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中看到阿里云效推出了新的功能,需要进行评测,整好这个方案和我实际遇到的情况比较贴近,所以花点时间写下评测,表达下自己的看法。
用户背景
一线DevOps实践者,平时喜欢研究各类DevOps平台工具,对项目管理和敏捷精益只是略懂,不是专门研究这个方向的,但是遇到过云效业产技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实现实中,是有这样的情况,并且很复杂。
文案感受
对于文案的介绍和整体设计,我是很理解,并且认为确实能解决现实中的痛点。项目制和产品制完全是不同的,如果是仅仅做一个项目,或者说你的组织完全按照敏捷实践,产品经理和研发都是在一起工作或者同属于一个部门,确实没有这样的问题。
但是对于产品制的公司,这里可能说的主要是2b的传统软件产品公司,客户诉求,售前反馈,产品经理,需求分析师,再到研发团队,这个链条是很长的,常常上下游的信息是不互通的,只能靠拉会沟通解决,甚至扯皮的情况,比比皆是。从DevOps的角度,研发最终交付的是明确且合理的需求,但是从原始需求到明确可开发的需求,这个过程是很不好管理的,甚至都是没法度量和跟踪的。
云效业产技(BizDevOps)分层协作方案,其实解决的就是这一类问题。
用户体验&疑惑
- 创建项目空间 后,我的第一个疑问是 团队权限问题。 按照云效的设计思想,一个组织(公司)是一个账号,那么组织下的团队呢?团队和项目什么关系呢?
如下图所示:如果是一个团队,下面项目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像宣传文案上的那样,团队的概念在哪里?如果说,这里项目背后就是一个业务团队,也算可以理解
- 在“业务反馈空间” 下创建 原始诉求 后, 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按照 此次的BizDevOps分层协作方案,这些问题类型 之间,都是有关系的,父子关系,依赖关系等,但是 在新建 工作项 时候没有体现,只是在关系全景图 才看出来关系
如下图所示,每个工作项的类型间应该明确关系类型,比如原始诉求下 只能是某个需求类型,而不是能其他类型,不能随便关联或者随便拆分。
- 比如原始诉求再更改状态时候,是否应该严格限制?必须要关联需求,不然随便改状态,上下游其实是脱节的,作为业务需求方,原始诉求 到底谁再承接处理,谁在设计?
- 以下三个空间里都有缺陷者类型,还有专门的一个缺陷空间,属实让人有点迷惑,难道缺陷不是项目的一部分吗?为什么单独还有个缺陷空间?
- 缺陷-需求之间的关联衔接,建议做些加强,比如这个缺陷引入的原因是什么?谁引入的?有助于做根因分析。
- 经典项目管理空间里, 里程碑感觉没开发完吧,里程碑应该是划分成不同阶段,每个阶段下有不同的任务。目前感觉没有和任何其他部分有关联。
- 敏捷项目空间的需求能分配到传统项目的任务去做?没太理解
总结
先说好的地方,整体方案确实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现实中,标准的特性团队是不常见的,部门墙是很严重的,云效业产技(BizDevOps)分层协作方案确实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对组织的架构影响是很小的。
再说整体实际操作下来的感受
- 把“业务反馈”,“产品规划”等作为项目来看待,是否合适?不管是从表述,还是理解上,都让人困惑。为什么不把“业务反馈”,“产品规划”分别做成 “原始需求池” 和 “产品规划” 2个功能模块呢?研发项目(敏捷/瀑布)还是项目
- 权限问题,实际企业场景里,部门组织架构是个很重要的概念, 但是在云效整个上面没有体现,组织部门和这些业务什么关系?这些业务需求又和哪个部门有关?这些最终可能涉及到部门的绩效和业绩
- 从工作项(原始诉求,需求,主题,任务)的关联上来看,有点凌乱,是否能够清晰定义工作项的关系和意识,之间的操作衔接感觉不出来。 如果A创建了原始诉求,下一步该做什么?工作流的下一个环节对应的人是谁?他应该做什么?如果按照这个图的设计,怎么流转到下游的空间?没有看出来。
- 从用户视角,比如研发经理,我应该和外部的原始诉求,内部的研发需求都有关系,我到底该去那里看?这里主要问题,还是第一点提到的,业务线是个长期的,项目更多是短期或者周期的,放在一起平等看待是不合适。
- 原始需求池
- 产品规划
- 项目列表
按照这样的业务顺序调整菜单,是否合适?本质上还是一个个库,但是能体现先后顺序。不同的工作项严格定义在不同的空间里(甚至不允许出现同样的类型出现在不同类型空间里)。
最后,再有一围绕某个业务的全局关系视图,更清晰。
- 未来,新版的 项目协作Projex 是否会替代当前的 项目协作?如果是替代,似乎没有看到和下游研发工程(流水线)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