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责任链模式的优雅使用方式

简介: 首先创建一个实体类Member。

1 使用责任链模式设计热插拔权限控制

本文节选自《设计模式就该这样学》作者 谭勇德(Tom)

首先创建一个实体类Member。

public class Member {
    private String loginName;
    private String loginPass;
    private String roleName;
    public Member(String loginName, String loginPass) {
        this.loginName = loginName;
        this.loginPass = loginPass;
    }
    public String getLoginName() {
        return loginName;
    }
    public String getLoginPass() {
        return loginPass;
    }
    public String getRoleName() {
        return roleName;
    }
    public void setRoleName(String roleName) {
        this.roleName = roleNam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Member{" +
                "loginName='" + loginName + '\'' +
                ", loginPass='" + loginPass + '\'' +
                '}';
    }
}

然后来看一段我们经常写的代码。

public class MemberService {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loginName,String loginPass){
        if(StringUtils.isEmpty(loginName) ||
                StringUtils.isEmpty(loginPass)){
            System.out.println("用户名和密码校验成功,可以往下执行");
            return;
        }
        System.out.println("用户名和密码不为空,可以往下执行");
        Member member = checkExists(loginName,loginPass);
        if(null == member){
            System.out.println("用户不存在");
            return;
        }
        System.out.println("登录成功!");
        if(!"管理员".equals(member.getRoleName())){
            System.out.println("您不是管理员,没有操作权限");
            return;
        }
        System.out.println("允许操作");
    }
    private Member checkExists(String loginName,String loginPass){
        Member member = new Member(loginName,loginPass);
        member.setRoleName("管理员");
        return memb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mberService service = new MemberService();
        service.login("tom","666");
    }
}

在上面代码中,主要做了登录前的数据验证。其判断逻辑是有先后顺序的。首先做非空判断,然后检查账号是否有效,最终获得用户角色。根据用户角色所拥有的权限匹配是否有操作权限。那么这样的检验性代码一般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写在具体的业务代码中又显得非常臃肿,因此可以用责任链模式,将这些检查步骤串联起来,而且不影响代码美观,可以使我们在编码时更加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的业务逻辑处理。

下面用责任链模式来优化代码,首先创建一个Handler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otected Handler chain;
    public void next(Handler handler){
        this.chain = handler;
    }
    public abstract void doHandle(Member member);
}

然后分别创建非空校验ValidateHandler类、登录校验LoginHandler类和权限校验AuthHandler类。ValidateHandler类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Validate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doHandle(Member member) {
        if(StringUtils.isEmpty(member.getLoginName()) ||
        StringUtils.isEmpty(member.getLoginPass())){
            System.out.println("用户名或者密码为空");
            return;
        }
        System.out.println("用户名和密码校验成功,可以往下执行");
        chain.doHandle(member);
    }
}

LoginHandler类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Login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doHandle(Member member) {
        System.out.println("登录成功!");
        member.setRoleName("管理员");
        chain.doHandle(member);
    }
}

AuthHandler类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Auth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doHandle(Member member) {
        if(!"管理员".equals(member.getRoleName())){
            System.out.println("您不是管理员,没有操作权限");
            return;
        }
        System.out.println("您是管理员,允许操作");
    }
}

接着修改MemberService中的代码,其实只需要将前面定义好的几个Handler根据业务需求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链即可。

public class MemberService {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loginName,String loginPass){
        Handler validateHandler = new ValidateHandler();
        Handler loginHandler = new LoginHandler();
        Handler authHandler = new AuthHandler();
        validateHandler.next(loginHandler);
        loginHandler.next(authHandler);
        validateHandler.doHandle(new Member(loginName,loginPass));
    }
}

最后编写客户端调用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mberService service = new MemberService();
        service.login("tom","666");
    }
}

其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20211027183004583.png

其实我们平时使用的很多权限校验框架都是运用这个原理的,将各个维度的权限处理解耦之后再串联起来,只处理各自相关的职责。如果职责与自己不相关,则抛给链上的下一个Handler,俗称“踢皮球”。

2 责任链模式和建造者模式结合使用

因为责任链模式具备链式结构,而在上面代码中,负责组装链式结构的角色是MemberService,当链式结构较长时,MemberService的工作会非常烦琐,并且MemberService的代码相对臃肿,且后续更改处理者或消息类型时,都必须在MemberService中进行修改,不符合开闭原则。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链式结构的组装过于复杂,而对于复杂结构的创建,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建造者模式,使用建造者模式,完全可以对MemberService指定的处理节点对象进行自动链式组装,客户只需指定处理节点对象,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用关心,并且客户指定的处理节点对象的顺序不同,构造出来的链式结构也随之不同。我们来改造一下,首先修改Handler的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T> {
    protected Handler chain;
    public void next(Handler handler){
        this.chain = handler;
    }
    public abstract void doHandle(Member member);
    public static class Builder<T> {
        private Handler<T> head;
        private Handler<T> tail;
        public Builder<T> addHandler(Handler<T> handler) {
                if (this.head == null) {
                    this.head = this.tail = handler;
                    return this;
                }
                this.tail.next(handler);
                this.tail = handler;
            return this;
        }
        public Handler<T> build() {
            return this.head;
        }
    }
}

然后修改MemberService的代码。

public class MemberService {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loginName,String loginPass){
        Handler.Builder builder = new Handler.Builder();
        builder.addHandler(new ValidateHandler())
                .addHandler(new LoginHandler())
                .addHandler(new AuthHandler());
        builder.build().doHandle(new Member(loginName,loginPass));
    }
}

因为建造者模式要构建的是节点处理者,所以我们把Builder作为Handler的静态内部类,并且因为客户端不需要进行链式组装,所以还可以把链式组装方法next()方法设置为private,使Handler更加高聚合,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T> {
    protected Handler chain;
    private void next(Handler handler){
        this.chain = handler;
    }
...
}

通过这个案例,小伙伴们应该已经感受到责任链和建造者结合的精髓了。


【推荐】Tom弹架构:30个设计模式真实案例(附源码),挑战年薪60W不是梦


本文为“Tom弹架构”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技术在于分享,我分享我快乐!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和点赞;如果您有任何建议也可留言评论或私信,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相关文章
|
3月前
|
设计模式
学会了这个设计模式,再也不是只会写if/else了
本文详细介绍了责任链设计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这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用于创建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通过解耦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允许沿着链传递请求,直到某个接收者能够处理它。
学会了这个设计模式,再也不是只会写if/else了
|
3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开发者
如何在业务代码中优雅地使用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本文从责任链模式的定义到其优雅之处、合适的应用场景、应用示例、实现步骤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在业务代码中优雅的使用责任链模式。
|
3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设计模式问题之设计模式想要跟随业务演进,如何实现
设计模式问题之设计模式想要跟随业务演进,如何实现
|
5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开发者
在业务代码中如何优雅地使用责任链模式
在日常开发中,随着业务逻辑的复杂性和系统规模的增加,我们开发者往往面临着代码结构混乱、模块间耦合度高等问题,如何保持代码的清晰、可维护和可扩展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借助一些设计模式来优化代码结构,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那么责任链模式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计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优雅地处理业务逻辑中的复杂请求,该模式通过构建一系列处理者对象,并将它们连接成一条链,使得请求可以在这些处理者之间传递,直到被恰当处理。那么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业务代码中优雅地使用责任链模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74 5
在业务代码中如何优雅地使用责任链模式
|
6月前
|
设计模式 缓存 Java
如何在业务代码中优雅地使用责任链模式?
【5月更文挑战第26天】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是一种设计模式,用于处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解耦。
110 1
|
6月前
|
算法
犯错总结--工厂模式和策略模式傻傻没分清
犯错总结--工厂模式和策略模式傻傻没分清
60 0
犯错总结--工厂模式和策略模式傻傻没分清
|
6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前端开发
【面试题】如何理解 前端设计模式-测策略模式?
【面试题】如何理解 前端设计模式-测策略模式?
|
设计模式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彻底说透简单工厂那些你没有关注过的细节
接下来看代码,还是以创建一门网络课程为例。假设有Java架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我们可以定义一个课程标准ICourse接口。
68 0
|
数据采集 设计模式 自然语言处理
设计模式最佳套路2 —— 愉快地使用管道模式
管道模式(Pipeline Pattern) 是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的常用变体之一。在管道模式中,管道扮演着流水线的角色,将数据传递到一个加工处理序列中,数据在每个步骤中被加工处理后,传递到下一个步骤进行加工处理,直到全部步骤处理完毕。 PS:纯的责任链模式在链上只会有一个处理器用于处理数据,而管道模式上多个处理器都会处理数据。
12127 0
设计模式最佳套路2 —— 愉快地使用管道模式
|
设计模式 前端开发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前端通用编程基础的设计模式之责任链
在前端开发中,我们常常需要处理一些复杂的业务逻辑,例如表单验证、权限控制等。这些业务逻辑可能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每个步骤都需要进行具体的处理和判断。这时候就需要使用责任链模式来实现业务逻辑的流程化和扩展性。
13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