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技术的追求:代码少而精捍;思路清晰美观;可扩展好维护;技术驱动商业; 人生格言:只要你有信念,有追求,并且坚持,那你一定比随波逐流,行得远行得正...
像Windows 系统的多任务一样,Windows Phone 7中也可以切换应用程序,注意不是关闭程序,而是切换。关闭程序是指将程序彻底从内存中移除了,但是切换程序,则该程序只是被deactivate了。
Windows Phone 7对3D的支持还是不错的,据说是用OpenGL/ES做的,使用起来倒是也有点那种感觉。本文就不讲XNA 4.0的游戏框架了,直接上一段代码,该代码使用VertexPositionColor渲染了一个三角形,程序运行一切正常。
近来移动应用开发迅速受到很多公司的关注,他们寻求为现存的产品和应用程序添加移动展现或者“触点”。即便不是所有,大部分移动应用开发框架也都会适应某种现存的“桌面”开发平台。基于Web的框架则不同。业界当前采用jQuery来创建移动web应用程序(上个月发布了jQuery Mobile Alpha 3)。
直接下水 正如学习游泳应该下水尝试一下,而不是坐在教室里看书,学习Windows Phone 7开发技术也应该亲身实践一下,而不是仅仅翻阅资料。那么,怎样实践呢?不必想得太复杂,这里所说的实践就是找个需求实现一下。
移动开发者当然不是这两年才出现的角色,但是个人开发者和小型团队开发者通过开发应用程序盈利却是在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尘嚣日上之后才出现的。在靠卖License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传统“大”软件行业,不管中小型开发者如何优秀,都不太可能在与微软、Sun、CA等大型软件公司的较量中赢得胜算。
随着乔布斯的回归,iPad2的发布,看来移动端的开发话题越来越火热了。在此列出一些能够在iOS的最大竞争者——安卓(Android)系统的检测方法。 JavaScript判断方法 搜索user agent字符串中的Android单词是最省事儿的方法: 1.
当我们创建一个带EditText 或 AutoCompleteTextView的视图时,在加载视图时总是会把输入的焦点自动移动到第一个输入框。如下图所示: 下面是mail.xml布局文件: 1.
很多时候,要记住iPhone试图加载的life-cycle对应的代理函数是有点头疼的,特别是用Interface Builder构建界面的情况下。这给如何找到最佳的位置来添加自定义的视图绘画/初始化/配置成为了一个对于新手来说的难题。
ADT为Android开发工具(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简称,是在强大的、集成的环境Eclipse IDE中构建Android应用程序插件。 ADT扩展了Eclipse的功能,让您快速建立新的Android项目,创建一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加上Android框架的API组件、调试应用程序使用Android SDK工具,以便APK分发给应用程序。
现在移动开发市场上平台林立,各自圈地盘,Android平台也异军突起,甚至被誉为对抗iPhone最有实力的平台,而且预计未来将会超过iPhone 独领风骚。Android真的就这么牛吗?真的就非常完美吗?带着疑问,记者对eoeandroid开发社区的开发者进行了解,从实际的开发者那里对Android平台有了新的解读。
我们讲过用QML语言开发MeeGo应用程序,在MeeGo开发中,DBus是MeeGo进程通信的核心。我们简要的看一下MeeGo系统的哪些地方都使用了DBus. 1.从一个应用中启动另一个应用时。
很久没有写博客了,这两天一直忙于一个关于考试的项目,将其中的一些效果实现的经验写下来,希望给看到的人或者给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帮助。 首先来张效果图,没有经过美工处理的 实现基本功能 其实做这个项目复习了很多内容,将之前单个项目中用到的某些功能综合到一起了,例如1、自定义标题栏2、Java和JavaScript的互调3、Activity实现仿Dialog样式4、多线程实现考试倒计时5、退出Activity时保存配置信息(考试剩余时间)6、熟悉UI布局 上面这些效果中,讲讲通过Java和JavaScript互调实现点击文本中缩略图弹出一个大图。
(一)概念 dip: device independent pixels(设备独立像素). 不同设备有不同的显示效果,这个和设备硬件有关,一般我们为了支持WVGA、HVGA和QVGA 推荐使用这个,不依赖像素。
iOS包含在iPhone和iPod touch上运行本地应用程序所需的操作系统和技术基础。iPhone跟Mac OS X有共同的基础构架和底层技术。但是iOS是为了满足移动环境而设计的,用户需要和一般的环境下略有区别。
Objective-C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机语言,设计为可以支持真正的面向对象编程。Objective-C通过提供类定义,方法以及属性的语法,还有其他可以提高类的动态扩展能力的结构等,扩展了标准的ANSI C语言。
进了新公司之后,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都是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程序开发,没怎么接触linux系统,新项目组中有6个同事,一水的ubuntu,木有办法,我也换成ubuntu吧。 曾经在学linux下c语言编程的时候,学过一个月的linux,熟悉了一些命令,稍微能在linux系统下完成一些日常的需求了,也搭建过android的开发环境,呵呵,时间长了,以前的东西又都忘了,由于那个时候也没把搭建环境的步骤进行记录,现在又抓瞎了,废了很大的劲,终于搭建完了,记录一下,为以后做好准备。
这个例子不会花费你5分钟。这个小程序的意义在于使用pushButton把程序关闭。通常,我们首先使用Qt Designer,创建了一个主窗体中只含有一个按钮的quitter.ui。你可以从下面附件中下载 quitter.ui。
PySide提供了 Propery 函数定义一种属性,该属性可以同时作为Qt和Python的属性(我们知道,一般在Python下定义的属性,并不是Qt属性)。而这个属性的Setter和getter也可以用Python函数定义。
本文将展示如何使用基本控件创建简单的对话框。主要流程是用户在QLineEdit中键入名字,点击QPushButton后会看见问候。 下面这个小程序将创建和显示对话框,小程序会在整个过程中更新,你可以将这个程序用在你需要的项目中。
谈到应用程序设计,对设计师来说,Android就像是房间里的大象。很多设计师会更希望这是iOS,在那里所有任何人都只需要关心iPhone手机,iPad和App Store。然后没有人可以忽略Android,它目前已占据智能手机中最大的市场份额,且已经被广泛用于从平板电脑到电子阅读器等各种产品。
前言: 很早以前,就听人说过android以后会火起来,作为一个前瞻性,对它有所了解会是一个转型的好机会。javaweb太成熟饱和了,现在市面上各种android手机层出不穷,网上各种android视频连续剧一样跟进,安卓一下子成为了热门话题,刚开始也是出于个人兴趣学的很hi感觉挺容易上手的样子,后来工作中才发现问题很多也很棘手,慢慢的在纠结和痛苦中琢磨出了一些经验和规律! 1. android作为view层,要实现和服务层低耦合,必须使用webservice接口。
最近想产品想的多,所想比较小众,所想中能大众的 ,其实不是产品的部分,而是关于范畴这件事。最近比较痛苦的就是,发现讨论讨论经常发现大家不是在同一层面、同一词汇体系对话。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互动的过程,共同营建这个对话公共空间出来。
在之前的工作中,自己基本都是在做产品设计类的工作,包括现在的很多和产品相关的用户体验、交互等等在流行的学说,其最终都是外因,这些都是为了更好解决运营过程中发现的的问题而存在。但是如何去将一个新产品运营成一个在用户群体有口皆碑的产品,这点我想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这里我分享点我自己的体验: 这里的前提是,我们做一个产品运营一个产品,那在产品的规划阶段,这个产品就一定需要具有解决问题的单一性、受众用户的广泛性和功能的简洁性。
今天无意中看到一篇讲述产品经理的短文“产品经理是个什么货色”,标题的攻击性比较强,原文比较短,故粘贴过来供大家分享,顺便侃侃。 原文如下: 产品经理是个什么货色 在腾讯微博里面看到的 狼太木哥哥转播 : 很强王小楠:别整天产品经理产品经理,你就是个破画图的! 设计你...
我要打赌 我敢打赌,在中国,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以网站为主营业务的或者把网站很看重的公司,没有Web前端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这两个职位,甚至有些有点规模的公司也可能没有这个职位,当然,这不包括像alibaba, sina, 163这样的公司,只是指中小型公司而言。
近十年的互联网行业有许多吸引眼球的发展变化:社交网站迅速崛起,其特性是根据每个人各自的兴趣和个人需求来建立人与人的社交关系;服务导向的网络公司和网页形式的流程化应用软件正在逐步发展和取代传统的软件。
一个产品作得好不好,用户喜不喜欢,喜欢哪些东西,不喜欢哪些东西,常用哪些功能,讨厌哪些功能,经常为哪些服务付费,乍看起来,似乎这些东西都是体验和感觉方面的,都是感性方面的,都是只能通过与用户面对面,甚至开发者自己亲身体验才能发现出来的东西。
做产品前,需要先找准产品的定位。这是一句绝对正确的废话。不过我还是想要再写这篇文章,再提醒下自己。因为这个问题,基本上我应该已经算是犯了两次了。 一次是在我刚开始做产品设计1年左右的时候,山寨出生,没有人教,一边听老板的高谈阔论,一边疯狂的订阅产品相关Blog,体验一个又一个的网站。
本来还想写iPad,网上评论文章很多,就不凑热闹了。 4月8日,Apple开了iPhone OS 4的发布会。(注意,OS4即可用于iPhone,也可用于iPad.) 不免好奇,iPhone OS 4 革了谁的命? 目标1:Android, Windows Phone 7,Blackberry。
前面提到的“互联网产品需求管理思考1——统一需求管理”、“互联网产品需求管理杂思2——需求收集”分别从统一需求管理入口及需求收集的方法角度思考了怎样让产品研发与市场更加紧密结合,让需求管理过程更加高效。
如果你经常去查阅相关的互联网协议,比如:HTTP,MetaWeblog API,ATOM,WebDav,SMTP。你都会不经意的发现它们都有一个相对的RFC编号,这些编号会对应一个像“http://tools.ietf.org/html/rfc2616”的一个链接页面,这个页面详细说明了该协议的定义规范。
SNS = Social + Network + Service。Social已经有很多讨论,甚至豆瓣上都有Social Media,Social Market的兴趣小组,而对于Network的讨论却寥寥无几。
前一篇 互联网产品需求管理思考1——统一需求管理 需求收集是进行产品需求管理的第一步。需求收集得到的各种用户需求素材是产品需求的唯一来源。可以说需求收集的质量影响着产品最终的质量。 1、需求收集目的 需求收集的目的在于: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客户需求收集,保持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产品创新。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产品需求管理是产品研发的核心环节,产品需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产品开发周期、产品开发成本、产品运营成本,甚至直接决定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根据统计:产品开发中40%~60%的问题都是在需求阶段埋下的"祸根" ,在测试阶段及运营阶段发现需求阶段植入的问题,解决的代价是需求阶段发现问题的68~200倍。
移动互联网行业十年如一日 手机上网从2000年的WAP开始,到现在经历10年发展,除了日本韩国现在依然领先全球外(让人怀疑是否因国情特殊以至于大家都用手机上网),其他国家基本没有太成功例子。而在手机上提供的应用最终形成了两大类型,一个是传统的手机增值服务,一个是免费WAP网站。
生活中,最难的事情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互联网也一样。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门槛最低的是社区,门槛最高的也是社区。 说门槛低,是因为要搭建一个网站很简单,互联网除了资讯内容型网站,最多的应该就是做社区的网站。
这两天逛淘宝,发现右上角淘江湖旁边出现了一个“淘心得”,我想应该是和商品点评相关的产品,网上查了查,没有发现关于这个“淘心得”的消息,看来这个产品上线的比较低调。 “淘心得”是淘宝网用户对于商品点评和分享购物心得的一个产品。
最近关于HTML 5 Web Socket的流言已经满天飞,它通过Web上的一个单一Socket定义了一个全双工通信信道,HTML 5 Web Socket并不是普通HTTP通信的增强版,它代表着一个巨大的进步,特别是针对实时的、事件驱动的Web应用程序。
(一)回顾Facebook之前的SNS 社会化网络服务(SNS)不是Facebook开创的,在Facebook之前,“交友”和“社区” (尤其BBS社区)这两类互联网应用都具有SNS属性。特别是前者交友网站,几乎完全归属于SNS。
杨致远和大卫·费罗 第一财经日报 孙进 两位年轻的创始人光着脚坐在杂乱的房间里,姿势放松,脸上泛着年轻的光彩。在近日回顾雅虎十五周年历程时,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费罗把他们15年前创立雅虎时的照片贴了出来,照片仿佛喻示着“光脚不怕穿鞋的”创业精神。
跳出率是指:某个时间段内,只浏览了一页即离开网站的访问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比例。 Google Analytics统计中出现的跳出率越来越受大家关注,使用跳出率衡量访问质量,高跳出率通常表示网站进入页与您的访问者无相关性,跳出率越高,说明你的网站质量越差。
作者介绍:Steve Harmon是美国风投创始人和管理合作伙伴,曾担任过Jupiter Media公司VP,Paul Kagan Associates机构分析师,他的创业企业Applied Semantics在2003年被谷歌收购,是谷歌Adsense概念创造者之一。
是的,你没看错。我看“HTML5是Flash杀手”,“Flash过时了”之类的句子都看到想吐了。所以我在这里说说自己对“Apple vs Adobe”之间的口角,以及“Flash vs HTML5”谁更优秀的看法。
1. 鞋厂理论 世界上有无数家鞋厂,制造着各自的鞋子,销售给各自的客户。 在网络上,当某个生意已经有人在做的时候,就想想皮鞋理论,你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有很多人在做鞋子,也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再去做鞋子了,别人做了耐克,你可以做李宁,不行就做安踏啥的,即使不知名的杂牌也在三线城市卖的不错。
像大多数回国投身互联网创业的人一样,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在2004年底的打算,是把自己当时用得正顺手的网站Craigslist 复制到中国去。这个网站类似于无需预先登录的BBS,用户能在上面发帖买卖二手货、交友、租房子、找工作,杨浩涌就曾用它卖掉了自己的吉他和沙发。
随着全球3G网络和无线城市的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被称为革命性的通信技术。它的发展成熟将改变人们传统的沟通方式。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业务向移动通信业务的简单移植,融合后所催生新应用才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未来。
来源:Business Week 翻译:@SweetRiver “开会”,在现在的商业运转中,这两个字的名声非常不好,因为真正能通过会议这个形式取得什么成果的很少。我记得Dilbert(美国漫画家)曾经有一幅漫画这样画的:几个人围着桌子坐着,会议组织者说“今天会议没什么特别的议程。
英文原文:http://igoro.com/archive/what-really-happens-when-you-navigate-to-a-url/ 作为一个软件开发者,你一定会对网络应用如何工作有一个完整的层次化的认知,同样这里也包括这些应用所用到的技术:像浏览器,HTTP,HTML,网络服务器,需求处理等等。
谷歌如何搜索浩如烟海的信息 导语: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日前发表编辑史蒂文·列维(Steven Levy)的文章,揭开了Google搜索算法的神秘面纱。 以下是文章全文: 搜索改变生活 想知道Google将如何改变你的生活吗?那么周四去“瓦加杜古”会议室看一看吧。
这篇《谷歌如何设定目标和衡量成功》的博文很有启发性,作者Don Dodge目前是Google的Developer Advocate,他还是去年初被微软裁掉(layoff)的众多员工之一,很有意思。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
发表了文章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