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经典的 SOLID 原则

简介: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的、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如同大厦的一块块砖石一样。项目中合理地运用设计模式可以完美地解决很多问题,每种模式在现实中都有相应的原理来与之对应,每种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核心解决方案,这也是设计模式能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的、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如同大厦的一块块砖石一样。项目中合理地运用设计模式可以完美地解决很多问题,每种模式在现实中都有相应的原理来与之对应,每种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核心解决方案,这也是设计模式能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


单一职责原则的英文是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缩写为 SRP。这个原则的英文描述是这样的:A class or module should have a single responsibility。如果我们把它翻译成中文,那就是:一个类或者模块只负责完成一个职责(或者功能)。


判定一个类的职责是否够单一。而且,我个人觉得,下面这几条判断原则,比起很主观地去思考类是否职责单一,要更有指导意义、更具有可执行性:


  • 类中的代码行数、函数或属性过多,会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我们就需要考虑对类进行拆分;


  • 类依赖的其他类过多,或者依赖类的其他类过多,不符合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想,我们就需要考虑对类进行拆分;


  • 私有方法过多,我们就要考虑能否将私有方法独立到新的类中,设置为 public 方法,供更多的类使用,从而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 比较难给类起一个合适名字,很难用一个业务名词概括,或者只能用一些笼统的 Manager、Context 之类的词语来命名,这就说明类的职责定义得可能不够清晰;


  • 类中大量的方法都是集中操作类中的某几个属性,比如,在 UserInfo 例子中,如果一半的方法都是在操作 address 信息,那就可以考虑将这几个属性和对应的方法拆分出来。


类的职责是否设计得越单一越好?


单一职责原则通过避免设计大而全的类,避免将不相关的功能耦合在一起,来提高类的内聚性。同时,类职责单一,类依赖的和被依赖的其他类也会变少,减少了代码的耦合性,以此来实现代码的高内聚、低耦合。但是,如果拆分得过细,实际上会适得其反,反倒会降低内聚性,也会影响代码的可维护性。


开闭原则 Open Close Principle(OCP)


开闭原则的意思是: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简言之,是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和升级。


开闭原则的英文全称是 Open Closed Principle,简写为 OCP。它的英文描述是:software entities (modules, classes, functions, etc.) should be open for extension , but closed for modification。我们把它翻译成中文就是:软件实体(模块、类、方法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1. 如何理解“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添加一个新的功能,应该是通过在已有代码基础上扩展代码(新增模块、类、方法、属性等),而非修改已有代码(修改模块、类、方法、属性等)的方式来完成。关于定义,我们有两点要注意。第一点是,开闭原则并不是说完全杜绝修改,而是以最小的修改代码的代价来完成新功能的开发。第二点是,同样的代码改动,在粗代码粒度下,可能被认定为“修改”;在细代码粒度下,可能又被认定为“扩展”。


  1. 如何做到“对扩展开放、修改关闭”?我们要时刻具备扩展意识、抽象意识、封装意识。在写代码的时候,我们要多花点时间思考一下,这段代码未来可能有哪些需求变更,如何设计代码结构,事先留好扩展点,以便在未来需求变更的时候,在不改动代码整体结构、做到最小代码改动的情况下,将新的代码灵活地插入到扩展点上。很多设计原则、设计思想、设计模式,都是以提高代码的扩展性为最终目的的。特别是 23 种经典设计模式,大部分都是为了解决代码的扩展性问题而总结出来的,都是以开闭原则为指导原则的。最常用来提高代码扩展性的方法有:多态、依赖注入、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以及大部分的设计模式(比如,装饰、策略、模板、职责链、状态)。


里氏代换原则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


子类对象(object of subtype/derived class)能够替换程序(program)中父类对象(object of base/parent class)出现的任何地方,并且保证原来程序的逻辑行为(behavior)不变及正确性不被破坏。


里式替换(LSP)跟多态有何区别?哪些代码违背了LSP?


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大特性,也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一种语法。它是一种代码实现的思路。而里式替换是一种设计原则,是用来指导继承关系中子类该如何设计的,子类的设计要保证在替换父类的时候,不改变原有程序的逻辑以及不破坏原有程序的正确性。

哪些代码明显违背了 LSP?


  1. 子类违背父类声明要实现的功能


  1. 子类违背父类对输入、输出、异常的约定在父类中,某个函数约定:运行出错的时候返回 null;获取数据为空的时候返回空集合(empty collection)。而子类重载函数之后,实现变了,运行出错返回异常(exception),获取不到数据返回 null。那子类的设计就违背里式替换原则。


  1. 子类违背父类注释中所罗列的任何特殊说明


子类抛出的异常必须是父类抛出的异常本身及其子类或者不抛出异常。


子类的返参必须是父类的 extends


这两点可以参考

package lsp;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interface Serializable {
    public Object writeObject(Object object) throws IOException;
}


package lsp;
public class MyImpl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writeObject(Object str) {
        return null;
    }
}


接口隔离原则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由此可见,其实设计模式就是从大型软件架构出发、便于升级和维护的软件设计思想,它强调降低依赖,降低耦合。


1. 如何理解“接口隔离原则”?


理解“接口隔离原则”的重点是理解其中的“接口”二字。这里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如果把“接口”理解为一组接口集合,可以是某个微服务的接口,也可以是某个类库的接口等。如果部分接口只被部分调用者使用,我们就需要将这部分接口隔离出来,单独给这部分调用者使用,而不强迫其他调用者也依赖这部分不会被用到的接口。


如果把“接口”理解为单个 API 接口或函数,部分调用者只需要函数中的部分功能,那我们就需要把函数拆分成粒度更细的多个函数,让调用者只依赖它需要的那个细粒度函数。


如果把“接口”理解为 OOP 中的接口,也可以理解为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的接口语法。那接口的设计要尽量单一,不要让接口的实现类和调用者,依赖不需要的接口函数。

接口隔离原则与单一职责原则的区别


单一职责原则针对的是模块、类、接口的设计。接口隔离原则相对于单一职责原则,一方面更侧重于接口的设计,另一方面它的思考角度也是不同的。接口隔离原则提供了一种判断接口的职责是否单一的标准:通过调用者如何使用接口来间接地判定。如果调用者只使用部分接口或接口的部分功能,那接口的设计就不够职责单一。


依赖反转原则 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依赖反转原则(DIP)前面讲了控制反转、依赖注入、依赖注入框架,现在,我们来讲一讲今天的主角:依赖反转原则。依赖反转原则的英文翻译是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缩写为 DIP。中文翻译有时候也叫依赖倒置原则。


High-level modules shouldn’t depend on low-level modules. Both modules should depend on abstractions. In addition, abstractions shouldn’t depend on details. Details depend on abstractions.


我们将它翻译成中文,大概意思就是:高层模块(high-level modules)不要依赖低层模块(low-level)。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应该通过抽象(abstractions)来互相依赖。除此之外,抽象(abstractions)不要依赖具体实现细节(details),具体实现细节(details)依赖抽象(abstractions)。


控制反转


实际上,控制反转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设计思想,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法,一般用来指导框架层面的设计。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程序执行流程的控制,而“反转”指的是在没有使用框架之前,程序员自己控制整个程序的执行。在使用框架之后,整个程序的执行流程通过框架来控制。流程的控制权从程序员“反转”给了框架。


依赖注入


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具体的编码技巧。我们不通过 new 的方式在类内部创建依赖类的对象,而是将依赖的类对象在外部创建好之后,通过构造函数、函数参数等方式传递(或注入)给类来使用。


依赖注入框架


我们通过依赖注入框架提供的扩展点,简单配置一下所有需要的类及其类与类之间依赖关系,就可以实现由框架来自动创建对象、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依赖注入等原本需要程序员来做的事情。


依赖反转原则


依赖反转原则也叫作依赖倒置原则。这条原则跟控制反转有点类似,主要用来指导框架层面的设计。高层模块不依赖低层模块,它们共同依赖同一个抽象。抽象不要依赖具体实现细节,具体实现细节依赖抽象。


参考



设计模式之美设计模式代码重构-极客时间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250




目录
相关文章
|
6天前
|
设计模式 前端开发 Java
设计模式之六大基本原则
设计模式之六大基本原则
21 0
|
6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程序员
|
7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测试技术
Java设计模式七大原则-接口隔离原则
Java设计模式七大原则-接口隔离原则
42 0
|
6天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架构师
【搞懂设计模式】设计模式与面向对象原则
【搞懂设计模式】设计模式与面向对象原则
7 1
|
6天前
|
设计模式 前端开发 API
写出易维护的代码|React开发的设计模式及原则
本文对React社区里出现过的一些设计模式进行了介绍,并讲解了他们遵循的设计原则。
|
6天前
|
设计模式 数据可视化 关系型数据库
设计之美-揭秘设计模式、原则与UML的魔法
设计模式、设计原则和UML是软件工程设计中的核心要素。设计模式为常见问题提供经验证的解决方案,复用性高且提升开发效率。设计原则指导我们创建灵活、可维护和可扩展的系统,确保代码质量和长期可维护性。UML(统一建模语言)则是一种强大的可视化工具,用于描述、构建和文档化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它帮助开发者更清晰地理解系统架构和组件间关系。综合应用设计模式、设计原则和UML,能够显著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维护成本,为复杂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37 0
设计之美-揭秘设计模式、原则与UML的魔法
|
6天前
|
设计模式 关系型数据库
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理解设计模式的关键思想和应用
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理解设计模式的关键思想和应用
19 2
|
6天前
|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1、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设计模式】1、设计模式七大原则
19 0
|
6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NoSQL
【设计模式】软件设计原则-单一职责原则
【1月更文挑战第12天】【设计模式】软件设计原则-单一职责原则
|
6天前
|
设计模式 关系型数据库
【设计模式】软件设置原则-开闭原则
【1月更文挑战第12天】【设计模式】软件设置原则-开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