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技术专题】「缓存解决方案」一文带领你好好认识一下企业级别的缓存技术解决方案的运作原理和开发实战(场景问题分析+性能影响因素)

简介: 【分布式技术专题】「缓存解决方案」一文带领你好好认识一下企业级别的缓存技术解决方案的运作原理和开发实战(场景问题分析+性能影响因素)

常见的几个场景问题

在仔细分析数据更新策略后,我们发现正确地使用缓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引人入胜的情景(或称为"坑"),在此我将对它们进行总结和归纳。



问题1:过期还是不过期缓存数据

对于缓存数据是否需要设置过期时间,需要结合具体场景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些长尾商品或者在业务中频繁读取的数据,如果缓存空间较大,可以考虑不设置过期时间

  • Binlog同步:当缓存空间已满时,根据淘汰策略来移除缓存数据,并且数据更新时可以通过Binlog等其他方式进行异步失效缓存。
  • 消息异步更新:如果系统通过消息异步更新的成本过高,或者依赖于外部系统无法进行订阅binlog异步更新,那么就需要使用过期缓存数据来保障数据最终一致性。
  • 缓存数据设置过期时间:缓存数据的过期设置是很重要的,以确保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在过期后,系统会重新从数据源获取最新数据,并更新缓存,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保证最终一致性

如果系统中的消息异步更新操作成本过高或者无法依赖外部系统进行订阅binlog异步更新,那么就需要使用过期缓存数据来确保数据的最终一致性。这意味着在缓存中设置一个过期时间,在数据过期后,系统会重新从数据源获取最新数据并更新缓存,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但可以在特定场景下确保数据一致性的同时,降低异步更新造成的成本和依赖性。


问题2:维度化缓存与增量更新

对于一个实体包含多个属性的情况,如果在实体发生变更时将所有属性都进行一次完全更新,这样的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当只有其中一部分属性发生变化时。因此,可以考虑将多个属性按照各个维度进行拆解,进行维度化缓存,即根据各个维度分别缓存属性的部分数据。

通过维度化缓存

通过维度化缓存,可以将实体按照不同属性的组合或单独存储,每个维度都有自己的缓存,维度化缓存是一种牺牲存储空间来换取性能提升的策略,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决策。

优点和好处

  • 局部更新处理:当实体的某个属性发生变化时,只需要针对变化的那个维度进行增量更新,而不需要进行全量的更新。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更新的成本,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 局部检索处理:维度化缓存的好处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场景,选择合适的维度进行读取,减少不必要的数据读取,提升查询性能。同时,由于只更新发生变化的维度,可以减少数据库的写入压力,提高写入性能。

注意,维度化缓存需要合理定义维度,并且在更新实体时要准确识别出变化的维度,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同时,维度化缓存还需要维护维度之间的关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问题3:缓存值大Value

对于大value的问题,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其对系统性能和资源占用的影响。当value的大小超过系统承载能力时,可能会导致缓存性能下降甚至引起系统崩溃。

解决方案:缓存value进行压缩

解决大value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对value进行压缩

通过使用压缩算法(如gzip、Snappy等),可以有效减小value在缓存中所占用的空间,降低网络传输成本。在数据获取时,再解压缩并使用。

解决方案:大Value拆分

另一种策略是将大value进行拆解,将其分为多个小的value进行缓存

在实际业务服务中,针对需要使用大value的场景,可以进行数据聚合操作。即在获取数据时,从多个小的value中聚合出所需数据。这样既能减少大value带来的缓存存储和传输压力,又能保证业务服务中使用的数据完整和准确。

解决方案:存储方案的调整

对于大value问题,还可以考虑存储方案的调整,例如,将大value存储到专门的文件存储系统或对象存储系统中,并将其路径或标识存储在缓存中。这样可以避免大value直接占用缓存的存储空间,提高缓存的效率和性能。

注意,在进行拆解和聚合时,需要合理划分拆解的粒度和聚合的方式,以及确保拆解和聚合操作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问题4:热点缓存问题

针对热点缓存问题,如果每次都从远程缓存中获取数据,会给缓存系统带来较大的负载压力,并可能导致获取缓存数据的响应时间变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 使用缓存集群:将多个缓存节点组成集群,每个节点都可以处理缓存请求。这样可以分散负载,提高缓存系统的承载能力。请求可以通过负载均衡算法分发到不同的节点,减轻单个节点的负载压力。
  • 主从读写分离:在缓存集群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从缓存节点。从缓存节点负责处理读取热点数据的请求,而主缓存节点则负责处理写入数据的请求。这样能够更好地分离读写操作,降低主缓存节点的负载,提高读取数据的效率。
  • 使用应用本地缓存:对于热点数据,可以在应用程序本地使用缓存来减少对远程缓存的请求负载。应用本地缓存可以是内存缓存或本地文件系统缓存,可以使用第三方缓存框架或自行实现。在读取热点数据时,先检查本地缓存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直接使用,避免远程缓存的调用,减轻远程缓存的压力,提高读取数据的响应速度。

注意,使用缓存集群和应用本地缓存都需要进行缓存一致性的考虑。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用缓存失效策略、缓存更新策略等方式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问题5:数据预热

数据预热是一种常见的优化策略,它的目的是提前将数据加载到缓存中,以减少对数据库的请求次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数据预热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容量较高:在容量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进行全量预热,即将所有的数据都加载到缓存中。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的数据都在缓存中可用,避免大量的请求回源到数据库。但是需要考虑到数据量大时会对缓存和系统资源造成一定压力。
  • 容量有限: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预热一部分高频热点数据。对于高频热点数据的预热可以有效减少对数据库的请求,提高数据访问的速度。但是需要注意选择哪些数据进行预热,以保证预热的效果最大化。

在进行数据预热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批量操作:如果数据的预热是需要进行批量操作的,需要注意批量操作可能带来的性能问题。可以选择分批次进行预热,或者采用异步加载的方式来提高预热的效率。
  • 慢SQL带来的性能问题:如果在进行数据预热时,遇到了慢SQL操作,可能会影响预热的效率和整个系统的性能。需要通过优化SQL查询语句、建立合适的索引等手段来减少慢SQL的影响。
  • 监控机制:在整个数据预热过程中,需要建立可靠的监控机制,以保障预热的进度和结果。监控机制可以包括监控预热的数据量、耗时等指标,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问题6:非预期热点数据

非预期热点数据是指在业务预估中没有考虑到的数据,但在实际运行中却成为热点数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处理:

  • 热点发现系统:建立热点发现系统可以通过监控和统计业务中的数据访问情况,实时发现热点key。这可以帮助系统动态地捕捉非预期的热点数据,并为后续的缓存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
  • 实时监控:通过实时监控非预期的热点数据,可以迅速了解热点数据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可以将这些热点key推送到本地缓存中,以减少对远程缓存的请求,防止预估不足的热点key影响远程缓存服务的性能。
  • 缓存优化:针对非预期的热点数据,可以优化缓存策略。考虑将这些热点key推送到本地缓存中,以减少对远程缓存的请求。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和系统的性能。
  • 动态调整:根据热点发现系统的反馈,动态地调整缓存策略。当发现新的非预期热点数据时,可以即时将其加入到本地缓存中,以避免再次拖垮远程缓存服务。

为了应对非预期的热点数据,需要建立热点发现系统来监控实际运行中的数据访问情况,并做出相应的缓存优化策略。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估不足的热点key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问题6:缓存实例故障快速恢复

缓存故障:当某一个缓存实例发生故障时,会导致流量迅速到达数据库层,造成系统性能下降。

解决方案

  • 分片实例存储:为了解决缓存故障问题,常采用分片实例存储来进行缓存数据的分布。如果采用取模机制的缓存key路由策略,故障实例会导致流量集中到其他实例,可能导致性能问题。
  • 主从机制:通过采用主从机制可以实现缓存的高可用性。当一个实例故障时,其他实例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但是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水平扩展有限,增加新节点会导致缓存命中率下降。
  • 一致性哈希策略:采用一致性哈希的缓存key路由策略,故障实例只会导致哈希环上的部分缓存不命中,不会影响大量的请求到达数据库。但是对于热点数据而言,可能导致负载过高,成为系统瓶颈。
  • 实例故障恢复方式:针对实例故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恢复,包括主从机制的数据备份、新增缓存实例并异步线程预热数据,以及从一致性哈希路由策略降级为取模策略的方式。

总的来说,针对缓存实例故障,可以采用分片实例存储、主从机制和一致性哈希策略等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在实例故障恢复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性能影响因素

缓存整体性能受到许多不同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语言本身的特性,如Java需要考虑垃圾回收(GC)的影响。此外,还需要尽可能提高缓存命中率等方面。

基础缓存服务能力的优化要点

总结而言,以下是几个核心的影响因素:



  1. 语言特性:选择的编程语言对缓存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Java中,需要考虑垃圾回收对缓存性能的潜在影响。
  2. 缓存命中率:缓存命中率是衡量缓存性能的重要指标。提高缓存命中率可以减少对底层数据存储系统的访问,从而提高整体性能。
  3. 缓存算法:选择合适的缓存算法也是优化缓存性能的关键因素。常见的算法包括LRU(最近最少使用)、LFU(最近最少使用)和ARC(自适应替换缓存)等。
  4. 缓存容量:缓存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缓存性能。过小的缓存容量可能导致频繁的缓存失效,而过大的缓存容量可能浪费资源。
  5. 缓存策略:选择合适的缓存策略也能提高性能。例如,采用预热策略可以在应用启动之前将热点数据加载到缓存中,从而降低缓存冷启动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些是影响缓存整体性能的核心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并进行优化来提升系统性能。

提升缓存命中率:影响缓存命中率的几个因素



  • 业务时效性要求:缓存适用于"读多写少"的业务场景,并且根据业务性质确定时效性要求。不同的时效性要求决定了缓存的更新策略和过期时间。对于时效性要求较低的业务,使用缓存可以提高缓存命中率。
  • 缓存粒度设计:一般来说,缓存对象的粒度越小,越适合使用缓存,因为这样不会频繁更新导致缓存命中率下降。
  • 缓存淘汰策略:如果缓存空间有限,采用不同的缓存淘汰策略会影响缓存命中率。如果淘汰的缓存数据后续被大量使用,将会降低缓存命中率。
  • 缓存部署方式:在使用分布式缓存时,需要进行容量规划和容灾策略的设计,以防缓存实例故障导致大规模缓存失效。
  • Key路由策略:不同的路由策略会在节点实例故障后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采用取模的方式进行水平扩展,可能会降低缓存命中率。综合以上分析,提高缓存命中率没有一种统一的准则,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在高频访问且时效性要求不高的业务数据上使用缓存。

其他的优化和分析方向

  • 序列化方式:使用远程缓存服务时,必须对数据进行序列化后在网络中进行传输。选择不同的序列化方式会对缓存性能产生影响。在选择序列化方式时,需要考虑序列化的耗时、序列化后在网络传输中的包大小以及序列化的计算开销。
  • GC影响:使用多级缓存或大对象时,会采用应用本地缓存。针对Java应用程序,需要考虑大对象对垃圾回收(GC)的影响。
  • 缓存协议:了解不同的缓存协议的优缺点,例如Redis和Memcached协议,并根据业务场景进行选择。
  • 缓存连接池:为了提升访问性能,需要合理地设置缓存连接池。
  • 完善的监控平台:考虑是否有一套完善的缓存监控平台,能够追踪缓存的使用情况、缓存服务的整体性能,并发现一些意外的热点数据。只有如此才能综合保障缓存服务的可用性和性能。
目录
打赏
0
0
0
0
379
分享
相关文章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 | 探索 HarmonyOS Next-从开发到实战掌握 HarmonyOS Next 的分布式能力
HarmonyOS Next 是华为新一代操作系统,专注于分布式技术的深度应用与生态融合。本文通过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及实战案例,全面解析其核心技术架构与开发流程。重点介绍分布式软总线2.0、数据管理、任务调度等升级特性,并提供基于 ArkTS 的原生开发支持。通过开发跨设备协同音乐播放应用,展示分布式能力的实际应用,涵盖项目配置、主界面设计、分布式服务实现及部署调试步骤。此外,深入分析分布式数据同步原理、任务调度优化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帮助开发者掌握 HarmonyOS Next 的核心技术和实战技巧。
382 76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 | 探索 HarmonyOS Next-从开发到实战掌握 HarmonyOS Next 的分布式能力
领先AI企业经验谈:探究AI分布式推理网络架构实践
当前,AI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继DeepSeek大放异彩之后,又一款备受瞩目的AI智能体产品Manus横空出世。Manus具备独立思考、规划和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其多智能体架构能够自主调用工具。在GAIA基准测试中,Manus的性能超越了OpenAI同层次的大模型,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
Python 高级编程与实战:深入理解并发编程与分布式系统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 Python 的基础语法、面向对象编程、函数式编程、元编程、性能优化、调试技巧、数据科学、机器学习、Web 开发、API 设计、网络编程和异步IO。本文将深入探讨 Python 在并发编程和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并通过实战项目帮助你掌握这些技术。
Python 高级编程与实战:构建分布式系统
本文深入探讨了 Python 中的分布式系统,介绍了 ZeroMQ、Celery 和 Dask 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战项目帮助读者掌握这些技术。ZeroMQ 是高性能异步消息库,支持多种通信模式;Celery 是分布式任务队列,支持异步任务执行;Dask 是并行计算库,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文章结合具体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构建分布式系统。
大道至简-基于ACK的Deepseek满血版分布式推理部署实战
大道至简-基于ACK的Deepseek满血版分布式推理部署实战
大道至简-基于ACK的Deepseek满血版分布式推理部署实战
本教程演示如何在ACK中多机分布式部署DeepSeek R1满血版。
|
2月前
|
Java中的分布式缓存与Memcached集成实战
通过在Java项目中集成Memcached,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合理的缓存策略、分布式架构设计和异常处理机制是实现高效缓存的关键。希望本文提供的实战示例和优化建议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应用Memcached,实现高性能的分布式缓存解决方案。
53 9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 |鸿蒙技术分享HarmonyOS Next 深度解析:分布式能力与跨设备协作实战
鸿蒙技术分享:HarmonyOS Next 深度解析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华为发布的 HarmonyOS Next 在技术架构和生态体验上实现了重大升级。本文从技术架构、生态优势和开发实践三方面深入探讨其特点,并通过跨设备笔记应用实战案例,展示其强大的分布式能力和多设备协作功能。核心亮点包括新一代微内核架构、统一开发语言 ArkTS 和多模态交互支持。开发者可借助 DevEco Studio 4.0 快速上手,体验高效、灵活的开发过程。 239个字符
288 13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 |鸿蒙技术分享HarmonyOS Next 深度解析:分布式能力与跨设备协作实战
秒杀抢购场景下实战JVM级别锁与分布式锁
在电商系统中,秒杀抢购活动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它通过设定极低的价格和有限的商品数量,吸引大量用户在特定时间点抢购,从而迅速增加销量、提升品牌曝光度和用户活跃度。然而,这种活动也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秒杀开始的瞬间,系统需要处理海量的并发请求,同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系统开发者们引入了锁机制。锁机制是一种用于控制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的技术,它能够确保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进程或线程能够操作某个资源,从而避免数据不一致或冲突。在秒杀抢购场景下,锁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保证商品库存的扣减操作是原子性的,避免出现超卖或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128 10
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 One 分布式云容器企业落地实践
阿里云容器服务ACK提供强大的产品能力,支持弹性、调度、可观测、成本治理和安全合规。针对拥有IDC或三方资源的企业,ACK One分布式云容器平台能够有效解决资源管理、多云多集群管理及边缘计算等挑战,实现云上云下统一管理,提升业务效率与稳定性。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