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存储管理(OPT,FIFO,LRU,LFU,NUR算法的C++实现)

简介: 虚拟存储管理(OPT,FIFO,LRU,LFU,NUR算法的C++实现)

实验三 虚拟存储管理


实验性质

设计

建议学时

4学时

实验目的

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理地分配空间。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是常用的虚拟存储管理技术。


本实验的目的是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页面置换算法模拟设计,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掌握请 求分页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方法。


实验内容

(1) 通过随机数产生一个指令序列,共320条指令。指令的地址按下述原则生成:


50%的指令是顺序执行的;


25%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


25%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


具体的实施方法是:


在[ 0 , 319 ]的指令地址之间随机选取一起点 m ;

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执行地址为 m + 1 的指令;

在前地址[ 0 , m + 1 ]中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地址为 m ;

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其地址为 m ′ + 1在后地址[ m ′ + 2 , 319 ] 中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执行 320 次指令。

(2) 将指令序列变换成页地址流


设:1️⃣ 页面大小为1K;2️⃣ 用户内存容量为4页到32页;3️⃣ 用户虚存容量为32K;


在用户虚存中,按每 K 存放 10 条指令排列虚存地址,即 320 条指令在虚存中的存放方式为: 第 0 条〜第 9 条指令为第 0页(对应的虚存地址为[ 0 , 9 ] 第10条〜第19条指令为第1页(对应的虚存地址为[ 10 , 19 ]


第 310  条〜第 319 条指令为第 31页(对应的虚存地址为[ 310 , 319 ]


按以上方式,用户指令可组成 32页。


(3) 计算并输出下述各种算法在不同的内存容量下的命中率。


最佳置换算法( O P T ) ;


先进先出的算法( F I F O );


最近最少使用算法( L R U ) ;


最少访问页面算法( L F U );


最近不经常使用算法( N U R ) 。


命 中 率 = 1 − ( 页 面 失 效 次 数 ) / ( 页 地 址 流 长 度 )


在本实验中,页地址流的长度为320,页面失效次数为每次访问相应指令时,该指令所对应的页不在内存的次数。


随机数产生办法:可以使用系统提供函数 r a n d ( ),分别进行初始化和产生随机数。例如:s r a n d ( )  语句可初始化的一个随机数:


a [ 0 ] = 10 ∗ r a n d ( ) / 32767 ∗ 319 + 1


a [ 1 ] = 10 ∗ r a n d ( ) / 32767 ∗ a [ 0 ]

语句可用来产生 a [ 0 ] a[0]a[0] 与 a [ 1 ] a[1]a[1] 中的随机数。


实验要求

1)上机前仔细编好程序;


2)上机时独立调试程序;


3)提交实验报告,包括纸质稿和电子稿两部分。实验报告要求详见实验报告模板。


代码展示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lib>
#include <ctime>
#include <vector>
#include <deque>
using namespace std;
// 全局变量定义
const int Page_address_stream = 320;
const int Virtual_page = 32;
vector<int> virtual_page_list(Page_address_stream);
// 页表结构体
struct PageTable
{
    int pageNum;
    // 状态位P,指示该页是否已调入内存
    int P;
    // OPT中记录过多久会被访问
    // LFU中记录在一段时间内被访问次数
    // NUR中记录最近是否被访问
    int A;
};
vector<PageTable> PageTableList(Virtual_page);
// 函数声明
void OPT(int user_memory_capacity);
void FIFO(int user_memory_capacity);
void LRU(int user_memory_capacity);
void LFU(int user_memory_capacity);
void NUR(int user_memory_capacity);
void refresh();
// 主函数
int main()
{
    refresh();
    // 随机种子
    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
    vector<int> lst;
    // 随机生成指令序列
    for (int i = 0; i < Page_address_stream; i += 4)
    {
        // 随机起点 m
        int m = rand() % (Page_address_stream);
        // 顺序执行:地址(m+1)
        lst.push_back(m + 1);
        // 前地址中选择地址为 m2 的执行
        int m2 = rand() % (m + 2);
        lst.push_back(m2);
        // 顺序执行:地址(m2+1)
        lst.push_back(m2 + 1);
        // 后地址中选择指令执行
        lst.push_back(rand() % (Page_address_stream - (m2 + 2)) + (m2 + 2));
    }
    // 打印指令序列
    // for (int i = 0; i < Page_address_stream; i++)
    // {
    //     printf("%d\t", lst[i]);
    //     if ((i + 1) % 4 == 0)
    //     {
    //         cout << endl;
    //     }
    // }
    // 将指令序列变换成页地址流
    // 每条指令对应一个页和页偏移
    for (int i = 0; i < Page_address_stream; i++)
    {
        virtual_page_list[i] = lst[i] / 10;
    }
    // 算法测试
    printf("Page Frames\tOPT\t\tFIFO\t\tLRU\t\tLFU\t\tNUR\n");
    for (int i = 4; i <= Virtual_page; i++)
    {
        printf("%d\t\t", i);
        OPT(i);
        FIFO(i);
        LRU(i);
        LFU(i);
        NUR(i);
        cout << endl;
    }
    system("pause");
    return 0;
}
void refresh()
{
    // 页表数组赋值
    for (int i = 0; i < Virtual_page; i++)
    {
        PageTableList[i].pageNum = i;
        PageTableList[i].P = 0;
        PageTableList[i].A = 0;
    }
}
void OPT(int user_memory_capacity)
{
    refresh();
    deque<int> q;
    int missing_page = 0;
    for (int i = 0; i < Page_address_stream; i++)
    {
        int cur_page = virtual_page_list[i];
        // 如果当前页不在内存中
        if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0)
        {
            missing_page++;
            // 如果内存没满
            if (q.size() < user_memory_capacity)
            {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1;
                q.push_back(cur_page);
            }
            // 内存已经满了,删除最长时间内不再访问元素
            else
            {
                int del_page;
                for (int j = i + 1; j < Page_address_stream; j++)
                {
                    int far_page = virtual_page_list[j];
                    if (PageTableList[far_page].P == 1 && PageTableList[far_page].A == 0)
                    {
                        PageTableList[far_page].A = j - i;
                        del_page = far_page;
                    }
                }
                // 查看是否有页在内存当中但后续再也用不到的情况
                // 这种情况下其实页表的A应该为无穷大,反而是我们应该去删除的
                for (int idx = 0; idx < q.size(); idx++)
                {
                    if (PageTableList[q[idx]].P == 1 && PageTableList[q[idx]].A == 0)
                    {
                        PageTableList[q[idx]].A = 1e5;
                        del_page = q[idx];
                        break;
                    }
                }
                // 页表A重置
                for (int i = 0; i < Virtual_page; i++)
                {
                    PageTableList[i].A = 0;
                }
                PageTableList[del_page].P = 0;
                int local = 0;
                for (; local < q.size(); local++)
                {
                    if (q[local] == del_page)
                    {
                        break;
                    }
                }
                q.erase(q.begin() + local);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1;
                q.push_back(cur_page);
            }
        }
    }
    printf("%.4f\t\t", 1 - ((double)missing_page / Page_address_stream));
}
void FIFO(int user_memory_capacity)
{
    refresh();
    // 用deque模拟queue
    deque<int> q;
    int missing_page = 0;
    for (int i = 0; i < Page_address_stream; i++)
    {
        int cur_page = virtual_page_list[i];
        // 如果当前页不在内存中
        if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0)
        {
            missing_page++;
            // 如果内存没满
            if (q.size() < user_memory_capacity)
            {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1;
                q.push_back(cur_page);
            }
            // 内存已经满了,弹出队首
            else
            {
                PageTableList[q.front()].P = 0;
                q.pop_front();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1;
                q.push_back(cur_page);
            }
        }
    }
    printf("%.4f\t\t", 1 - ((double)missing_page / Page_address_stream));
}
void LRU(int user_memory_capacity)
{
    refresh();
    // 用deque模拟stack
    deque<int> q;
    int missing_page = 0;
    for (int i = 0; i < Page_address_stream; i++)
    {
        int cur_page = virtual_page_list[i];
        // 如果当前页不在内存中
        if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0)
        {
            missing_page++;
            // 如果内存没满
            if (q.size() < user_memory_capacity)
            {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1;
                q.push_back(cur_page);
            }
            // 内存已经满了,弹出队首
            else
            {
                // 弹出栈底元素(最久未访问)
                PageTableList[q.front()].P = 0;
                q.pop_front();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1;
                q.push_back(cur_page);
            }
        }
        // 当前页在内存中,则将该页从栈中取出,放入栈顶
        else
        {
            // 找到该页下标
            int idx = 0;
            for (; idx < q.size(); idx++)
            {
                if (q[idx] == cur_page)
                {
                    break;
                }
            }
            // 弹出该页
            q.erase(q.begin() + idx);
            // 放入栈顶
            q.push_back(cur_page);
        }
    }
    printf("%.4f\t\t", 1 - ((double)missing_page / Page_address_stream));
}
void LFU(int user_memory_capacity)
{
    refresh();
    deque<int> q;
    int missing_page = 0;
    for (int i = 0; i < Page_address_stream; i++)
    {
        int cur_page = virtual_page_list[i];
        // 如果当前页不在内存中
        if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0)
        {
            missing_page++;
            // 如果内存没满
            if (q.size() < user_memory_capacity)
            {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1;
                PageTableList[cur_page].A++;
                q.push_back(cur_page);
            }
            // 内存已经满了,弹出访问频次最少的
            else
            {
                int minimum_frequency = PageTableList[q[0]].A;
                int min_idx = 0;
                for (int j = 1; j < q.size(); j++)
                {
                    // 不能等于,因为如果频次相同肯定踢掉在内存呆更久的那个
                    if (minimum_frequency > PageTableList[q[j]].A)
                    {
                        minimum_frequency = PageTableList[q[j]].A;
                        min_idx = j;
                    }
                }
                PageTableList[q[min_idx]].P = 0;
                PageTableList[q[min_idx]].A = 0;
                q.erase(q.begin() + min_idx);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1;
                PageTableList[cur_page].A++;
                q.push_back(cur_page);
            }
        }
        // 当前页在内存中,该页访问次数加一
        else
        {
            PageTableList[cur_page].A++;
        }
    }
    printf("%.4f\t\t", 1 - ((double)missing_page / Page_address_stream));
}
void NUR(int user_memory_capacity)
{
    refresh();
    deque<int> q;
    int missing_page = 0;
    // 循环数组中指针p
    int p = 0;
    for (int i = 0; i < Page_address_stream; i++)
    {
        int cur_page = virtual_page_list[i];
        // 如果当前页不在内存中
        if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0)
        {
            missing_page++;
            // 如果内存没满
            if (q.size() < user_memory_capacity)
            {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1;
                PageTableList[cur_page].A = 1;
                q.push_back(cur_page);
            }
            // 内存已经满了
            else
            {
                while (1)
                {
                    if (PageTableList[q[p]].A == 0)
                    {
                        PageTableList[q[p]].P = 0;
                        q[p] = cur_page;
                        PageTableList[cur_page].P = 1;
                        PageTableList[cur_page].A = 1;
                        p++;
                        if (p == user_memory_capacity)
                        {
                            p = 0;
                        }
                        break;
                    }
                    else
                    {
                        PageTableList[q[p]].A = 0;
                        p++;
                        if (p == user_memory_capacity)
                        {
                            p = 0;
                        }
                    }
                }
            }
        }
        // 当前页在内存中,访问位置1
        else
        {
            PageTableList[cur_page].A = 1;
        }
    }
    printf("%.4f\t\t", 1 - ((double)missing_page / Page_address_stream));
}
目录
相关文章
|
6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基于 C++ 哈希表算法实现局域网监控电脑屏幕的数据加速机制研究
企业网络安全与办公管理需求日益复杂的学术语境下,局域网监控电脑屏幕作为保障信息安全、规范员工操作的重要手段,已然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关键研究对象。其作用类似网络空间中的 “电子眼”,实时捕获每台电脑屏幕上的操作动态。然而,面对海量监控数据,实现高效数据存储与快速检索,已成为提升监控系统性能的核心挑战。本文聚焦于 C++ 语言中的哈希表算法,深入探究其如何成为局域网监控电脑屏幕数据处理的 “加速引擎”,并通过详尽的代码示例,展现其强大功能与应用价值。
156 2
|
7月前
|
存储 算法 C++
Windows共享文件:探秘C++实现的B树索引算法奇境
在数字化时代,Windows共享文件的高效管理至关重要。B树算法以其自平衡多路搜索特性,在文件索引与存储优化中表现出色。本文探讨B树在Windows共享文件中的应用,通过C++实现具体代码,展示其构建文件索引、优化数据存储的能力,提升文件检索效率。B树通过减少磁盘I/O操作,确保查询高效,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流畅的文件共享体验。
|
8月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算法
基于 C++ 语言的迪杰斯特拉算法在局域网计算机管理中的应用剖析
在局域网计算机管理中,迪杰斯特拉算法用于优化网络路径、分配资源和定位故障节点,确保高效稳定的网络环境。该算法通过计算最短路径,提升数据传输速率与稳定性,实现负载均衡并快速排除故障。C++代码示例展示了其在网络模拟中的应用,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239 15
|
8月前
|
运维 监控 算法
解读 C++ 助力的局域网监控电脑网络连接算法
本文探讨了使用C++语言实现局域网监控电脑中网络连接监控的算法。通过将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建模为图(Graph)数据结构,每台电脑作为顶点,网络连接作为边,可高效管理与监控动态变化的网络连接。文章展示了基于深度优先搜索(DFS)的连通性检测算法,用于判断两节点间是否存在路径,助力故障排查与流量优化。C++的高效性能结合图算法,为保障网络秩序与信息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可进一步优化以应对无线网络等新挑战。
|
8月前
|
存储 算法 数据处理
公司局域网管理中的哈希表查找优化 C++ 算法探究
在数字化办公环境中,公司局域网管理至关重要。哈希表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通过哈希函数将关键值(如IP地址、账号)映射到数组索引,实现快速的插入、删除与查找操作。例如,在员工登录验证和设备信息管理中,哈希表能显著提升效率,避免传统线性查找的低效问题。本文以C++为例,展示了哈希表在局域网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设备MAC地址与IP分配的存储与查询,并探讨了优化哈希函数和扩容策略,确保网络管理高效准确。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性能优化
【EI复现】基于元模型优化算法的主从博弈多虚拟电厂动态定价和能量管理(Matlab代码实现)
【EI复现】基于元模型优化算法的主从博弈多虚拟电厂动态定价和能量管理(Matlab代码实现)
113 0
|
4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基于跳表数据结构的企业局域网监控异常连接实时检测 C++ 算法研究
跳表(Skip List)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数据结构,适用于企业局域网监控中海量连接记录的高效处理。其通过多层索引机制实现快速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优于链表和平衡树。跳表在异常连接识别、黑名单管理和历史记录溯源等场景中表现出色,具备实现简单、支持范围查询等优势,是企业网络监控中动态数据管理的理想选择。
144 0
|
6月前
|
监控 算法 数据处理
基于 C++ 的 KD 树算法在监控局域网屏幕中的理论剖析与工程实践研究
本文探讨了KD树在局域网屏幕监控中的应用,通过C++实现其构建与查询功能,显著提升多维数据处理效率。KD树作为一种二叉空间划分结构,适用于屏幕图像特征匹配、异常画面检测及数据压缩传输优化等场景。相比传统方法,基于KD树的方案检索效率提升2-3个数量级,但高维数据退化和动态更新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可通过融合其他数据结构、引入深度学习及开发增量式更新算法等方式优化性能。
180 17
|
5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基于 C++ 的局域网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及局域网限制上网软件算法研究
本文探讨局域网限制上网软件中访问控制列表(ACL)的应用,分析其通过规则匹配管理网络资源访问的核心机制。基于C++实现ACL算法原型,展示其灵活性与安全性。文中强调ACL在企业与教育场景下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性能优化及结合机器学习等未来研究方向。
149 4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基于 C++ 布隆过滤器算法的局域网上网行为控制:URL 访问过滤的高效实现研究
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布隆过滤器的局域网上网行为控制方法,旨在解决传统黑白名单机制在处理海量URL数据时存储与查询效率低的问题。通过C++实现URL访问过滤功能,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将内存占用降至传统方案的八分之一,查询速度提升约40%,假阳性率可控。研究为优化企业网络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并提出结合机器学习、改进哈希函数及分布式协同等未来优化方向。
157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