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黑树概述
红黑树是每个节点都带有颜色属性的二叉查找树,颜色或红色或黑色。在二叉查找树强制一般要求以外,对于任何有效的红黑树我们增加了如下的额外要求:
【1】性质1. 节点是红色或黑色。
【2】性质2. 根节点是黑色。
【3】性质3 每个叶节点(NIL)是黑色的。
【4】性质4 每个红色节点的两个子节点都是黑色。(从每个叶子到根的所有路径上不能有两个连续的红色节点)
【5】性质5. 从任一节点到其每个叶子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复制代码
2.HashMap源码分析
hashmap实现树化代码如下:
final void treeifyBin(Node<K,V>[] tab, int hash) {
int n, index; Node<K,V> e;
if (tab == null || (n = tab.length) < MIN_TREEIFY_CAPACITY)
// resize()扩容。
resize();
// 通过hash求出bucket的位置。
else if ((e = tab[index = (n - 1) & hash]) != null) {
TreeNode<K,V> hd = null, tl = null;
do {
// 将每个节点包装成TreeNode。
TreeNode<K,V> p = replacementTreeNode(e, null);
if (tl == null)
hd = p;
else {
// 将所有TreeNode连接在一起此时只是链表结构。
p.prev = tl;
tl.next = p;
}
tl = p;
} while ((e = e.next) != null);
if ((tab[index] = hd) != null)
// 对TreeNode链表进行树化。
hd.treeify(tab);
}
}
TreeNode<K,V> replacementTreeNode(Node<K,V> p, Node<K,V> next) {
return new TreeNode<>(p.hash, p.key, p.value, next);
}
复制代码
这个方法所做的事情就是将刚才九个项以链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它构建红黑树。可以看出出真正的维护红黑树结构的方法并没有在HashMap中,全部都在TreeNode类内部。
final void treeify(Node<K,V>[] tab) {
TreeNode<K,V> root = null;
// 以for循环的方式遍历刚才我们创建的链表。
for (TreeNode<K,V> x = this, next; x != null; x = next) {
next = (TreeNode<K,V>)x.next;
x.left = x.right = null;
// 为树根节点赋值。
if (root == null) {
x.parent = null;
x.red = false;
root = x;
}
// x即为当前访问链表中的项。
else {
K k = x.key;
int h = x.hash;
Class<?> kc = null;
//此时红黑树已经有了根节点,上面获取了当前加入红黑树的功Bkey和hash值进入核心循环,这里从root开始,是以一个自质向下的方式遍历添加 for循环设有控制条件,由代码内reak.跳出循环
for (TreeNode<K,V> p = root;;) {
int dir, ph;
K pk = p.key;
if ((ph = p.hash) > h)
dir = -1;
else if (ph < h)
dir = 1;
else if ((kc == null &&
(kc = comparableClassFor(k)) == null) ||
(dir = compareComparables(kc, k, pk)) == 0)
dir = tieBreakOrder(k, pk);
TreeNode<K,V> xp = p;
// 找到符合x添加条件的节点。
if ((p = (dir <= 0) ? p.left : p.right) == null) {
x.parent = xp;
// 如果xp的hash值大于x的hash值,将x添加在xp的左边。
if (dir <= 0)
xp.left = x;
else //反之则在右边
xp.right = x;
// 维护添加后红黑树的红黑结构。
root = balanceInsertion(root, x);
break;
}
}
}
}
moveRootToFront(tab, root);
}
复制代码
第一次循环会将链表中的首节点作为红黑树的根,而后的循环会将链表中的的项通过比较hash值然后连接到相应树节点的左边或者右边,插入可能会破坏树的结构所以接着执行balanceInsertion
static <K,V> TreeNode<K,V> balanceInsertion(TreeNode<K,V> root,
TreeNode<K,V> x) {
x.red = true; // 新插入的节点标为红色
/*
* 这一步即定义了变量,又开起了循环,循环没有控制条件,只能从内部跳出
* xp:当前节点的父节点、xpp:爷爷节点、xppl:左叔叔节点、xppr:右叔叔节点
*/
for (TreeNode<K,V> xp, xpp, xppl, xppr;;) {
// 如果父节点为空、说明当前节点就是根节点,那么把当前节点标为黑色,返回当前节点
if ((xp = x.parent) == null) { // L1
x.red = false;
return x;
}
// 父节点不为空
// 如果父节点为黑色 或者 【(父节点为红色 但是 爷爷节点为空) -> 这种情况何时出现?】
else if (!xp.red || (xpp = xp.parent) == null) // L2
return root;
if (xp == (xppl = xpp.left)) { // 如果父节点是爷爷节点的左孩子 // L3
if ((xppr = xpp.right) != null && xppr.red) { // 如果右叔叔不为空 并且 为红色 // L3_1
xppr.red = false; // 右叔叔置为黑色
xp.red = false; // 父节点置为黑色
xpp.red = true; // 爷爷节点置为红色
x = xpp; // 运行到这里之后,就又会进行下一轮的循环了,将爷爷节点当做处理的起始节点
}
else { // 如果右叔叔为空 或者 为黑色 // L3_2
if (x == xp.right) { // 如果当前节点是父节点的右孩子 // L3_2_1
root = rotateLeft(root, x = xp); // 父节点左旋,见下文左旋方法解析
xpp = (xp = x.parent) == null ? null : xp.parent; // 获取爷爷节点
}
if (xp != null) { // 如果父节点不为空 // L3_2_2
xp.red = false; // 父节点 置为黑色
if (xpp != null) { // 爷爷节点不为空
xpp.red = true; // 爷爷节点置为 红色
root = rotateRight(root, xpp); //爷爷节点右旋,见下文右旋方法解析
}
}
}
}
else { // 如果父节点是爷爷节点的右孩子 // L4
if (xppl != null && xppl.red) { // 如果左叔叔是红色 // L4_1
xppl.red = false; // 左叔叔置为 黑色
xp.red = false; // 父节点置为黑色
xpp.red = true; // 爷爷置为红色
x = xpp; // 运行到这里之后,就又会进行下一轮的循环了,将爷爷节点当做处理的起始节点
}
else { // 如果左叔叔为空或者是黑色 // L4_2
if (x == xp.left) { // 如果当前节点是个左孩子 // L4_2_1
root = rotateRight(root, x = xp); // 针对父节点做右旋,见下文右旋方法解析
xpp = (xp = x.parent) == null ? null : xp.parent; // 获取爷爷节点
}
if (xp != null) { // 如果父节点不为空 // L4_2_4
xp.red = false; // 父节点置为黑色
if (xpp != null) { //如果爷爷节点不为空
xpp.red = true; // 爷爷节点置为红色
root = rotateLeft(root, xpp); // 针对爷爷节点做左旋
}
}
}
}
}
}
复制代码
第一次循环会将链表中的首节点作为红黑树的根,而后的循环会将链表中的的项通过比较hash值然后连接到相应树节点的左边或者右边,插入可能会破坏树的结构所以接着执行balanceInsertion
- 左旋
以结点p作为支点进行左旋,其左子结点不变,右子结点变为p的右子节点的左子结点,且p的父结点变为左子结点。 支点为p,其父结点为pp,右子结点和左子结点为r和l,r的左右孩子分别为rl和rr。则示意图如下:
源码如下
static <K,V> TreeNode<K,V> rotateLeft(TreeNode<K,V> root,
TreeNode<K,V> p) {
TreeNode<K,V> r, pp, rl;
if (p != null && (r = p.right) != null) { // 要左旋的节点以及要左旋的节点的右孩子不为空
if ((rl = p.right = r.left) != null) // 要左旋的节点的右孩子的左节点 赋给 要左旋的节点的右孩子 节点为:rl
rl.parent = p; // 设置rl和要左旋的节点的父子关系【之前只是爹认了孩子,孩子还没有答应,这一步孩子也认了爹】
// 将要左旋的节点的右孩子的父节点 指向 要左旋的节点的父节点,相当于右孩子提升了一层,
// 此时如果父节点为空, 说明r 已经是顶层节点了,应该作为root 并且标为黑色
if ((pp = r.parent = p.parent) == null)
(root = r).red = false;
else if (pp.left == p) // 如果父节点不为空 并且 要左旋的节点是个左孩子
pp.left = r; // 设置r和父节点的父子关系【之前只是孩子认了爹,爹还没有答应,这一步爹也认了孩子】
else // 要左旋的节点是个右孩子
pp.right = r;
r.left = p; // 要左旋的节点 作为 他的右孩子的左节点
p.parent = r; // 要左旋的节点的右孩子 作为 他的父节点
}
return root; // 返回根节点
}
复制代码
步骤1.如果结点p为空或者p不存在右子结点r,则直接返回
步骤2.如果rl不为空,则使p的右边等于rl。否则如果rl为空则不用操作
步骤3.如果p没有父结点,即他本身就是根节点,那么设置r为根节点,并设置r为黑色.如果p父结点存在且p为父结点的左子结点,则父结点的左子结点设置为r。如果p父结点存在且p为父结点的右子节点,则父结点的右子结点设置为r。
步骤4.最后把r的左子节点设置为p,p的父结点设置为r
4.右旋
以结点p作为支点右旋,其右子结点不变,左子结点变为其左子结点的右子结点,且p的父结点变为右子结点。
如图所示
源码如下
static <K,V> TreeNode<K,V> rotateRight(TreeNode<K,V> root,
TreeNode<K,V> p) {
TreeNode<K,V> l, pp, lr;
if (p != null && (l = p.left) != null) { // 要右旋的节点不为空以及要右旋的节点的左孩子不为空
if ((lr = p.left = l.right) != null) // 要右旋的节点的左孩子的右节点 赋给 要右旋节点的左孩子 节点为:lr
lr.parent = p; // 设置lr和要右旋的节点的父子关系【之前只是爹认了孩子,孩子还没有答应,这一步孩子也认了爹】
// 将要右旋的节点的左孩子的父节点 指向 要右旋的节点的父节点,相当于左孩子提升了一层,
// 此时如果父节点为空, 说明l 已经是顶层节点了,应该作为root 并且标为黑色
if ((pp = l.parent = p.parent) == null)
(root = l).red = false;
else if (pp.right == p) // 如果父节点不为空 并且 要右旋的节点是个右孩子
pp.right = l; // 设置l和父节点的父子关系【之前只是孩子认了爹,爹还没有答应,这一步爹也认了孩子】
else // 要右旋的节点是个左孩子
pp.left = l; // 同上
l.right = p; // 要右旋的节点 作为 他左孩子的右节点
p.parent = l; // 要右旋的节点的父节点 指向 他的左孩子
}
return root;
}
复制代码
步骤1.如果结点p为空或者p不存在左子结点r,则直接返回
步骤2.如果lr不为空,则使p的左边等于lr。否则如果lr为空则不用操作
步骤3.如果p没有父结点,即他本身就是根节点,那么设置l为根节点,并设置l为黑色.如果p父结点存在且p为父结点的左子结点,则父结点的左子结点设置为l。如果p父结点存在且p为父结点的右子节点,则父结点的右子结点设置为l。
步骤4.最后把l的左子节点设置为p,p的父结点设置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