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学习 - RPC篇:理解标准库HTTP的hander实现逻辑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在Go语言中,常见的RPC包括HTTP/gRPC/Thrift等,但绝大多数的开发场景仍是基于HTTP。本文对RPC的讨论,主要是基于HTTP的场景。

RPC框架

作为一名开发者,我们最常见的日常工作就是web类编程:即对于CRUD请求,开发相关的业务代码。

在Go语言中,常见的RPC包括HTTP/gRPC/Thrift等,但绝大多数的开发场景仍是基于HTTP。本文对RPC的讨论,主要是基于HTTP的场景。

如果我们能熟练地掌握一套主流RPC框架,至少能提升20%的开发效率,而优秀的框架能带来更大的帮助。提效是为了有更多时间提升个人能力,我们今天就先对RPC框架有一个概览。

RPC的处理过程

对一个web程序来说,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处理一个请求。一个RPC的处理流程可以简单划分为3块:

  1. 解析请求数据
  2. 业务逻辑处理
  3. 返回结果

这个看似简单的流程,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抛开业务逻辑,我们重点看一下1、3两步:

解析请求数据:

  1. 要理解HTTP协议的标准,了解URL/Header/Body里的数据信息,如Content-Type
  2. 定义这个请求的数据结构,将数据 反序列化 到程序中的结构体

返回结果:

  1. 定义请求的返回数据结构,将程序中的结构体 序列化
  2. 异常情况下,如业务处理错误、程序崩溃等,如何保证返回的数据结构一致

简单来说,这两步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如何将数据按定义的标准,进行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常见的序列化工具如json/xml/protobuf等,新手主要了解 json 即可。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标准库对请求的处理。

Go标准库的示例代码

我们先来看标准HTTP库,它的实现是我们学习RPC的基础:

http.HandleFunc("/router", func(writer http.ResponseWriter, request *http.Request) {
   
  type MyRequest struct {
   
    Name string `json:"name"`
  }
  type MyResponse struct {
   
    Errno int `json:"errno"`
  }

  var resp = new(MyResponse)

  // 1. 解析参数
  var req MyRequest
  b, err := ioutil.ReadAll(request.Body)
  if err != nil {
   
    resp.Errno = 1
    b, _ = json.Marshal(resp)
    writer.Write(b)
    return
  }
  json.Unmarshal(b, &req)

  // 2. 业务逻辑处理

  // 3. 返回结果
  b, _ = json.Marshal(resp)
  writer.Write(b)
  return
})

两个关键参数

响应 http.ResponseWriter 与 请求*http.Request。这两个参数里面包含了许多信息,我这里列举最常用的几个:

  1. 结构体Request
    1. Method - http方法
    2. URL - http URL
    3. Header - http头
    4. Body - http消息体
  2. 接口ResponseWriter
    1. Write - 写Body
    2. WriteHeader - 写状态码

开发思路

我们梳理一下,一个新的HTTP接口的开发是什么样的逻辑:

1.如何匹配到handler

示例就是/router这个路由匹配,但实际情况中会更复杂:

  1. 如前缀匹配、模糊匹配等
  2. 按照RESTful协议,不同Method的处理逻辑不一样

对于第二点,我们自然也可以通过在handler函数中增加if-else的逻辑来覆盖,但这么写下来,显然会增加handler函数的复杂程度。

从RPC的编程术语来说,我们称这个匹配逻辑为mux,即多路复用。于是,我们就发现了http标准库中的2大优化点:

  1. 更灵活的URL匹配逻辑
  2. mux支持HTTP Method的区分

2.解析参数

解析参数可以分解为3个问题:

  1. 参数来源于哪?如URL/Header/Body
  2. 参数要怎么解析?如json/form/xml
  3. 参数要解析到那个Go结构体?

有经验的朋友能深刻体会其中的繁琐(这部分工作不难,但很费开发与排查问题的时间)。比如说,在写业务层代码时,发现某个参数没有解析到,我们要分析的点非常多,包括协议问题、字段名称、字段类型、解析的工具库等等。

对于程序员来说,当然是希望尽可能地将这部分高度重复的工作进行简化,提升效率。

3.返回结果

返回数据的代码看过去很简单,就是将数据序列化后返回。

但是,难点在于异常情况下的处理:例如,当handler中某个逻辑出错时,我们要怎么返回数据呢?最常见的方案,就是增加一个特殊的字段进行标记,如错误码errno,不为0时表示错误,为0时才表示正确、再去解析数据结构。

核心问题

上述3点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度,但在稍微复杂点的web程序时,会遇到什么问题呢?我们再次一起看看handler这个函数签名:

handler func(http.ResponseWriter, *http.Request)

如果你随意编写一个handler,也可以轻松编译通过,例如:

func(writer http.ResponseWriter, request *http.Request) {
   
  return
}

因此,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于:没办法对开发者在编写HTTP接口时,提供一定的强制规范

质量低 - 容易失误

由于handler这层的无法强制性地标准化,容易出现下限很低的失误,例如:

  1. 用错了请求的数据结构,尤其是ctrl+c/ctrl+v
  2. 返回的数据结构没有强限制,完全可以自定义

效率低 - 重复编码

对于解析参数和返回数据,往往需要大量的重复编码。这部分虽然可以通过封装一些库来缓解,但每个handler都至少仍有2个调用:

  • 解析数据的函数,如Bind
  • 返回数据的函数,如WriteResponse

而对于有异常情况的,如发生error,WriteResponse的调用量相应增加

标准化低 - 内部实现各异

由于handler内的 解析请求返回响应 没有任何代码限制,所以可以采用任意开源或自研的组件。

这些组件的实现各异,一旦扩散后很难收敛,很容易遇上不兼容的问题:

  • 如果只是程序内实现的不兼容,还可以通过修改完成兼容
  • 但如果多个调用方发生了不兼容,那就很难控制了

测试难 - 单测难覆盖

整个handler的可测试性是很低的,构造一个单测堪比写一大串业务代码,调试时很复杂。

所以,开发者往往更愿意靠 启动go程序+postman发请求 这样相对重量级的接口测试。

更大规模下的问题

实现与接口文档的不一致

随着平台的迭代,我们经常会去修改一些接口。

但在Go语言中,它无法直接生成接口文档(如swagger文档)。普遍的方案会利用注释,但注释依旧无法和代码里的实现保证强一致性(如接口文档为OrderV1,但实际已经升级到了OrderV2)。

调用方的开发工作

对于接口调用方,有4个工作是必须做的:

  1. 定义URL/方法等
  2. 定义请求的数据结构
  3. 定义返回的数据结构
  4. 拼接处一个HTTP请求

每个服务调用方,都需要重复地做这部分的工作。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统一建设公共库(SDK)来减轻,但SDK库如何与服务端的实现保证一致,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新增了一个url+handler的处理逻辑,如何保证SDK会自动更新?

业务逻辑的兼容性问题

业务逻辑往往是复杂的,我们更多的时间是投入在业务逻辑处理上,但传统的方式容易出现各种兼容性问题,比如:

开发者可能只是发现某个内部bug,改了某个字段的数据结构,但却导致所有调用方整个解析失败(如json.Unmarshal)。

总结

也许,有的朋友看了上述问题,会觉得不以为然:如果能搞好工具库和标准,以上问题都能解决

没错,上述问题都不致命,否则业界也早就出现明确的标准了。但是我们要考虑到两点:

  1. 人员的不确定因素:不同的能力阶段、人员流动性
  2. 效率与质量:将开发时间更多地投入到业务逻辑上,提升质量

就像是你要从上海到北京出差,你当然可以自驾、歪歪扭扭地沿着高速公路到达目的地,有很高的选择自由度;但有了更快的高铁路线,何乐而不为呢?毕竟,从出差这件事来看,最重要的是保证准时地到达目的地,

那么RPC的“高铁方案”是怎么样的呢?下一节我们继续展开。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小程序
SpringCloud远程调用为啥要采用HTTP,而不是RPC?
【8月更文挑战第28天】在微服务架构日益盛行的今天,SpringCloud凭借其强大的生态系统和灵活的集成能力,成为了众多企业构建微服务系统的首选框架。在微服务之间的远程调用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选择HTTP还是RPC(远程过程调用)作为通信协议。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Cloud为何更倾向于采用HTTP而非RPC进行远程调用。
190 5
|
19天前
|
Shell Go API
Go语言grequests库并发请求的实战案例
Go语言grequests库并发请求的实战案例
|
2月前
|
程序员 Go 云计算
2023年学习Go语言是否值得?探索Go语言的魅力
2023年学习Go语言是否值得?探索Go语言的魅力
|
2月前
|
Rust 安全 算法
Go标准库的新 math/rand
Go标准库的新 math/rand
|
2月前
|
缓存 NoSQL Go
通过 SingleFlight 模式学习 Go 并发编程
通过 SingleFlight 模式学习 Go 并发编程
|
28天前
|
编译器 Go
go语言学习记录(关于一些奇怪的疑问)有别于其他编程语言
本文探讨了Go语言中的常量概念,特别是特殊常量iota的使用方法及其自动递增特性。同时,文中还提到了在声明常量时,后续常量可沿用前一个值的特点,以及在遍历map时可能遇到的非顺序打印问题。
|
1天前
|
负载均衡 API 数据格式
RPC和HTTP的区别?
RPC和HTTP的区别?
13 0
|
2月前
|
JSON 中间件 Go
go语言后端开发学习(四) —— 在go项目中使用Zap日志库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Go项目中集成并配置Zap日志库。首先通过`go get -u go.uber.org/zap`命令安装Zap,接着展示了`Logger`与`Sugared Logger`两种日志记录器的基本用法。随后深入探讨了Zap的高级配置,包括如何将日志输出至文件、调整时间格式、记录调用者信息以及日志分割等。最后,文章演示了如何在gin框架中集成Zap,通过自定义中间件实现了日志记录和异常恢复功能。通过这些步骤,读者可以掌握Zap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与定制方法
go语言后端开发学习(四) —— 在go项目中使用Zap日志库
|
2月前
|
存储 JSON 前端开发
一文搞懂 Go 1.21 的日志标准库 - slog
一文搞懂 Go 1.21 的日志标准库 - slog
60 2
|
2月前
|
算法 NoSQL 中间件
go语言后端开发学习(六) ——基于雪花算法生成用户ID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ID生成中的Snowflake(雪花)算法。为解决用户ID安全性与唯一性问题,Snowflake算法生成的ID具备全局唯一性、递增性、高可用性和高性能性等特点。64位ID由符号位(固定为0)、41位时间戳、10位标识位(含数据中心与机器ID)及12位序列号组成。面对ID重复风险,可通过预分配、动态或统一分配标识位解决。Go语言实现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第三方包`sonyflake`生成ID,确保不同节点产生的ID始终唯一。
go语言后端开发学习(六) ——基于雪花算法生成用户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