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看的“不负责任” K8s 入门文档

本文涉及的产品
Serverless 应用引擎免费试用套餐包,4320000 CU,有效期3个月
任务调度 XXL-JOB 版免费试用,400 元额度,开发版规格
应用实时监控服务-可观测链路OpenTelemetry版,每月50GB免费额度
简介: 本文转载自阿里巴巴技术专家邓青琳(轻零)在内部的分享,他从阿里云控制台团队转岗到 ECI 研发团队(Serverless Kubernetes 背后的实现基石),从零开始了解 K8s,并从业务发展的视角整理了 K8s 是如何出现的,又是如何工作的。

0.png
作者 | 邓青琳(轻零) 阿里巴巴技术专家

导读:本文转载自阿里巴巴技术专家邓青琳(轻零)在内部的分享,他从阿里云控制台团队转岗到 ECI 研发团队(Serverless Kubernetes 背后的实现基石),从零开始了解 K8s,并从业务发展的视角整理了 K8s 是如何出现的,又是如何工作的。

前言

2019 年下半年,我做了一次转岗,开始接触到 Kubernetes,虽然对 K8s 的认识还非常的不全面,但是非常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收获,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帮助大家对 K8s 有一个入门的了解。文中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司机们帮助指点纠正。

其实介绍 K8s 的文章,网上一搜一大把,而且 Kubernetes 官方文档也写的非常友好,所以直接上来讲 K8s,我觉得我是远远不如网上的一些文章讲的好的。因此我想换一个角度,通过一个业务发展的故事角度,来讲 K8s 是怎么出现的,它又是如何运作的。

故事开始

1.png

随着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小王预计 5 年后,汽车报废业务将会迅速发展,而且国家在 2019 年也出台了新政策《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取消了汽车报废回收的“特种行业”属性,将开放市场化的竞争。

小王觉得这是一个创业的好机会,于是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始了创业,决定做一个叫“淘车网”的平台。

故事发展

淘车网一开始是一个 all in one 的 java 应用,部署在一台物理机上(小王同学,现在都啥时候了,你需要了解一下阿里云),随着业务的发展,机器越来越扛不住了,就赶紧对服务器的规格做了升级,从 64c256g 一路升到了 160c1920g,虽然成本高了点,但是系统至少没出问题。

业务发展了一年后,160c1920g 也扛不住了,不得不进行服务化拆分、分布式改造了。为了解决分布式改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引入了一系列的中间件,类似 hsf、tddl、tair、diamond、metaq 等,在艰难的业务架构改造后,我们成功的把 all in one 的 java 应用拆分成了多个小应用,重走了一遍当年阿里中间件发展和去 IOE 的道路。

分布式改完后,我们管理的服务器又多起来了,不同批次的服务器,硬件规格、操作系统版本等等都不尽相同,于是应用运行和运维的各种问题就出来了。

还好有虚拟机技术,把底层各种硬件和软件的差异,通过虚拟化技术都给屏蔽掉了。虽然硬件不同,但是对于应用来说,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啦,此时虚拟化又产生了很大的性能开销。

恩,不如我们使用 docker 吧,因为 docker 基于 cgroup 等 Linux 的原生技术,在屏蔽底层差异的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性能影响,真是一个好东西。而且基于 docker 镜像的业务交付,使得我们 CI/CD 的运作也非常的容易。

2.png

不过随着 docker 容器数量的增长,我们又不得不面对新的难题,就是大量的 docker 如何调度、通信呢?毕竟随着业务发展,淘车网已经不是一个小公司了,我们运行着几千个 docker 容器,并且按照现在的业务发展趋势,马上就要破万了。

不行,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能够自动的管理服务器(比如是不是健康、剩下多少内存和 cpu 可以使用啊等等)、然后根据容器声明所需的 cpu 和 memory 选择最优的服务器进行容器的创建,并且还要能够控制容器和容器之间的通信(比如说某个部门的内部服务,当然不希望其他部门的容器也能够访问)。

我们给这个系统取一个名字,就叫做容器编排系统吧。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一堆的服务器,我们要怎么实现一个容器编排系统呢?

先假设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个编排系统,那么我们的服务器就会有一部分会用来运行这个编排系统,剩下的服务器用来运行我们的业务容器,我们把运行编排系统的服务器叫做 master 节点,把运行业务容器的服务器叫做 worker 节点。

既然 master 节点负责管理服务器集群,那它就必须要提供出相关的管理接口,一个是方便运维管理员对集群进行相关的操作,另一个就是负责和 worker 节点进行交互,比如进行资源的分配、网络的管理等。

我们把 master 上提供管理接口的组件称为 kube apiserver,对应的还需要两个用于和 api server 交互的客户端:

  • 一个是提供给集群的运维管理员使用的,我们称为 kubectl;
  • 一个是提供给 worker 节点使用的,我们称为 kubelet。

现在集群的运维管理员、master 节点、worker 节点已经可以彼此间进行交互了,比如说运维管理员通过 kubectl 向 master 下发一个命令:“用淘车网用户中心 2.0 版本的镜像创建 1000 个容器”,master 收到这个请求之后,就要根据集群里面 worker 节点的资源信息进行一个计算调度,算出来这 1000 个容器应该在哪些 worker 上进行创建,然后把创建指令下发到相应的 worker 上。我们把这个负责调度的组件称为 kube scheduler。

那 master 又是怎么知道各个 worker 上的资源消耗和容器的运行情况的呢?这个简单,我们可以通过 worker 上的 kubelet 周期性的主动上报节点资源和容器运行的情况,然后 master 把这个数据存储下来,后面就可以用来做调度和容器的管理使用了。至于数据怎么存储,我们可以写文件、写 db 等等,不过有一个开源的存储系统叫 etcd,满足我们对于数据一致性和高可用的要求,同时安装简单、性能又好,我们就选 etcd 吧。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所有 worker 节点和容器运行的数据,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就非常多了。比如前面所说的,我们使用淘车网用户中心 2.0 版本的镜像创建了 1000 个容器,其中有 5 个容器都是运行在 A 这个 worker 节点上,那如果 A 这个节点突然出现了硬件故障,导致节点不可用了,这个时候 master 就要把 A 从可用 worker 节点中摘除掉,并且还需要把原先运行在这个节点上的 5 个用户中心 2.0 的容器重新调度到其他可用的 worker 节点上,使得我们用户中心 2.0 的容器数量能够重新恢复到 1000 个,并且还需要对相关的容器进行网络通信配置的调整,使得容器间的通信还是正常的。我们把这一系列的组件称为控制器,比如节点控制器、副本控制器、端点控制器等等,并且为这些控制器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组件,称为控制器管理器(kube-controller-manager)。

那 master 又该如何实现和管理容器间的网络通信呢?首先每个容器肯定需要有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通过这个 ip 地址就可以互相通信了,但是彼此通信的容器有可能运行在不同的 worker 节点上,这就涉及到 worker 节点间的网络通信,因此每个 worker 节点还需要有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但是容器间通信都是通过容器 ip 进行的,容器并不感知 worker 节点的 ip 地址,因此在 worker 节点上需要有容器 ip 的路由转发信息,我们可以通过 iptables、ipvs 等技术来实现。那如果容器 ip 变化了,或者容器数量变化了,这个时候相关的 iptables、ipvs 的配置就需要跟着进行调整,所以在 worker 节点上我们需要一个专门负责监听并调整路由转发配置的组件,我们把这个组件称为 kube proxy。

我们已经解决了容器间的网络通信,但是在我们编码的时候,我们希望的是通过域名或者 vip 等方式来调用一个服务,而不是通过一个可能随时会变化的容器 ip。因此我们需要在容器 ip 之上再封装出一个 service 的概念,这个 service 可以是一个集群的 vip,也可以是一个集群的域名,为此我们还需要一个集群内部的 DNS 域名解析服务。

另外虽然我们已经有了 kubectl,可以很愉快的和 master 进行交互了,但是如果有一个 web 的管理界面,这肯定是一个更好的事情。此处之外,我们可能还希望看到容器的资源信息、整个集群相关组件的运行日志等等。

像 DNS、web 管理界面、容器资源信息、集群日志,这些可以改善我们使用体验的组件,我们统称为插件。

至此,我们已经成功构建了一个容器编排系统,下面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上文提到的各个组成部分:

  • Master 组件:kube-apiserver、kube-scheduler、etcd、kube-controller-manager;
  • Node 组件:kubelet、kube-proxy;
  • 插件:DNS、用户界面 Web UI、容器资源监控、集群日志。

这些也正是 K8s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 K8s 作为一个生产级别的容器编排系统,这里提到的每一个组件都可以拿出来单独讲上很多内容,本文只是一个简单入门,不再展开讲解。

Serverless 的容器编排系统

虽然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一个容器编排系统,并且也用的很舒服,但是淘车网的王总裁(已经不是当年的小王了)觉得公司花在这个编排系统上的研发和运维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想要缩减这方面的成本。王总想着有没有一个编排系统,能够让员工专注到业务开发上,而不需要关注到集群的运维管理上,于是他和技术圈的同学了解了一下,发现 Serverless 的理念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就在想:啥时候出一个 Serverless 的容器编排系统就好啦。

幸运的是,王总在阿里云网站上,看到了一款叫做 Serverless Kubernetes 的产品。。。后面的故事就不展开讲了,因为到了这个地方,更重要的事情就出现了。

招人啦!

云原生和 ECI 研发团队招人啦,让我们一起打造业界领先的云原生和弹性计算服务,为社会提供稳定高效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 3 年以上分布式系统相关经验,熟悉高并发,分布式通信,存储等相关技术;
  • 熟练掌握 Golang/Java/Rust 语言开发,具备 Python, Shell 等其它一种或多种语言开发经验;
  • 对容器和基础设施相关领域的技术充满热情,有 PaaS 平台相关经验,在相关的领域如 Kubernetes、Serverless 平台、容器技术、应用管理平台等有丰富的积累和实践经验(如产品落地,创新的技术实现,开源的突出贡献,领先的学术研究成果等)。

简历投递通道:

  • cloudnativehire@list.alibaba-inc.com(云原生)
  • lingzhi.wlz@alibaba-inc.com(ECI)

2群直播海报.png

阿里巴巴云原生关注微服务、Serverless、容器、Service Mesh 等技术领域、聚焦云原生流行技术趋势、云原生大规模的落地实践,做最懂云原生开发者的公众号。”

相关实践学习
深入解析Docker容器化技术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Docker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容器平台。开发人员利用Docker可以消除协作编码时“在我的机器上可正常工作”的问题。运维人员利用Docker可以在隔离容器中并行运行和管理应用,获得更好的计算密度。企业利用Docker可以构建敏捷的软件交付管道,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的信誉为Linux和Windows Server应用发布新功能。 在本套课程中,我们将全面的讲解Docker技术栈,从环境安装到容器、镜像操作以及生产环境如何部署开发的微服务应用。本课程由黑马程序员提供。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容器服务 ACK 容器服务 Kubernetes 版(简称 ACK)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能力,支持企业级容器化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阿里云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打造云端最佳容器化应用运行环境。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ubernetes
相关文章
|
11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Docker
云原生时代的容器化实践:Docker和Kubernetes入门
【10月更文挑战第37天】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云原生技术成为企业提升敏捷性和效率的关键。本篇文章将引导读者了解如何利用Docker进行容器化打包及部署,以及Kubernetes集群管理的基础操作,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云原生的世界。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在现代IT架构中的应用与影响。
442 2
|
12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云计算
云原生入门:从Docker到Kubernetes的旅程
【10月更文挑战第2天】本文将带你走进云原生的世界,从基础的Docker容器技术开始,逐步深入到Kubernetes集群管理。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探索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构建、部署和管理现代云应用。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知识和技能,让你在云原生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
206 5
|
11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开发者
云原生入门:Kubernetes的简易指南
【10月更文挑战第41天】本文将带你进入云原生的世界,特别是Kubernetes——一个强大的容器编排平台。我们将一起探索它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让你能够轻松管理和部署应用。无论你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能让你对Kubernetes有更深入的理解。
|
11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微服务
云原生入门与实践:Kubernetes的简易部署
云原生技术正改变着现代应用的开发和部署方式。本文将引导你了解云原生的基础概念,并重点介绍如何使用Kubernetes进行容器编排。我们将通过一个简易的示例来展示如何快速启动一个Kubernetes集群,并在其上运行一个简单的应用。无论你是云原生新手还是希望扩展现有知识,本文都将为你提供实用的信息和启发性的见解。
|
11月前
|
运维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云原生技术入门:Kubernetes和Docker的协同工作
【10月更文挑战第43天】在云计算时代,云原生技术成为推动现代软件部署和运行的关键力量。本篇文章将带你了解云原生的基本概念,重点探讨Kubernetes和Docker如何协同工作以支持容器化应用的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我们将展示如何在Kubernetes集群中部署和管理Docker容器,从而为初学者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
|
11月前
|
Kubernetes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Kubernetes入门:搭建高可用微服务架构
【10月更文挑战第25天】在快速发展的云计算时代,微服务架构因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备受青睐。本文通过一个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使用Kubernetes将传统Java Web应用迁移到Kubernetes平台并改造成微服务架构。通过定义Kubernetes服务、创建MySQL的Deployment/RC、改造Web应用以及部署Web应用,最终实现了高可用的微服务架构。Kubernetes不仅提供了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的能力,还通过各种资源管理工具,提升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380 3
|
11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开发者
云原生技术入门:Kubernetes和Docker的协作之旅
【10月更文挑战第22天】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云原生技术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引领读者步入云原生的世界,着重介绍Kubernetes和Docker如何携手打造弹性、可扩展的云环境。我们将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它们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简化部署和管理过程。文章不仅为初学者提供入门指南,还为有一定基础的开发者提供实践参考,共同探索云原生技术的无限可能。
199 3
|
11月前
|
运维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云原生入门:Kubernetes和容器化的未来
【10月更文挑战第23天】本文将带你走进云原生的世界,探索Kubernetes如何成为现代软件部署的心脏。我们将一起揭开容器化技术的神秘面纱,了解它如何改变软件开发和运维的方式。通过实际的代码示例,你将看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感受到云原生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开启一段新的旅程。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之旅,解锁云原生技术的力量吧!
|
12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Docker
云原生入门:Kubernetes和Docker的协同之旅
【10月更文挑战第4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次虚拟的旅行来探索云原生技术的核心——Kubernetes和Docker。就像乘坐一艘由Docker驱动的小船启航,随着波浪(代码示例)起伏,最终抵达由Kubernetes指挥的宏伟舰队。这不仅是一段技术上的旅程,也是理解现代云架构如何支撑数字世界的冒险。让我们扬帆起航,一探究竟!
|
11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云计算
云原生入门:Kubernetes 和容器化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揭开云原生技术的神秘面纱。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我们将探索如何利用Kubernetes和容器化技术简化应用的部署和管理。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本文都将为你提供一条清晰的道路,帮助你理解和运用这些强大的工具。让我们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了解,最终能够自信地使用这些技术来优化我们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