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机器学习电子书——(TensorFlow)RNN入门

简介: 本文作者正在写自己的新书Machine Learning with TensorFlow,这篇博文只是他新书的一小部分,作者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了RNN,不用一个小例子介绍了如何使用Tensorflow中内置的RNN模型进行预测。

更多深度文章,请关注云计算频道:https://yq.aliyun.com/cloud


今天我们将研究一种名为循环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体系结构。它针对的不是自然语言数据,而是处理连续的时间数据,如股票市场价格。在本文结束之时,你将能够对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模式进行建模,以对未来的值进行预测。

a1d1902a809c6ad3473e31d9ac71127cc4ee2ba0

1.上下文信息

回到学校,我的一个期中考试仅由真的或假的问题组成时。假设一半的答案是真的,而另一半则是假的。我想出了大部分问题的答案,剩下的是靠随机猜测。我做了一件聪明的事情,也许你也可以尝试一下这个策略。在计数了我的“真”的答案之后,我意识到它与“假”这个答案不成比例。于是我的大部分猜测是“假”的,这样就可以平衡分配。

这竟然是有效的。在那一时刻我感觉到我是狡猾的。这是什么样的判断力,使我们对自己的决定那么有信心,我们又如何将这种判断力给予神经网络?

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是使用上下文来回答问题。语境提示是可以提高机器学习算法性能的重要信号。例如,假设你想检查一个英文句子,并标记每个单词的词性。

傻傻的方法是将每个单词单独分类为“名词”,“形容词”等,而不确认其相邻的单词。单词“努力”被用作动词,但根据上下文,你也可以使用它作为一个形容词,单纯的词性标注是一个需要努力的问题。

更好的方法是考虑上下文信息。为了向神经网络提供上下文信息,我们可以使用称为循环神经网络的体系结构。

循环神经网络(RNN)简介

为了理解循环神经网络(RNN),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图1所示的简单架构。它将输入向量Xt)作为输入,并在某个时间(t)产生一个向量Yt)的输出。中间的圆圈表示网络的隐藏层。

79e1314601bc1d8d2daa9477f1e1da0bfa0ea5bc

1分别具有标记为Xk)和Yk)的输入和输出层的神经网络

通过足够的输入/输出示例,你可以在TensorFlow中了解网络的参数。例如,我们将输入权重称为矩阵in,输出权重作为矩阵out。假设有一个隐藏层,称为向量Zt)。

如图2所示,神经网络的前半部分的特征在于函数Zt= Xt* W in,神经网络的后半部分形式为Yt= Zt* W out。同样,如果你愿意,整个神经网络可以是函数Yt=Xt* Win* W out

1a7944f8e7fd96be7b0cd64e302c141d391f64e4

2神经网络的隐藏层可以被认为是数据的隐藏,由其输入权重编码并输出权重解码。

在微调神经网络后,你可能希望在现实世界的场景中开始使用你所学习的模型。通常,这意味着你将多次调用该模型,甚至可能连续反复调用,如图3所示。

3755f72519c9d32b1dfde817a1bc8949ae8584c2

3通常,我们会运行相同的神经网络多次,而不考虑关于先前运行的隐藏状态。

在每个时间t,当调用学习模型时,这种体系结构不考虑关于以前运行的结果经验。就像预测股市走势一样,只看当前的数据。循环神经网络(RNN)与传统神经网络不同,因为它引入了转移权重W来跨越时间传递信息。图4显示了必须在RNN中学习的三个加权矩阵。

acda61bfd9b93480cd8262d84b0db6a9c4d4c550

4循环神经网络架构可以利用网络的先前状态来实现其优点。

理论上很好理解,但是你在这里必须要亲自动手做一下。让我们来吧!接下来将介绍如何使用TensorFlow的内置RNN模型。我们将使用这个RNN在现实世界的时间数据来预测未来!

2.实施循环神经网络

当我们实施RNN时,我们将使用TensorFlow。如图4所示,你不需要手动构建网络,因为TensorFlow库中已经支持一些鲁棒(robust)的RNN模型。

参考有关RNNTensorFlow库信息,请参见https://www.tensorflow.org/tutorials/recurrent

RNN的一种类型模型被称为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名字。它听起来也意味着:短期模式长期不会被遗忘。

LSTM的精确实现细节不在本文的范围之内。相信我,如果只学习LSTM模型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因为它还没有确定的标准。

进一步阅读:为了了解如何从头开始执行LSTM,我建议你阅读以下的文章:https://apaszke.github.io/lstm-explained.html

我们现在开始我们的教程。首先从编写我们的代码开始,先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叫做simple_regression.py。导入相关的库,如步骤1所示。

步骤1:导入相关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contrib import rnn

接着,定义一个类叫做SeriesPredictor。如步骤2所示,构造函数里面设置模型超参数,权重和成本函数。

步骤2:定义一个类及其构造函数

class SeriesPredictor:
     def __init__(self, input_dim, seq_size, hidden_dim=10):
        self.input_dim = input_dim //#A
        self.seq_size = seq_size  //#A
        self.hidden_dim = hidden_dim  //#A
        self.W_out =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hidden_dim, 1]),name='W_out') //#B
        self.b_out =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1]), name='b_out')  //#B
        self.x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None, seq_size, input_dim]) //#B
        self.y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None, seq_size]) //#B
        self.cost = tf.reduce_mean(tf.square(self.model() - self.y)) //#C
        self.train_op = tf.train.AdamOptimizer().minimize(self.cost) //#C
        self.saver = tf.train.Saver()  //#D

#A超参数。

#B权重变量和输入占位符。

#C成本优化器(cost optimizer)。

#D辅助操作。

接下来,我们使用TensorFlow的内置RNN模型,名为BasicLSTMCellLSTM单元的隐藏维度是通过时间的隐藏状态的维度。我们可以使用该rnn.dynamic_rnn函数处理这个单元格数据,以检索输出结果。步骤3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TensorFlow来实现使用LSTM的预测模型。

步骤3:定义RNN模型

def model(self):
         """
         :param x: inputs of size [T, batch_size, input_size]
         :param W: matrix of fully-connected output layer weights
         :param b: vector of fully-connected output layer biases
         """
         cell = rnn.BasicLSTMCell(self.hidden_dim)  #A
         outputs, states = tf.nn.dynamic_rnn(cell, self.x, dtype=tf.float32) #B
         num_examples = tf.shape(self.x)[0]
         W_repeated = tf.tile(tf.expand_dims(self.W_out, 0), [num_examples, 1, 1])#C
         out = tf.matmul(outputs, W_repeated) + self.b_out
         out = tf.squeeze(out)
         return out

#A创建一个LSTM单元。

#B运行输入单元,获取输出和状态的张量。

#C将输出层计算为完全连接的线性函数。

通过定义模型和成本函数,我们现在可以实现训练函数,该函数学习给定示例输入/输出对的LSTM权重。如步骤4所示,你打开会话并重复运行优化器。

另外,你可以使用交叉验证来确定训练模型的迭代次数。在这里我们假设固定数量的epocs

训练后,将模型保存到文件中,以便稍后加载使用。

步骤4:在一个数据集上训练模型

def train(self, train_x, train_y):
         with tf.Session() as sess:
             tf.get_variable_scope().reuse_variables()
             sess.run(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for i in range(1000):  #A
               		mse = sess.run([self.train_op, self.cost], feed_dict={self.x: train_x, self.y: train_y})
                 if i % 100 == 0:
                     print(i, mse)
             save_path = self.saver.save(sess, 'model.ckpt')
             print('Model saved to {}'.format(save_path))

#A训练1000

我们的模型已经成功地学习了参数。接下来,我们想评估利用其他数据来评估以下预测模型的性能。步骤5加载已保存的模型,并通过馈送一些测试数据以此来运行模型。如果学习的模型在测试数据上表现不佳,那么我们可以尝试调整LSTM单元格的隐藏维数。

步骤5:测试学习的模型

def test(self, test_x):
         with tf.Session() as sess:
             tf.get_variable_scope().reuse_variables()
             self.saver.restore(sess, './model.ckpt')
             output = sess.run(self.model(), feed_dict={self.x: test_x})
             print(output)

但为了完善自己的工作,让我们组成一些数据,并尝试训练预测模型。在步骤6中,我们将创建输入序列,称为train_x,和相应的输出序列,称为train_y

步骤6训练并测试一些虚拟数据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edictor = SeriesPredictor(input_dim=1, seq_size=4, hidden_dim=10)
     train_x = [[[1], [2], [5], [6]],
                [[5], [7], [7], [8]],
                [[3], [4], [5], [7]]]
     train_y = [[1, 3, 7, 11],
                [5, 12, 14, 15],
                [3, 7, 9, 12]]
     predictor.train(train_x, train_y)
       test_x = [[[1], [2], [3], [4]],  #A
               [[4], [5], [6], [7]]]  #B
     predictor.test(test_x)

#A预测结果应为1357

#B预测结果应为491113

你可以将此预测模型视为黑盒子,并用现实世界的时间数据进行测试。

这篇博文只是我新书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请移步:

Machine Learning with TensorFlow 

本文由北邮@爱可可-爱生活老师推荐,阿里云云栖社区组织整理。

文章原标题:《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作者:Nishant Shukla  机器学习布道者

译者:虎说八道。审校:主题曲哥哥。

文章为简译,更为详细的内容,请查看原文


相关文章
|
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昆虫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TensorFlow+ResNet50
昆虫识别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通过TensorFlow搭建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算法(CNN)模型。通过对10种常见的昆虫图片数据集('蜜蜂', '甲虫', '蝴蝶', '蝉', '蜻蜓', '蚱蜢', '蛾', '蝎子', '蜗牛', '蜘蛛')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H5格式模型文件,然后使用Django搭建Web网页端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昆虫图片识别其名称。
106 7
【昆虫识别系统】图像识别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TensorFlow+ResNet50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机器学习入门的基础知识和步骤
机器学习入门的基础知识和步骤
17 1
|
1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机器学习入门:算法与数据的探索之旅
【6月更文挑战第13天】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基础,包括算法和数据处理的重要性。机器学习算法分为监督学习(如线性回归、决策树)、非监督学习(如聚类、降维)和强化学习。数据处理涉及数据清洗、特征工程、数据分割及标准化,是保证模型性能的关键。对于初学者,建议学习基础数学、动手实践、阅读经典资料和参与在线课程与社区讨论。
|
1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探索Scikit-learn:机器学习库的入门与进阶
本文介绍了Scikit-learn,一个基于Python的开源机器学习库,它依赖于NumPy、SciPy和Matplotlib。Scikit-learn提供分类、回归、聚类和降维等算法,具有简单易用的API。文章涵盖了Scikit-learn的安装、基础使用,例如线性回归示例,并讨论了其主要功能,如数据预处理、模型评估、分类和回归算法、聚类和降维。此外,还涉及进阶应用,如集成学习(随机森林、AdaBoost等)和模型选择工具(交叉验证、网格搜索),帮助用户优化模型性能。总之,Scikit-learn是数据科学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强大工具。【6月更文挑战第7天】
21 7
|
1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机器学习入门:scikit-learn库详解与实战
本文是面向初学者的scikit-learn机器学习指南,介绍了机器学习基础知识,包括监督和无监督学习,并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scikit-learn进行数据预处理、线性回归、逻辑回归、K-means聚类等实战操作。文章还涵盖了模型评估与选择,强调实践对于掌握机器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本文,读者将学会使用scikit-learn进行基本的机器学习任务。【6月更文挑战第10天】
42 3
|
1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关系型数据库
机器学习入门:使用Scikit-learn进行实践
机器学习入门:使用Scikit-learn进行实践
261 1
|
1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机器学习新手也能飞:Python+Scikit-learn让你轻松入门!
【6月更文挑战第12天】Python和Scikit-learn降低了机器学习的门槛,让初学者也能轻松涉足。Python以其易用性及丰富的库支持成为机器学习首选语言,而Scikit-learn作为开源机器学习库,提供多种算法和工具。通过简单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两者处理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分类,体现其在实践中的高效便捷。掌握这两者,能助你在机器学习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TensorFlow
使用TensorFlow进行深度学习入门
【5月更文挑战第18天】本文介绍了TensorFlow深度学习入门,包括TensorFlow的概述和一个简单的CNN手写数字识别例子。TensorFlow是由谷歌开发的开源机器学习框架,以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效性著称。文中展示了如何安装TensorFlow,加载MNIST数据集,构建并编译CNN模型,以及训练和评估模型。此外,还提供了预测及可视化结果的代码示例。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2024年机器学习入门,2024年最新字节跳动视频面试一般多久会收到结果
2024年机器学习入门,2024年最新字节跳动视频面试一般多久会收到结果
2024年机器学习入门,2024年最新字节跳动视频面试一般多久会收到结果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使用TensorFlow进行深度学习入门
【5月更文挑战第11天】本文引导读者入门TensorFlow深度学习,介绍TensorFlow——Google的开源机器学习框架,用于处理各种机器学习问题。内容包括TensorFlow安装(使用pip)、核心概念(张量、计算图和会话)以及构建和训练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示例。通过这个例子,读者可掌握TensorFlow的基本操作,包括定义模型、损失函数、优化器以及运行会话。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