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组成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
、网络和通信设备
、计算机软件
、信息资源
、信息用户
和规章制度
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这是信息系统的一种综合定义,其中包括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其目的。让我们逐一解释:
- 计算机硬件:
- 指的是实际的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输入设备等。硬件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执行计算和存储数据的能力。
- 网络和通信设备:
- 涉及到连接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络连接线等,它们使得信息可以在系统内部各个组件之间或者系统与外部之间进行传递和共享。
- 计算机软件:
- 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是在硬件上执行任务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它们使得硬件得以发挥功能。
- 信息资源:
- 指的是系统中存储的、可以被利用的信息。这可能包括数据库中的数据、文档、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资源是信息系统的核心,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
- 信息用户:
- 是指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决策者等。信息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
- 规章制度:
- 涉及到信息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规则和制度。这可能包括安全策略、访问权限规则、数据备份策略等。规章制度是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法性而存在的。
- 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 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处理信息流,即在系统内部和外部传递、存储、处理和生成信息。系统是人机一体化的,强调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紧密互动,以满足用户需求。
综合来看,这个定义突显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由硬件、软件、网络、信息资源、用户和规章制度相互交织而成,共同致力于有效地处理和管理信息,以支持组织和个体的活动和决策。
信息系统的技术要素
从技术上可以定义为一系列支持决策和控制
的相关要素,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
、检索
、加工处理
和信息服务
。
除了支持决策、协作和控制外,信息系统还帮助管理人员
和生产人员
分析问题,使复杂问题可视化,创造产生新的产品和服务。
它的任务是对原始数据
进行收集
、加工
、存储
,并处理
产生各种所需信息,以不同的方式提供给各类用户使用。
- 支持决策和控制:
- 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供支持决策和控制的能力。这包括了对信息的收集、检索、加工处理和提供信息服务,使得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能够做出更为明智和有效的决策。
- 信息的收集、检索、加工处理和信息服务:
- 这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它涉及了从各种源头收集原始数据,通过检索、加工和处理这些数据,生成各种形式的信息,并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这些信息服务可以是报告、分析、可视化等。
- 帮助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分析问题:
- 信息系统在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帮助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分析问题,将复杂问题可视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 使复杂问题可视化:
- 可视化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图表、报告和其他可视化工具,使用户能够更容易理解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尤其是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
- 创造产生新的产品和服务:
- 信息系统不仅仅是问题解决的工具,还有助于创新。它可以为组织提供新的见解,推动新产品和服务的创造,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 任务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并处理产生各种所需信息:
- 这强调了信息系统的任务,即对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存储,以产生各种形式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支持他们在工作和决策中的各种活动。
总体来说,这段描述凸显了信息系统在现代组织中的多功能性和关键作用,从数据管理到问题解决,再到支持创新和决策制定。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系统的5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
输入功能
目的和要求
输入功能是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它的设计和实现取决于系统的目的、需求以及所处的信息环境。系统的输入功能应能够满足用户和组织对于获取和引入信息的需求。
能力和适应性
输入功能的效果与系统的能力和适应性直接相关。一个高效的输入系统应当能够处理各种不同形式和来源的输入数据,包括文本、图像、音频等。系统的输入设计还需考虑用户友好性,确保用户能够方便、直观地提供所需信息。
存储功能
资料和数据管理
存储功能是信息系统的核心之一,它指的是系统对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的存储能力。这包括了对数据的组织、管理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访问性。
数据仓库技术
现代信息系统使用数据仓库技术来支持存储功能。数据仓库是一个专门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系统,它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检索机制,以满足系统对大规模数据的需求。
处理功能
数据处理工具
处理功能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它使用各种数据处理工具来执行对输入数据的分析、计算、转换和整合。这包括了使用算法、模型和规则来处理数据,以生成有用的信息和输出。
OLAP和数据挖掘技术
现代信息系统基于数据仓库技术,广泛应用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更深入地分析数据,识别模式和趋势,为决策制定提供更多见解。
输出功能
实现最佳输出
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最终的目标是为了保证输出功能的最佳实现。输出功能涉及将处理后的信息以用户可以理解的形式呈现,包括报告、图表、图形等。输出设计应确保用户能够直观地获取有关系统状态和信息的清晰展示。
控制功能
设备控制和管理
控制功能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这包括了对硬件和软件的管理,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各种程序和算法,系统进行控制和监控整个信息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的环节。
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是控制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设计和实施程序,确保系统按照规定的流程和逻辑进行信息处理。这涉及到对任务的调度、错误处理、安全性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关系
从概念上说,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信息系统的存在,例如,一个工厂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计划的执行情况、物资器材的库存情况、流动资金的周转情况以及市场情况等信息。
因而,任何企业单位占有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决定了其工作成效。
进一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将取决于人们对信息的利用水平。
信息系统既可以是基于计算机的,又可以是基于手工的。
手工的信息系统采用纸笔等手段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而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则是依赖于计算机硬、软件技术来加工处理和传输信息的。
人们通常说的“信息系统”这一术语,是指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即依赖于计算机技术、规范的、有组织的信息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原始数据处理加工成为有意义的信息,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计算机只提供了存储、处理信息
的设备和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的技术功能,但信息系统的许多工作,诸如输入数据
或使用系统
的输出结果等还需要作为用户的人来完成,计算机
仅仅是信息系统中的一部分
。
用户和计算机共同构成了一个整合的系统,提出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具体解答都是通过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一系列交互活动来实现的,这充分体现了信息系统的性质所在,即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机交互系统。
信息系统构建的要求
信息系统的性质影响着系统开发者和系统用户的知识需求。
“以计算机为基础”
要求系统设计者必须具备计算机
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知识。
“人机交互”
要求系统设计者还需要了解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能力
以及人作为信息使用者的各种行为。这两个要求强调了信息系统设计的两个关键方面,其中一个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和应用,另一个涉及到人机交互。
1. 以计算机为基础:
这一要求意味着信息系统的设计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设计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计算机知识,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技术。具体来说:
- 硬件知识: 设计者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 软件知识: 理解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协议等软件方面的知识,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有效管理。
- 应用知识: 熟悉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包括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等,以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这一要求保证了设计者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出高效、可靠、安全的信息系统。
2. 人机交互:
这一要求强调了信息系统设计者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最终用户 — 人。人机交互关注人作为系统的一部分,以及他们与系统之间的有效交流。设计者需要:
- 了解用户需求: 理解用户的期望、行为和需求,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 设计用户友好界面: 制定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用户界面,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
- 考虑人的能力和限制: 考虑到人的认知、感知和行为特征,确保系统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 实施人性化设计: 确保系统能够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误操作、提高学习曲线。
通过关注人机交互,设计者能够创建出更加用户友好、适应性强的信息系统,从而更好地服务和满足用户的需求。综合计算机技术和人机交互的知识,设计者能够构建出更为综合和有效的信息系统。
信息化
从广域上讲,信息化工作是信息系统发展带来的系统层面上的信息战略规划。
所谓信息化
(Informationalization) 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
下,通过信息技术开发
、信息产业的发展
、信息人才的配置
,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以推进信息社会的过程。
信息化应该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
,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
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
在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自身和整个社会都发生着质的变化。信息化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变革,而且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1. 信息化的概念:
所谓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的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以推进信息社会的过程。
2. 信息化的推动力:
- 国家宏观信息政策: 信息化的推动力来自于国家层面的信息政策,这些政策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支持。
- 信息技术的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信息化的实现。
- 信息产业的发展: 发展健康的信息产业是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包括硬件、软件、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 信息人才的配置: 拥有合适的信息人才是信息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他们能够推动和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 信息化的关键要素:
-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 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等方面。
- 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 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为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4. 信息化的影响:
在信息化过程中,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变革,同时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这意味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的信息化推动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变革,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管理等方面。
5. 信息技术和社会的质的变化:
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改变,还带来了整个社会结构和运作方式的质的变化。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信息化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发展。
综合来看,信息化是一场综合性的社会变革,其推动力和关键要素涵盖了政策、技术、产业、人才等多个层面,其影响超越了技术本身,涉及到整个社会结构和运作方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