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分层的原则是:
(1)每层的功能应是明确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当某一层具体实现方法更新时,只要保持与上、下层的接口不变,那么就不会对邻层产生影响。
(2)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
(3)每一层的功能选定都应基于已有的成功经验。
(4)在需要不同的通信服务时,可在一层内再设置两个或更多的子层次,当不需要该服务时,也可绕过这些子层次。
OSI参考模型各层之间的关系
OSI各层的功能概述
第1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在物理信道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bit)流,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所需的各种传输介质、通信接口特性等。
第2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在信道上无差错地传输,并进行数据流量控制。
第3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
为传输层的数据传输提供建立、维护和终止网络连接的手段,把上层来的数据组织成数据包(Packet)在节点之间进行交换传送,并且负责路由控制和拥塞控制。
第4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所谓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
第5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为表示层提供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并提供会话管理服务。
第6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为应用层提供信息表示方式的服务,如数据格式的变换、文本压缩、加密技术等。
第7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为网络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各种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E-mail)、分布式数据库、网络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