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发现,还是每个元素差四个字节
也就是说二维数组也是和一维数组一样线性连续存储的!如下图所示,前四个为第一行,中间为第二行,后面为第三行,我们可以把一个二维数组当成一个一维数组来理解
那我们二维数组也就可以使用一维数组那样采用指针的方式来打印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arr[3][4] = { 1,2,3,4,5,6,7,8,9,10,11,12 }; int i = 0; for (i = 0; i < 3; i++) { int j = 0; for (j = 0; j < 4; j++) { printf("%d ", arr[i][j]); } } printf("\n"); int* p = &arr[0][0]; for (i = 0; i < 12; i++) { printf("%d ", *(p + i)); } return 0; }
输出结果为
而且我们二维数组每一行都可以理解为一个一维数组,这个一维数组的数组名为arr[0],arr[1]......如下图所示
所以二维数组也是一维数组的数组
所以我们的打印数组也可以这样进行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arr[3][4] = { 1,2,3,4,5,6,7,8,9,10,11,12 }; int i = 0; for (i = 0; i < sizeof(arr)/sizeof(arr[0]); i++) { int j = 0; for (j = 0; j < sizeof(arr[0])/sizeof(arr[0][0]); j++) { printf("%d ", arr[i][j]); } } }
三、数组越界
数组的下标是有范围限制的。
数组的下规定是从0开始的,如果数组有n个元素,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就是n-1。
所以数组的下标如果小于0,或者大于n-1,就是数组越界访问了,超出了数组合法空间的访问。
C语言本身是不做数组下标的越界检查,编译器也不一定报错,但是编译器不报错,并不意味着程序就 是正确的,所以程序员写代码时,最好自己做越界的检查
比如下面的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rr[10] = { 1,2,3,4,5,6,7,8,9,10 }; int i = 0;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d\n", arr[i]);//当i等于10的时候,越界访问了 } return 0; }
运行结果为,其中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错误。
二维数组的行和列也可能存在越界。
四、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往往我们在写代码的时候,会将数组作为参数传个函数,比如说我们想写出一个冒泡排序。
1.关于冒泡排序的经典错误标准零分
那么什么是冒泡排序呢?
比如说我们想要对下面一组数据进行升序的话
我们是这样想的,我们让9和8进行比较,如果9大于8,那么9和8进行交换,然后交换以后变成以下
此时我们让第二个和第三个位置数据继续进行比较,并进行交换。然后重复下去,直到最后会变成
我们发现9已经来到了他应该来到的最终位置,那么我们前面八个数还需要进行排序。我们继续采用相同的方法。我们会发现,前八个数字最终也会
此时我们发现8也来到了他应该来到的最终位置.
不妨我们就将这称作一趟冒泡排序,每一趟冒泡排序都可以使得一个数放到他应该来到的最终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10个数字,那么需要多少趟?
显然为9趟,对于任意n个数字,只需n-1趟冒泡排序。
于是我们就有冒泡排序的一个基本框架了
这里的for循环可以确定需要多少趟冒泡排序,而里面每一层都是一趟冒泡排序
那么一趟需要比较多少次呢?
我们回顾前面的那个案例,不难发现,第一趟,需要9次比较,第二趟需要8次比较,我们总结规律,n个元素需要n-i-1次比较。
由此得到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void sort(int arr[])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 { int j = 0; for (int j = 0; j < sz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0;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int main() { int arr[] = { 4,5,1,3,7,10,100,45,323,852}; sort(arr);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d\n", arr[i]); } return 0; }
然而当我们进行运行的时候,我们发现结果并非我们所期望的
并没有进行交换,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问题就出在了sizeof,我们数组的传参传的其实是一个指针,而非整个数组,所以sizeof(arr)计算出来的并不是一个数组的长度,而是arr这个指针的大小,所以我们就应该将sz给放到主函数中,然后在传参的时候传入sz
代码实现如下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void sort(int arr[],int sz) {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 { int j = 0; for (int j = 0; j < sz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0;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int main() { int arr[] = { 4,5,1,3,7,10,100,45,323,852};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sort(arr,sz); int i; for (i = 0; i < sz; i++) { printf("%d\n", arr[i]); } return 0; }
运行后结果为
可见符合我们的预期
2.数组名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在冒泡排序中,数组名一会是指针,一会代表整个数组,一会代表首元素地址。相信到了这块很多人都晕了,数组名到底是什么呢?
(1)一般的,数组名是首元素地址
一般情况下数组名是首元素地址,那么很多人就更加困惑了,什么是非一般情况呢?先不要着急,我们先来看看数组名是首元素地址的案例
int main() { int arr[10] = { 0 }; printf("%p\n", &arr[0]); printf("%p\n", arr); return 0; }
运行之后
可见数组名就是首元素地址,而地址就是我们的指针。
(2)数组不是首元素地址的两个特例
第一个特例,sizeof(数组名)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arr[10] = { 0 }; printf("%d", sizeof(arr)); return 0; }
运行结果为
其实,sizeof(数组名),这里的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计算的是整个数组的大小,单位是字节
第二个特例,&数组名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arr[10] = { 0 }; printf("%p\n", &arr[0]); printf("%p\n", arr); printf("%d\n", sizeof(arr)); printf("%p\n", &arr); return 0; }
运行结果为
可见这里的数组名表示的是整个数组,&数组名取出的是数组的地址
(3)总结
一般情况下,数组名是首元素的地址,但有两个例外,一个是sizeof(数组名),一个是&数组名,这两种情况下,数组名代表的是整个数组。
(4)&数组名和直接使用数组名的区别
在这里,又有人有了一些困惑,arr直接打印出来的地址和&arr出来的地址有什么区别呢?看上去打印出来的值都一样啊?
假设上面是我们的arr数组,我们运行如下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arr[10] = { 0 }; printf("%p\n", &arr[0]); printf("%p\n", &arr[0]+1); printf("%p\n", arr); printf("%p\n", arr+1); printf("%p\n", &arr); printf("%p\n", &arr+1); return 0; }
运行后结果为
可见,第一组+1后的地址是+4,第二组+1后的地址也是+4,而第三组+1后的地址是加了40
我们发现,虽然结果一样,也就是他们的起点一样,但是他们的含义不同,&arr+1是直接跳过整个数组,而前两者仅仅跳过一个元素。
3.再次研究冒泡排序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stdio.h> void sort(int arr[],int sz) {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 { int j = 0; for (int j = 0; j < sz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0;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int main() { int arr[] = { 4,5,1,3,7,10,100,45,323,852};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sort(arr,sz); int i; for (i = 0; i < sz; i++) { printf("%d\n", arr[i]); } return 0; }
我们现在应该能够理解了这段代码中,为什么sz要放在主函数内部了,虽然我传的是一个数组名,但是此时的数组名代表着首元素地址,而我们的形参虽然人模狗样的写着一个数组,但是其实他本质上是一个指针。也就说我们可以将他改为一个指针变量。
我们可以将其改为指针试一试
void sort(int* arr, int sz) {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 { int j = 0; for (int j = 0; j < sz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0;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我们运行后,这个代码仍然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传数组可以使用一个指针来接受。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个数组的形式来进行接受,这样其实更加便于初学者理解。
而我们传入一个指针以后,我们就可以对这个指针进行+1,而整型指针+1,向后移动4个字节。刚好就是下一个数据。所以采用指针可以顺藤摸瓜,拿到整个数组的值。
当然有人就有一些困惑了,为什么我们平时函数传参的时候是直接拷贝过去,而数组却是传地址呢?这一点大家可以思考以下,如果我有10000个元素的数组,那么我们还要传整个数组的话,那么对这对于计算机内存上,运行速度上都会产生极大的浪费。所以使用指针传参也是很合理的。
总结
本节主要讲解了数组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基本概念,以及数组传参时候的一些坑,如果对你有一些帮助的话,不要忘记点赞加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