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Linux系统是如何识别硬盘设备和硬盘分区的?

简介: Linux 系统初始化时,会根据 MBR 来识别硬盘设备。

Linux 系统初始化时,会根据 MBR 来识别硬盘设备。

MBR,全称 Master Boot Record,可译为硬盘主引导记录,占据硬盘 0 磁道的第一个扇区。MBR 中,包括用来载入操作系统的可执行代码,实际上,此可执行代码就是 MBR 中前 446 个字节的 boot loader 程序(引导加载程序),而在 boot loader 程序之后的 64 个(16×4)字节的空间,就是存储的分区表(Partition table)相关信息。如图 1 所示。

在分区表(Partition table)中,主要存储的值息包括分区号(Partition id)、分区的起始磁柱和分区的磁柱数量。所以 Linux 操作系统在初始化时就可以根据分区表中以上 3 种信息来识别硬盘设备。其中,常见的分区号如下:

  • 0x5(或 0xf):可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
  • 0x82:Linux 交换区(Swap partition)。
  • 0x83:普通 Linux 分区(Linux partition)。
  • 0x8e:Linux 逻辑卷管理分区(Linux LVM partition)。
  • 0xfd:Linux 的 RAID 分区(Linux RAID auto partition)。

由于 MBR 留给分区表的磁盘空间只有 64 个字节,而每个分区表的大小为 16 个字节,所以在一个硬盘上最多可以划分出 4 个主分区。如果想要在一个硬盘上划分出 4 个以上的分区时,可以通过在硬盘上先划分出一个可扩展分区的方法来增加额外的分区。

不过,在 Linux 的 Kernel 中所支持的分区数量有如下限制:

  • 一个 IDE 的硬盘最多可以使用 63 个分区;
  • 一个 SCSI 的硬盘最多可以使用 15 个分区。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将一个硬盘划分成多个分区,而不是直接使用整个硬盘呢?其主要有如下原因:

  1. 方便管理和控制
    首先,可以将系统中的数据(也包括程序)按不同的应用分成几类,之后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别存放在不同的磁盘分区中。由于在每个分区上存放的都是类似的数据或程序,这样管理和维护就简单多了。
  2. 提高系统的效率
    给硬盘分区,可以直接缩短系统读写磁盘时磁头移动的距离,也就是说,缩小了磁头搜寻的范围;反之,如果不使用分区,每次在硬盘上搜寻信息时可能要搜寻整个硬盘,所以速度会很慢。另外,硬盘分区也可以减轻碎片(文件不连续存放)所造成的系统效率下降的问题。
  3. 使用磁盘配额的功能限制用户使用的磁盘量
    由于限制用户使用磁盘配额的功能,只能在分区一级上使用,所以,为了限制用户使用磁盘的总量,防止用户浪费磁盘空间(甚至将磁盘空间耗光),最好将磁盘先分区,然后在分配给一般用户。
  4. 便于备份和恢复
    硬盘分区后,就可以只对所需的分区进行备份和恢复操作,这样的话,备份和恢复的数据量会大大地下降,而且也更简单和方便。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Linux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83 24
Linux系统之whereis命令的基本使用
|
11天前
|
存储 缓存 Linux
Linux系统中如何查看CPU信息
本文介绍了查看CPU核心信息的方法,包括使用`lscpu`命令和读取`/proc/cpuinfo`文件。`lscpu`能快速提供逻辑CPU数量、物理核心数、插槽数等基本信息;而`/proc/cpuinfo`则包含更详细的配置数据,如核心ID和处理器编号。此外,还介绍了如何通过`lscpu`和`dmidecode`命令获取CPU型号、制造商及序列号,并解释了CPU频率与缓存大小的相关信息。最后,详细解析了`lscpu`命令输出的各项参数含义,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CPU的具体配置。
45 8
|
11天前
|
存储 运维 监控
深度体验阿里云系统控制台:SysOM 让 Linux 服务器监控变得如此简单
作为一名经历过无数个凌晨三点被服务器报警电话惊醒的运维工程师,我对监控工具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记得去年那次大型活动,我们的主站流量暴增,服务器内存莫名其妙地飙升到90%以上,却找不到原因。如果当时有一款像阿里云 SysOM 这样直观的监控工具,也许我就不用熬通宵排查问题了。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使用 SysOM 的亲身体验,特别是它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存诊断功能。
|
1天前
|
存储 NoSQL Linux
微服务2——MongoDB单机部署4——Linux系统中的安装启动和连接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中安装、启动和连接MongoDB的详细步骤。首先从官网下载MongoDB压缩包并解压至指定目录,接着创建数据和日志存储目录,并配置`mongod.conf`文件以设定日志路径、数据存储路径及绑定IP等参数。之后通过配置文件启动MongoDB服务,并使用`mongo`命令或Compass工具进行连接测试。此外,还提供了防火墙配置建议以及服务停止的两种方法:快速关闭(直接杀死进程)和标准关闭(通过客户端命令安全关闭)。最后补充了数据损坏时的修复操作,确保数据库的稳定运行。
9 0
Linux让挂载的硬盘永久生效
Linux让挂载的硬盘永久生效
Linux让挂载的硬盘永久生效
|
Linux
Linux挂载硬盘
Linux挂载硬盘
610 2
|
Linux
Linux环境下挂载硬盘
本文主要讲解在Linux环境下如何挂载新加的磁盘,并配置开机自动挂载
534 0
Linux环境下挂载硬盘
|
Linux Windows Perl
Linux挂载新硬盘与格式化数据盘
一块全新的硬盘挂载到物理服务器上后,必须创建并挂载至少一个文件系统。本示例使用I/O优化实例,操作系统为Cent OS 8 x86/64位,为一块新的2TB数据盘(设备名为/dev/sdb)创建一个MBR格式的单分区,挂载的是ext4文件系统。
5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