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排序算法(C语言实现)(二)

简介: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C语言实现)(二)

4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是D.L.Shell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希尔排序是第一批突破平方阶时间复杂度的算法之一

4.1 希尔排序的代码实现

在希尔排序中,需要设置一个增量,然后使其逐渐较小到1,从而顺利完成排序任务。具体实现的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SIZE 1000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typedef struct
{
  int r[MAXSIZE + 1];
  int length;
}sqList;
void swap(sqList* L, int i, int j)
{
  int temp = L->r[i];
  L->r[i] = L->r[j];
  L->r[j] = temp;
}
void ShellSort(sqList *L)
{
  int i, j, k = 0;
  int increment = L->length;
  do
  {
    increment = increment / 3 + 1;  
    for (i = increment + 1; i <= L->length; i++)
    {
      if (L->r[i] < L->r[i - increment])
      {
        L->r[0] = L->r[i]; 
        for (j = i - increment; j > 0 && L->r[0] < L->r[j]; j -= increment)
          L->r[j + increment] = L->r[j];
        L->r[j + increment] = L->r[0];
      }
    }
  } 
  while (increment > 1);
}
int main()
{
  sqList test = {{0,9,1,5,8,3,7,4,6,2}, 9};
  ShellSort(&test);
  for (int i = 0; i <= test.length; i++)
    printf("%d\t", test.r[i]);
  return 0;
}

从代码中可以看出,希尔排序与插入排序有相似之处,又或者说,希尔排序是一种特殊的插入排序,与插入排序相比,希尔排序是每间隔几个数进行比较大小的,然后每循环一次,间隔减一,直到为0,完成排序。如下图所示:

4.2 希尔排序算法总结

同插入排序类似,希尔排序仍然需要一个辅助空间,但其时间复杂度要小一些。有的说法是n1.3,有的说法是n1.5。但肯定优于前三种排序算法。

5 堆排序

堆排序是利用推进行排序的一种算法。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它移走,然后将剩余的n-1个序列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就会得到n个元素中的次大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5.1 堆简介

堆(数据结构)是具有下列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者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成为大顶堆;或者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者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推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此次排序用的堆是大顶堆。

5.2 堆排序的代码实现

推排序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SIZE 1000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typedef struct
{
  int r[MAXSIZE + 1];
  int length;
}sqList;
void swap(sqList* L, int i, int j)
{
  int temp = L->r[i];
  L->r[i] = L->r[j];
  L->r[j] = temp;
}
//本函数调整L->r[s]的关键字,使L->r[s..m]成为一个大顶堆
void HeapAdjust(sqList *L, int s,int m)
{
  int temp, j;  
  temp = L->r[s];  
  for (j = 2 * s; j <= m; j *= 2)   //沿关键字较大的孩子结点向下筛选
  {
    if (j < m && L->r[j] < L->r[j + 1])   //左孩子的值应小于右孩子
      ++j;                              //j的位置变为右孩子,也就是较大值的位置
    if (temp >= L->r[j])                  //当前结点的值应该大于等于孩子结点的值
      break;   
    L->r[s] = L->r[j]; 
    s = j;    
  }
  L->r[s] = temp;  
}
void HeapSort(sqList *L)
{
  int i;
  //构建大顶堆
  for (i = L->length / 2; i > 0; i--)
    HeapAdjust(L, i, L->length);
  //排序
  for (i = L->length; i > 1; i--)
  {
    //将堆顶记录和当前未经排序子序列最后一次记录交换
    swap(L, 1, i);
    //将其重新调整为大顶堆
    HeapAdjust(L, 1 ,i - 1);
  }
}
int main()
{
  sqList test = { {0,50,10,90,30,70,40,80,60,20}, 9 };
  HeapSort(&test);
  for (int i = 0; i <= test.length; i++)
    printf("%d\t", test.r[i]);
  return 0;
}

堆排序的算法有点难理解,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1. 构建大顶堆;
  2. 将大顶堆上的根节点(最大值)取出,然后调整大顶堆,这样就可以取出次大值,直到将所有值取出。

下面我们借助图来理解整个堆排序的详细过程。

5.2.1 堆的构建过程

如上图所示,绿色为非叶子结点,也就是调用HeapAdjust的时候,传的第二个参数所指的位置。先调整编号4为根节点的子树。调整过程大概如下:

if (j < m && L->r[j] < L->r[j + 1])   //左孩子的值应小于右孩子
      ++j;                              //j的位置变为右孩子,也就是较大值的位置

以上语句就是检查左子树是否小于右子树的,若小于则指向右孩子结点。显然此时不满足,继续往下运行(也就是说,j指向了较大值所在的孩子结点);

if (temp >= L->r[j])                  //当前结点的值应该大于等于孩子结点的值
      break;

若根节点大于孩子结点,则满足要求,运行结束。此时显然不满足。继续往下运行;

L->r[s] = L->r[j]; 
    s = j;

将较大的值赋予根节点(局部);继续往下运行;j = 16,不满足条件,跳出循环。继续往下运行;

L->r[s] = temp;  //插入新值

也就是L->r[8] = 3;此次调用执行结束。

第二次和第三次调用于此类似,如下所示:

因为3号节点本身就符合要求,因此第二次调用不做改变。

第四次调用稍微麻烦一些:

因为这里做了两次循环,且对节点进行了重新赋值。至此,大顶堆构建结束。

5.2.2 堆排序过程

如果将核心思想看懂了,堆的排序过程就变得容易了(图片仅用来说明第一次HeapAdjust函数调用的运行过程,剩下的可自己推理)。如下图所示:

首先,整个大顶堆的根节点肯定是最大值,所以将其放在最后,并对其他部分进行调整(排序),再将值逐个取出,即可完成排序过程。

5.3 堆排序算法总结

总体来说,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ngn)。这在性能上显然要远远好过冒泡,选择,插入排序算法了。而且空间复杂度也比较低。

另外,构建堆比较麻烦,因此,它并不合适待排序序列个数比较少的情况。

6 归并排序

前面讲了归并排序,不过堆的构建分身比较麻烦,有没有排序快并且不用这么麻烦的算法呢?归并排序就是一个。

归并排序,就是利用归并的思想实现的排序方法。基本原理是,假设初始记录含有n个记录,则可以看作n个有序的子序列,每个子序列的长度为1,然后两两归并,得到长度为2或者1的子序列;两两归并,如此重复,直至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为止,这种排序方法成为2路归并排序。

有2路归并,自然就有多路归并,本文仅介绍2路归并排序算法。

6.1 归并排序的代码实现

归并排序的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SIZE 1000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typedef struct
{
  int r[MAXSIZE + 1];
  int length;
}sqList;
void Merge(int SR[], int TR[], int i, int m, int n)
{
  int j, k, l;
  //将SR中的记录由小到大地并入TR
  for (j = m + 1, k = i; i <= m && j <= n; k++)
  {
    //哪个值小就归并哪个值,直至归并完成
    if (SR[i] < SR[j])
      TR[k] = SR[i++];
    else
      TR[k] = SR[j++];
  }
  //将剩余的SR[i,m]区间的数值复制到TR
  if (i <= m)
  {
    for (l = 0; l <= m - i; l++)
      TR[k + l] = SR[i + l];
  }
  //将剩余的SR[j,n]区间的数值复制到TR
  if (j <= n)
  {
    for (l = 0; l <= n - j; l++)
      TR[k + l] = SR[j + l];
  }
}
void Msort(int SR[], int TR1[], int s, int t)
{
  int m;
  int TR2[MAXSIZE + 1];
  if (s == t)
    TR1[s] = SR[s];
  else
  {
    m = (s + t) / 2;            //将SR[s,t]区间平分为[s,m]和[m+1,t]
    Msort(SR, TR2, s, m);       //递归地将SR[s,m]归并为有序的TR2[s,m]
    Msort(SR, TR2, m + 1, t);   //递归地将SR[m+1,t]归并为有序的TR2[m+1,t]
    Merge(TR2, TR1, s, m, t);   //将TR2[s,m]和TR2[m+1,t]归并到TR1[s,t]
  }
}
void MergeSort(sqList* L)
{
  Msort(L->r, L->r, 0, L->length - 1);
}
int main()
{
  sqList test = { {50,10,90,30,70,40,80,60,20}, 9 };
  MergeSort(&test);
  for (int i = 0; i < test.length; i++)
    printf("%d\t", test.r[i]);
  return 0;
}

归并排序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发现,归并排序分成两个过程,分别是拆分和合并,在合并的过程中逐步将数据进行排序。

归并排序程序的主体部分如下:

void Msort(int SR[], int TR1[], int s, int t)
{
  int m;
  int TR2[MAXSIZE + 1];
  if (s == t)
    TR1[s] = SR[s];
  else
  {
    m = (s + t) / 2;            //将SR[s,t]区间平分为[s,m]和[m+1,t]
    Msort(SR, TR2, s, m);       //递归地将SR[s,m]归并为有序的TR2[s,m]
    Msort(SR, TR2, m + 1, t);   //递归地将SR[m+1,t]归并为有序的TR2[m+1,t]
    Merge(TR2, TR1, s, m, t);   //将TR2[s,m]和TR2[m+1,t]归并到TR1[s,t]
  }
}

从代码中可以发现,该程序采用了递归,每次都可以将区间分成两半,而Merge函数并未参与到“”的过程,在此拆分过程中,递归的结束条件是s==t,也就是该区间无法再次拆分的时候,“”过程结束。

而在“”的过程中,就有了Merge函数的参与,而“”是“”的逆过程,所以此时究竟应该合并哪几个数,在“”的过程中就已经决定了,只需逆向执行并排序即可。

Merge函数也很好理解,将TR2[s,m]和TR2[m+1,t]归并到TR1[s,t],哪个值小就先放哪个,并将访问位置后移,如果有一个区间的值提前归并完成,则结束循环,然后将剩下的值复制过去即可。

6.2 归并排序算法总结

归并排序在没有堆排序那么复杂的构建堆的过程前提下,使其拥有了与堆排序相当的时间复杂度。但其需要分配额外空间去存储拆分出来的元素。

归并排序采用将待排序序列进行拆分,再重组的思想简单而高效,这在很多种排序算法中都可以看到。属于典型的空间换时间

空间换时间是算法里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指的是当内存空间充足的时候,为了追求代码的执行速度,可以舍弃对存储空间的要求,从而追求效率

相关文章
|
20天前
|
搜索推荐 C语言
【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升级版--三路快排详解 + 实现(c语言)
本文介绍了快速排序的升级版——三路快排。传统快速排序在处理大量相同元素时效率较低,而三路快排通过将数组分为三部分(小于、等于、大于基准值)来优化这一问题。文章详细讲解了三路快排的实现步骤,并提供了完整的代码示例。
47 4
|
4月前
|
存储 算法 C语言
"揭秘C语言中的王者之树——红黑树:一场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华丽舞蹈,让你的程序效率飙升,直击性能巅峰!"
【8月更文挑战第20天】红黑树是自平衡二叉查找树,通过旋转和重着色保持平衡,确保高效执行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log n)。本文介绍红黑树的基本属性、存储结构及其C语言实现。红黑树遵循五项基本规则以保持平衡状态。在C语言中,节点包含数据、颜色、父节点和子节点指针。文章提供了一个示例代码框架,用于创建节点、插入节点并执行必要的修复操作以维护红黑树的特性。
106 1
|
21天前
|
搜索推荐 算法 C语言
【排序算法】八大排序(上)(c语言实现)(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通过具体的代码实现和测试数据,详细解释了每种算法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冒泡排序通过不断交换相邻元素来排序,选择排序通过选择最小元素进行交换,插入排序通过逐步插入元素到已排序部分,而希尔排序则是插入排序的改进版,通过预排序使数据更接近有序,从而提高效率。文章最后总结了这四种算法的空间和时间复杂度,以及它们的稳定性。
65 8
|
21天前
|
搜索推荐 算法 C语言
【排序算法】八大排序(下)(c语言实现)(附源码)
本文继续学习并实现了八大排序算法中的后四种:堆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计数排序。详细介绍了每种排序算法的原理、步骤和代码实现,并通过测试数据展示了它们的性能表现。堆排序利用堆的特性进行排序,快速排序通过递归和多种划分方法实现高效排序,归并排序通过分治法将问题分解后再合并,计数排序则通过统计每个元素的出现次数实现非比较排序。最后,文章还对比了这些排序算法在处理一百万个整形数据时的运行时间,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算法的优劣。
59 7
|
6月前
|
存储 算法 C语言
二分查找算法的概念、原理、效率以及使用C语言循环和数组的简单实现
二分查找算法的概念、原理、效率以及使用C语言循环和数组的简单实现
|
6月前
|
算法 C语言
C语言----判断n是否是2的次方数,利用到按位与&,算法n&(n-1)
C语言----判断n是否是2的次方数,利用到按位与&,算法n&(n-1)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C语言
详细介绍递归算法在 C 语言中的应用,包括递归的基本概念、特点、实现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6月更文挑战第15天】递归算法在C语言中是强大力量的体现,通过函数调用自身解决复杂问题。递归涉及基本概念如自调用、终止条件及栈空间管理。在C中实现递归需定义递归函数,分解问题并设定停止条件。阶乘和斐波那契数列是经典应用示例,展示了递归的优雅与效率。然而,递归可能导致栈溢出,需注意优化。学习递归深化了对“分而治之”策略的理解。**
121 7
|
6月前
|
算法 Java C语言
Java中的算法与C语言中的函数
Java中的算法与C语言中的函数
46 2
|
6月前
|
存储 算法 搜索推荐
【数据结构和算法】--- 基于c语言排序算法的实现(2)
【数据结构和算法】--- 基于c语言排序算法的实现(2)
38 0
|
6月前
|
搜索推荐 算法 C语言
【数据结构和算法】--- 基于c语言排序算法的实现(1)
【数据结构和算法】--- 基于c语言排序算法的实现(1)
4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