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出版了—致平庸的我和奋斗的青葱岁月

简介: 我的新书出版啦

《在山的那边》

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一首诗词《在山的那边》,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后来发现啊,我们的工作何曾不是这样呢? 做为技术人对技术的追求又何曾不是这样呢?

在技术工作中,我们希望学习掌握一项学习技能,或者是克服一项技术瓶颈,就好比一座山,而我们常常对山那边的世界充满期待,想象着掌握了这些技能和知识纵横技术江湖的样子。

可又来啊~,当我们精通了这些技能之后,发现自己掌握不过是冰山一角,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总有学不完的技能,总有记不完的知识点,总有更新的技术出现,也总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一层层的山’ 让曾几何时踌躇满志的少年,被残忍的现实磨平了菱角,磨灭了斗志。

于是我们心累了,躺平了。

当我们心累躺平的一刹那,又被血淋淋的现实拉了回来,走入社会的我们,面临着生活中的总总压力,日益变老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子女,以及周围的期望,让我们负重前行,形成了 45 度人生。

这个压力与躺平之间的冰火两重天,反复折磨着我们,我们变得越来越精神内耗,变得越来越内卷,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时间花了不少,却交不出哪怕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于是我们变得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自信和自卑彼此消长,周而复始...

实际换一个思路,生活会变得开朗许多,那就是在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出路的时候,还不如把目前值得的事情坚持下去,把坚持做的事努力做好。

比如我们想要身体健康而减肥,那么就每天持续奔跑,不论刮风下雨。\
比如我们想要做好一件事,那么就立一个计划,每天完成一点点,无论艰难险阻。

不要想的太多,而牵绊了前进的步伐,纵使山的那边还是山,那又有何妨呢?不管有多少重山,我们都是向上走的。

至于结局重要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女主沈佳宜有这么一句台词: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啊。也许结局不那么差强人意,但是我们总努力过,多年之后回首往事,无怨无悔。

WechatIMG18609.png

山的那边,终将是海,是用信念和坚持凝成的海。

说说我和一段奋斗的岁月

对于计算机前端领域来说,我也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非科班出身的我,刚刚入行的时候,很自卑,总觉得和周围的同事差了很多。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我便开始学习,刚开始从公司的项目深挖,这里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个组件底层是怎么实现的?这个插件库背后的运转原理是怎么样的? 带着这份求知欲,我当时看了好多同事写的代码,也专研了很多优秀源码,比如 axios,ant design, dva...,之后也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互联网大厂。

后来慢慢熟悉起来前端的两个核心框架 Vue 和 React,在开发之余,也看了很多底层实现,源码原理,还记得当时出 Vue3.0 beta 版本的时候,我是掘金社区最早的一批解析 Vue 原理的创作者,也是因为这些文章当时受到了很多好评,让我把技术挖掘和技术分享强行的绑定在一起,技术挖掘出来,能写出来,分享出来会让知识更容易沉淀到大脑里,因为技术挖掘把自己主观理解和客观的原理总结起来,分享带来的认可又鼓励了自己继续创作,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不得不说,React 是当时我最想弄透的技术,也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我对它的热衷,来源于 React 出色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思想,HOC ,组合模式这些知识深深吸引着我,想要揭开其本后的运转奥秘,于是我开始看 React 源码,刚开始也是云里雾里,秉承着一股坚持和热衷,让我把任务碎片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渐渐的弄清楚其背后运转的原理。

相信山的那边是海,后来我写了一本掘金小册,叫《React 进阶实践指南》,这本小册是多年来的实践和理论的总结,上线之后,也获得一致好评,获得了 2021 年度最受欢迎小册亚军。

WechatIMG18618.png

再后来我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签署了一本叫《深入浅出 React 开发指南》的书籍,我们来讲讲它的故事。

写书可能是技术人的信仰,写书虽然不会给我带来多少直观的经济收益,但是却能让我对 React 这种热爱写在纸上,分享给更多的人,在过去漫长的工作岁月中,是对技术上的沉淀,也是对自己的认可,对这些年React 开发与专研交上了一份差强人意的答卷。

这本书改编于《React 进阶实践指南》,但是从内容和整体组织结构,思维脉络上有很大的区别,小册把知识点罗列,适用于开箱即用的迫切求知者们,而书籍采用了知识点归纳整合,内容更加紧凑的方式,同时也增加不少新的内容,方便更系统的学习,书籍对一些知识点进行了打磨处理,更适用于了初学者的学习。

人总是要对一时所作所为,所悟所想负责,就像当时写小册只是一个想法,却要几个月时间来履行承诺一样,书籍创作更加的艰辛,不仅要考虑读者的主观感受,内容是否通俗易读,更要把整本书上下文的内容串联起来,把知识讲解的更‘丝滑’。

一切都是那么的阴差阳错,写书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跳槽,我从京东去了美团,在美团的工作,我负责了一些核心交易链路的工作,每天需要加班到很晚,这样就很少在晚上下班之后,还有精力去写书。

于是我不得不每一个周末,节假日,或者下班回来很晚,都在奋笔疾书的完成创作,每个月书籍的进展,就成了首要的 OKR , 为了这个目标,我舍弃了与家人的陪伴,舍弃了社交,舍弃了技术创作,舍弃了技术公众号的维护。下面截取了去年拆分的自己立下的 OKR 指标。

WechatIMG578.png

中途也有想放弃的时候,望着一章又一章的‘大山’,我曾想止步,为了目标,倒逼着自己负重前行。

这本书的由来,和《在山的那边》人生哲理如出一辙,都是经历了无数努力,牺牲了很多时间基础上,一次一次爬上山,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断奋斗着。

相信多年之后,回首这段写书的往事,心中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我的书籍出版了

凭借着‘对山的那边是海’的执念,我终于完成了创作并出版了。

WechatIMG587.jpeg

这不是一本介绍 API 的书,也不是一本传统介绍原理的书,这本书更多的是我在职业生涯中对 React 的总结。那么书籍到底讲了什么?

这本书有基础,有原理,有设计,有实践,一共分为 14 个章节 488 页(讲真的有点厚),以下就是每一个章节的内容:

  • 在第1章中,我将介绍目前 React 的地位和优势分析,介绍给大家 React 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 在第2章中,我将从 JSX 入手,介绍 React 表现形式,以及操作 React Element 对象,更方便的运用 React,为深入 React 设计模式做技术铺垫 。
  • 在第3章中,将重点介绍 React 两种类型的组件,以及它们的特点,用法,通信方式,强化方式,以及高阶组件的使用。让开发者对 React 组件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 在第4章中,会围绕者驱动更新的源头—props 和 state 说起,介绍 state 更新特点,props 的灵活使用,以及组合模式和 render props 模式。同时还会分析新老版本 React 的更新模式,以及更新特点,让读者更清晰的明确 React 更新流程。
  • 在第 5章中,将介绍 React 生命周期的奥秘,在生命周期中,开发者到底能做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函数组件如何弥补没有生命周期的缺陷。
  • 在第 6 章中,会讲到如何获取并传递,ref 和 context 的基本使用及其高阶用法,让状态的获取和传递更加灵活自由。
  • 在第 7 章中,会讲到工程化配置,css 模块化,React 在服务端渲染和跨端开发中的地位,介绍了 React 在多个技术方向上的出类拔萃。
  • 在第 8 章中,将重点介绍 React 架构设计,从虚拟 DOM 到更新的设计,再到事件系统的设计,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根儿上理解 React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 在第 9 章中,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如何打造高性能的 React 应用,从多个方面研究 React 优化手段。
  • 在第 10 章中,我将以应用初始化和应用更新为切入点,进入 React 应用内部,探索 React 内部的运转机制,从点到线再到面,全面解析 React 原理。
  • 在第 11 章中,将介绍目前 React v18 版本的所有 hooks ,以及基本用法和应用场景,揭秘 hooks 原理,如何去设计一个自定义 hooks 。
  • 在第 12 章中,我们以单页面路由原理为起点,分析 React 中路由是如何使用的,如何实现的,新老版本路由的差异性。
  • 在第 13 章中,会介绍 React 中的状态管理工具,redux 和 mobx ,及其它们是如何运转的,如何和 React 应用完美契合的。
  • 在第 14 章中,我将用三个实践来串联前面的知识点,通过实践来提升 React 的使用技巧,做到学以致用。

这本书从基础用法入手,到深入原理,再到项目实践,多个维度深入了解 React , 我相信,更深入的理解是为了更好的使用。

京东搜索 深入浅出React开发指南

相关文章
|
11月前
|
Java 大数据 Linux
【回望2022,走向2023】一个双非二本非科班的学生的旅途
【回望2022,走向2023】一个双非二本非科班的学生的旅途
120 0
【回望2022,走向2023】一个双非二本非科班的学生的旅途
回首2022,烟火如常,布衣剩饭,啥也没干,年终总结,蹈海难酬
开篇明义,2022年,我啥也没干,或者说的更准确一些,啥也没干成,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凡尔赛一下的事情,或者可以满足一下虚荣心的成就,300多个日夜里,就是日复一日的起床、上班、讲课、下班、吃饭、睡觉。有什么可总结的呢?
回首2022,烟火如常,布衣剩饭,啥也没干,年终总结,蹈海难酬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算法
|
移动开发 小程序 程序员
这一年,熬过许多夜,也有些许收获 | 2022年终总结
弹指一挥间,时间如白驹过隙。光阴似箭,如月如梭,时间如闪电,转瞬即逝。一说到年终总结,好像都离不开这样煽情的开场白。但不可否认的是,时间确实过得很快,一晃一年又没了。
136 0
这一年,熬过许多夜,也有些许收获 | 2022年终总结
|
数据采集 前端开发 BI
任时光匆匆流去 | 2019 年终总结
2019 是正式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时间消失起来就像火药引线被点燃一般让人来不及反应。看到一句很有认同感的话:“写作是和自己对话,对话越多,内心就会越平和越坚定。”去年的写作荒废了不少,就趁年终总结,多想一点,多说一点。
133 0
小树的 2021 年终总结
2021.07.17 摄于威海魔幻的 2021 过去了,和大家聊聊自己这一年来的经历和感受。成家今年最大的收获是「成家」。4 月底的时候确定婚期,5 月初马不停蹄地确定了婚庆公司,试婚纱、试西服。6 月 6 日在家里精心布置,完成求婚。7 月中敲定婚纱照公司,完成拍摄。8 月开始了非常密集的婚礼策划沟通。9 月回家试妆,购置婚房用品,9 月底提前一周回家每天都在购置婚庆用品,反复确认各种细节。婚礼
139 0
小树的 2021 年终总结
|
数据库 开发者
2019年终总结
一年一年又一年,总结当下,为的是更好的将来,2019年即将成为过去,记录下下。
131 0
|
人工智能 Devops
2020 年终总结
- 得到与收获 - 新年 flag - 这一年刷到的大佬 - 工作/技术 -> coder - 生活 -> 语雀 - MEM: 老师/同学/课程 - 跑步/越野 - 爱我们所爱, 纵情奔走 - 开源之路, 又前进了一小步(今年收获双倍的快乐)
123 0
|
敏捷开发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2019年年终总结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时间, 还记得去年这一天吗? 时间真的很快, 转眼告别 10 年代, 迎接 2020 年, 回归鼠年; 这一年经历了风风雨雨, 回首一年的成就和挫折, 都不禁充满激动, 有成功, 有失败, 有感动, 有焦虑, 都随着 2020 年的到来挥之而去, 在这里祝大家元旦快乐! 提前拜个早年! 下面总结一下 2019 年的工作, 生活以及成长! 一、 2019 年曾立下的Flag 管它能否实现, 先立下 Flag 再说! 2019 年喜忧参半, 完成率 50%。
9104 0
|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
2014年年终总结
2014年又在不知不觉间从指尖匆匆滑过。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再过个把月就正式迈入而立之年,就要告别任性癫狂的二货时代了, 每年都会看到很多IT同仁们的年终总结,总结过去,展望来年,我都习惯于当一名沉默的观众,即使与他们有很多共鸣,但是依然没有写过自己的年终总结。
14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