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 NIO 粘包解析与分析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简介: 最简单的 NIO 粘包解析与分析

前言

黏包 是指网络上有多条数据发送给服务端,  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这些数据在被接受的时候进行了重新组合, 这就是黏包, 本篇文章用来演示一种最简单的黏包解析方法, 适用于初初初级选手

正常来讲客户端发送给服务端的消息, 都是存在专门的通讯协议的, 为了避免黏包现象, 我们通常有几种方式去制定相应的规则: 消息长度固定, 特定分隔符, 消息长度固定+特定分隔符

本文是采用了 特定分隔符 的方式, 每条数据包都以 \n 结尾

例如以下三条原始数据数据:
hell\n
ningxuan\n
thanks\n
变成了以下两个:
hello\nningxuan\nth
anks\n
这就是黏包
复制代码

黏包产生的原因

socket 网络编程中, TCPUDP 分别是面向连接和非面相连接的. 但是他们都存在产生黏包问题吗?

本文不会对 tcp 和 udp 进行详细的讲解, 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或者掘金

tcp

先说结论: tcp 会产生黏包问题

由于 tcp 协议本身的机制(面向连接的可靠性协议-三次握手机制) 客户端与服务端会维持一个连接(Channel), 数据在连接不断开的情况下, 可以将多个数据包持续不断的发送到服务器上.

但是如果发送的网络数据包太小, tcp就会启用Nagle算法对多个数据包进行合并再发送到服务器上. 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在接收到消息的时候无法区分哪些数据包是分开的, 所以产生了黏包

还有一种可能是: 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之后, 将数据放入到缓冲区中, 如果消息没有被及时的从缓冲区取走, 下次在取数据的时候就会出现一次取到多个数据包的情况, 造成黏包现象

tcp三次握手:

  • 客户端服务端发送建立通道请求
  • 服务端客户端发送允许客户端建立一个单向的数据通道; 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建立通道请求
  • 客户端服务端发送允许服务端建立一个单向的数据通道
    此时数据通道是双向的, 允许客户端、服务端互相发送消息

Nagle算法:

  • 如果包长度达到 MSS, 则允许发送
  • 如果该包中含有 FIN, 则允许发送
  • 设置了 TCP_NODELAY 选项, 若所有发出去的小数据包(长度小于 MSS )均被确认, 则允许发送
  • 若上述条件均未满足, 但发送了超时(一般为 200ms ), 则立即发送

udp

upd 不存在黏包问题

udp本身是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不会对数据包进行合并发送, 也就没有Nagle算法, 不会存在数据合并的情况, 每一个数据包都是完整的, 所以不存在黏包现象

最简单的黏包解析

黏包解析也很简单:

  • 遍历当前的 ByteBuffer 缓冲区
  • 判断元素为 '\n' 的下标
  • 生成新的 ByteBuffer 缓冲区
  • 将起始下标到标记下标的字符写到新的缓冲区

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ByteBuff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32);
        buffer.put("hello\nningxuan\nth".getBytes());
        split(buffer);
        buffer.put("anks\n".getBytes());
        split(buffer);
    }
    private static void split(ByteBuffer buffer){
        // 将 buffer 切换为 读模式
        buffer.flip();
        // 根据 buffer 当前的长度进行遍历
        for (int i = 0; i < buffer.limit(); i++) {
            // 判断当前下标元素是不是数据包切割符 \n
            if (buffer.get(i) == '\n'){ // 注意这个时候 buffer 的 position 属性一直为 0
                // 计算当前数据包长度
                int length = i + 1 - buffer.position();
                // 根据当前数据包长度, 动态生成新的 缓冲区
                ByteBuffer target = ByteBuffer.allocate(length);
                for (int j = 0; j < length; j++) {
                    target.put(buffer.get());   // 注意这个时候 buffer 的 position 属性在 ++
                }
                // 打印 target 当前的元素和属性
                ByteBufferUtils.selectAll(target);
            }
        }
        buffer.compact();
    }
}
复制代码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Java 大数据
解析Java中的NIO与传统IO的区别与应用
解析Java中的NIO与传统IO的区别与应用
|
16天前
|
存储 缓存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解析ElasticSearch:构建高效搜索与分析的基石
【9月更文挑战第8天】在数据爆炸的时代,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海量数据中检索出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ElasticSearch,作为一款基于Lucene的开源分布式搜索和分析引擎,凭借其强大的实时搜索、分析和扩展能力,成为了众多企业的首选。本文将深入解析ElasticSearch的核心原理、架构设计及优化实践,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强大的工具。
97 7
|
1月前
|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
恶意软件分析:解析与实践指南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
67 0
|
2月前
|
网络协议 C# 开发者
WPF与Socket编程的完美邂逅:打造流畅网络通信体验——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手把手教你实现基于Socket的实时数据交换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网络通信在现代应用中至关重要,Socket编程作为其实现基础,即便在主要用于桌面应用的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WPF)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最佳实践,详细介绍如何在WPF应用中利用Socket实现网络通信,包括创建WPF项目、设计用户界面、实现Socket通信逻辑及搭建简单服务器端的全过程。具体步骤涵盖从UI设计到前后端交互的各个环节,并附有详尽示例代码,助力WPF开发者掌握这一关键技术,拓展应用程序的功能与实用性。
69 0
|
3月前
|
Java Spring 容器
Spring Boot 启动源码解析结合Spring Bean生命周期分析
Spring Boot 启动源码解析结合Spring Bean生命周期分析
87 11
|
2月前
|
存储 网络协议 Java
【Netty 神奇之旅】Java NIO 基础全解析:从零开始玩转高效网络编程!
【8月更文挑战第24天】本文介绍了Java NIO,一种非阻塞I/O模型,极大提升了Java应用程序在网络通信中的性能。核心组件包括Buffer、Channel、Selector和SocketChannel。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Java NIO进行服务器与客户端通信。此外,还介绍了基于Java NIO的高性能网络框架Netty,以及如何用Netty构建TCP服务器和客户端。熟悉这些技术和概念对于开发高并发网络应用至关重要。
51 0
|
2月前
|
网络协议 NoSQL 网络安全
【Azure 应用服务】由Web App“无法连接数据库”而逐步分析到解析内网地址的办法(SQL和Redis开启private endpoint,只能通过内网访问,无法从公网访问的情况下)
【Azure 应用服务】由Web App“无法连接数据库”而逐步分析到解析内网地址的办法(SQL和Redis开启private endpoint,只能通过内网访问,无法从公网访问的情况下)
|
3月前
|
监控 数据可视化 BI
ERP系统中的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解析
【7月更文挑战第25天】 ERP系统中的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解析
126 4
|
3月前
|
监控 数据挖掘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ERP系统中的销售预测与市场趋势分析解析
【7月更文挑战第25天】 ERP系统中的销售预测与市场趋势分析解析
117 3
|
3月前
|
供应链 监控 算法
ERP系统中的库存优化与库存周转率分析解析
【7月更文挑战第25天】 ERP系统中的库存优化与库存周转率分析解析
272 1

推荐镜像

更多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