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java源码解析笔记 | Rxjava基本用法详析(附示例代码)

简介: Rxjava源码解析笔记 | Rxjava基本用法详析(附示例代码)

Rxjava四要素

  1. 被观察者

**在Rxjava当中,
决定什么时候触发事件,
决定触发什么样的事件;**

  1. 观察者

    • 决定事件触发的时候将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 类似于传统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会随着被观察者的状态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操作;

  1. 订阅

    • 区别于传统观察者模式
    • 观察者被观察者需要通过订阅来联系;
    • 通过subscribe()方法完成这个订阅关系;
    • 完成订阅关系后,

即可令被观察者(Observable)在需要的时候,
发出事件来通知观察者(Observer)

  1. 事件

    • 区别于传统观察者模式

(下面详说)

事件

  • 响应式编程中的核心概念
  • 响应式编程乃基于异步数据流概念的编程模式;
理解响应式编程
  • 场景举例:客户端服务端获取到最新的数据时,

需要通知客户端本身相关模块进行更新(如UI变换显示等);
这其实便是一种响应式编程——
客户端根据服务端的变化做出相应;

生活中的例子
  • 天气冷了我们就要多穿件衣服。

天气冷了,就是一种事件
要多穿件衣服,就是基于事件做出响应

  • 饿了要吃饭。

饿了,就是一种事件
吃饭,就是基于事件做出响应

代码分析

  • **第一步,

(通过create())创建被观察者(Observable),即第一个基本要素,
其中注意OnSubscribe<String>()对象,
记住它是存储在Observable当中的;
Observable订阅之后,
它会启动OnSubscribe<String>()对象中的回调方法call()
同时运行call()方法体中写好的反应序列;**

    //第一步:创建被观察者:create
    Observable observable =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String> subscriber) {
            subscriber.onNext("Hello");
            subscriber.onNext("Imooc");
            subscriber.onCompleted();
        }
    });
  • .

    • 其中,其实Subscriber就是我们的观察者

后面的Rxjava源码阅读中,
我们会发现Observer在源码中也会被转换成Subscriber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所有才说其实Subscriber就是我们的观察者

-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在```create```一个```被观察者```时,

我们new了一个OnSubscribe<String>()
并在其中实现了回调方法call()
回调方法中调用了观察者的方法——
在创建被观察者时,使用了调用了观察者方法回调方法
这其实就是一种事件的传递
最后将这个OnSubscribe<String>()赋给被观察者的创建方法create()
如此便跟传统观察者模式联系起来了;
(只不过这里Rxjava给我们做好了更好的封装)

  • 以上是创建被观察者的一种方法

事实上还有其他两种

- 第二种,通过```just()```方法创建,

只要把参数放到just()方法中,以逗号分隔开来即可,
just()其实就是将参数 依次通过事件 发送出来,
这种写法其实是跟上面的两个onNext()、一个onCompleted()的写法是一样的;

- 第三种,通过```from()```方法,

类似于第二种方法,只是把传给just参数组合成一个String数组在传给from()
这种写法其实是跟上面的两个onNext()、一个onCompleted()的写法是一样的;

  • 以上三种方法其实都是等价的,其最终目的都是创建被观察者
    //通过just方法来创建被观察者
    Observable observableJust = Observable.just("hello", "Imooc");

    //通过from方法来创建被观察者
    String[] parameters = {"hello", "Imooc"};
    Observable observableFrom = Observable.from(parameters);
  • 第二步,
    **创建观察者Observer/Subscriber,即第二个要素,
    1.在传统的观察者模式当中,观察者只有一个update()方法,

在其中根据被观察者状态变化而做出反应/改变;**

2. **而在Rxjava中,框架给出了三个方法;**

**其中onCompleted()onError()两个方法就是对传统观察者模式做出的改变/区别,
onNext()其实就是传统观察者模式当中的update();**

- ```onCompleted()```:当```不再有新的事件```通过```被观察者``` ```发出```的时候```回调```;
- ```onError()```:  在处理异常框架时```回调```;
- ```onNext()```:同理```传统观察者模式```当中的```update()```,

即编写 当被观察者发生状态改变时,观察者的处理逻辑;

   //第二步:创建观察者
    Observer<Object> observer = new Observer<O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Object s) {

        }
    };
  • 被观察者Observable是用过链式调用来执行的;

为的是让后面的操作符线程控制等能够跟流式OPI来完善,
而不是其他方式观察者去订阅被观察者(非链式)——
这样从意思上容易理解,但在API调用上很不方便;

  • 链式调用:理解比较绕,但能跟流式OPI来完善,API调用上非常方便
  • 非链式调用:意思上容易理解,但在API调用上很不方便;
  • 第三步,订阅:

**前面我们说概念的时候,都是观察者订阅被观察者的,
可是这里代码中,
“奇怪”的是“被观察者(Observable)订阅(subscribe)观察者(Observer)”,
这里就是上面说的,
为了后面能够通过流式OPI,
使进行操作符线程控制等操作时能够通过链式调用来完善;**
所以这里Rxjava中把订阅设计成“被观察者(Observable)去订阅(subscribe)观察者(Observer)”

    public void doRxjava(){
        //第三步:订阅
        observable.subscribe(observer);
    }
  • 本节完整代码如下:
**这里其实只是 Rxjava的一种简单的使用,
主要是理解一下 Rxjava传统观察者设计模式拓展改进

实际情况当中,其实它还包括了很多 操作符
以及Rxjava最核心的 线程控制调度
这两部分是 Rxjava的核心.**
package com.example.jiajiemu.a11.rxjava;

import rx.Observable;
import rx.Observer;
import rx.Subscriber;

/**
 * Created by Mjj on 2017/10/6.
 */

public class RxjavaCreateDemo {

    //第一步:创建被观察者:create
    Observable observable =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String> subscriber) {
            subscriber.onNext("Hello");
            subscriber.onNext("Imooc");
            subscriber.onCompleted();
        }
    });

    //通过just方法来创建被观察者
    Observable observableJust = Observable.just("hello", "Imooc");

    //通过from方法来创建被观察者
    String[] parameters = {"hello", "Imooc"};
    Observable observableFrom = Observable.from(parameters);

    //第二步:创建观察者
    Observer<Object> observer = new Observer<O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Object s) {

        }
    };

    public void doRxjava(){
        //第三步:订阅
        observable.subscribe(observer);
    }

}




参考自 慕课网

相关文章
|
8月前
|
算法 测试技术 C语言
深入理解HTTP/2:nghttp2库源码解析及客户端实现示例
通过解析nghttp2库的源码和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2客户端示例,本文详细介绍了HTTP/2的关键特性和nghttp2的核心实现。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HTTP/2协议,提高Web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对于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扩展代码,以满足具体需求。
768 29
|
8月前
|
前端开发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CDN
二次元聚合短视频解析去水印系统源码
二次元聚合短视频解析去水印系统源码
249 4
|
8月前
|
JavaScript 算法 前端开发
JS数组操作方法全景图,全网最全构建完整知识网络!js数组操作方法全集(实现筛选转换、随机排序洗牌算法、复杂数据处理统计等情景详解,附大量源码和易错点解析)
这些方法提供了对数组的全面操作,包括搜索、遍历、转换和聚合等。通过分为原地操作方法、非原地操作方法和其他方法便于您理解和记忆,并熟悉他们各自的使用方法与使用范围。详细的案例与进阶使用,方便您理解数组操作的底层原理。链式调用的几个案例,让您玩转数组操作。 只有锻炼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
8月前
|
移动开发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H5游戏源码开发技术全解析与未来趋势洞察
H5游戏凭借其跨平台、易传播和开发成本低的优势,近年来发展迅猛。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 H5 游戏源码开发的技术教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8月前
|
存储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在线教育网课系统源码开发指南:功能设计与技术实现深度解析
在线教育网课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教育形式的核心载体,具备用户管理、课程管理、教学互动、学习评估等功能。本文从功能和技术两方面解析其源码开发,涵盖前端(HTML5、CSS3、JavaScript等)、后端(Java、Python等)、流媒体及云计算技术,并强调安全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生成式 AI 大语言模型(LLMs)核心算法及源码解析:预训练篇
生成式 AI 大语言模型(LLMs)核心算法及源码解析:预训练篇
1997 1
|
8月前
|
负载均衡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分片上传技术全解析:原理、优势与应用(含简单实现源码)
分片上传通过将大文件分割成多个小的片段或块,然后并行或顺序地上传这些片段,从而提高上传效率和可靠性,特别适用于大文件的上传场景,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不佳时,分片上传能有效提高上传体验。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
12月前
|
监控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高级java面试---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快速构建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它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内嵌服务器等特性,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 Boot的背景历史、业务场景、功能点以及底层原理,并通过Java代码手写模拟Spring 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310 2
|
11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11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