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读《Apache Tomcat的云原生演进》——Tomcat的技术内幕和在喜马拉雅的实践(4)

本文涉及的产品
Serverless 应用引擎免费试用套餐包,4320000 CU,有效期3个月
性能测试 PTS,5000VUM额度
可观测监控 Prometheus 版,每月50GB免费额度
简介: 带你读《Apache Tomcat的云原生演进》——Tomcat的技术内幕和在喜马拉雅的实践(4)

带你读《Apache Tomcat的云原生演进》——Tomcat的技术内幕和在喜马拉雅的实践(3)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377540


2. Memory Model

image.png

 

接下来介绍一下Tomcat的内存模型。在平时的开发中,Tomcat确实做的太优秀了,几乎感觉不到它里面的buff建连过来到它读出来再到我们。Tomcat是基于servlet规划实现的web容器,所以我们拿到的第一个Tomcat的接口API是Servlet API。

 

它里面屏蔽了很多种内存,到底是操作系统读出来,读出来它里面是怎么copy的,到我们拿到的request参数和url它中间经历了多少复制,以及中间是怎么管理的,我们平时几乎没有机会去了解。这是我们之前做API网关的时候,我们压测到性能问题的时候发现的,所以我们就对它们整个内部原理进理解了一下。总结出了这张图,它内存buff的原理。

 

首先它缓存了请求行和请求头,从内核端到用户端我们一直拷贝,因为Tomcat也支持APR协议,这个协议是堆外内存的,所以它不需要那么多拷贝。但我们默认的http协议默认都是内存的,所以必须要通过从内核端到用户端,通过内存的转换再到它的整个包,这中间有两个拷贝。

 

拷贝过来以后中间有一个ByteBuffer,它的请求行还没写成原则,请求行的headermethodurlquerystring的协议都缓存在ByteBuffer里面。整个头有一个结束的标志叫HeadEndOffset,因为这些是不变的,我们在读body数据是时候,不会把前面的数据给覆盖掉了。

 

因为body可能就不到512k或者256k就够了,但body可能是一个大的Pod请求,可能要发几k数据。因为Socketsize默认是8k,如果你的post请求是16k,你可能要拷贝多少次。它就会再对外出来,再拷贝到ByteBuffer里面,从HeadEndOffset那里重新写数据,再整个上到上面的PostDataByte。所以如果整个拷贝出来,要经过三次的拷贝我们的Post请求。

 

image.png

写模型我们一般是GetPutBufferOutPutBuffer,里面我们的那些请求,CharBuffer里面是响应行和响应头,再写到ByteBuffer里面去。


带你读《Apache Tomcat的云原生演进》——Tomcat的技术内幕和在喜马拉雅的实践(5)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377538

相关文章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Cloud Native
云消息队列 Kafka 版 V3 系列荣获信通院“云原生技术创新标杆案例”
2024 年 12 月 24 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主办的“2025 中国信通院深度观察报告会:算力互联网分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算力互联网 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全面展示中国信通院在算力互联网产业领域的研究、实践与业界共识,与产业先行者共同探索算力互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会议公布了“2024 年度云原生与应用现代化标杆案例”评选结果,“云消息队列 Kafka 版 V3 系列”荣获“云原生技术创新标杆案例”。
|
2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安全
云原生技术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探讨了云原生技术在现代企业IT架构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其带来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揭示了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以实现业务敏捷性和技术创新的平衡。 ####
|
2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微服务
探索云原生技术:容器化与微服务架构的融合之旅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概念,特别是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如何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现代软件系统。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探讨如何在云平台上部署和管理微服务,以及如何使用容器编排工具来自动化这一过程。文章旨在为开发者和技术决策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云原生时代中更好地设计、部署和维护应用。
|
2月前
|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开发者
云原生技术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实践####
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企业IT架构转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云原生如何促进企业的敏捷开发、高效运维及成本优化。不同于传统摘要仅概述内容,本部分旨在激发读者对云原生领域的兴趣,强调其在加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为后续详细论述奠定基础。 ####
|
2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物联网
云原生技术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探讨了云原生技术的兴起背景、核心理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了云原生架构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
|
2月前
|
Cloud Native
邀您参加云原生高可用技术沙龙丨云上高可用体系构建:从理论到实践
云原生高可用技术专场,邀您从理论到实践一起交流,探索云上高可用体系构建!
|
2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Serverless
Serverless Argo Workflows大规模计算工作流平台荣获信通院“云原生技术创新标杆案例”
2024年12月24日,阿里云Serverless Argo Workflows大规模计算工作流平台荣获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颁发的「云原生技术创新案例」奖。
|
2月前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大数据
DataWorks深度技术解读:构建开放的云原生数据开发平台
Dateworks是一款阿里云推出的云原生数据处理产品,旨在解决数据治理和数仓管理中的挑战。它强调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确保商业决策的有效性。然而,严格的治理模式限制了开发者的灵活性,尤其是在面对多模态数据和AI应用时。为应对这些挑战,Dateworks进行了重大革新,包括云原生化、开放性增强及面向开发者的改进。通过Kubernetes作为资源底座,Dateworks实现了更灵活的任务调度和容器化支持,连接更多云产品,并提供开源Flowspec和Open API,提升用户体验。
|
2月前
|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计算
云原生技术的崛起与未来展望
本文探讨了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IT架构中的关键作用。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原生作为一种优化云应用构建和部署的方法,正逐渐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力。文章分析了容器化、微服务、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等关键技术如何支撑起灵活、高效、可扩展的云原生架构,并讨论了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103 12
|
2月前
|
Cloud Native JavaScript Docker
云原生技术:构建现代应用的基石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云原生技术如同一艘承载梦想的航船,引领企业驶向创新与效率的新海域。本文将深入探索云原生技术的核心价值,揭示其如何重塑软件开发、部署和运维模式,同时通过一个简易代码示例,展现云原生应用的构建过程,让读者领略到云原生技术的魅力所在。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