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SQL语言的分类,可以划分为:DDL(数据定义语言)、DML(数据操纵语言)、DQL(数据查询语言)、DCL(数据控制语言)、TPL(事务处理语言)、CCL(指针控制语言),本文将介绍DDL。
一、DDL介绍
DDL的全称是Data Definition Language,即:数据定义语言。在使用数据库操作数据时,一定要通过已经存在的结构,我们称之为数据库中的对象,如最常见的数据表。那么DDL的作用就是在结构上
去管理和调整这些数据库对象,通常不会关心某个具体的数据,比如在删除某一个结构时,其中的数据也会被一同删除。
二、常见数据库对象
在学习DDL之前,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数据库对象,有必要说明的是:某些数据库会弱化甚至于完全去掉某些数据库对象,使用其他的方式来代替相应的功能,不能够一概而论,所以本文只会演示最通用的数据库对象(数据表、视图、索引)的操作方式,其他的一些数据库对象请大家继续关注具体的数据库专栏,会逐步更新。
1. 数据库
说到数据库这个对象(database,有些工具会标记为schema),会有些称呼上的冲突,为了区分我们用DBMS来代表数据库软件本身。有些数据库会以数据库实例-表空间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其实思路上大同小异,都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对数据表的所属进行适当的划分。
如果把整个DBMS想象成一个工作的工厂,那么数据库就相当于其中的一个个厂房,数据表就是厂房里的一个个货仓,数据就是其中的货物,也就是说数据库对象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数据表的所属的,有了这样的归属关系,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就可以相对独立,同时也可以跨库操作。
2. 数据表
数据表(table)是最常见的用于数据存储和操作的结构,由行和列组成,与我们使用的Excel很像,区别是更加规范,需要预先定义结构之后才能使用。其中每一行代表一条数据,每一列代表一个数据维度。
3. 视图
视图(view)也被称为虚表,相当于记录了一些设定的查询语句,是基于已经存在的表才能够创建的。视图结构本身与表结构类似,修改数据也会导致对应的数据表中的数据被修改。
4. 索引
索引(index)建立在已存在的数据表的列上,有利于提高数据查询的速度,也可以起到数据约束的作用。
5. 序列
序列(sequence)是定义的一组数,主要用于生成自增主键,在某些DBMS中会被淡化(如MySQL),由数据库自行管理。在有些DBMS中可以自行定义(如Oracle),设定起始数据、增长步长等,可以结合触发器使用。
6. 触发器
触发器(trigger)相当于一个预定义的命令,可以定义在某些动作发生时(数据插入、更改、删除等)执行。
7. 函数
函数(function)用于辅助完成较为复杂,或有参数参与的操作,一般必须有return子句,可以当做表达式出现在select中。
8. 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procedure)与函数的功能类似,在存储过程中不使用return语句,在调用方式上也略有不同。
9. 用户
用户(user)在数据库中的作用主要为了能够更加细致的划分权限,用户名和密码的使用也能提高安全性。
三、CREATE
CREATE可用于创建数据库对象,结合相应的关键字使用。
1. 创建数据表
创建数据表时主要需要声明:数据表名称、数据列名、数据列的类型。
CREATE TABLE `表名` ( `列名` 列的类型, ... `列名` 列的类型 )
2. 创建视图
创建视图时,需要指定视图名称,并且需要指定查询语句。
CREATE VIEW `视图名称` AS 查询语句
3. 创建索引
索引是作用在某一个数据表的列上的,不同的索引类型有不同的关键字,以普通索引为例。
CREATE INDEX `索引名称` ON 表名(列名,...)
四、DROP
使用DROP删除时会直接删除数据库对象的结构。
1. 删除数据表
删除数据表时,会连同删除已存储的数据。
DROP TABLE `表名`
2. 删除视图
DROP VIEW `视图名称`
3. 删除索引
DROP INDEX `索引名称` ON `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