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实践--单元测试与性能优化 青训营

简介: 后端实践--单元测试与性能优化 青训营

go单元测试与性能优化

go单元测试与性能优化

这篇博客简单总结go的单元测试和性能优化相关的知识。

1. 单元测试

Go语言中的测试依赖go test命令。编写测试代码和编写普通的Go代码过程是类似的。编写完代码后只需在命令行执行相应命令即可运行测试代码。

go test -v 显示详细信息。

go test -cover 查看测试覆盖率

go test -cover -coverprofile=xx.out 将测试覆盖率输出到xx.out文件

go tool cover -html=xx.out 使用浏览器分析文件

在包目录中以 _test.go为后缀的源代码属于测试代码。不会被go build编译到可执行文件中。测试代码中主要由三种类型的函数:测试函数、性能基准函数、示例函数。

测试代码方便测试,写完..._test.go文件后,修改源代码后直接执行go test 命令即可!!!go test命令会遍历所有的*_test.go文件中符合上述命名规则的函数,然后生成一个临时的main包用于调用相应的测试函数,然后构建并运行、报告测试结果,最后清理测试中生成的临时文件。

1. 测试函数

// 如在 add_test.go 文件里
// 格式必须是这样! Test...
func TestAdd1(t *testing.T){
  // ...
}
func TestAdd2(t *testing.T){
  // ...
}
func Test...(t *testing.T){
  // ...
}

类似的测试逻辑写多个测试函数过于臃肿,可以用测试组,就是放在一个函数里。

func TestAdd(t *testing.T){
  // 利用结构体存储多组测试用例
  type testCase struct{
    // 待测试的函数参数
    ...
    // 期望结果
    want []int
  }
  // 初始化一个结构体切片
  testGroup := []testCase{
    testCase{...},
    testCase{...},
    testCase{...},
  }
  // 遍历切片,调用函数得到结果与want进行比较。
}

这样想看一下某一个特定测试用例的结果就比较麻烦,于是又引出子测试:就是把结构体切片换成map。这样还可以单独的只测试某一个测试用例:

go test -run=TestAdd/case1

func TestAdd(t *testing.T){
  // 利用结构体存储多组测试用例
  type testCase struct{
    // 待测试的函数参数
    ...
    // 期望结果
    want []int
  }
  // 初始化一个map
  testGroup := map[string]testCase{
    "case1": testCase{...}, 
    "case1": testCase{...},
    "case1": testCase{...},
  }
  // 遍历map,调用函数得到结果与want进行比较。
}

2. 性能基准函数

go test -bench=Add 执行基准函数

go test -bench=Add -cpu=1 执行基准函数,只使用一个CPU,默认是跑满所有。

go test -bench=Add -benchmem 执行基准函数同时查看内存情况

// 格式  Benchmark...
func BenchmarkAdd(b testing.B){
  // 必须执行 b.N 遍待测试函数
  for i := 0; i < b.N; i++{
    // 执行待测试函数
  }
}

SetupTeardown : 执行测试之前的准备工作和测试之后的恢复工作。

3. 示例函数

比较少用。

// 格式
func ExampleAdd(){
  // ...
}

2. 性能优化pprof

性能测试 pprof,记录快照信息。

需要测试性能时才开启pprof,不需要的时候就关掉,因为测试性能本身会占用很多资源。

性能优化指标:==CPU使用情况、内存使用、==死锁情况....

1. CPU性能分析

// 开始CPU检测
pprof.StartCPUProfile(w io.Writer) 
// 停止检测
pprof.StopCPUProfile()

2. 内存分析

pprof.WriteHeapProfile(w io.Writer)

3. 相关命令

go tool pprof xxx.pprof 分析生成的文件,进入交互模式

而后 top 查看哪些进程占用CPU,占用时间是多少(就和Linuxtop命令类似);list 进程名 查看进程内具体哪一行代码占用CPU时间最长。

以上就是这篇博客的简单内容,后面继续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归纳整理!加油。

1. 单元测试

go test 命令

go test -v 显示详细信息。

go test -cover 查看测试覆盖率

go test -cover -coverprofile=xx.out 将测试覆盖率输出到xx.out文件

go tool cover -html=xx.out 使用浏览器分析文件

在包目录中以 _test.go为后缀的源代码属于测试代码。不会被go build编译到可执行文件中。测试代码中主要由三种类型的函数:测试函数、性能基准函数、示例函数。

测试代码方便测试,写完..._test.go文件后,修改源代码后直接执行go test 命令即可!!!

1. 测试函数

// 如在 add_test.go 文件里
// 格式必须是这样! Test...
func TestAdd1(t *testing.T){
  // ...
}
func TestAdd2(t *testing.T){
  // ...
}
func Test...(t *testing.T){
  // ...
}

类似的测试逻辑写多个测试函数过于臃肿,可以用测试组,就是放在一个函数里。

func TestAdd(t *testing.T){
  // 利用结构体存储多组测试用例
  type testCase struct{
    // 待测试的函数参数
    ...
    // 期望结果
    want []int
  }
  // 初始化一个结构体切片
  testGroup := []testCase{
    testCase{...},
    testCase{...},
    testCase{...},
  }
  // 遍历切片,调用函数得到结果与want进行比较。
}

这样想看一下某一个特定测试用例的结果就比较麻烦,于是又引出子测试:就是把结构体切片换成map。这样还可以单独的只测试某一个测试用例:

go test -run=TestAdd/case1

func TestAdd(t *testing.T){
  // 利用结构体存储多组测试用例
  type testCase struct{
    // 待测试的函数参数
    ...
    // 期望结果
    want []int
  }
  // 初始化一个map
  testGroup := map[string]testCase{
    "case1": testCase{...}, 
    "case1": testCase{...},
    "case1": testCase{...},
  }
  // 遍历map,调用函数得到结果与want进行比较。
}

2. 性能基准函数

go test -bench=Add 执行基准函数

go test -bench=Add -cpu=1 执行基准函数,只使用一个CPU,默认是跑满所有。

go test -bench=Add -benchmem 执行基准函数同时查看内存情况

// 格式  Benchmark...
func BenchmarkAdd(b testing.B){
  // 必须执行 b.N 遍待测试函数
  for i := 0; i < b.N; i++{
    // 执行待测试函数
  }
}

SetupTeardown : 执行测试之前的准备工作和测试之后的恢复工作。

3. 示例函数

比较少用。

// 格式
func ExampleAdd(){
  // ...
}

2. 性能优化pprof

性能测试 pprof,记录快照信息。

需要测试性能时才开启pprof,不需要的时候就关掉,因为测试性能本身会占用很多资源。

性能优化指标:==CPU使用情况、内存使用、==死锁情况....

1. CPU性能分析

// 开始CPU检测
pprof.StartCPUProfile(w io.Writer) 
// 停止检测
pprof.StopCPUProfile()

2. 内存分析

pprof.WriteHeapProfile(w io.Writer)

3. 相关命令

go tool pprof xxx.pprof 分析生成的文件,进入交互模式

而后 top 查看哪些进程占用CPU,占用时间是多少(就和Linuxtop命令类似);list 进程名 查看进程内具体哪一行代码占用CPU时间最长。

以上就是这篇博客的简单内容,后面继续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归纳整理!加油。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数据采集 监控 机器人
浅谈网页端IM技术及相关测试方法实践(包括WebSocket性能测试)
最开始转转的客服系统体系如IM、工单以及机器人等都是使用第三方的产品。但第三方产品对于转转的业务,以及客服的效率等都产生了诸多限制,所以我们决定自研替换第三方系统。下面主要分享一下网页端IM技术及相关测试方法,我们先从了解IM系统和WebSocket开始。
68 4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负载均衡
后端开发中的性能优化策略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后端性能优化策略,包括代码层面的优化、数据库查询优化、缓存机制的应用以及负载均衡的实现。通过这些方法,开发者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91 6
|
3天前
|
JSON 前端开发 API
以项目登录接口为例-大前端之开发postman请求接口带token的请求测试-前端开发必学之一-如果要学会联调接口而不是纯写静态前端页面-这个是必学-本文以优雅草蜻蜓Q系统API为实践来演示我们如何带token请求接口-优雅草卓伊凡
以项目登录接口为例-大前端之开发postman请求接口带token的请求测试-前端开发必学之一-如果要学会联调接口而不是纯写静态前端页面-这个是必学-本文以优雅草蜻蜓Q系统API为实践来演示我们如何带token请求接口-优雅草卓伊凡
25 5
以项目登录接口为例-大前端之开发postman请求接口带token的请求测试-前端开发必学之一-如果要学会联调接口而不是纯写静态前端页面-这个是必学-本文以优雅草蜻蜓Q系统API为实践来演示我们如何带token请求接口-优雅草卓伊凡
|
2月前
|
测试技术 Python
探索软件测试的深度与广度:从理论到实践
在数字化时代,软件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确保软件质量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软件测试的核心概念、类型及其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实施有效的测试策略,并探讨自动化测试的未来趋势,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软件测试知识体系,帮助提升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
2月前
|
运维 监控 Java
后端开发中的微服务架构实践与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今天,微服务架构凭借其高度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成为众多企业后端系统构建的首选方案。本文深入探讨了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实施步骤、关键技术考量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份实用的实践指南。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微服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并针对常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微服务架构带来的复杂性与机遇。 ####
|
2月前
|
测试技术 Python
探索软件测试的奥秘:从理论到实践
在软件开发的宇宙中,软件测试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指引着质量的方向。本文将带你穿梭于软件测试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魅力。从测试的重要性出发,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测试用例的设计和应用。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个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确保软件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你的测试技能。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之旅,发现软件测试的无限可能。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运维 安全
后端开发中的微服务架构实践与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微服务架构凭借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成为众多企业重构后端系统的首选方案。本文将深入探讨微服务的核心概念、设计原则、关键技术选型及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实用的微服务架构落地指南。我们将从理论框架出发,逐步深入至技术细节,最终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如何在复杂业务场景下有效应用微服务,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与稳定性。 ####
59 1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监控
后端性能优化:从理论到实践
在数字化时代,后端服务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和业务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后端性能优化的重要性,分析常见的性能瓶颈,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我们将从代码层面、数据库管理、缓存机制以及系统架构设计等多个维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后端服务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此外,文章还将介绍一些先进的监控工具和方法,帮助开发者及时发现并解决性能问题。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大型企业,本文提供的策略都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稳定的后端服务体系。
90 3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运维 API
后端开发中的微服务架构实践####
本文深入探讨了微服务架构在后端开发中的应用,从其定义、优势到实际案例分析,全面解析了如何有效实施微服务以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灵活性。不同于传统摘要的概述性质,本摘要旨在激发读者对微服务架构深度探索的兴趣,通过提出问题而非直接给出答案的方式,引导读者深入
57 1
|
2月前
|
负载均衡 监控 API
后端开发中的微服务架构实践与挑战
本文深入探讨了微服务架构在后端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了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微服务架构以其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成为现代软件开发的重要趋势。然而,它同时也带来了服务间通信、数据一致性等问题。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本文旨在为开发者提供有效的微服务实施指导,以优化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