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聊一聊决策树和随机森林

简介: 认真的聊一聊决策树和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机器学习集成算法。


“随机“表示2种随机性,即每棵树的训练样本、训练特征随机选取。


多棵决策树组成了一片“森林”,计算时由每棵树投票或取均值的方式来决定最终结果,体现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中国传统民间智慧。


那我们该如何理解决策树和这种集成思想呢?


01 决策树



以分类任务为代表的决策树模型,是一种对样本特征构建不同分支的树形结构。

决策树由节点和有向边组成,其中节点包括内部节点(圆)和叶节点(方框)。内部节点表示一个特征或属性,叶节点表示一个具体类别。


微信图片_20220524134850.png


预测时,从最顶端的根节点开始向下搜索,直到某一个叶子节点结束。下图的红线代表了一条搜索路线,决策树最终输出类别C。


微信图片_20220524134903.png


决策树的特征选择


假如有为青年张三想创业,但是摸摸口袋空空如也,只好去银行贷款。


银行会综合考量多个因素来决定张三是不是一个骗子,是否给他放贷。例如,可以考虑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工作、是否有房、信用情况、婚姻状况等等。


这么多因素,哪些是重要的呢?

这就是特征选择的工作。特征选择可以判别出哪些特征最具有区分力度(例如“信用情况”),哪些特征可以忽略(例如“性别”)。特征选择是构造决策树的理论依据

不同的特征选择,生成了不同的决策树。


微信图片_20220524134917.png


决策树的特征选择一般有3种量化方法:信息增益、信息增益率、基尼指数


信息增益


在信息论中,熵表示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度量。假设随机变量X有有限个取值,取值  对应的概率为  ,则X的熵定义为:

QQ图片20220524135104.png

  

如果某件事一定发生(太阳东升西落)或一定不发生(钓鱼岛是日本的),则概率为1或0,对应的熵均为0

如果某件事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概率介于0到1之间,熵大于0。

由此可见,熵越大,随机性越大,结果越不确定

我们再来看一看条件熵  ,表示引入随机变量Y对于消除X不确定性的程度假如X、Y相互独立,则X的条件熵和熵有相同的值;否则条件熵一定小于熵。

明确了这两个概念,理解信息增益就比较方便了。现在我们有一份数据集D(例如贷款信息登记表)和特征A(例如年龄),则A的信息增益就是D本身的熵与特征A给定条件下D的条件熵之差,即:


QQ图片20220524135115.png

 

数据集D的熵是一个常量。信息增益越大,表示条件熵  越小,A消除D的不确定性的功劳越大。


所以要优先选择信息增益大的特征,它们具有更强的分类能力。由此生成决策树,称为ID3算法


信息增益率


当某个特征具有多种候选值时,信息增益容易偏大,造成误差。引入信息增益率可以校正这一问题。


信息增益率  信息增益与D的熵之比:

QQ图片20220524135120.png

 

同样,我们优先选择信息增益率最大的特征,由此生成决策树,称为C4.5算法


基尼指数


基尼指数是另一种衡量不确定性的指标。


假设数据集D有K个类,样本属于第K类的概率为  ,则D的基尼指数定义为:

QQ图片20220524135123.png

 

其中  ,  是D中属于第k类的样本子集。

如果数据集D根据特征A是否取某一可能值a被分割成  和  两部分,则在给定特征A的条件下,D的基尼指数为:

QQ图片20220524135127.png

 

容易证明基尼指数越大,样本的不确定性也越大,特征A的区分度越差。

我们优先选择基尼指数最小的特征,由此生成决策树,称为CART算法


决策树剪枝


决策树生成算法递归产生一棵决策树,直到结束划分。什么时候结束呢?


  • 本属于同一种类型
  • 没有特征可以分割


这样得到的决策树往往对训练数据分类非常精准,但是对于未知数据表现比较差。

原因在于基于训练集构造的决策树过于复杂,产生过拟合。所以需要对决策树简化,砍掉多余的分支,提高泛化能力。


决策树剪枝一般有两种方法:


  • 预剪枝:在树的生成过程中剪枝。基于贪心策略,可能造成局部最优
  • 后剪枝等树全部生成后剪枝。运算量较大,但是比较精


决策树剪枝往往通过极小化决策树整体的损失函数实现


微信图片_20220524135259.png


假设树T有|T|个叶子节点,某一个叶子节点t上有  个样本,其中k类的样本有  个,

 为叶子节点t的熵,  是参数,则决策树的损失函数定义为:

QQ图片20220524135408.png  

其中熵为:

QQ图片20220524135412.png

 

损失函数第一项为训练误差,第二项为模型复杂度,用参数  来衡量二者的比重。


CART算法


CART表示分类回归决策树,同样由特征选择、树的生成及剪枝组成,可以处理分类和回归任务。


相比之下,ID3和C4.5算法只能处理分类任务


CART假设决策树是二叉树,内部结点特征的取值为“是”和“否”,依次递归地二分每个特征。


CART 对回归树采用平方误差最小化准则,对分类树用基尼指数最小化准则


02 bagging集成



机器学习算法中有两类典型的集成思想:bagging和bossting。


bagging是一种在原始数据集上,通过有放回抽样分别选出k个新数据集,来训练分类器的集成算法。分类器之间没有依赖关系。


随机森林属于bagging算法。通过组合多个弱分类器,集思广益,使得整体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泛化性能


03 随机森林



我们将使用CART决策树作为弱学习器的bagging方法称为随机森林


微信图片_20220524135327.jpg


由于随机性,随机森林对于降低模型方差效果显著。故随机森林一般不需要额外剪枝,就能取得较好的泛化性能。


相对而言,模型对于训练集的拟合程度就会差一些,相比于基于boosting的GBDT模型,偏差会大一些。


另外,随机森林中的树一般会比较深,以尽可能地降低偏差;而GBDT树的深度会比较浅,通过减少模型复杂度来降低方差(面试考点)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随机森林都有哪些优点:

  • 采用了集成算法,精度优于大多数单模型算法
  • 在测试集上表现良好,两个随机性的引入降低了过拟合风险
  • 树的组合可以让随机森林处理非线性数据
  • 训练过程中能检测特征重要性,是常见的特征筛选方法
  • 每棵树可以同时生成,并行效率高,训练速度快
  • 可以自动处理缺省值
相关文章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揭开决策树模型的神秘面纱
揭开决策树模型的神秘面纱
56 0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算法
解读随机森林的决策树:揭示模型背后的奥秘
通过解读随机森林决策树,我们可以揭示模型背后的奥秘。我们可以分析决策树节点的重要性和特征的贡献度,了解模型预测的依据。随机森林决策树还可以应用于金融风险评估、医学诊断等领域,并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继续研究随机森林和决策树的价值将有助于提升模型的性能和解释能力。
106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随机森林算法深入浅出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算法,由于其优秀的表现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机森林通过同时使用多个决策树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并通过投票机制或平均化方式来得出最终的预测结果。本文将对随机森林算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和缺点以及实现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439 0
|
算法
决策树ID3算法和C4.5算法实战
决策树ID3算法和C4.5算法实战
127 0
决策树ID3算法和C4.5算法实战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vr&ar
强化学习第二课【马尔科夫链】
强化学习第二课【马尔科夫链】
318 0
强化学习第二课【马尔科夫链】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C++
7分钟搞懂逻辑回归的来龙去脉
7分钟搞懂逻辑回归的来龙去脉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终于有人把监督学习讲明白了
在机器学习的各种方法中,监督学习是迄今为止成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种。本文介绍监督学习解决像肺炎诊断这类问题的基本原理。
终于有人把监督学习讲明白了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hon
通俗易懂!白话朴素贝叶斯
通俗易懂!白话朴素贝叶斯
259 0
通俗易懂!白话朴素贝叶斯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最近重新阅读了逻辑回归,有一些感触
把逻辑回归重新推导一遍。      
77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