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优化学习22:新项目研发项目进度制定与优化研究(三)

简介: 运筹优化学习22:新项目研发项目进度制定与优化研究

2.3.2 生成关键链

构建项目网络关系图:

20200404152002165.png

2.3.3 结果推演

总标准差4.5,总工期115.5

image.png

甘特图:

20200404153540158.jpg

里程碑节点确定:

20200404153826227.png


2.4 项目进度控制方案

2.4.1 过程控制

进度监测:

定期召开例会;不定期检查;动态记录并体现到甘特图上

偏差分析:确认是提前还是后延;分析影响及原因

进度计划调整

关键链路径调整:链上某一任务提前,将节余时间调整作为其后任务资源耗量大任务的缓冲时间

非关键路径调整:调整非关键任务逻辑和和任务顺序

重新制定任务计划:出现重大严重问题

2.4.2 缓冲区优化

为了防止学生综合征、帕金森定律发生,以最乐观时间为基础,对工期进行缓冲区优化;

20200404154855230.jpg

得到关键链:

20200404155142112.png

计算缓冲区:

20200404155358742.png

20200404155441854.png

由此计算出的缓冲时间:

20200404155725272.png

关键链上的项目缓冲:


20200404155749770.png


非关键链上的接驳缓冲:


20200404160025460.png


设置的三个接驳缓冲区:


20200404160148473.png


甘特图:


20200404160228670.png


2.4.3 根据缓冲区的进度控制研究


关键链法的项目进度控制,重点在于对缓冲区的消耗情况进行监测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缓冲区的管理机制主要通过监测任务链上的任务完成率和缓冲区消耗率两个指标来判断是否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进度


缓冲区分成了三等分,分别用绿色、黄色、红色来表示,这个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色管理法”,三种颜色表示的含义如下:


缓冲区消耗量小于当前任务链总缓冲时间的前 1/3 部分(绿色)

消耗量占总缓冲时间的 1/3 到 2/3 部分(黄色)

消耗量超出总缓冲时间的 2/3 部分,也就是后 1/3 部分(红色)

借鉴了三色管理法的思想,将任务链的完成率与缓冲区消耗率相结合,得到了 研发项目缓冲区控制方法:


20200404160703514.png

当缓冲消耗率高于任务链完成率时,延期问题较为严重,需立即采取措施;

当缓冲消耗率等于任务链完成率时,可能会有潜在的风险,我们要随着两个比例的提高来逐渐提高对项目的监控程度;

当缓冲消耗率小于任务链完成率时,项目进度情况较好,不需要采取行动

举例来说明,如果目前研发项目已经完成了装配样机任务,正在准备开始样机的测试、调试任务,此时项目已经进行了 47 个工作日。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进度比计划的 41(16+20+5)个工作日晚了整整 6 天,也就是项目缓冲 PB 消耗了 6 天。而关键链的工期为 88 天,PB 为 7.5天,我们可以得到任务完成率为 41/88,在 1/3 到 2/3 之间,而缓冲消耗率 6/7.5 已经超过了 2/3。通过表 5-6 我们可以发现此时进度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通过网络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后续的样机测试、调试、整机检测、零部件采购齐套等任务采取赶工的办法来压缩工期,避免继续消耗缓冲区。


2.4.4 保障措施


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职能就是管理公司的各个项目,参与项目的立项、进度计划制定、控制、沟通协调、多项目排序、资源分配等,以此来确保项目成功率的提高;层级一般要高于其他职能部门,领导一般由公司高层兼任,这样就方便 PMO 去管理项目以及做好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同行业的其他优秀的公司也都有设立 PMO,比如海尔、美的、万和、华帝等大型家电企业

引进项目管理人才:应该学习同行业优秀公司项目管理专业化的企业经营思路,逐步构建自身先进的项目管理人才体系;PMO 的管理者由公司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兼任,公司引进的专业项目管理人员可作为各项目的项目经理纳入 PMO

做好沟通协调:解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外协时的沟通问题;与公司高层的沟通问题

建立奖励和追责机制:当任务拖期后,必须按照建立的追责机制进行追责并采取惩罚措施;奖励的设置要综合考虑个人的项目绩效情况。奖励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奖金、加班费、薪酬进阶、休假等。奖励可以在项目进行中或项目结束后发放,在项目进行中发放激励效果更佳

增加项目管理培训:公司应该经常组织项目组成员参加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可由 PMO 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或是外部聘请项目管理专家、教授等来对项目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增长知识,提升意识】


相关文章
|
8月前
|
监控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软件设计师备考 专题 】软件过程评估与能力成熟度评估的基本方法
【软件设计师备考 专题 】软件过程评估与能力成熟度评估的基本方法
285 0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监控
提升软件质量的关键路径:高效测试策略与实践在软件开发的宇宙中,每一行代码都如同星辰般璀璨,而将这些星辰编织成星系的过程,则依赖于严谨而高效的测试策略。本文将引领读者探索软件测试的奥秘,揭示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测试方案,不仅提升软件的性能与稳定性,还能加速产品上市的步伐,最终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重飞跃。
在软件工程的浩瀚星海中,测试不仅是发现缺陷的放大镜,更是保障软件质量的坚固防线。本文旨在探讨一种高效且创新的软件测试策略框架,它融合了传统方法的精髓与现代技术的突破,旨在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执行性强的测试指引。我们将从测试规划的起点出发,沿着测试设计、执行、反馈再到持续优化的轨迹,逐步展开论述。每一步都强调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确保测试活动能够紧跟软件开发的步伐,及时适应变化,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
4月前
|
测试技术 持续交付 UED
软件测试的艺术与科学:平衡创新与质量的探索在软件开发的波澜壮阔中,软件测试如同灯塔,指引着产品质量的方向。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软件测试的核心价值,通过分析其在现代软件工程中的应用,揭示其背后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并探讨如何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确保产品的高质量标准。
软件测试不仅仅是技术活动,它融合了创造力和方法论,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首先概述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及其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角色,随后详细讨论了测试用例设计的创新方法、自动化测试的策略与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最后,文章强调了团队间沟通在确保测试有效性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105 1
|
4月前
|
测试技术 UED 开发者
软件测试的艺术:从代码审查到用户反馈的全景探索在软件开发的宇宙中,测试是那颗确保星系正常运转的暗物质。它或许不总是站在聚光灯下,但无疑是支撑整个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基石。《软件测试的艺术:从代码审查到用户反馈的全景探索》一文,旨在揭开软件测试这一神秘面纱,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读者穿梭于测试的各个环节,从细微处着眼,至宏观视角俯瞰,全方位解析如何打造无懈可击的软件产品。
本文以“软件测试的艺术”为核心,创新性地将技术深度与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相结合,绘制了一幅从代码审查到用户反馈全过程的测试蓝图。不同于常规摘要的枯燥概述,这里更像是一段旅程的预告片,承诺带领读者经历一场从微观世界到宏观视野的探索之旅,揭示每一个测试环节背后的哲学与实践智慧,让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软件测试的魅力所在,并从中获取实用的启示。
|
5月前
|
测试技术 UED
软件测试中的心理学:提升效率与质量的非技术因素
【8月更文挑战第9天】 在追求代码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技术赛道上,软件测试常被视为一项严格的技术活动。然而,隐藏在测试用例、自动化脚本和缺陷报告背后的是一群具有丰富情感和心理活动的测试工程师。本文将探讨影响软件测试效果的心理学因素,揭示非技术要素如何显著提升测试流程的效率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通过理解测试人员的心理动机、压力应对机制以及团队动力学,我们可以为测试团队打造一个更加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并激发他们的潜力。
|
6月前
|
监控 算法 数据挖掘
系统工程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它关注于如何设计、管理和优化复杂的系统。
系统工程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它关注于如何设计、管理和优化复杂的系统。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定位技术
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关注于如何设计、管理和优化复杂的系统。
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关注于如何设计、管理和优化复杂的系统。
|
7月前
|
监控 jenkins 测试技术
软件测试中的敏捷实践:提升效率与质量
【6月更文挑战第7天】在快速迭代的软件开发领域,敏捷测试方法如同精准的瑞士军刀,为团队提供了灵活而高效的质量保证。本文将探讨敏捷测试的核心原则和实践,如何通过持续集成、自动化测试和紧密的跨功能团队合作,实现对软件质量的持续监控和改进。我们将深入理解敏捷测试的价值,并探索它如何帮助开发团队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124 0
团队的温度-霍桑实验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启示
团队的温度-霍桑实验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启示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Devops
影响产品开发决策的认知偏见
影响产品开发决策的认知偏见
175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