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原理(下)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内存数据库 Tair,内存型 2GB
云数据库 Redis 版,社区版 2GB
推荐场景:
搭建游戏排行榜
云数据库 Redis 版,经济版 1GB 1个月
简介: Redis原理(下)

3-3.非阻塞IO

非阻塞IO的recvfrom操作会立即返回结果而不是阻塞用户进程。

image.png

阶段一:

  • 用户进程尝试读取数据(比如网卡数据)
  • 此时数据尚未到达,内核需要等待数据
  • 返回异常给用户进程
  • 用户进程拿到error后,再次尝试读取
  • 循环往复,直到数据就绪

阶段二:

  • 将内核数据拷贝到用户缓冲区
  • 拷贝过程中,用户进程依然阻塞等待
  • 拷贝完成,用户进程解除阻塞,处理数据
  • 可以看到,非阻塞IO模型中,用户进程在第一个阶段是非阻塞,第二个阶段是阻塞状态。虽然是非阻塞,但性能并没有得到提高。而且盲等机制会导致CPU空转,CPU使用率暴增。

3-4.IO多路复用

无论是阻塞IO还是非阻塞IO,用户应用在一阶段都需要调用recvfrom来获取数据,差别在于无数据时的处理方案:

  • 如果调用recvfrom时,恰好没有数据,阻塞IO会使CPU阻塞,非阻塞IO使CPU空转,都不能充分发挥CPU的作用。
  • 如果调用recvfrom时,恰好有数据,则用户进程可以直接进入第二阶段,读取并处理数据

所以怎么看起来以上两种方式性能都不好

而在单线程情况下,只能依次处理IO事件,如果正在处理的IO事件恰好未就绪(数据不可读或不可写),

线程就会被阻塞,所有IO事件都必须等待,性能自然会很差。

在多路复用模型中,通过文件描述符掌握内核数据是否就绪。

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简称FD,是一个从0 开始的无符号整数,用来关联Linux中的一个文件。

在Linux中,一切皆文件,例如常规文件、视频、硬件设备等,当然也包括网络套接字(Socket)。

通过FD,我们的网络模型可以利用一个线程监听多个FD,并在某个FD可读、可写时得到通知,

从而避免无效的等待,充分利用CPU资源。

3-4-1.IO多路复用-Select模式

image.png

阶段一:

  • 用户进程调用select,指定要监听的FD集合
  • 核监听FD对应的多个socket
  • 任意一个或多个socket数据就绪则返回readable
  • 此过程中用户进程阻塞

阶段二:

  • 用户进程找到就绪的socket
  • 依次调用recvfrom读取数据
  • 内核将数据拷贝到用户空间
  • 用户进程处理数据

当用户去读取数据的时候,不再去直接调用recvfrom了,而是调用select的函数,

select函数会将需要监听的数据交给内核,由内核去检查这些数据是否就绪了,

如果说这个数据就绪了,就会通知应用程序数据就绪,然后来读取数据,

再从内核中把数据拷贝给用户态,完成数据处理,如果N多个FD一个都没处理完,此时就进行等待。

用IO复用模式,可以确保去读数据的时候,数据是一定存在的,他的效率比原来的阻塞IO和非阻塞IO性能都要高

Select模式缺点:

  • 频繁的传递fd集合
  • 频繁的去遍历FD
  • 能监听的FD最大不超过1024
  • 每次select都需要把所有要监听的FD都拷贝到内核空间
  • 每次都要遍历所有FD来判断就绪状态
3-4-2.IO多路复用-Poll模式

poll模式对select模式做了简单改进,但性能提升不明显

IO流程:

  • 创建pollfd数组,向其中添加关注的fd信息,数组大小自定义
  • 调用poll函数,将pollfd数组拷贝到内核空间,转链表存储,无上限
  • 内核遍历fd,判断是否就绪
  • 数据就绪或超时后,拷贝pollfd数组到用户空间,返回就绪fd数量n
  • 用户进程判断n是否大于0,大于0则遍历pollfd数组,找到就绪的fd

与select对比:

  • select模式中的fd_set大小固定为1024,而pollfd在内核中采用链表,理论上无上限
  • 监听FD越多,每次遍历消耗时间也越久,性能反而会下降

image.png

3-4-3.IO多路复用-EPoll模式

epoll模式是对select和poll的改进,它提供了三个函数:

  1. eventpoll的函数
  • 红黑树 -> 记录的事要监听的FD
  • 链表 ->记录的是就绪的FD
  1. epoll_ctl的函数
  • 紧接着调用epoll_ctl操作,将要监听的数据添加到红黑树上去,
  • 给每个fd设置一个监听函数,这个函数会在fd数据就绪时触发,
  • 把fd数据添加到list_head中去
  1. epoll_wait的函数
    等待,在用户态创建一个空的events数组,当就绪之后,回调函数会把数据添加到list_head中去,
    当调用这个函数的时候,会去检查list_head,这个过程需要参考配置的等待时间,可以等一定时间,也可以一直等,
    如果在此过程中,检查到了list_head中有数据会将数据添加到链表中,此时将数据放入到events数组中,
    并且返回对应的操作的数量,用户态的此时收到响应后,从events中拿到对应准备好的数据的节点,
    再去调用方法去拿数据。

Epoll模式优点

  • 基于epoll实例中的红黑树保存要监听的FD,理论上无上限,而且增删改查效率都非常高
  • 每个FD只需要执行一次epoll_ctl添加到红黑树,以后每次epol_wait无需传递任何参数,无需重复拷贝FD到内核空间
  • 利用ep_poll_callback回调函数机制来监听FD状态,无需遍历所有FD,因此性能不会随监听的FD数量增多而下降

3-5.基于Epoll模式的服务端流程

服务器启动以后,服务端会去调用epoll_create,创建一个epoll实例,epoll实例中包含两个数据

1、红黑树(为空):rb_root 用来去记录需要被监听的FD

2、链表(为空):list_head,用来存放已经就绪的FD

创建好了之后,会去调用epoll_ctl函数,此函数会会将需要监听的数据添加到rb_root中去,

并且对当前这些存在于红黑树的节点设置回调函数,当这些被监听的数据一旦准备完成,就会被调用,

而调用的结果就是将红黑树的fd添加到list_head中去(但是此时并没有完成)

3、当第二步完成后,就会调用epoll_wait函数,这个函数会去校验是否有数据准备完毕

(因为数据一旦准备就绪,就会被回调函数添加到list_head中),在等待了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配置),

如果等够了超时时间,则返回没有数据,如果有,则进一步判断当前是什么事件,如果是建立连接时间,则调用accept() 接受客户端socket,拿到建立连接的socket,然后建立起来连接,如果是其他事件,则把数据进行写出

3-6.信号驱动

信号驱动IO是与内核建立SIGIO的信号关联并设置回调,

当内核有FD就绪时,会发出SIGIO信号通知用户,期间用户应用可以执行其它业务,无需阻塞等待。

image.png

阶段一:

  • 用户进程调用sigaction,注册信号处理函数
  • 内核返回成功,开始监听FD
  • 用户进程不阻塞等待,可以执行其它业务
  • 当内核数据就绪后,回调用户进程的SIGIO处理函数

阶段二:

  • 收到SIGIO回调信号
  • 调用recvfrom,读取
  • 内核将数据拷贝到用户空间
  • 用户进程处理数据

信号驱动缺点

当有大量IO操作时,信号较多,SIGIO处理函数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信号队列溢出,

而且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的频繁信号交互性能也较低。

3-7.异步IO

这种方式,不仅仅是用户态在试图读取数据后,不阻塞,而且当内核的数据准备完成后,也不会阻塞

image.png

他会由内核将所有数据处理完成后,由内核将数据写入到用户态中,然后才算完成,所以性能极高,

不会有任何阻塞,全部都由内核完成,可以看到,异步IO模型中,用户进程在两个阶段都是非阻塞状态。

image.png

3-8.Redis多线程网络模型

image.png

当我们的客户端想要去连接我们服务器,会去先到IO多路复用模型去进行排队,会有一个连接应答处理器,

他会去接受读请求,然后又把读请求注册到具体模型中去,此时这些建立起来的连接,

如果是客户端请求处理器去进行执行命令时,他会去把数据读取出来,然后把数据放入到client中,

clinet去解析当前的命令转化为redis认识的命令,接下来就开始处理这些命令,

从redis中的command中找到这些命令,然后就真正的去操作对应的数据了,

当数据操作完成后,会去找到命令回复处理器,再由他将数据写出。

4-Redis-RESP通信协议

Redis是一个CS架构的软件,通信一般分两步(不包括pipeline和PubSub):

  • 客户端(client)向服务端(server)发送一条命令
  • 服务端解析并执行命令,返回响应结果给客户端

因此客户端发送命令的格式、服务端响应结果的格式必须有一个规范,这个规范就是通信协议。

而在Redis中采用的是RESP(Redis Serialization Protocol)协议:

  • Redis 1.2版本引入了RESP协议
  • Redis 2.0版本中成为与Redis服务端通信的标准,称为RESP2
  • Redis 6.0版本中,从RESP2升级到了RESP3协议,增加了更多数据类型并且支持6.0的新特性--客户端缓存

但目前,默认使用的依然是RESP2协议,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协议版本(以下简称RESP)。

在RESP中,通过首字节的字符来区分不同数据类型,常用的数据类型包括5种:

  1. 单行字符串:首字节是 ‘+’ ,后面跟上单行字符串,以CRLF( "\r\n" )结尾。例如返回"OK": "+OK\r\n"
  2. 错误(Errors):首字节是 ‘-’ ,与单行字符串格式一样,只是字符串是异常信息,例如:"-Error message\r\n"
  3. 数值:首字节是 ‘:’ ,后面跟上数字格式的字符串,以CRLF结尾。例如:":10\r\n"
  4. 多行字符串:首字节是 ‘$’ ,表示二进制安全的字符串,最大支持512MB:
  1. 如果大小为0,则代表空字符串:"$0\r\n\r\n"
  2. 如果大小为-1,则代表不存在:"$-1\r\n"
  1. 数组:首字节是 ‘*’,后面跟上数组元素个数,再跟上元素,元素数据类型不限:
    image.png

5-Redis内存回收

Redis之所以性能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于内存存储。

然而单节点的Redis其内存大小不宜过大,会影响持久化或主从同步性能。

我们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来设置Redis的最大内存

当内存使用达到上限时,就无法存储更多数据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dis提供了一些策略实现内存回收:

  • 内存过期策略
  • 内存淘汰策略

5-1.内存过期策略

通过expire命令给Redis的key设置TTL(存活时间)

可以发现,当key的TTL到期以后,再次访问name返回的是nil,

说明这个key已经不存在了,对应的内存也得到释放。从而起到内存回收的目的。

Redis本身是一个典型的key-value内存存储数据库,因此所有的key、value都保存在之前学习过的Dict结构中。

不过在其database结构体中,有两个Dict:一个用来记录key-value;另一个用来记录key-TTL。

image.png

5-1-1.惰性删除

顾明思议并不是在TTL到期后就立刻删除,

而是在访问一个key的时候,检查该key的存活时间,如果已经过期才执行删除。

5-1-2.周期删除

顾明思议是通过一个定时任务,周期性的抽样部分过期的key,然后执行删除。执行周期有两种:

  1. Redis服务初始化函数initServer()中设置定时任务,按照server.hz的频率来执行过期key清理,模式为SLOW
  • SLOW模式规则:
  • 执行频率受server.hz影响,默认为10,即每秒执行10次,每个执行周期100ms。
  • 执行清理耗时不超过一次执行周期的25%.默认slow模式耗时不超过25ms
  • 逐个遍历db,逐个遍历db中的bucket,抽取20个key判断是否过期
  • 如果没达到时间上限(25ms)并且过期key比例大于10%,再进行一次抽样,否则结束
  1. Redis的每个事件循环前会调用beforeSleep()函数,执行过期key清理,模式为FAST
  • FAST模式规则(过期key比例小于10%不执行 )
  • 执行频率受beforeSleep()调用频率影响,但两次FAST模式间隔不低于2ms
  • 执行清理耗时不超过1ms
  • 逐个遍历db,逐个遍历db中的bucket,抽取20个key判断是否过期
    如果没达到时间上限(1ms)并且过期key比例大于10%,再进行一次抽样,否则结束

5-2.内存淘汰策略

内存淘汰就是当Redis内存使用达到设置的上限时,主动挑选部分key删除以释放更多内存的流程。

Redis会在处理客户端命令的方法processCommand()中尝试做内存淘汰。

Redis支持8种不同策略来选择要删除的key:

  • noeviction: 不淘汰任何key,但是内存满时不允许写入新数据,默认就是这种策略。
  • volatile-ttl: 对设置了TTL的key,比较key的剩余TTL值,TTL越小越先被淘汰
  • allkeys-random:对全体key ,随机进行淘汰。也就是直接从db->dict中随机挑选
  • volatile-random:对设置了TTL的key ,随机进行淘汰。也就是从db->expires中随机挑选。
  • allkeys-lru: 对全体key,基于LRU算法进行淘汰
  • volatile-lru: 对设置了TTL的key,基于LRU算法进行淘汰
  • allkeys-lfu: 对全体key,基于LFU算法进行淘汰
  • volatile-lfu: 对设置了TTL的key,基于LFI算法进行淘汰 比较容易混淆的有两个:
  • 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少最近使用。用当前时间减去最后一次访问时间,这个值越大则淘汰优先级越高。
  • LFU(Least Frequently Used),最少频率使用。会统计每个key的访问频率,值越小淘汰优先级越高。

image.png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Redis实现在线游戏积分排行榜
本场景将介绍如何基于Redis数据库实现在线游戏中的游戏玩家积分排行榜功能。
云数据库 Redis 版使用教程
云数据库Redis版是兼容Redis协议标准的、提供持久化的内存数据库服务,基于高可靠双机热备架构及可无缝扩展的集群架构,满足高读写性能场景及容量需弹性变配的业务需求。 产品详情: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vstore     ------------------------------------------------------------------------- 阿里云数据库体验:数据库上云实战 开发者云会免费提供一台带自建MySQL的源数据库 ECS 实例和一台目标数据库 RDS实例。跟着指引,您可以一步步实现将ECS自建数据库迁移到目标数据库RDS。 点击下方链接,领取免费ECS&RDS资源,30分钟完成数据库上云实战!https://developer.aliyun.com/adc/scenario/51eefbd1894e42f6bb9acacadd3f9121?spm=a2c6h.13788135.J_3257954370.9.4ba85f24utseFl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缓存 NoSQL Apache
【Redis】布隆过滤器原理与应用
【Redis】布隆过滤器原理与应用
33 1
|
2天前
|
存储 NoSQL Redis
Redis系列学习文章分享---第十六篇(Redis原理1篇--Redis数据结构-动态字符串,insert,Dict,ZipList,QuickList,SkipList,RedisObject)
Redis系列学习文章分享---第十六篇(Redis原理1篇--Redis数据结构-动态字符串,insert,Dict,ZipList,QuickList,SkipList,RedisObject)
10 1
|
2天前
|
NoSQL Java Redis
Redis系列学习文章分享---第十八篇(Redis原理篇--网络模型,通讯协议,内存回收)
Redis系列学习文章分享---第十八篇(Redis原理篇--网络模型,通讯协议,内存回收)
10 0
|
2天前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缓存
Redis系列学习文章分享---第十七篇(Redis原理篇--数据结构,网络模型)
Redis系列学习文章分享---第十七篇(Redis原理篇--数据结构,网络模型)
7 0
|
2天前
|
NoSQL 容灾 Redis
Redis系列学习文章分享---第十一篇(Redis高级实战篇---RDB演示 +RDB的fork原理+A0F演示 +RDB和AOF)
Redis系列学习文章分享---第十一篇(Redis高级实战篇---RDB演示 +RDB的fork原理+A0F演示 +RDB和AOF)
8 0
|
4天前
|
存储 缓存 NoSQL
Redis为什么速度快:数据结构、存储及IO网络原理总结
Redis为什么速度快:数据结构、存储及IO网络原理总结
|
28天前
|
NoSQL Redis 数据库
【Redis从入门到入土】布隆过滤器简介、特点和原理
【6月更文挑战第1天】布隆过滤器是一种节省内存的不确定数据结构,用于判断元素是否可能在一个集合中。它由位数组和多个哈希函数组成,能快速插入和查询,但存在误判风险:可能存在假阳性(判断存在但实际不存在),但绝无假阴性(判断不存在则确实不存在)。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去重问题,如电话号码判断、安全网站链接检查、黑名单和白名单校验。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多个哈希函数将元素映射到位数组中,添加时设置相应位置为1,查询时所有位置都为1则可能存在,有0则肯定不存在。由于哈希冲突,可能导致误判,且一旦添加元素无法删除,以避免影响其他元素。
29 4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NoSQL
由菜鸟到大神,谈谈redis的概念、实战、原理、高级使用方法
【5月更文挑战第18天】Redis是一个开源的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它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
34 10
|
23天前
|
消息中间件 NoSQL Linux
详解Redis的主从同步原理
只不过在主节点中叫做master_repl_offset; 从节点也有一个偏移量叫做slave_repl_offset,用来记录从节点已经从主节点的repl_backlog_buffer中同步到的最新写指令的位置;
174 0
|
2月前
|
监控 NoSQL 算法
深入剖析Redis哨兵模式的原理和应用
Redis的哨兵模式是实现高可用性和自动故障转移的机制,当主服务器故障时,哨兵能自动检测并进行故障转移,确保服务连续和稳定性。哨兵模式通过监控主从服务器状态、自动故障转移、防止数据不一致,提高容错能力和负载均衡,降低运维成本,实现高可用性。哨兵通过检测主观下线和客观下线状态,以及选举Leader Sentinel来协调故障转移。Raft算法在其中用于领导者选举和状态一致性。哨兵模式通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举新主服务器并执行故障转移,保障集群稳定运行。
250 0
深入剖析Redis哨兵模式的原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