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未有相关云产品技术能力~
公众号 Deephub-IMBA
尽管大规模语言模型(LLMs)在多种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但其庞大的规模也带来了实际部署难题。本文探讨了通过模型压缩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介绍了量化、剪枝和知识蒸馏三种主要压缩技术,并通过具体Python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将一个100M参数的文本分类模型压缩至52.8M参数,再通过4位量化进一步减小至原来的1/7,同时保持甚至提升性能。示例代码展示了从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到评估的完整流程,证明了压缩技术的有效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使用日期时间列提取有用信息的各种特征工程技术。
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项目中,数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PyTorch作为一个强大的深度学习框架,提供了多种灵活且高效的数据处理工具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TorchRL库解决多代理强化学习(MARL)问题,重点讨论了在多代理环境中应用近端策略优化(PPO)。通过使用VMAS模拟器,该文展示了如何在GPU上并行训练多机器人系统,使其在避免碰撞的同时到达目标。文章涵盖了依赖项安装、PPO原理、策略与评论家网络设计、数据收集及训练循环,并强调了TorchRL在简化开发流程、提升计算效率方面的优势。无论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评论家配置,TorchRL均能有效支持复杂的MARL研究与实践。
给定一个模型架构、数据类型、输入形状和优化器,你能否计算出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所需的GPU内存量?
时间序列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这意味着你对表格数据或图像进行的许多转换/操作/处理技术对于时间序列来说可能根本不起作用。
本文探讨了时间序列数据可视化中的挑战,特别是在处理多个数据集时。通过减少认知负荷,即处理信息所需的脑力,良好的可视化设计能帮助观察者更快理解数据趋势。文章以疫苗接种数据为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图表(如无连线散点图、带连线散点图、纯折线图以及带有填充区域的折线图)在展示单一时间序列时的效果,并对比了多种多时间序列可视化方法,包括无连线散点图、带连线的折线图以及直接标注的图表,以突出最佳实践。通过这些例子,文章强调了减少认知负荷的重要性,它能帮助观察者快速理解趋势、避免误解并维持较高的参与度。最终目的是通过清晰且直观的设计来提升数据理解效率,支持更优的决策制定。
本文探讨了XGBoost中多种正则化方法及其重要性,旨在通过防止过拟合来提升模型性能。文章首先强调了XGBoost作为一种高效算法在机器学习任务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出正则化对于缓解过拟合问题的关键作用,具体包括降低模型复杂度、改善泛化能力和防止模型过度适应训练数据。随后,文章详细介绍了四种正则化方法:减少估计器数量(如使用`early_stopping_rounds`)、使用更简单的树(如调整`gamma`和`max_depth`)、采样(如设置`subsample`和`colsample`)以及收缩(如调节`learning_rate`, `lambda`和`alpha`)。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大型语言模型(LLM)自我改进框架——基于重要性加权的自我改进(IWSI),旨在优化自动生成数据的质量。通过引入DS权重指标衡量数据的分布偏移程度(DSE),该方法不仅能确保答案正确性,还能过滤掉那些虽正确但分布上偏离较大的样本,以提升自我训练的效果。IWSI使用一个小的有效数据集来估算每个自生成样本的DS权重,并据此进行筛选。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仅依赖答案正确性的传统方法,IWSI能更有效地提高LLM在多种任务上的表现。特别是在数学问题解答任务上,相较于基线方法,IWSI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证实了过滤高DSE样本的重要性及该方法的有效性。
异常是数据集中显著偏离多数观察值的记录。例如,在由多个紧密簇构成的数据集中,远离这些簇的孤立点常被视为异常。检测这类异常的传统方法依赖于距离度量,如欧几里得距离或Gower距离,但这些方法可能无法妥善处理特征间的复杂关系或权重问题。为此,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距离度量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利用随机森林来评估记录间的相似性。此方法通过构建能够区分真实数据与合成数据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而依据记录在树结构中的路径一致性来衡量其相似度。异常记录往往会在多数树中到达较少记录所在的叶节点。
自助抽样通过重采样评估统计量的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无需强假设数据分布,能反映数据变异性并适用于小样本或复杂模型。泊松自助抽样作为一种改进,利用泊松分布生成重采样,尤其适合大数据和流数据场景,减少了数据遍历次数,可在分布式系统中高效并行处理。相较于经典自助抽样,泊松自助抽样能够保留数据多样性,更适合不平衡数据集,并在某些情况下提供更精确的统计估计。
本文探讨了统计学与机器学习中的二元投影技术,它基于二元正态分布,用于预测一个变量在给定另一变量值时的期望值。文章分为三部分:首先介绍了二元正态投影的基本公式及其在回归中的应用;接着通过直观解释和模拟展示了不同相关性下变量间的关系;最后运用投影公式推导出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在预测房屋价格等场景中的应用。附录中详细推导了二元线性投影的过程。二元投影作为一种强大工具,在数据分析中帮助简化复杂问题并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简单的技术术语解析三元组损失及其变体批量三元组损失,并提供一个相关的例子来帮助你理解这些概念。
变分自编码器(VAEs)是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因其能够创建逼真的图像而备受关注,它们不仅可以应用在图像上,也可以创建时间序列数据。标准VAE可以被改编以捕捉时间序列数据的周期性和顺序模式,然后用于生成合成数据。本文将使用**一维卷积层**、**策略性的步幅选择**、**灵活的时间维度**和**季节性依赖的先验**来模拟温度数据。
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AgentWrite的方法,旨在克服大型语言模型(LLM)生成长文本时的局限。通过将任务分解为子任务,AgentWrite使LLM能生成超过20,000词的连贯文本。研究揭示了监督微调数据中的输出长度限制是导致LLM生成长度受限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LongWriter-6k数据集并对模型进行再训练,成功扩展了输出长度至10,000词以上,且未牺牲输出质量。
本文演示了如何在仅60行代码内(不包括标注和导入)对SAM2进行微调。
声音去噪目标是改善聆听体验以及音频分析和处理的准确性。过滤掉噪音对于高保真音频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是为了聆听,也是为了创建某些机器学习任务的数据集。
PyTorch提供了几种张量乘法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是不同的,并且有不同的应用。我们来详细介绍每个方法,并且详细解释这些函数有什么区别:
本文探讨了在Vision Transformer (ViT)架构中采用批量归一化(BatchNorm)替代层归一化(LayerNorm)的影响。ViT以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优异表现而闻名,但存在训练耗时长及对小型数据集推理速度慢的问题。文章提出两种改进模型:ViTBNFFN,在前馈网络中加入BatchNorm;ViTBN,则全面替换为BatchNorm。
这篇论文则介绍了一个新的损失:Skeleton Recall Loss,我把它翻译成骨架召回损失.这个损失目前获得了最先进的整体性能,并且通过取代密集的计算**他的计算开销减少超过90% !**
多元时间序列是一个在大学课程中经常未被提及的话题。但是现实世界的数据通常具有多个维度,所以需要多元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在这文章我们将通过可视化和Python实现来学习多元时间序列概念。这里假设读者已经了解单变量时间序列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在语言建模的背景下介绍量化,并逐一探讨各个概念,探索各种方法论、用例以及量化背后的原理。
本文将通过视觉方式解释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的决策树的理论基础。我们将看到这个模型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为什么它可能会导致过拟合。首先将介绍梯度提升以及它是如何改善单个决策树的性能的。然后将用Python从头实现梯度提升回归器和分类器。最后详细解释梯度提升背后的数学原理。
论文提出一种新的优化器Adam-mini,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减少Adam优化器的内存占用。
选择正确的损失函数对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非常重要。不同的损失函数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问题。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损失函数,并附有易于理解的解释、用法和示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使这些模型运作的秘密武器——一个由三个关键部分组成的法则:模型大小、训练数据和计算能力。通过理解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和规模化,我们将获得关于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宝贵见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各种特征选择方法和技术,用以在保持模型评分可接受的情况下减少特征数量。通过减少噪声和冗余信息,模型可以更快地处理,并减少复杂性。
在分类问题中,一个常见的难题是决定输出为数字时各类别之间的切分点
我们已经看到了语言模型的巨大进步,但时间序列任务,如预测呢?今天我们推荐一篇论文,对现有的语言模型和时间序列做了深入的研究。将探讨了是否可以从大型语言模型(LLMs)中获益于时间序列(TS)预测。
DeepSeek-V2是一个强大的开源混合专家(MoE)语言模型,通过创新的Transformer架构实现了经济高效的训练和推理。该模型总共拥有2360亿参数,其中每个令牌激活21亿参数,支持最大128K令牌的上下文长度。
VQ-VAE 是变分自编码器(VAE)的一种改进。这些模型可以用来学习有效的表示。本文将深入研究 VQ-VAE 之前,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些概率基础和 VAE 架构。
本文探讨了如何使用高斯过程扩展到多任务场景,强调了多任务高斯过程(MTGP)在处理相关输出时的优势。通过独立多任务GP、内在模型(ICM)和线性模型(LMC)的核心区域化方法,MTGP能够捕捉任务间的依赖关系,提高泛化能力。ICM和LMC通过引入核心区域化矩阵来学习任务间的共享结构。在PyTorch中,使用GPyTorch库展示了如何实现ICM模型,包括噪声建模和训练过程。实验比较了MTGP与独立GP,显示了MTGP在预测性能上的提升。
在本文中,我们将构建基础的无条件扩散模型,即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DPM)。从探究算法的直观工作原理开始,然后在PyTorch中从头构建它。本文主要关注算法背后的思想和具体实现细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模型架构、训练,并进行实际预测案例研究。将对TimesFM的预测能力进行分析,并将该模型与统计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对比。
PyTorch的TorchDynamo是一个即时编译器,用于优化动态图执行,提高运行效率。它在运行时分析和转换代码,应用优化技术,如操作符融合,然后编译成高效机器码。通过一个包含特征工程、超参数调整、交叉验证的合成数据集示例,展示了TorchDynamo如何减少训练时间并提高模型性能。它易于集成,只需对现有PyTorch代码进行小改动,即可利用其性能提升。TorchDynamo的优化包括动态捕获计算图、应用优化和编译,适用于实时应用和需要快速响应的场景。
**注意力机制中的掩码在深度学习中至关重要,如Transformer模型所用。掩码类型包括:填充掩码(忽略填充数据)、序列掩码(控制信息流)和前瞻掩码(自回归模型防止窥视未来信息)。通过创建不同掩码,如上三角矩阵,模型能正确处理变长序列并保持序列依赖性。在注意力计算中,掩码修改得分,确保模型学习的有效性。这些技术在现代NLP和序列任务中是核心组件。**
在NLP中,位置编码如RoPE、CoPE等增强模型对序列顺序的理解。RoPE通过旋转矩阵编码位置,适应不同距离的相对位置。线性旋转、NTK和YaRN是RoPE的变体,优化长序列处理。CoPE是动态的,根据序列内容调整位置编码,改善长距离依赖的捕捉。这些技术提升了模型在处理复杂语言任务时的性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测试和评估异常检测器的问题(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难题),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被称为“Doping”方法。使用Doping方法,真实数据行会被(通常是)随机修改,修改的方式是确保它们在某些方面可能成为异常值,这时应该被异常检测器检测到。然后通过评估检测器检测Doping记录的效果来评估这些检测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称为Elastic Weight Consolidation。EWC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来减轻灾难性遗忘,使神经网络在获得新技能的同时保留先前学习任务的知识。
这篇论文的作者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幻觉检测模型,其输入特征由上下文的注意力权重与新生成的令牌(每个注意头)的比例给出。
构建数据可视化代理解决了LLM(大型语言模型)在理解和生成定制图表时的局限性。代理提供DataFrame信息和自定义样式工具,简化与LLM的交互。选择了Plotly而非Matplotlib,因其交互性和Web渲染能力更适合现代可视化。代理通过元数据索引了解数据集详情,并根据样式指示生成符合特定审美的图表。通过ReActAgent和Groq模型,代理能理解用户指令,生成准确的Plotly代码,从而创建定制图表,提高了数据可视化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探讨了时间序列分析的核心概念,包括自协方差、自相关和平稳性。通过Python实现和图形化展示了这些概念,以增进理解。时间序列涉及观察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心率或温度。自协方差和自相关衡量数据点之间的关系,滞后表示时间间隔。弱平稳性意味着均值、方差和协方差不随时间变化。文章介绍了自回归(AR)、移动平均(MA)、ARMA和ARIMA模型,用于描述不同类型的序列行为。统计检验如ADF和Durbin-Watson用于检测平稳性和残差自相关。ARIMA模型特别适用于非平稳数据,通过差分实现平稳化。文章还提供了代码示例和可视化来辅助学习。
Python中关于列表的一些很酷的技巧
有很多个框架和包可以优化LLM推理和服务,所以在本文中我将整理一些常用的推理引擎并进行比较。
这篇文章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torch.multiprocessing模块,在PyTorch中实现高效的多进程处理。
本文总结了2024年6月后两周发表的一些最重要的大语言模型论文。这些论文涵盖了塑造下一代语言模型的各种主题,从模型优化和缩放到推理、基准测试和增强性能。
新框架提出智能路由选择在强弱语言模型间,利用用户偏好的学习来预测强模型胜率,基于成本阈值做决策。在大规模LLMs部署中,该方法显著降低成本而不牺牲响应质量。研究显示,经过矩阵分解和BERT等技术训练的路由器在多个基准上提升性能,降低强模型调用,提高APGR。通过数据增强,如MMLU和GPT-4评审数据,路由器在GSM8K、MMLU等测试中展现出色的性能提升和成本效率。未来将测试更多模型组合以验证迁移学习能力。该框架为LLMs部署提供了成本-性能优化的解决方案。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人们经常需要比较字符串,这些字符串可能是单词、句子、段落甚至是整个文档。如何快速判断两个单词或句子是否相似,或者相似度是好还是差。这类似于我们使用手机打错一个词,但手机会建议正确的词来修正它,那么这种如何判断字符串相似度呢?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个问题。
本文提供了一个用于解决 Kaggle 时间序列预测任务的 encoder-decoder 模型,并介绍了获得前 10% 结果所涉及的步骤。
目前我们看到有很多使用KAN替代MLP的实验,但是目前来说对于图神经网络来说还没有类似的实验,今天我们就来使用KAN创建一个图神经网络Graph Kolmogorov Arnold(GKAN),来测试下KAN是否可以在图神经网络方面有所作为。
发表了文章
2025-11-08
发表了文章
2025-11-07
发表了文章
2025-11-06
发表了文章
2025-11-05
发表了文章
2025-11-04
发表了文章
2025-11-03
发表了文章
2025-11-02
发表了文章
2025-11-01
发表了文章
2025-10-31
发表了文章
2025-10-30
发表了文章
2025-10-29
发表了文章
2025-10-28
发表了文章
2025-10-27
发表了文章
2025-10-26
发表了文章
2025-10-25
发表了文章
2025-10-24
发表了文章
2025-10-23
发表了文章
2025-10-22
发表了文章
2025-10-21
发表了文章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