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内存分区模型分析与实例以及扩展

简介: C++程序在执行时,将内存大方向划分为**5个区域**运行前:- 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系统进行管理的- 全局区(静态区):存放**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以及常量**- 常量区:**常量**存储在这里,不允许修改运行后:- 栈区: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 堆区:**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由操作系统回收

内存分区模型

C++程序在执行时,将内存大方向划分为5个区域

运行前:

  • 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系统进行管理的
  • 全局区(静态区):存放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以及常量
  • 常量区:常量存储在这里,不允许修改

运行后:

  • 栈区: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
  • 堆区: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由操作系统回收

内存四区意义:

不同区域存放的数据,赋予不同的生命周期, 给我们更大的灵活编程

程序运行前

分析

在程序编译后,生成了exe可执行程序,未执行该程序前分为两个区域

代码区:

存放 CPU 执行的机器指令

代码区是共享的,共享的目的是对于频繁被执行的程序,只需要在内存中有一份代码即可

代码区是只读的,使其只读的原因是防止程序意外地修改了它的指令

全局区:

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存放在此.

全局区还包含了常量区, 字符串常量和其他常量也存放在此.

==该区域的数据在程序结束后由操作系统释放==.

示例

原理:对比不同类型数据的地址区分区域划分。

//全局变量

intg_a=10;

intg_b=10;

//const修饰的全局变量:全局常量

constintc_g_a=10;

constintc_g_b=10;

intmain() {

   //局部变量

   inta=10;

   intb=10;

   cout<<"局部变量a地址为: "<< (int)&a<<endl;//(int)将地址信息转成10进制

   cout<<"局部变量b地址为: "<< (int)&b<<endl;

   cout<<"全局变量g_a地址为: "<<  (int)&g_a<<endl;

   cout<<"全局变量g_b地址为: "<<  (int)&g_b<<endl;

   //静态变量

   staticints_a=10;

   staticints_b=10;

   cout<<"静态变量s_a地址为: "<< (int)&s_a<<endl;

   cout<<"静态变量s_b地址为: "<< (int)&s_b<<endl;

   

   //常量

   //1,字符串常量

   cout<<"字符串常量地址为: "<< (int)&"hello world"<<endl;

   cout<<"字符串常量地址为: "<< (int)&"hello world1"<<endl;

   //2.1const修饰的全局变量:全局常量

   cout<<"全局常量c_g_a地址为: "<< (int)&c_g_a<<endl;

   cout<<"全局常量c_g_b地址为: "<< (int)&c_g_b<<endl;

   //2.2const修饰的局部变量

   constintc_l_a=10;

   constintc_l_b=10;

   cout<<"局部常量c_l_a地址为: "<< (int)&c_l_a<<endl;

   cout<<"局部常量c_l_b地址为: "<< (int)&c_l_b<<endl;

   system("pause");

   return0;

}

打印结果:

局部变量在一个段里;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其他常量在另一个段里。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实例刨析: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局部变量:函数体内(栈区)
全局变量:函数体外
静态变量:函数体内(普通变量前加static)
常量:函数体内
1.字符串常量
2.const修饰的变量

(1)const修饰的全局变量:全局常量

(2)const修饰的局部变量不在全局区栈区

总结

  • C++中在程序运行前分为全局区和代码区
  • 代码区特点是共享和只读
  • 全局区中存放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常量
  • 全局区的常量区中存放 const修饰的全局常量  和 字符串常量

易混点

区分静态变量(static)与const修饰的局部变量

程序运行后

栈区分析

栈区: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

示例

int*func()

{

   inta=10;//局部变量存放在栈区,栈区的数据在函数执行完成后自动释放。

   return&a;//返回局部变量的地址

}

intmain() {

   int*p=func();

   cout<<*p<<endl;

   cout<<*p<<endl;

   system("pause");

   return0;

}

易错点

不要返回局部变量的地址,栈区开辟的数据由编译器自动释放,函数运行结束后函数内的局部变量被释放,将无法使用传回的函数体内的局部变量的地址!

注意:根据编译器不同,编译器有时会保留,但是注意不要这么做!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图片刨析:假设编译器只会保留一次函数体内局部变量的地址,即传出的地址只能调用一次。

如果假设成立,那么*func()的调用将不受次数限制,因为func()每次传回的都是最新的地址,而*p只能调用一次,因为*p经过了局部变量的存储,编译器保留了一次地址后将地址释放之后p地址将失效,无法继续访问。

堆区分析

堆区:

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由操作系统回收

在C++中主要利用new在堆区开辟内存

示例

int*func()

{

   int*a=newint(10);//利用new关键字将数据开辟到堆区

   returna;//只针的本质是局部变量,放在栈上,指针保存的数据是放在堆区的

}

intmain() {

   int*p=func();

   cout<<*p<<endl;

   cout<<*p<<endl;

   

   system("pause");

   return0;

}

注意点

int(10)是编译器在栈区暂时虚拟出的一块空间,上图代码int* a表示并给这块内存起名为a,类比与4.2.2构造函数中的匿名对象:Person(10)单独写就是匿名对象(等同于int(10)存于栈上,加上new关键字就存在与堆区了。),特点:当前行结束之后,马上析构,即系统立即回收掉匿名对象。

构造函数相关代码对比:

//1、构造函数分类

// 按照参数分类分为 有参和无参构造   无参又称为默认构造函数

// 按照类型分类分为 普通构造和拷贝构造

classPerson {

public:

   //无参(默认)构造函数

   Person() {

       cout<<"无参构造函数!"<<endl;

   }

   //有参构造函数

   Person(inta) {

       age=a;

       cout<<"有参构造函数!"<<endl;

   }

   //拷贝构造函数

   Person(constPerson&p) {

       age=p.age;

       cout<<"拷贝构造函数!"<<endl;

   }

   //析构函数

   ~Person() {

       cout<<"析构函数!"<<endl;

   }

public:

   intage;

};

//2、构造函数的调用

voidtest01() {

   //2.1  括号法(常用)

   Personp1;//调用无参构造函数,默认构造函数的调用

   Personp2(10);//有参构造函数

   Personp3(p2);//拷贝构造函数

   //注意1:调用无参构造函数不能加括号,如果加了编译器认为这是一个函数声明

   //Person p2()

   //2.2 显式法

   Personp2=Person(10); //相当于给匿名对象Person(10)起个名字叫p2

   Personp3=Person(p2);

   //Person(10)单独写就是匿名对象(等同于int(10)存于栈上),特点:当前行结束之后,马上析构,即系统立即回收掉匿名对象。

   //2.3 隐式转换法(简化的显示法)

   Personp4=10; // Person p4 = Person(10);

   Personp5=p4; // Person p5 = Person(p4);

   //注意2:不能利用 拷贝构造函数 初始化匿名对象 编译器认为是对象声明

   //Person (p5);等同于Person p5;

}

intmain() {

   test01();

   system("pause");

   return0;

}

易错点

new int(10)返回的是地址,需要用指针接收!

总结:

堆区数据由程序员管理开辟和释放

堆区数据利用new关键字进行开辟内存

new操作符

C++中利用==new==操作符在堆区开辟数据

堆区开辟的数据,由程序员手动开辟,手动释放,释放利用操作符 ==delete==

语法:new 数据类型

利用new创建的数据,会返回该数据对应的类型的指针

示例1: 基本语法

int*func()

{

   int*a=newint(10);

   returna;

}

intmain() {

   int*p=func();

   cout<<*p<<endl;

   cout<<*p<<endl;

   //利用delete释放堆区数据

   deletep;

   //cout << *p << endl; //报错,释放的空间不可访问

   system("pause");

   return0;

}

示例2:开辟数组

//堆区开辟数组

intmain() {

   int*arr=newint[10];

   for (inti=0; i<10; i++)

   {

       arr[i] =i+100;

   }

   for (inti=0; i<10; i++)

   {

       cout<<arr[i] <<endl;

   }

   //释放数组 delete 后加 []

   delete[] arr;

   system("pause");

   return0;

}

易错点

释放数组要加中括号,如果不加中括号可能只会释放一个数据!

导图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扩展

C语言的内存模型分为5个区:栈区、堆区、静态区、常量区、代码区。

每个区存储的内容如下:

1、栈区: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和释放,通常在函数执行完后就释放了,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CPU的指令集,效率很高,但是分配的内存量有限,比如iOS中栈区的大小是2M。

2、堆区:就是通过new、malloc、realloc分配的内存块,编译器不会负责它们的释放工作,需要用程序区释放。分配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链表。“内存泄漏”通常说的就是堆区。

3、静态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4、常量区:常量存储在这里,不允许修改。

5、代码区:顾名思义,存放代码

C++中的new/delete、构造/析构函数、dynamic_cast分析

1,new 关键字和 malloc 函数区别(自己、功能、应用):

 1,new 关键字是 C++ 的一部分:

   1,如果是 C++ 编译器,则肯定可以用 new 申请堆空间内存;

 2,malloc 是由 C 库提供的函数:

   1,如果没有相应的库,malloc 将不能使用;

   2,有些特殊的嵌入式开发中,少了 C 库,则就不能动态内存分配;

 3,new 以具体类型为单位进行内存分配;

   1,面向对象中一般用 new,不用 malloc;

 4,malloc 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内存分配;

 5,new 在申请内存空间时可进行初始化;

   1,触发构造函数调用;

 6,malloc 仅根据需要申请定量的内存空间;

   1,对象的创建只能用 new,malloc 不适合面向对象开发;

2,下面代码输出什么?为什么?见 new 和 malloc 的区别编程实验: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cstdlib>

usingnamespacestd;

classTest

{

 int*mp; //为了说明 free() 可能造成内存泄漏问题而添加的成员变量;

public:

 Test()

 {

   cout<<"Test::Test()"<<endl;

   mp=newint(100); // 申请 4 个字节堆空间并初始化为 100;

   cout<<*mp<<endl;

 }

 ~Test()

 {

   deletemp; // 析构函数归还堆空间;但是如果仅仅用 free() 函数归还堆空间,这里析构函数没有调用,则对象没有摧毁,那么就造成了堆空间泄漏,这在大型项目开发中是不可原谅的;

   cout<<"~Test::Test()"<<endl;

 }

};

intmain()

{

 Test*pn=newTest; // 第一步申请堆空间,第二步(申请成功后)在堆空间上调用构造函数、因为需要初始化;

 Test*pm= (Test*)malloc(sizeof(Test)); // 这行代码运行完后,pm 并没有指向合法的对象,它仅仅指向一片内存空间而已,这个时候这片内存空间不能够成为一片合法的对象,因为就没有对象;

 deletepn; // 动态归还堆空间;第一步 delete 触发析构函数调用,摧毁对象,第二步归还堆空间;在归还堆空间的时候,要先摧毁掉对象,否则容易出现内存泄漏;

 free(pm); // 动态规划堆空间;仅归还堆空间,不触发析构函数调用;这里不能用 delete pm,因为这样会对非法对象调用构造函数,而对于析构函数中的 delete mp 来说,这样的影响是深远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带来 bug,且不可调试,只能通过“代码走查”的方式来检查是不是混用了两种类型的申请释放堆空间函数;

 return0;

}

1,结论:

   1,free() 可以释放由 new 申请来的堆空间,但是 free() 不会进行析构函数的调用,因此有可能造成内存泄漏;

   2,new 和 delete,malloc 和 free 只能匹配使用,不能混用;

3,new 和 malloc 的区别(自己、功能、应用):

 1,new 在所有 C++ 编译器中都被支持;

 2,malloc 在某些系统开发中是不能调用的;

 3,new 能够触发构造函数的调用;

 4,malloc 仅分配需要的内存空间;

 5,对象的创建只能使用 new;

 6,malloc 不适合面向对象开发;

4,下面的代码输出什么?为什么?

 1,代码示例:

intmain()

{

 Test*pn=newTest; // 调用构造函数;

 test*pm= (Test*)malloc(sizeof(Test)); // 仅申请堆空间;

 deletepn; // 调用析构函数;

 free(pm); // 仅释放堆空间;

  return0;

}

5,delete 和 free 的区别(自己、功能、应用):

 1,delete 在所有 C++ 编译器中都被支持;

 2,free 在某些系统开发中是不能调用;

 3,delete 能够触发析构函数的调用;

 4,free 仅归还之前分配的内存空间;

 5,对象的销毁只能使用 delete;

 6,free 不适合面向对象开发。

6,构造函数是否可以成为虚函数?析构函数是否可以成为虚函数?

7,构造函数不可能成为虚函数:

 1,在构造函数执行结束后,虚函数表指针才会被正确的初始化;

   1,C++ 里面的多态是通过虚函数表和指向虚函数表指针完成的,虚函数表指针是由编译器创建的,同时也是由编译器进行初始化,在构造函数执行结束之后,虚函数表的指针才会被正确进行初始化;

   2,在构造函数执行的过程当中,虚函数表的指针有可能是没有被正确初始化的,因为对于虚函数表和虚函数表指针的实现,对于不同的 C++ 编译器而言,实现有可能不一样,但是所有的 C++ 编译器都会保证在构造函数执行结束后,虚函数表指针肯定会被正确的初始化,在这之前,是没有保证的;

   3,所以构造函数不可能成为虚函数,创建一个对象的时候,我们需要构造函数来初始化虚函数表的指针,因此构造函数相当于一个入口点,这个入口点负责虚函数调用的前期工作,这个入口点当然不可能是虚函数;

8,析构函数可以成为虚函数:

 1,析构函数在对象销毁之前被调用,对象销毁之前意味着虚函数指针是正确的指向对应的虚函数表的;

 2,建议在设计类时将析构函数声明为虚函数(工程中设计一个父类的析构函数为虚函数);

   1,赋值兼容性申请子类对象给父类指针时,当 delete 作用在指针上时,编译器会直接根据指针类型(此时是父类)来调用相应的析构函数,若父类加上 virtual,编译器可以根据指针指向的实际对象(此时是子类)决定如何调用析构函数(多态);

9,构造、析构、虚函数编程实验: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若申请为析构函数,则编译器在此处显示:error:constructors cannot be declared virtual.

 {

   cout << "Base()" << endl;

 }

 virtual void func()

 {

   cout << "Base::func()" << endl;

 }

 virtual ~Base() // 申请为虚函数时,编译器无显示

 {  

   cout << "~Base()" << 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Derived()

 {

   cout << "Derived()" << endl;

 }

 virtual void func()

 {

   cout << "Derived::func()" << endl;

 }

 ~Derived()

 {

   cout << "~Derived()" << endl;

 }

};

int main()

{

 Base* p = new Derived();

 // ...

 delete p; // 期望调用完子类析构函数再调用父类的析构函数;但是如果父类没有申请为析构函数,则只调用父类析构函数;这是因为此时删除的是一个父类的指针,由于并没有将析构函数申请为 virtual,因此在这样情况下,编译器直接根据指针 p 的类型来决定调用哪一个构造函数,由于指针 p 的类型是父类的类型,所以编译器直接暴力认为调用父类构造函数就可以了;当将父类的虚函数声明为 virtual 时,编译器就不会简单的根据指针 p 的类型来简单调用父类的或者是子类的析构函数了,这个时候由于析构函数是虚函数,所以在执行这行代码的时候,编译器会根据指针 p 指向的实际对象来决定如何调用析构函数,这是多态;

 return 0;

}

1,工程中设计一个类作为父类出现时,我们都要将析构函数声明为虚函数,否 则就有可能产生内存泄漏,因为有可能跳过子类析构函数的调用,如果子类   析构函数中有释放资源的操作(动态内存空间),则后果不堪设想;

10,构造函数中是否可以发生多态?析构函数中是否可以发生多态?

11,构造函数中(构造函数中调用虚函数)不可能发生多态行为:

 1,在构造函数执行时,虚函数表指针未被正确初始化;

12,析构函数中(析构函数中调用虚函数)不可能发生多态行为:

 1,在析构函数执行时,虚函数表指针可能已经被摧毁;

13,析构函数和构造函数中(调用虚函数时)不能发生多态行为,只调用当前类中的函数版本;

 1,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调用虚函数实验: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cout << "Base()" << endl;

   func();

 }

 virtual void func()

 {

   cout << "Base::func()" << endl;

 }

 virtual ~Base()

 {

   func();

   cout << "~Base()" << 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Derived()

 {

   cout << "Derived()" << endl;

   func();

 }

 virtual void func()

 {

   cout << "Derived::func()" << endl;

 }

 ~Derived()

 {

   func();

   cout << "~Derived()" << endl;

 }

};

int main()

{

 Base* p = new Derived(); // 打印 Base(),Base::func(),Derived(),Derived::func(),                

 // ...

 delete p; // 打印 Derived::func(),~Derived(),Base::func(), ~Base();

 return 0;

}

14,继承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强制类型转换?

 1,dynamic_cast 是与继承相关的类型转换关键字;

 2,dynamic_cast 要求相关的类中必须有虚函数;

 3,用于有直接或者间接继承关系的指针(引用)之间;

   1,指针:

     1,转换成功:得到目标类型的指针;

     2,转换失败:得到一个空指针;

   2,引用:

     1,转换成功:得到目标类型的引用;

     2,转换失败:得到一个异常操作信息;

 4,编译器会检查 dynamic_cast 的使用是否正确;

   1,在 C++ 编译器中得到足够重视,是非常有地位的一个类型转换关键字;

   2,使用不正确编译器会报错;

 5,类型转换的结果只可能在运行阶段才能得到;

   1,动态的类型转换,转换结果运行阶段才能得到;

15,dynamic_cast 的使用编程实验: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cout << "Base::Base()" << endl;

 }

 virtual ~Base() // 工程经验;

 {

   cout << "Base::~Base()" << 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

int main()

{

/*

   Base* p = new Derived;

 Derived* pd = p; // 编译器显示:error:invalid conversion from 'Base*' to 'Derived*';

          // 未有虚函数时,用 dynamic_cast 转换,编译器显示:error: cannot dynamic_cast 'p' (of type 'class Base*') to type 'Derived*' (source type is not polymorphic(多态的))

          // 有虚函数且用了 dynamic_cast 也要判断 pd 不为空;

*/

 Base* p = new Base;

 Derived* pd = dynamic_cast<Derived*>(p); // 不合法,不能使用子类指针,指向父类对象;编译器编译阶不报错;但是运行时 pd = 0; 意味着此处强制类型转换不成功;

 if( pd != NULL ) // 这样的判断很有必要;

 {

   cout << "pd = " << pd << endl;

 }

 else

 {

   cout << "Cast error!" << endl;

 }

 delete p;

 return 0;

}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存储 弹性计算 缓存
阿里云服务器ECS经济型、通用算力、计算型、通用和内存型选购指南及使用场景分析
本文详细解析阿里云ECS服务器的经济型、通用算力型、计算型、通用型和内存型实例的区别及适用场景,涵盖性能特点、配置比例与实际应用,助你根据业务需求精准选型,提升资源利用率并降低成本。
234 3
|
20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缓存
阿里云九代云服务器怎么样?计算型c9i、通用型g9i、内存型r9i实例介绍
阿里云第9代云服务器主要实例规格包括计算型c9i、通用型g9i、内存型r9i,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阿里云九代云服务器中的计算型c9i、通用型g9i、内存型r9i实例的主要性能特点,并分享最新的活动价格信息,以供参考。
167 1
|
6月前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监控
阿里云服务器实例经济型e、通用算力型u1、计算型c8i、通用型g8i、内存型r8i详解与选择策略
在阿里云现在的活动中,可选的云服务器实例规格主要有经济型e、通用算力型u1、计算型c8i、通用型g8i、内存型r8i实例,虽然阿里云在活动中提供了多种不同规格的云服务器实例,以满足不同用户和应用场景的需求。但是有的用户并不清楚他们的性能如何,应该如何选择。本文将详细介绍阿里云服务器中的经济型e、通用算力型u1、计算型c8i、通用型g8i、内存型r8i实例的性能、适用场景及选择参考,帮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更加精准的选择。
|
2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代理内存消耗过大?9种优化策略对比分析
在AI代理系统中,多代理协作虽能提升整体准确性,但真正决定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内存管理**。随着对话深度和长度的增加,内存消耗呈指数级增长,主要源于历史上下文、工具调用记录、数据库查询结果等组件的持续积累。本文深入探讨了从基础到高级的九种内存优化技术,涵盖顺序存储、滑动窗口、摘要型内存、基于检索的系统、内存增强变换器、分层优化、图形化记忆网络、压缩整合策略以及类操作系统内存管理。通过统一框架下的代码实现与性能评估,分析了每种技术的适用场景与局限性,为构建高效、可扩展的AI代理系统提供了系统性的优化路径和技术参考。
132 4
AI代理内存消耗过大?9种优化策略对比分析
|
2月前
|
安全 C语言 C++
比较C++的内存分配与管理方式new/delete与C语言中的malloc/realloc/calloc/free。
在实用性方面,C++的内存管理方式提供了面向对象的特性,它是处理构造和析构、需要类型安全和异常处理的首选方案。而C语言的内存管理函数适用于简单的内存分配,例如分配原始内存块或复杂性较低的数据结构,没有构造和析构的要求。当从C迁移到C++,或在C++中使用C代码时,了解两种内存管理方式的差异非常重要。
120 26
|
3月前
|
存储 缓存 分布式计算
高内存场景必读!阿里云r7/r9i/r8y/r8i实例架构、性能、价格多维度对比
阿里云针对高性能需求场景,一般会在活动中推出内存型r7、内存型r9i、内存型r8y和内存型r8i这几款内存型实例规格的云服务器。相比于活动内的经济型e和通用算力型u1等实例规格,这些内存型实例在性能上更为强劲,尤其适合对内存和计算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这些实例规格的云服务器在处理器与内存的配比上大多为1:8,但它们在处理器架构、存储性能、网络能力以及安全特性等方面各有千秋,因此适用场景也各不相同。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内存型r7、r9i、r8y、r8i实例的性能、适用场景的区别以及选择参考。
|
4月前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安全
阿里云服务器内存型实例怎么选?r7/r8y/r8i实例性能、适用场景与选择参考
在选择阿里云服务器时,针对内存密集型应用和数据库应用,内存型实例因其高内存配比和优化的性能表现,成为了众多用户的热门选择。在目前阿里云的活动中,内存型实例主要有内存型r7、内存型r8y和内存型r8i实例可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三款实例的区别,本文将详细对比它们的实例规格、CPU、内存、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的性能,并附上活动价格对比,以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以供选择和参考。
|
3月前
|
存储 缓存 数据挖掘
阿里云服务器实例选购指南:经济型、通用算力型、计算型、通用型、内存型性能与适用场景解析
当我们在通过阿里云的活动页面挑选云服务器时,相同配置的云服务器通常会有多种不同的实例供我们选择,并且它们之间的价格差异较为明显。这是因为不同实例规格所采用的处理器存在差异,其底层架构也各不相同,比如常见的X86计算架构和Arm计算架构。正因如此,不同实例的云服务器在性能表现以及适用场景方面都各有特点。为了帮助大家在众多实例中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本文将针对阿里云服务器的经济型、通用算力型、计算型、通用型和内存型实例,介绍它们的性能特性以及对应的使用场景,以供大家参考和选择。
|
5月前
|
弹性计算 固态存储 ice
阿里云服务器ECS内存型2核16G、4核32G和8核64G配置实例、费用和性能参数表
本文整理了2025年阿里云服务器租赁价格表,涵盖2核16G、4核32G和8核64G配置收费标准。CPU内存比为1:8,提供多种实例规格如ECS内存型r8i、通用算力型u1等。价格由CPU内存、公网带宽及系统盘组成,支持优惠折扣(年付6.7折起)。文中详细列出各配置参考价格、公网带宽与系统盘收费,并对比不同实例规格性能,如Intel Xeon和AMD EPYC处理器系列,帮助用户选择高性价比方案。具体价格以阿里云官网为准。
701 4
|
6月前
|
存储 编解码 安全
阿里云高性能企业级甄选Intel第八代计算型c8i、通用型g8i和内存型r8i实例简介
计算型c8i、通用型g8i和内存型r8i实例是阿里云推出的高性能企业级甄选Intel第八代云服务器实例,采用CIPU+飞天技术架构,搭载最新的Intel 第五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代号EMR),性能进一步大幅提升,同时拥有AMX加持的AI能力增强,并在全球范围率先支持TDX机密虚拟机能力,实现了AI增强和全面安全防护的两大特色优势。本文将为您介绍这三个实例规格的性能、适用场景及最新活动价格以及选择指南,以供选择参考。
258 18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