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架构的2023:Serverless 兴起,下一代微服务的雏形和标准化开始呈现

本文涉及的产品
Serverless 应用引擎免费试用套餐包,4320000 CU,有效期3个月
函数计算FC,每月15万CU 3个月
简介: 2022 年,架构领域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事情?一位架构师必备哪些技能?2023年哪些架构趋势需要掌握?Nacos 和 MSE 创始人、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彦林做客 InfoQ 直播间,为我们带来 2023 年的架构师发展指南。

作者:褚杏娟


2022 年,架构领域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事情?一位架构师必备哪些技能?2023年哪些架构趋势需要掌握?Nacos 和 MSE 创始人、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彦林做客 InfoQ 直播间,为我们带来 2023 年的架构师发展指南。


Question:今天的主题是 2022 年架构发展的亮点,以及架构师成长的路径。我们请到了老朋友彦林,先请彦林给大家打招呼。


彦林:我是来自阿里云的彦林,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聊聊今年架构的一些趋势。我从事软件开发 10 多年,赶上了在阿里做百万实例架构的演进历程,包括最近 3 年帮助阿里云从自建 IDC 全部搬到了公有云。我也有幸参与到阿里巴巴中间件产品的开源,随着开源的影响力越做越大,我们也把开源的一些技术解决方案,使用产品化的模式,通过阿里云以云产品的形式对外输出。


目前我主要在阿里云负责微服务产品相关的开发工作,也非常高兴跟大家聊一聊技术架构的趋势演进。


详解架构技术发展


Question:今年架构领域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进展和亮点?


彦林:我经常跟客户聊架构选型相关的事情,今天以我的视角讲讲我对架构演进的理解。大家都会讲到不同类型的架构,比如单体架构、微服务架构、Serverless 架构以及低代码等等,在不同的场景怎么去选型?哪些场景适合哪些领域?现在每个领域的业务成熟度是什么情况?


面对这几个问题,我们会简单进行分解。首先,单体架构现在基本成熟了,各个语言包括 Java、Golang 做单体开发都比较成熟。所以在过去一年 Java 做了一些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云原生,它会通过 GraalVM 技术、Spring 3.0 等关键大版本的发布,让 Java 变得更轻量、启动速度更快。其他的语言比如 Go,天然就是云原生的语言,所以它在做单体分布式开发的时候,整个启动速度都比较快,相对会比较成熟一些。


第二是微服务。微服务在过去一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最早的时候,一些互联网大厂在使用微服务,但是去年看到各行各业开始更加深入地去使用微服务。疫情给整个社会数字化进程带来了一些推动,包括数字化系统的迭代在变快、复杂度在变高,因此微服务加速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在微服务架构的选型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 Spring Cloud 成熟度已经很高、Spring Boot 3.0 最新的架构往前演进,Java 在解决云原生应用的一些启动速度和加载速度问题。


我们还看到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家都在往 Go 语言发力。微服务在 Go 语言的发展趋势在变快,这标志着今天 Go 语言在做微服务分布式开发上进入了一个爆发阶段。


最早以阿里为代表的一些互联网企业,采用 Java 较多,但是随着传统厂商慢慢进入数字化演进过程,他们就从 C++、 PHP 开始向 Go 转型,而且转得速度在变快,包括阿里微服务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布局,这是今天后端开发方面的一些变化。


在前端,Node.js 现在也越来越成熟。一般在架构简单的时候,可能采用前端网关直接挂后端应用的方式。随着客户规模变大,就会用 Node.js 做代理层,这样有利于前后端的分离,让前端的整个迭代速度更快。在阿里内部分中台、后台、前台分三层,后台应用需要稳定性,中台需要支撑效率的可复用性,前台需要业务跑得足够快,这方面微服务也比较成熟了。


最后讲两个技术趋势。


第一,Serverless。2022 年可以被认为是 Serverless 元年。阿里云在 2022 年 11 月份的云栖大会上发布 Serverless 战略,介绍了一系列 Serverless 产品,从整个计算、存储、网络,到上层的函数计算、Serverless 应用引擎等产品,到数据库的 Serverless 化,演进速度都在持续加快,2023 年将持续高速增长。


在 Serverless 架构方向引导之下,事件驱动也在慢慢变成主流。一个个函数之间通过事件驱动模式进行解耦,架构的容错率会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兴的中小型业务、偏前台的业务,包括计算型的任务,都大规模采用了 Serverless 架构。


第二,低代码。低代码现在每年的增长速度有 40%,速度很快。阿里最早推出的产品叫宜搭,基于行业性的解决方案,具备行业属性、业务属性,现在也比较成熟。


从技术上来说,低代码是一个趋势。举例来说,它会通过一些图形化的拖拉拽,将模块进行组装,对于业务比较简单的场景,开发效率还是比较高的。低代码和无代码这种拼装的模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设计数字化的建设过程。阿里在微服务上也做了一些事情,比如开源了云原生应用脚手架(https://start.aliyun.com/),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拖拉拽,把一个依赖包快速组建起来,这也是低代码的一种模式。


相信随着整个技术基础架构中间件稳定成熟之后,在 IaaS、PaaS 之上,基于更高层的低代码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从业务方面说,各个行业的 SaaS 会成为一个趋势。


微服务:真的被滥用了?


Question:微服务每年有差不多 20% 以上的增长。今年,微服务的增长趋势如何?


彦林:从三方报告、阿里、官网以及 Star 上的数字来看,今年的增长速度是 15% 左右,比去年同比增长速度稍微慢了一点点,和疫情有很大的关系,但其实绝对数字差不多。在中国,每年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有几十万家企业,虽然增速变慢了,但是每年采用微服务架构的绝对数字依然非常大。另外,整个技术热度也在持续上升。


Question:今年有一个争议点,马斯克接手推特之后,吐槽过推特的微服务架构,说运行要调用 1200 多个 RPC,但其实真正需要的微服务不到 20%。其实像 GitHub 前 CTO 也提到过微服务滥用的问题。这就会引发大家一个思考,今年的微服务真的在被滥用吗,您怎么看?


彦林:从我们的角度看,无论是微服务还是单体应用,都是一个技术选型。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多,业务变得更复杂,我认为更多是管理和产品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我们要把技术和业务分开。


“什么时候采用微服务”是技术人要回答的,比如企业只有一个业务系统,其实是不需要上微服务的。那一个公司几十号人、几十个子系统,还要单体应用吗?效率能解决吗?架构其实是一个拆分,服务规模大了后架构师在做架构的时候,就会从两个方向来解决业务的复杂性问题。


针对有几十个研发同学、几十个子系统的情况,就需要做一些分支,这个时候用微服务的投入产出比会比较高。单体到微服务有一个交叉的技术曲线,可能是 10 个应用、10 个子系统,达到拐点之后采用微服务确实效率比较高。但在没有达到拐点时,提前采用微服务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随着业务规模增大,微服务后面才慢慢释放红利,这是一个技术选择问题。


总的来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当系统的复杂度达到 10 个研发、10 个子系统以上,可能就适合用微服务了;当达到 100 个研发、100 个子系统以上,可能就要把公共服务抽成一些中台服务去做,这是架构师基本的服务化、分层设计理念。用这样的理念设计后,我们的组织架构也随着技术架构去调整,让业务尽可能跑得快。


Question:传统项目准备使用微服务,在转型时主要从几方面去转?


彦林:互联网的第一波,包括云的第一波、数字化的第一波已经过去了,第二波就是传统客户包括政企。大部分客户会问,CTO 应该怎么决策?最佳的解决方案是:第一,新老架构前面都加一层网关,用网关将老的服务路由到老的单体架构上面,新的架构采用微服务,让新的业务先跑到新的架构上,老的架构慢慢往前演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二,新老架构之间也可以通过网关进行代理。有许多厂商向传统公司提供服务,多个服务之间怎么进行快速组装、相互调用健全,怎么组装更高级、更丰富的上层服务?都是通过网关快速做 API 的聚合与整理等,这都是这些传统企业的诉求。通过网关可以把新老系统、多个 ISV 系统全部互联互通,这是做现代化架构演进或者云原生架构演进最快的模式,让新的架构、新的模式讲清价值、慢慢迭代,把老的架构进行收敛。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最好的一种模式。


Question:马斯克说推特在一些国外地区会比在美国的运营速度要慢很多,产生速度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彦林:从理论上来说大家应该都是一样的,但是当组织离核心业务、权力机构远的时候,很多的组织效能会做一些弱化的事情。我认为更多的是组织的问题,技术的问题并不大。


其实我们也能感觉到,技术和产品有时候有一些博弈,产品总想让技术多做需求,但是需求越多系统就越复杂,随之依赖越多、链路越长,风险也就越大。


我记得阿里巴巴在 2012 年左右,其实链路也很长、很复杂,所以我们当时抓体验,所有的请求要在一秒钟之内做完。为此,架构做了很多改变,比如分布式架构分为核心链路和非核心链路,核心链路我们用 RPC 微服务同步解决,非核心业务通过异步发消息去解决、通过事件去解决。这样做稳定性、扩展性会有大幅提升。


Question:微服务的注册中心跟 K8S 云原生是不是有些冲突?


彦林:这个问题非常专业。其实没有冲突的,有一些交集。因为容器和微服务是正交关系。注册中心是微服务的存储,etcd 是 K8S 的存储,是分层的。


云原生架构:容器和微服务搭配提效


Question:云原生架构的技术体系是怎样构成的,怎样才算是云原生架构?


彦林:最早提出云原生概念的是一家小公司,他们以 Spring Cloud 为理念去宣传了云原生技术。在之后 3-5 年的发展过程中,CNCF 重新定义了云原生,大家有了主流的认知,即采用了容器、微服务和不可变基础设施这些关键技术栈的,我们就认为是一个云原生架构。


在做架构演进和变化的过程中,为什么采用云原生架构?云的本质是弹性,每个公司都有低峰和高峰,怎么更好地利用云的弹性、让自己的资源成本和研发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才是本质问题。云原生架构比如微服务,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研发效率问题,因为业务规模上去,复杂度提升,所以需要微服务这样解耦的方式去解决研发效率问题。容器解决的是运维效率,它可以让运维效率得到空前释放,使运维从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


容器和微服务搭配使用的原因在于:第一,一个巨大的单体应用没有调度空间,只有把资源打碎、拆分之后,才可以充分使用资源池,即业务拆分合理之后,能够让开发者更好地调度、提高资金利用率,这是微服务对容器的一个好处;


第二,使用微服务后,运维可能会从早期的 1 人运维变成 10 人运维,成本会上升。而容器能帮助微服务解决运维的问题,让每个开发有工具自己写代码自己运维,把整个生命周期管理起来。因此,容器帮助微服务解决了最核心的运维痛点。


总的来说,容器和微服务做搭配,一个解决运维效率,一个解决研发效率。容器帮助微服务解决了最大的运维痛点;微服务把资源打碎,让容器充分地进行资源调度,提高整个资源利用率,所以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技术。


Question:云原生网关很热,能展开聊下选型么?


彦林:传统的网关在云原生时代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在于传统的网关包括最早的单体架构,在不用容器的时候,它的调度和发布都不频繁,因此发布过程中有一些流量的损失问题,但也不大;老的业务,不是端到端的业务、视频的业务,对稳定性要求也不是特别高。


但随着数字化深入,云原生技术的采用就会引发一些问题。第一,对整个连接的稳定性、规则热更新有实时的要求,对网络稳定性的要求会更高。第二,云原生背后隐藏了一个标准化的事情。在云原生时代,未来网关的 API 标准到底是什么?其实 K8S 通过 Ingress 的 API 定义了网关的标准,这就解决了技术选型的一个痛点。第三,多语言的扩展性。传统的网关在语言扩展性以及热更新上有很大区别,所以面对未来的云原生网关,必须解决掉这些问题。


我们认为,云原生网关可能是代表下一代网关的技术。不仅阿里巴巴开源 Higress 进入这个领域,CNCF、APISIX 等都在加速这个过程的发生,如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云原生网关领域。大家也意识到今天在微服务里,网关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云原生网关已经形成了一个技术热点,相信在 2023 年会得到高速发展。


Question:IaaS、PaaS 和 SaaS 的商业模式哪个更好?


彦林:当前来看,IaaS 是技术门槛最高、投入产出比最高模式,需要规模化;PaaS 是技术门槛居中、投入产出比中等模式,需要可复制、解决服务效率问题;SaaS 目前核心是看业务领域创新,如果能搞出类似钉钉的 SaaS 平台,价值是巨大的。未来机会在 SaaS。


”降本增效“对架构有影响吗?


Question:今年各大厂奉行的宗旨是降本增效,这种内部政策导向的变化会对企业在架构选择上产生什么影响吗?


彦林:其实有影响,包括正向和负向的。如果一个企业真的运营不下去了就不会再为未来投资,如果要投资未来,技术架构就要演进,公司基本上都是要降本增效。采用云原生架构之后,复杂性略有上升,但是多家数据也表明成本至少下降 30%。因为容器解决了成本效率、运维效率的问题,微服务解决了研发效率问题。


但是最近我在想一个事情,云不断地把算力成本降下来了,但是人力成本却一直在提升。很多人可能在关心资源成本,但其实大部分公司现在应该更关心研发效率、研发成本,因为人力成本在不断提升,算力成本在不断下降,杠杆的拐点已经到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微服务的原因。首先,云原生架构能降本,这是一个事实;第二,提升人的效率其实也就是降低人力成本。


Question:云原生虽然降低了成本,但是却提高了复杂度,我们应该怎么去平衡?


彦林:这其实很简单。我们要相信后浪能推倒前浪,现在的新人很多都对云原生有了解,新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都是够的。而对于我们这些老程序员来说,不跟上时代确实会有压力。技术虽然有门槛,但是通过 2-3 个月的学习,突破技术门槛和拐点之后,就能柳暗花明,充分利用工具的优势。


当然,比如在做一些变革和技术架构升级时,一定会有很多人阻碍你,因为大家都喜欢不变。但是这也意味着不能带来任何变化,为了做降本增效、技术架构先进性就必须要变,而在变的过程中自然有一些人会感到不适,但这都是短暂的,当你迈过拐点、享受到红利之后,就自然而然地会加入到推动技术浪潮的过程中。


架构下一年发展趋势


Question:下一年架构领域可能会有什么趋势?


彦林:在微服务领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大家可能觉得微服务很先进,云原生现在虽然讲得很火,一些掌握先进技术的大公司、掌握话语权的人在使用,但今年全世界的采用率可能也就 5% 左右,普及度远远不够,这是一个现状。


标准化上,我们可以看到云从 IaaS 到 PaaS,再到容器(当时定义为 CaaS Container as a Service)、微服务都在做这件事。海外也有一些公司比如 Google,也想通过服务网格去定义微服务的标准,但目前大家得到的一致结论是,它不是未来的标准,未来微服务的标准还在定义的过程中。


整个行业在一起定义下一代的微服务体系。相信在 2023 年,下一代微服务的雏形和标准化会慢慢开始呈现。我认为 2023 年不仅是 Serverless 的元年,也可能是下一代微服务到来的前夕。


另外说到云原生网关,其实云原生网关是阿里巴巴在 2022 年提出的,也快速得到了行业上下游的响应,因为相对于传统的流量网关、微服务网关、API 网关,云原生网关定义了一个新的领域,是一个新的、云时代定义的下代网关雏形。其实阿里在 2018 年就有了云原生网关的雏形,我们经过 3 年的打磨才有的一个雏形。阿里做网关做了十几年,云原生网关领域也做了 3、4 年,基于之前的积累,我们才去尝试定义云原生网关领域,帮助传统企业在云原生时代做架构的演进,也帮助选型微服务及云原生架构的客户更好地享受云原生的红利。我相信在微服务领域,统一控制面、标准化和云原生网关会得到空前的发展。


另外,Serverless 目前是阿里云的战略级项目,今天它的标杆和可复制的场景已经非常多了。所以,事件驱动加上 Serverless 的架构,会在未来一年得到非常好的发展。


编程语言上,目前来看 Go 语言真的挺有希望。我们拜访很多大客户,Golang CPU 的利用率能比企业 Java 高一倍,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观的。Go 语言作为微服务或者云原生的一个主导语言,未来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Question:微服务和 Serverless 会有冲突吗?


彦林:单体应用、微服务和 Serverless 其实不是互斥关系,它们都有各自的场景。单体应用是相对通用的一个技术架构,微服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识,只是说有一个拐点决定了哪个时候采用它最好。Serverless 是一个架构选型,它是一个新技术,有它的适用场景。比如偏前端、简单一点的比如小程序,偏计算性的任务适合跑 Serverless;所以这些技术有各自的适用场景,存在互补关系,而不是互斥关系。


职业成长

Question:有观点认为,架构师关注技术的广度比深度更重要,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彦林:从整个学习习惯或规律上来看,一般都是先有深度再有广度。只要深入地把一个技术、一个语言、一个架构吃透,做其他的很多事情都会触类旁通。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蜻蜓点水,就很难把一个事情做深。我建议工作的前三年一定要把技术的基础先打牢,这对架构师的成长会比较好。在早期可能 80% 是深度、20% 是广度,随着技术成长足够了,这个比例再不断去调整。另外,对技术的热情也一定要有。


Question:架构师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事情,不可能在 1-2 年就完成一个蜕变?


彦林:是的。架构师是站在开发、产品、运营、技术等最前面的人,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一般在阿里内部架构师的是点线面体的发展规律。


第一,最早进入这个领域之时,最基本的要求是“见问题解问题”,掌握一门好的语言,能修复 Bug,但是到后面大家的发展方向、成长速度会不一样。


第二,从点到线。这对开发的抽象能力是一种考验。当每天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能不能把问题抽象成需求,横向拉通所有问题做一层抽象,这很考验架构师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三,从线到面。比如把所有的需求聚集成了 10 个需求,再从整个产品角度,把需求砍下 4-5 个,要知道做什么不做什么,有产品视角。


第四,从面到体。当技术问题解决完之后,要考虑哪个投入产出比比较高,怎么拉通研发团队的前端、后端、产品、技术、运营,做一个很好的技术排期,最快拿到技术结果。这里就涉及到人的协同与沟通,但并不是说沟通能力好就能当架构师,还要懂得画图纸。其实还是要以产品为核心去和上下游沟通,因为用技术语言无法和运营、产品对话,也无法和客户去对话,至少要能抽象到产品,用产品的语言才能和客户对话。


走到“体”这一步后,解决技术、产品、协同以及人等问题的能力基本上会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至少需要 5 年的积累。所以大家不要急,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只要你有这样的技术情怀和追求,一定可以搞定。


我认为有技术情怀的人才能当架构师,因为我发现很多人随着工作时间增多,慢慢地淡化技术变成了管理者,变成了 PM,这就会有问题。因为如果你画的图纸不合理,最主营的技术业务不行,就会把所有的人拖下水,这就很危险。


Question:如何理解 Serverless、低代码等对架构的影响,它们会降低对架构师的要求吗?


彦林:我认为是不会的。现在有 10 种技术选型,最早大家写代码的时候有 20 种设计模式,你只有充分掌握哪个工具适合哪种场景,才能画出最好的图纸、做出最适合的架构,只不过早期没有这些技术和工具时,做架构需要更多的思考。而今天在市面上有很多主流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如何根据自己的业务选择最好的架构和技术,这对架构师是一个考验。


另外,很多人做技术架构师、业务架构师,要对业务很熟悉。微服务的主要挑战不是技术有多难,而是你的业务拆分是否合理。很多人做了微服务之后拆分不合理,就会导致代价变大。所以,对领域模型要有更好地了解,有架构师底蕴,理解业务模型、技术模型,这样的人才能做好一个架构师。

相关实践学习
【文生图】一键部署Stable Diffusion基于函数计算
本实验教你如何在函数计算FC上从零开始部署Stable Diffusion来进行AI绘画创作,开启AIGC盲盒。函数计算提供一定的免费额度供用户使用。本实验答疑钉钉群:29290019867
建立 Serverless 思维
本课程包括: Serverless 应用引擎的概念, 为开发者带来的实际价值, 以及让您了解常见的 Serverless 架构模式
相关文章
|
5天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JavaScript
探索微服务架构下的API网关模式
【10月更文挑战第37天】在微服务架构的海洋中,API网关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服务的航向。它不仅是客户端请求的集散地,更是后端微服务的守门人。本文将深入探讨API网关的设计哲学、核心功能以及它在微服务生态中扮演的角色,同时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揭示如何实现一个高效、可靠的API网关。
|
3天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与挑战####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云原生架构以其高效、灵活、可扩展的特性成为现代企业IT架构的首选。本文聚焦于云原生环境下的微服务治理问题,探讨其在促进业务敏捷性的同时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微服务拆分、服务间通信、故障隔离与恢复等关键环节,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如何在云原生环境中有效实施微服务治理的全面视角,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
|
8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API
微服务架构演变与架构设计深度解析
【11月更文挑战第14天】在当今的IT行业中,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构建大型、复杂系统的重要范式。本文将从微服务架构的背景、业务场景、功能点、底层原理、实战、设计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解析,并结合京东电商的案例,探讨微服务架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实施与效果。
41 6
|
8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API
微服务架构演变与架构设计深度解析
【11月更文挑战第14天】在当今的IT行业中,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构建大型、复杂系统的重要范式。本文将从微服务架构的背景、业务场景、功能点、底层原理、实战、设计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解析,并结合京东电商的案例,探讨微服务架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实施与效果。
24 1
|
14天前
|
弹性计算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设计原则与实践####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云原生环境中,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关键技术及实践案例。通过剖析传统单体架构面临的挑战,引出微服务作为解决方案的优势,并详细阐述了微服务设计的几大核心原则:单一职责、独立部署、弹性伸缩和服务自治。文章还介绍了容器化技术、Kubernetes等云原生工具如何助力微服务的高效实施,并通过一个实际项目案例,展示了从服务拆分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程的完整实现路径,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启发。 ####
|
4天前
|
Dubbo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服务架构的演进:从单体到微服务的探索之旅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复杂度的提升,对软件系统架构的要求也日益严苛。传统的架构模式在应对现代业务场景时逐渐暴露出诸多局限性,于是服务架构开启了持续演变之路。从单体架构的简易便捷,到分布式架构的模块化解耦,再到微服务架构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对技术的选择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 Spring Cloud 和 Dubbo 等微服务技术的对比和应用,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败。 本篇文章会从服务架构的演进开始分析,探索从单体项目到微服务项目的演变过程。然后也会对目前常见的微服务技术进行对比,找到目前市面上所常用的技术给大家进行讲解。
14 1
服务架构的演进:从单体到微服务的探索之旅
|
3天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API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策略与实践####
—透过云原生的棱镜,探索微服务架构下的挑战与应对之道 本文旨在探讨云原生环境下,微服务架构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及有效的治理策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采用云原生架构来构建和部署其应用程序,以期获得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效率。然而,微服务架构的复杂性也带来了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一系列治理难题。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一套基于云原生技术栈的微服务治理框架,包括服务网格的应用、API网关的集成、以及动态配置管理等关键方面,旨在为企业实现高效、稳定的微服务架构提供参考路径。 ####
19 5
|
5天前
|
监控 API 微服务
后端技术演进:从单体架构到微服务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增长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演化,传统单体架构已难以满足现代软件开发的需求。本文深入探讨了后端技术在面对复杂系统挑战时的演进路径,重点分析了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变的过程、原因及优势。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微服务架构如何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维护效率,同时指出了实施微服务时面临的挑战和最佳实践。
22 7
|
4天前
|
Kubernetes 负载均衡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策略
随着云原生技术的不断成熟,微服务架构已成为现代应用开发的主流选择。本文探讨了在云原生环境下实施微服务治理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恢复和配置管理等关键技术点,以及如何利用Kubernetes等容器编排工具来优化微服务的部署和管理。文章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实用的微服务治理框架,帮助其在复杂的云环境中构建高效、可靠的分布式系统。
17 5
|
4天前
|
负载均衡 监控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策略与实践####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企业纷纷拥抱云计算,而云原生架构作为其核心技术支撑,正引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本文聚焦于云原生环境下微服务架构的治理策略与实践,探讨如何通过精细化的服务管理、动态的流量调度、高效的故障恢复机制以及持续的监控优化,构建弹性、可靠且易于维护的分布式系统。我们将深入剖析微服务治理的核心要素,结合具体案例,揭示其在提升系统稳定性、扩展性和敏捷性方面的关键作用,为读者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云原生微服务治理指南。 ####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

  • 函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