^d)表示除了递归调用操作以外其余操作的复杂度。
  • 结论(证明过于复杂,只需要记住结论即可):
  1. 当公式中的a、b、d符合d<logb a时,时间复杂度为O(N^(logb a))
  2. 当公式中的a、b、d符合d=logb a时,时间复杂度为O((N^d)*logN)
  3. 当公式中的a、b、d符合d>logb a时,时间复杂度为O(N^d)
  • 注意:master公式适用于一些特殊的递归,就是子问题规模必须等分,不管你是分成几部分,就算是划分的区域有重叠,只要区域大小一致,就都可以使用。

【举例说明】

下面是一个使用递归实现在一个数组中找最大值的代码,这里是使用二分法来快速查找最大值,子问题的划分大小是一致的,因此可以使用master公式计算时间复杂度。

  1. 首先可以看到process中自身调用了两次process,母问题中有两个子问题调用即a=2
  2. 然后由于是二分法,因此每个子问题的规模是母问题规模的一半,即N/2
  3. 接着再看其他操作,其他操作都只执行一次,即时间复杂度为O(1)
  4. 最后:该递归的master公式就是T(N) = 2 * T(N/2) + O(1)。

即a = 2, b = 2, d = 0,代入结论公式得d<logb a,时间复杂度为O(N^(logb a)) = O(N)

int process(int* arr, int L, int R)
{
  if (L == R)
    return arr[L];
  int mid = L + (R - L) / 2;
  int leftMAX = process(arr, L, mid);    //左半边
  int rightMAX = process(arr, mid + 1, R);   //右半边
  return leftMAX > rightMAX ? leftMAX : rightMAX;
}
int main()
{
  int arr[] = { 8,3,6,4,2,1,5,7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nt max = process(arr, 0, sz - 1);
  printf("%d\n", max);
  return 0;
}

3.2、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递归

上面说到过:master公式适用于一些特殊的递归,就是子问题规模必须等分,不管你是分成几部分,就算是划分的区域有重叠,只要区域大小一致,就都可以使用。

但是仍然会有些人会误解意思,下面使用图解的方式给大家解释一下。

【图解说明】

首先,等分区域是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将N等分成若干份,二分就是N/2,三分就是N/3。

子问题的规模是左侧三分之二和右侧三分之二,这样的符合master公式吗?

答案是符合的,因为这里只关注的是区域大小是否一致,而不关心区域是否重叠。

子问题规模不一样,不符合master公式。

3.3、计算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学完了master公式,那么我们就来计算一下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吧。

void MergeSort(int* arr, int L, int R)
{
  if (L == R)  //子序列只有一个数,默认为有序
  {
    return;
  }
  int mid = L + (R - L) / 2;
  MergeSort(arr, L, mid);
  MergeSort(arr, mid + 1, R);
  ExternalSort(arr, L, mid, R);
}

假设整个过程的数据量是N的规模,两个子问题都是T(N/2),因此是2*T(N/2)。

那么现在来观察除了子问题外的其他语句:if语句是O(1)的时间复杂度,而ExternalSort函数的两个指针都只往右前进不会回退的遍历所有数据一遍,又因为数据量是N的规模,所以ExternalSort函数的时间复杂度是O(N)

即:T(N) = 2 * T(N/2) + O(N)    其中a  = 2,b = 2,d = 1

将a、b、d代入结论公式得d=logb a,时间复杂度为O((N^d)*logN) = O(N*logN)。

如果觉得作者写的不错,求给博主一个大大的点赞支持一下,你们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如果觉得作者写的不错,求给博主一个大大的点赞支持一下,你们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如果觉得作者写的不错,求给博主一个大大的点赞支持一下,你们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目录
相关文章
|
2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新能源
【优化调度】基于matlab粒子群算法求解水火电经济调度优化问题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优化调度】基于matlab粒子群算法求解水火电经济调度优化问题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26天前
|
传感器 并行计算 算法
【无人机编队】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 NSGA-II高效可行的无人机离线集群仿真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无人机编队】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 NSGA-II高效可行的无人机离线集群仿真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115 3
|
26天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无人机】基于灰狼优化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问题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无人机】基于灰狼优化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问题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128 0
|
2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数据采集
【23年新算法】基于鱼鹰算法OOA-Transformer-BiLSTM多特征分类预测附Matlab代码 (多输入单输出)(Matlab代码实现)
【23年新算法】基于鱼鹰算法OOA-Transformer-BiLSTM多特征分类预测附Matlab代码 (多输入单输出)(Matlab代码实现)
123 0
|
2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创新无忧】基于白鲨算法WSO优化广义神经网络GRNN电机故障诊断(Matlab代码实现)
【创新无忧】基于白鲨算法WSO优化广义神经网络GRNN电机故障诊断(Matlab代码实现)
|
27天前
|
算法 Java 调度
【车间调度】基于GA、PSO、SA、ACO、TS优化算法的车间调度比较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车间调度】基于GA、PSO、SA、ACO、TS优化算法的车间调度比较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108 0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计算机视觉
【图像去噪】基于进化算法——自组织迁移算法(SOMA)的图像去噪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图像去噪】基于进化算法——自组织迁移算法(SOMA)的图像去噪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性能优化
【EI复现】基于元模型优化算法的主从博弈多虚拟电厂动态定价和能量管理(Matlab代码实现)
【EI复现】基于元模型优化算法的主从博弈多虚拟电厂动态定价和能量管理(Matlab代码实现)
|
29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安全
【博士论文】基于局部中心量度的聚类算法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博士论文】基于局部中心量度的聚类算法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分布式计算 算法
【升级版本】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微电网优化调度【风光、储能、柴油、燃气、电网交互】(Matlab代码实现)
【升级版本】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微电网优化调度【风光、储能、柴油、燃气、电网交互】(Matlab代码实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