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 SQL查询
1)SELECT语句(查询)
基本格式:
功能:在指定表中查询有关内容
说明
(1) ORDER BY字段: 按指定字段排序
(2) GROUP BY字段: 按指定字段分组
(3) HAVING条件: 设置分组条件;
(4)INTO目标表: 将查询结果输出到指定的目标表
3)INSERT语句 (插入记录)
基本格式: INSERT INTO 表名(字段名 表)VALUES(内容列)
功能:在指定表中插入记录,以指定内容列表中的内容为字段内容。
示例: 在xsde表中插入一条记录。
INSERT INTO xsda(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编号号) VALUES ("201001011","张山”,“女” #1/1/1990#,"201001")
4)DELETE语句(删除记录)
基本格式: DELETE FROM表名[WHERE 条件]
功能:删除指定表中符合条件的记录。
示例:删除xsda表中班级编号为“201001”的所有记录。
DELETE FROM xsda WHERE 班级编号="201001"
1.删除课程表中,课程编号是001的课程记录
delete from 课程 where 课程编号="001”
2.删除不及格学生表中的所有信息
delete from 不及格学生
drop table 删除表结构
alter table: 修改表结构
create table: 创建表结构
6.4 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2.数据库设计的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 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E-R图——实体——联系图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 (例如SQL) 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 ,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数据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用DDL定义数据库结构、组织数据入库 、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数据库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包括: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6.5 非关系型数据库
6.3.3 SQL查询
1)SELECT语句(查询)
基本格式:
功能:在指定表中查询有关内容
说明
(1) ORDER BY字段: 按指定字段排序
(2) GROUP BY字段: 按指定字段分组
(3) HAVING条件: 设置分组条件;
(4)INTO目标表: 将查询结果输出到指定的目标表
3)INSERT语句 (插入记录)
基本格式: INSERT INTO 表名(字段名 表)VALUES(内容列)
功能:在指定表中插入记录,以指定内容列表中的内容为字段内容。
示例: 在xsde表中插入一条记录。
INSERT INTO xsda(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编号号) VALUES ("201001011","张山”,“女” #1/1/1990#,"201001")
4)DELETE语句(删除记录)
基本格式: DELETE FROM表名[WHERE 条件]
功能:删除指定表中符合条件的记录。
示例:删除xsda表中班级编号为“201001”的所有记录。
DELETE FROM xsda WHERE 班级编号="201001"
1.删除课程表中,课程编号是001的课程记录
delete from 课程 where 课程编号="001”
2.删除不及格学生表中的所有信息
delete from 不及格学生
drop table 删除表结构
alter table: 修改表结构
create table: 创建表结构
6.4 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2.数据库设计的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 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E-R图——实体——联系图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 (例如SQL) 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 ,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数据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用DDL定义数据库结构、组织数据入库 、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数据库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包括: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6.5 非关系型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