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 产品设计:竞品分析思维(WHW模型)

简介: 竞品思维

流程搭台,框架唱戏。

竞品思维能力要求有竞品意识,要不断去找对标对象,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

竞品分析框架:What、Who、How。

用产品思维做竞品分析:

1)Who:用户是谁?

竞品分析文档是做给谁看的?

读者是哪些人?

可能是老板、投资人、客户、销售员、产品团队……

用户关心哪些内容?

你想让用户了解什么?

不同的用户(读者)有不同的关注点,竞品分析报告要体现他们的关注点。

2)What:竞品分析目的和目标

做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支持,还是想学习借鉴对手,又或者想要达到市场预警的目的?

当前产品处于什么阶段?

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想通过竞品分析解决什么问题?

要知道,竞品分析要解决产品相关的问题才能体现其价值。

竞品分析的目标是什么?

如何判断竞品分析报告做得好不好?

不是看竞品分析报告的内容是否丰富、PPT做得是否精美,而是取决于能否达到竞品分析的目标。

使用场景是什么?

竞品分析报告在什么场景下使用?

是发给别人阅读,还是在会议上演示?

如果是在项目立项会议上给老板与投资者看的,那内容上就要求做到精练、条理清晰,格式以PPT为佳。

平日里,我们可以多准备一些产品素材,但并不是都要在会议上呈现出来,而是为了在别人提问时可以信手拈来,这些内容可以放在报告的附录中。

你有多少演示时间?

这关乎你的PPT要准备多少内容。

如果是在产品团队内部使用,则内容可以更丰富些,而且格式不限,Word、Excel、PPT、思维导图都可以,依团队使用习惯而定。

3)How:如何做竞品分析

如何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竞品分析的输出物是一份独立的报告还是其他文档的一部分?

商业计划书、立项报告、产品战略规划报告中都有关于竞品分析的章节。如果属于其他文档的一部分,其他章节可能是他人写的,这样就要考虑与其他部分的衔接,并且保持写作风格一致,以保证文档能给人良好的整体体验。

报告要按照金字塔原理,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且逻辑要清晰。特别是长达几十页的PPT,要把分析的结论要点写在前面,提前告知用户。

低成本验证试错

应用精益创业的思想,先做一个MVP(最小可用产品)低成本验证试错。先花一点时间填写一页纸的竞品画布,确认后再去做竞品分析、写竞品分析报告,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返工的风险。

* 市场分析与竞品分析区别

做市场分析时,有时也会对竞品做分析,所以市场分析报告中会包含竞品分析的内容;做竞品分析时,根据分析目标,也可能会做市场分析,即竞品分析报告会包含市场分析的内容。

竞品分析包含产品分析:做竞品分析时,若目的是学习借鉴,那么此时的竞品分析就相当于产品分析。

产品分析包含产品体验分析:进行产品分析时,可以对产品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也可以对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进行分析。

如果是对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进行分析,此时的产品分析就是产品体验分析。

什么是竞品分析呢,示例:有个亲戚请你帮忙推荐一款手机,你会怎么做?

1)What:明确分析方向

了解他对手机的需求、预算、喜好。

比如:预算在2500元以内,主要用来看新闻、拍照。

2)Who:锁定分析目标

锁定几个目标品牌,比如小米、华为、OPPO……

3)How:

分析维度:明确他关注的方面,比如价格、配置、外观、拍照功能……

信息搜集:通过多种渠道去收集你所关注的信息,比如上网搜索、去实体店体验、问一下身边的人……

汇总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比如通过横向比较确定性价比最高、最符合他需求的一款手机。

输出结果:向他推荐并说明理由。

* 什么是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六步骤

1)明确目标:明确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想解决什么问题、竞品分析的目标是什么;

2)选择竞品:选择你要分析的竞品;

3)确定分析维度:根据你的竞品分析目标,确定要从哪些维度分析竞品;

4)收集竞品信息:从各种渠道收集竞品信息;

5)信息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竞品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6)总结报告:得到竞品分析的结论,输出竞品分析报告。
What(内容)

开始做竞品分析时要明确目标、考虑输出成果。不清楚竞品分析的目的与目标,会导致做竞品分析时抓不住重点,不清楚竞品分析该做到什么程度、何时算完成竞品分析报告,做出的竞品分析报告也很难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开始竞品分析之前,要先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为哪个产品做竞品分析

明确为哪个产品做竞品分析,这样竞品分析的输出成果才能有针对性地为该产品提供价值。

2)该产品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在产品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做竞品分析,在不同阶段做竞品分析的目标与侧重点不同。

产品发展阶段划分:

在品类不同的发展期间,用户对品类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对应的,竞品选择策略也是不一样的。

产品开发期 - 孕育期

产品引入期 - 婴幼儿

这一阶段,用户对于品类的认知刚刚起步,绝大部分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这个品类的存在,所以,想要迅速占领市场,最佳的方式就是对标人们既有认知中的老品类,以老品类竞品的身份出现更容易获得关注。

比如:

家用轿车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就是绑定了马车这个老品类,从用户熟悉的马车入手,告诉用户自己是更快的马车、不用马拉的马车,从而快速从马车市场中抢取了市场份额。

如果家用汽车仅仅一遍遍强调自己是XX牌汽车,用户很可能因为听不懂而无法与之有进一步的连接。

3)产品成长期 - 青少年

进入品类成长期就意味着,市场上消费者已经有部分用户了解使用这个品类的产品,但是相对于成熟品类来说,这个品类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品类的市场份额还需进一步扩大。

对于在该品类内所处不同市场地位的品牌来说,选择谁作为竞品情况比较复杂。

还是以家用轿车这个品类为例,假设A为该品类的领导品牌,他的竞品很可能还是马车,因为他此时依然是要扩大整个品类的市场,将拥有庞大用户群的马车作为竞品是最容易出效果的。

而对于品类内排名第二、第三的品牌而言,也许抢领导品牌A的潜在用户(即已经知道家用汽车这个品类,对家用汽车这个品类有需求,但对品牌还没有概念)就足够了。

又或者,你是品类市场中占比最小的品牌,那么选择谁做对手更好就不能一概而论,想要先活下去的,是一种选法,想要搏一把的,又是一种选法,具体可依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策略。

4)产品成熟期 - 中年

目标市场绝大部分消费者已经熟悉这个品类,而且对品类的需求增长逐渐缓慢,总体的市场容量保持不变或者小幅增长,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主要竞品可以以同行其他品牌为主。

比如:在家用轿车这个品类上,有不同的品牌代表不同的特性,就是和别的品牌有什么不一样,沃尔沃代表安全,宝马代表驾驶的乐趣,可能还有消费者认为,日系品牌代表省油等。

5)产品衰退期 - 老年

消费者对于品类的需求呈现出快速下滑,甚至出现新品类开始替代原有的老品类,且趋势明显,此时对于该品类下的企业来说,就不是选哪个品牌做竞品的问题了。

当务之急是要换一个赛道,寻找新的定位机会。

比如:

通过品类某些特性的创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或者通过品类分化占领新的市场机会等等。

产品处于什么时期决定你的竞品策略。

3)当前产品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是什么

产品的哪些问题可以通过竞品分析来解决?通过竞品分析能够解决产品的问题,竞品分析才会变得有价值。

4)做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换句话说,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

你想通过竞品分析解决什么问题?

想通过竞品分析知道什么?

如果是别人让你做竞品分析,首先需要清楚他的目的与意图是什么、想通过竞品分析解决什么问题以及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这里建议用竞品画布进行分析,因为竞品画布会提醒你需要明确哪些问题。

“目的”“目标”是极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我举个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差别:

● 减肥的目的:为了身体健康或改善形象(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意图)。

● 减肥的目标:1年内瘦身20斤(可衡量、可实现的结果,通过实现“目标”达到“目的”)。

竞品分析常见的目的有三种:决策支持、学习借鉴、市场预警。具体会结合竞品分析的目标进行介绍。

5)竞品分析的目标是什么?

为了达到目的,还要设定更具体的目标。

1)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决策支持

    常见的竞品分析目标如下:

    ● 判断是否该进入一个新市场,是否该做一个新产品;
    ● 帮助新产品找准定位,找到细分市场,避免与行业巨头正面竞争;
    ● 在产品销售、竞标时提炼卖点,帮助销售人员卖出产品;
    ● 通过竞品分析,制定产品的竞争策略。

2)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学习借鉴

    常见的竞品分析目标如下:

    ● 通过分析业界的成功产品,找到产品机会,先“抄”再“超”,从而得到“钞”;
    ● 与业界标杆比较,发现差距,取长补短;
    ● 借鉴竞品,帮助形成产品的功能列表;
    ● 为功能的原型设计提供参考;
    ● 学习竞品的运营推广手段。

3)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市场预警

    常见的竞品分析目标如下:

    ● 宏观环境预警:发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异动;
    ● 行业环境预警:发现供应商、客户、现有竞争者、新进入者和替代者的异动;
    ● 竞争对手监测:监测竞品的市场表现、竞品的推广手段、新竞争对手的出现。

6)竞品分析的输出成果是什么?

在开始做竞品分析时要先考虑输出成果以及如何更好地输出。

在大多数情况下,竞品分析的输出成果是一个独立的竞品分析报告,也有可能是其他文档(如商业计划书、产品规划报告、产品立项报告)中的一部分。

Who(对手)

选择正确的竞争对手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选择不同的对手会得到不同的竞争策略,获得的分析结论也会差别很大。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竞品分析的第2个步骤:选择竞品。

竞品分类,竞品可以分为很多类型:

1)品牌竞品

品牌竞品是指产品形式和目标用户群相同,品牌不同的竞品。

品牌竞品与你的产品争夺同一个市场,有直接竞争关系。

例如,小米手机vs华为手机,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

2)品类竞品

品类竞品是指产品形式不同,目标用户群类似,属于同一品类的竞品。

品类竞品与你的产品有间接竞争关系,也会影响你的产品的市场份额。

例如,可口可乐与王老吉都属于饮料品类,属于品类竞品;王者荣耀与魔兽世界都属于游戏品类,属于品类竞品。

3)替代品

替代品是指产品形式、品类不同,目标用户群类似,能满足用户相同需求的竞品。

替代品相互之间有替代竞争关系,此消彼长。

例如,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交通工具有公交车、轿车、自行车等,它们相互之间是可以替代的,上班可以坐公交车、开车,也可以骑自行车。

替代品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时间竞争者:互相抢夺用户的时间资源。例如,各种直播、新闻、短视频、手游等产品层出不穷,都在抢夺用户的时间,而用户的可用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所以这些产品是竞争关系,互为替代品。例如,王者荣耀vs抖音。

●预算竞争者:抢夺用户的预算资源。例如,公司年底有抽奖活动,预计要花费100万元来采购奖品,可选iPad、iPhone、小家电等,它们彼此成为预算竞争者。

●跨界“杀手”:有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产品,由于能满足相同的需求,也可能跟你的产品构成竞争关系,甚至打败你的产品!跨界“杀手”特别需要行业领先者警惕。跨界“杀手”的案例屡见不鲜:柯达胶卷vs数码相机,数码相机vs智能手机,ATM机vs移动支付,方便面vs外卖……

4)参照品

参照品是指跟你的产品可能没有竞争关系,但是值得你学习借鉴的产品。

比如,钢琴少儿培训机构与舞蹈培训机构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但可以学习对方的招生策略、运营推广方式。

当然它们之间也可以考虑异业合作。

参照品可以跨界去找,很多创新是通过跨界学习借鉴而来的。

例如,微信红包是从国内过年发红包的传统中得到的启发;

婴儿保温箱的发明是从小鸡孵化器得到的创新灵感;

可口可乐可以学习借鉴江小白的文案设计、营销方式。

竞品初选:

根据竞品分析的目的初步选择竞品,竞品分析的目的不同,要选择的竞争对手也会不同。

当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决策支持”或“预警避险”时,可以从“品牌竞品、品类竞品、替代品”中寻找竞品,具体选择原则如下:

1)市场份额

取同一个目标市场中市场份额比较大的前几名,特别是排名第一位、第二位的产品。
如果产品的形式是App,可以参考软件下载排行榜、App Store或其他软件发布渠道的排行榜来选择。

2)大公司背景

有的同类产品虽然当前不够成熟,但如果有大公司背景,很有可能迅速做大,所以不能忽视。
在米聊第一版发布后的一次聚餐中,提及腾讯时,雷军曾这样说:“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可惜2个月之后腾讯就发布了微信,而米聊逐渐退出市场。

3)用户反馈

针对我们产品要满足的需求,我们的目标用户选择了哪些产品来满足那些需求?哪些产品的用户数量最大?哪些产品最受用户欢迎?

4)跨界替代品

如果你的产品处于市场领先地位,除了关注同类竞争者外,还要保持警惕,关注跨界竞争对手。

当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学习借鉴”时,可以从“品牌竞品、品类竞品、参照品”去寻找竞品,具体选择原则如下:

1)市场份额

品牌竞品、品类竞品当中市场份额领先的竞争对手,其能够领先必有过人之处,要善于从领先的竞争对手身上学习。

2)跨界参照品
跨界参照品可以给我们产品设计方面的启发,帮助我们进行产品设计方案的创新。

3)产品鼻祖

产品鼻祖就是最早开创某一产品品类的产品,例如:

微博类产品的鼻祖是Twitter;

团购类产品的鼻祖是Groupon;

移动支付的鼻祖是PayPal;

手机红包的鼻祖是微信红包,其灵感来源是实物红包,这是中国原创的。

为什么要选择产品鼻祖做竞品呢?

该产品之所以能成为鼻祖,是因为它率先满足了特定用户群的某种需求,研究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用户、理解需求,有助于我们抓住该产品的关键成功因素。

例如,在Twitter问世之前已经有成熟的博客产品,但为什么Twitter还可以异军突起呢?Twitter产品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是能够用140个字符发表用户状态吗?

140个字符的限制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入地挖掘,我们会发现,140个字符的限制把用户发表状态的门槛大大降低了。

写一篇几千字的博客对大多数用户来说门槛太高了,而140字以内的内容大多数人都可以轻松地写出来,所以用户的参与感很高,Twitter也因此流行起来。

可见,Twitter这个产品鼻祖的关键成功因素是降低用户的参与门槛。

微信的朋友圈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参与门槛,不需要文字也可以发朋友圈,它甚至把发表纯文字的入口都隐藏起来,需要长按发表状态的图标才可以。

竞品精选:

竞品的4个种类——品牌竞品、品类竞品、替代品、参照品,以及具体的选择原则,但这样初选出来的竞品数量仍会比较多,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逐个进行深入分析,所以接下来,我们要从大量初选竞品中精选重点竞品进行深入分析。
不能跳过“竞品初选”的步骤!

不要凭直觉直接选择竞品,这样容易遗漏重要的竞品,很多产品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对竞争对手“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在工作实践当中,通常需要从初选竞品中选择3个左右的竞品进行深入分析。

那到底该选择哪些竞品进行深入分析呢?其实这是优先级的问题。

请思考一个问题:

上述4种竞品——品牌竞品、品类竞品、替代品、参照品,你认为它们的优先级是怎样的呢?

表面看起来,竞品带来的威胁程度依次为品牌竞品>品类竞品>替代品>参照品,所以你可能会认为选择竞品的优先级顺序也是品牌竞品>品类竞品>替代品>参照品。

其实不然,根据竞品分析的目的、产品的不同阶段、产品所处的竞争地位,它们的优先级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没有统一的原则。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场景供读者参考:

● 如果你做的产品处于竞争激烈的“红海”,已有很多“品牌竞品”,若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排名第4位,你要制定竞争策略超越对手,那一般会选品牌竞品的前3名。

● 如果你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遥遥领先,竞品分析目标是监测对手并预警,除了注意品牌竞品中排行第2位的产品,防止被超越,还要考虑从“品类竞品”“替代品”中寻找潜在竞争对手,特别是“替代品”中的“跨界杀手”。

● 如果你的产品还没开始生产,现处于立项阶段,那么挑选竞品时,眼界可以放宽一点,“品牌竞品”“品类竞品”“替代品”都可以考虑,关键是看看有哪些产品解决了用户的相同需求。

● 如果你的产品具备“礼品”“奖品”的属性,则要考虑“预算竞争者”。

● 如果你的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学习借鉴,最好选不一样的竞品种类,因为同一类产品通常同质化现象很严重,选其他竞品种类更有可能激发新的想法。

对精选出来的竞品要做深入分析,但并不是说其他初选出来的竞品就不用关注了。

须知,行业环境与市场环境在动态变化,竞品也是动态变化的。

我们在不同阶段做竞品分析时选择的竞品可能是不同的,现在的竞品是A,未来的竞品可能是B,所以,对其他初选出的竞品也要保持关注、定期回顾,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并对选择的竞品及时做出调整。

竞品分析决定了营销策略、推广渠道、受众定位以及投放思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不能仅仅定位到“同行”。

企业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

一个企业做竞品分析,是为了从竞争者那里抢用户。

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是因为用户,用户才是关键。

用户认为我们是什么,把我们归到哪一类,我们就应该在这个范围内去找自己的竞品,这之后,才谈得上抢用户。

粗暴定义竞品是“同行”这个思路,是我们自己认为自己的归类,而不是用户的认知。

所以,谈到竞品分析,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重新定义用户视角下的竞品分类。

什么是用户视角下的竞品分类:

示例:

你开了一家韩餐店,以炸鸡为主,辅以炒年糕等韩国小吃。

也许在你的认知中,你的产品是餐饮,竞争对手是附近的餐厅;

而在用户心目中,你的产品是零食,当他想看球追剧的时候,你才会进入到他的视线,而这时你的对手,是久久鸭和乐事薯片。

所以,我们必须从用户的视角去看我们到底在跟谁打对台——在这一步,我们并不是分析“分类”,而是在分析“用户”:

How(方法)

产品视角:

产品视角是从影响一个产品成败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 功能;
● 用户体验设计;
● 团队背景;
● 技术;
● 市场推广;
● 战略定位;
● 用户情况;
● 盈利模式;● 布局规划;
● ……

这些分析维度是为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竞品做得怎样?涉及功能、用户体验设计等维度。
● 竞品是如何做到的?涉及团队背景、技术、市场推广等维度。
● 竞品为什么这么做?涉及战略定位、用户情况、盈利模式等维度。
● 竞品下一步会怎么做?涉及布局规划等维度。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每个分析维度的分析要点。

用户视角:

用户视角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用户在选择产品时会关注哪些方面。

我们可以从用户视角进行竞品分析,对比评估我们的产品与竞品的竞争力,并制定竞争策略。

从用户视角进行竞品分析时可以使用$APPEALS方法这一分析工具(如图2-17所示)。

$APPEALS方法是IBM在IPD方法论中总结出来的客户需求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从8个方面对产品进行客户需求定义和产品定位:

$-价格(Price)

A-可获得性(Availability)

P-包装(Packaging)

P-性能(Performance)

E-易用性(Easy to Use)

A-保险性(Assurances)

L-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of Cost)

S-社会接受程度(Social Acceptance)

1)$-价格

这个要素反映了客户希望为一个满意的产品/服务支付的价格。

主要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技术、低成本制造、物料、人力成本、制造费用、经验、自动化程度、简易性、可生产性等。

2)A-可获得性

这个要素描述了客户能否方便地获得产品与服务。

该要素考虑整个购买过程的便利程度,包括预售的技术支持和示范、购买渠道/供应商选择、交付时间、客户订制能力等。

3)P-包装

这个要素描述了用户期望的产品设计质量、特性和外观等视觉特征。

对于包装的考虑应该包括样式、模块性、集成性、结构、颜色、图形、工艺设计等方面。

4)P-性能

这个要素描述了用户对这个产品的功能和特性的期望。

产品的工作性能怎样?

产品是否具备所有的必需的和理想的特性?

它是否提供更好的性能?

这一要素从客户角度来衡量,如速度、功率、容量等。

5)E-易用性

这个要素描述了产品的易用属性,主要考虑客户对产品的舒适度、学习便利性、文档、支持、人性化显示、输入/输出、接口、直观性等方面的要求。

6)A-保险性

这个要素通常反映了产品在可靠性、安全性和质量方面的保证。

它包括保证、鉴定、冗余度和强度几个方面的要求。

7)L-生命周期成本

这个要素描述了客户在使用产品时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主要考虑安装成本、培训成本、服务成本、供应成本、能源效率、价值折旧、处理成本等。

8)S-社会接受程度

这个要素描述了影响客户做出购买决定的其他影响因素,主要考虑口头言论、第三方评价、顾问的报告、形象、政府或行业的标准、法规、社会认可、法律关系、产品义务等对用户购买决定起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APPEALS方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对各个维度进行细分。

例如,汽车产品的$APPEALS分析框架:

以上是从产品视角、用户视角介绍了常见的分析维度。

产品视角从产品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常见的分析维度如下:

功能、用户体验设计、团队背景、技术、市场推广、战略定位、用户情况、盈利模式、布局规划。

用户视角从用户选择产品时所关注的方面进行分析,以$APPEALS作为分析框架。

上述分析维度加起来有近20种,我们不需要对这么多分析维度逐一进行分析,可以把这些分析维度当作检查清单(Check List),避免遗漏,也用于提醒我们不要局限于“功能、设计”这些分析维度。

如何选择分析维度

选择分析维度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根据竞品分析的目标、产品的关键成功因素选择一些维度进行重点分析。

1)分析维度是由竞品分析的目标决定的

例如,笔者在做一个企业级OA产品时,客户希望增加一个类似微信朋友圈的“同事圈”功能,竞品分析目标是学习借鉴微信朋友圈的设计,分析维度是“用户情况”“功能”“交互设计”“信息架构”“UI设计”,笔者打算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微信朋友圈,来帮助笔者设计“同事圈”。

在产品的运营推广阶段,我们的企业级OA产品是面向中小型企业的,每个客户都是独立安装部署,运维成本很高,老板希望将其改成SaaS模式,以降低成本。

而企业级SaaS产品的运营与互联网产品的运营差异很大,我们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希望学习一下业界的优秀案例。

竞品分析目标是学习借鉴企业级SaaS产品的运营推广方法,我们选择了这一领域的明星产品Teambition作为参照品,分析维度是营销组合策

2)不同的产品类型,分析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在实际的竞品分析工作中,并不限于这些分析维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目标、产品类型增加新的分析维度。

互联网产品(to C)与企业级产品/行业应用(to B)有很大的差异性,如表2-2所示。

简单来说,互联网产品是“让用户爽”,企业级产品是“让客户赢”。

3)产品的关键成功要素不同,分析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不同的产品类型,关键成功要素是不同的。

比如,电商产品会比较关注物流、支付;

餐饮行业会比较关注地段、菜品等。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产品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类,如图2-20所示。

图2-20 产品的关键成功要素

●运营驱动。

大型的产品如淘宝、滴滴打车,发展中的产品如58到家、摩拜单车等,这种产品交互敏感性低,效率敏感性高。也就是说,要使这种产品成功,不是把产品App本身的使用体验打造到极致就可以,运营会更关键。

●技术驱动

像讯飞输入法、无人驾驶汽车、搜索引擎等产品,技术门槛比较高,技术是关键成功要素。

●体验驱动

很多工具类产品,像墨迹天气、有道云笔记、美图秀秀等,交互敏感性高,用户更看重使用体验。

●资源驱动

像12306这样有垄断资源的产品,或QQ和航旅纵横等拥有关键数据资源的产品,就构成了竞争壁垒。

在选择竞品的分析维度时,要结合产品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重点分析。

* 输出

常规的一些资料来源主要是一些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咨询或报告公司,比如:艾瑞咨询、Talkingdata、IDC、麦肯锡、易观智库、企鹅智库、CNNIC、百度指数、友盟数据、App Annie等。

行业协会与企业官网也是不错的选择,一般是行业内的自律组织,很多行业协会都会定期在网站上发布业内活动、重大新闻、大型会晤、科技进步以及行业数据。

很多官网都会详细介绍拳头产品,甚至提供完整的产品手册(新手说明、常见问题、技术文档等),你可以和自己的产品比对,快速找出优缺点。

通过分析产生有效的输出,结论可以围绕市场竞争、产品定位、商业模式、运营策略和功能操作等。

1)市场地位

可以从市场份额、下载量、用户数量等多个角度去分析产品在当前行业处于什么位置,当前行业中的标杆产品是什么,自己的产品处于什么地位,和标杆产品之间的差距又在哪里。

另外还可以从用户的心智模型去分析,看用户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产品的,你的产品并不一定是你眼中看到的产品,用户怎么看待你的产品就会怎么去对待你的产品。

2)产品定位

关于产品定位 ,一般都是能够用一句话来概括的,通常就是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具有的功能,然后在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的情况下逐渐添加一些后续的功能。

对于产品定位的分析,可以从产品功能、使用人群、使用场景等角度分析。

3)商业模式

通常大家一说到商业模式都会说到怎么赚钱,其实这只是盈利模式,商业模式包含的范围则更加广泛。

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业务模式、渠道模式、用户模式等。

赚钱只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存在,企业应该尽可能的在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4)运营策略

不同类型的产品采用的运营策略是不同的,可以针对竞品采用的一些运营策略进行分析,看竞品都有哪些运营策略,不同的渠道策略所取得的效果如何,竞品的哪些运营活动做得很成功,哪些运营活动做的效果并不明显。

对于竞品做的好的运营活动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哪些坑是可以避免的,同时针对自己产品处于的阶段和特点进行分析,对接下来的运营策略进行分析思考。

5)功能特色

利用卡诺模型将产品的功能进行分类的话,会分为基础性功能、期望型功能、兴奋型功能、无差异型功能、和反向型功能。

对于基础型功能和无差异型功能的分析可以简略的进行带过,因为基础型功能属于没有什么差异化但是必须都要有的功能,而无差异型功能则是对产品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对于这两类功能可以简略进行一下分析。

对于期望型功能和兴奋型功能需要进行重点的分析,这两类功能恰恰是能够拉开产品层次的地方,可以分析对比竞品中有哪些功能我们的产品是没有的,竞品中又有哪些功能是值得我们来进行借鉴和参考的,但是在借鉴和参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应该去参照产品定位,公司背景等方面去进行分析,而不是进行简单模仿。

对于反向型功能,则需尽量的去避免,因为这些功能都是会给产品减分的,可能会导致用户抛弃产品,用户的转换成本是越来低了。

反向型功能有可能是因为产品的某些功能违背了最初的产品定位,也有可能是因为商业需求而添加的。

对比特色功能就是对比双方的产品偏重方向,这个是拉开产品差距的地方。分析这个特色的价值,用户为什么喜欢,可复制性强不强等。

梳理竞品的版本迭代和演化路径,可以在安卓市场或者APP Store 中就可以查询到。主要是找出它的关键时间节点、版本更新情况和当时的运营手段,最重要的是预测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卫朋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受邀专栏作家,CSDN 嵌入式领域新星创作者、资深技术博主。2020 年 8 月开始写产品相关内容,截至目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单渠道阅读 56 万+,鸟哥笔记单渠道阅读200 万+,CSDN 单渠道阅读 210 万+,51CTO单渠道阅读 180 万+。

卫朋入围2021/2022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年度作者,光环国际学习社区首批原创者、知识合作伙伴,商业新知 2021 年度产品十佳创作者,腾讯调研云2022年达人榜第三名。

文章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CSDN、华为云、运营派、产品壹佰、鸟哥笔记、光环国际、商业新知、腾讯调研云等头部垂直类媒体转载。文章见仁见智,各位看官可策略性选择对于自己有用的部分。

相关文章
|
关系型数据库 物联网 PostgreSQL
沉浸式学习PostgreSQL|PolarDB 11: 物联网(IoT)、监控系统、应用日志、用户行为记录等场景 - 时序数据高吞吐存取分析
物联网场景, 通常有大量的传感器(例如水质监控、气象监测、新能源汽车上的大量传感器)不断探测最新数据并上报到数据库. 监控系统, 通常也会有采集程序不断的读取被监控指标(例如CPU、网络数据包转发、磁盘的IOPS和BW占用情况、内存的使用率等等), 同时将监控数据上报到数据库. 应用日志、用户行为日志, 也就有同样的特征, 不断产生并上报到数据库. 以上数据具有时序特征, 对数据库的关键能力要求如下: 数据高速写入 高速按时间区间读取和分析, 目的是发现异常, 分析规律. 尽量节省存储空间
804 1
|
8月前
|
网络协议 物联网 5G
K3S 系列文章 -5G IoT 网关设备 POD 访问报错 DNS 'i/o timeout' 分析与解决
K3S 系列文章 -5G IoT 网关设备 POD 访问报错 DNS 'i/o timeout' 分析与解决
|
2月前
|
SQL 监控 物联网
ClickHouse在物联网(IoT)中的应用:实时监控与分析
【10月更文挑战第27天】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含了设备的状态信息,还包括用户的使用习惯、环境参数等。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作为一位数据工程师,我在一个物联网项目中深入使用了ClickHouse,以下是我的经验和思考。
121 0
|
存储 前端开发 rax
|
监控 物联网 Java
|
物联网 API 开发工具
|
存储 监控 物联网
|
存储 JSON 物联网
如何将 OBJ 模型转换和压缩为 GLTF 以与 AWS IoT TwinMaker 配合使用
尝试开始使用 AWS IoT TwinMaker,需要将您的 OBJ 文件转换为 glTF?也许您已经使用 Matterport 对您的环境进行了点云扫描,但不清楚如何将 Matterpak 捆绑包导入 AWS IoT TwinMaker。在本博客中,您将应用模型转换管道来压缩 Matterpak 捆绑包并将其转换为 glTF 格式。此方法将在 AWS IoT TwinMaker 中提供最新的 3D 模型并缩短场景加载时间。
190 0
|
存储 NoSQL 安全
【MongoDB行业案例】Bosch IoT 和应用程序驱动型分析的重要性
将运营和分析工作负载整合到一处的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