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某天晚上面试了两个候选人,一个候选人大概面了十五分钟就结束了,另一个候选人聊了快一个小时。
一年面试了近百个候选人,每次面试完我都会用十分钟时间完成三件事情:
1、复盘候选人给了我哪些启发
2、给HR写面试反馈
3、内心中感慨一番
其中,感慨通常是我写文章的灵感,而我感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咋不准备一下就来了呢?”
所以,今天的文章想站在面试官的角度和大家聊一聊,面试前一定要准备的三件事情。
01 “请问你在面试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面试中,我90%以上概率都会问候选人的一个问题是:“在接到面试通知到来面试的这段时间,你都做了哪些准备?”
为什么我一定要问这个问题,我放在之后告诉你。
先来看看今晚面试的两个候选人面试这个问题的表现,看看你在谁身上,看到了自己。
面对这个问题,A候选人的回答是:“我在心态上做了一些准备。”
我接着问:“可以具体说一说准备的细节吗?“
A候选人的回答是:“我就告诉自己不要紧张,正常发挥就好。”
我继续问道:“除了心态上给自己打气之外,还有做其他的准备吗?”
候选人思索了一会儿,说:“还有就是准备简历了。”
于是,我比较直接地询问候选人:“可以请你谈一谈你对于我们公司的理解吗?以及你和这个岗位的匹配性在哪里呢?”
A候选人有点像上课开小差突然被老师喊起来回答问题的孩子,有点窘迫地说:“不好意思我没有提前了解,真的是因为太忙了,简历也是我下班抽空赶的……”
我回应说:“我理解你的处境,不过这是一个花五分钟,通过微信搜索就能够搞定的事情,所以我不接受忙这个借口。”
面对我有点犀利的回应,A候选人开始了自我反思,就像跟老师承认错误一样:“我的确很多时候会偷懒,没有好好珍惜面试机会……”
我打住了他的检讨,提醒他下一次面试不要忘记准备,然后结束了面试。
匆匆在公共区域吃完我的外卖之后,我又迎来了面试同样岗位的候选人B。
我刚拿着简历坐定,候选人B就主动先开口了。
“通常我面试流程都是候选人自我介绍,我希望今天的面试能够有一些不一样。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呈现我和这个岗位的匹配性,我想到比较好的方式是结合我日常学习的思维导图,因此我特意带了电脑,希望您可以允许我使用电脑作为视觉辅助。”
在得到我点头示意之后,候选人B开始结合思维导图呈现了他的学习方式,以及其中灵感来自圈外(我目前就职公司)的部分。
紧接着,我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很多问题,候选人B做出具体回应之前都会说一句:“您提出的问题其实我面试前也仔细思考过……”
和候选人B的面试很顺畅,
虽然他提到的一些关于公司了解到信息未必准确,不过可以看出来是至少花时间翻过公司的公众号的。
02 你如何理解面试?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试中如何表现,是基于我们如何理解“面试”这件事情。
当你把“面试”理解为一次“考试”,你可能很容易紧张,甚至也会抱着侥幸心理“裸考“。
当你把“面试“理解为一次“个人大秀”,你可能容易过于忘情和自我。
当你把“面试”理解为一次“征服”,你可能会选择折损一些诚实,来换取胜利的打卡。
其实,无论你用哪一种认知和态度对待“面试”,都没有绝对的对错。
事实上,大学毕业之后,从来没有老师认认真真教过我们“面试这件事情”,所以我们基本都是边做边学的状态。
我有幸比同龄人积累了更多的被面经验和做面试官的经验,所以我也经常在想如何更贴切地定义面试过程,帮助到经验不足的朋友们。
从我目前的视角来看,我会认为面试就是一次“产品免费体验”。
对于很多产品而言,都有一个7天无理由免费退款的政策,我会把这7天定义为“产品免费体验期”。
从面试这个场景来看,“产品免费体验期”退货率是极高的。
可能这个时候有人会跳出来说,面试不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嘛!为什么我要把自己当作一个任人挑选的产品呢?
能够有这种想法很好,这也正是我要表达的。其实,面试中,面试官和候选人都同时是用户,也是产品。
如果候选人这个产品的使用体验不好,那么面试官会退货;同样,如果面试官也带给候选人很糟糕的体验,那么候选人也是有可能退货的。
对于候选人而言,先不被面试官退货是更重要的,因为这样才有足够多的选择权。
因此,无论在你接到面试通知和去面试之间的时间有多短,你都需要快速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对方不想退货的产品。
03 面试前一定要准备的三件事情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条件限制,在面试这件事情中,最大的条件限制就是:时间有限。
面试官没有办法像谈恋爱一样慢慢挖掘你、了解你、欣赏你。
因此,面试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时间有限,只展示面试官在意的信息。
因此,为了抓住面试中关键的每分每秒,你一定要做如下三个准备:
1、准备一份定制版的自我介绍
通常,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是让你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可能很多职场新人会觉得,这个环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介绍简历上不是都有嘛!
但其实,这个环节的存在真的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面试官在面试之前通常都在忙其他的事情,相对来说都是急急忙忙地开始面试,所以,面试官需要一些缓冲时间来看简历,回忆一下你是谁。
同时,简单的自我介绍非常能够凸显一个人的思维清晰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简单自我介绍的核心就是抓重点,详略得当地表达。
我之前就遇到过候选人,我请ta简单自我介绍,结果他细数了大学开始的每一段工作,讲到第二份工作的时候,已经十分钟过去了。
我还遇到过候选人,我请ta简单自我介绍,ta居然翻了个白眼,还嘟囔了一句:“好吧,又是先做自我介绍。“
跳出对于自我介绍排斥和忽视的坑之后,你需要根据面试的行业、公司、岗位、面试官定制一份自我介绍。
当然光是这个话题就又能写一篇文章了,我这边就简单说一些思路。
先通过信息搜索,了解你要面试的行业的基本信息。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做一些行业研究,时间紧急的话可以直接看1-2篇比较全面的行业报告。
再举个例子,当我自己作为培训师BD一些企业客户的时候,其实也类似面试场景。比如我的客户是医疗行业的客户,我就会做一些医疗行业的了解,突出我服务医疗龙头企业的案例。
了解基本行业的信息之后,接下来需要需要了解面试公司的具体信息,可以通过官网、公众号、报道等了解。
不过从外部了解到的信息,其实都有公关的成分,可能和真实情况存在不一致性。
因此,如果能够找到恰好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朋友,可能可以拿到准确度更高的信息。
那需要了解公司的哪些信息呢?
如果时间和资源充足,当然是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做信息的交叉验证。
如果时间有限,那么核心关注两个点:竞品和公司文化。
在面试中有意无意提到对于竞品的分析,是能够极大地吸引面试官的好奇心的!
同时,了解公司文化有利于你选择凸显面试官欣赏的品质。
比如如果一家公司鼓励简单直接,那么你在面试中的表达可以直接犀利、直戳要害;如果一家公司鼓励团结和谐,那么你在面试中的表达方式就要适当柔和一些。
当然这里澄清一下,并不是让你“演戏”,而是选择性表现自己不同的侧面。
做完对于行业、公司的功课之后,还差一步,你的定制化自我介绍就大功告成啦!
最后一步就是根据JD,也就是岗位描述,来分析岗位对于胜任力的要求。
因此,你的简单自我介绍可以这样说:
面试官你好,非常荣幸能够来到….公司面试…岗位。
…公司是目前…行业备受关注的一家公司。我本人非常看好…行业,因为…(谈一谈你对于行业的理解)。
在看好行业的前提下,我也希望选择一家有前景的公司服务,其中我觉得我和公司匹配的点是…我也留意了贵公司的竞品,我认为我们的优势和机会是…
针对我要面试的具体岗位…我分析下来需要如下能力…针对这些能力,我过往工作中与之匹配的工作成果是…
2、准备几个能够证明你工作能力的“英雄故事”
如果把面试比写文章,光有思路还不够,如果只有思路会很像空讲道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些素材,来证明我们的观点。
比如我说:“面试前做好准备非常非常重要。”这就是一个观点。
如果我要让这个观点可信,我就需要用一些数据或者真实案例来支撑。
因此,在面试过程中,当你要证明你的任何能力优势,都需要准备相应的“英雄故事”。
不过,因为通常一个“英雄故事”都是需要很多能力综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理想结果的,所以同样一个故事,可以解读的能力项是有很多个的。
因此,时间有限的话,建议准备3个左右在职场不同阶段的,最成功的“英雄故事”基本就够用了。
面对同样的故事素材,表达高手和常规选手的呈现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
这里分享一个最最常见的表达模型:STAR法则。
STAR法则告诉我们,一个好故事需要有一个好结构。
在讲述成功故事的时候,先交代任务背景,把面试官拉到故事的起点。再点明任务目标,突出挑战性。
接着说明你的行动步骤,行动步骤要详略得当,充分调动面试官的好奇心;最后清晰交代结果,方法可参考写简历提到的原则。
STAR模型是面试中最实用的结构化框架。但是当我面试的时候,如果对方使用了STAR模型的结构,我只会给他打70分。
那我会给到90分的回答模型是怎样的呢?
我会希望在STAR模型的后面,再加上一个L,这个L指的就是learning,你可以记忆为STARL。
作为面试官,我非常想要知道,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你的总结和收获是什么。
你用STAR法则的结构,是在告诉面试官,你是一个总是能够在困境中打败问题这个怪兽的英雄;当你加上Learning,意味着你也知道如何帮助团队中的他人成为英雄。
3、准备一份面试官关注重点清单
详细经过之前的内容,大家也发现了,面试是一个从众多信息中挑选、加工、呈现的过程。
我们挑选信息的原则,就是看面试官关注点是什么。面试官关注点就像是一个筛子,帮我们捞出最值得展现的信息。
因此,在任何一场面试之前,都可以花几分钟列一下面试官的关注点。
如何判断面试官的关注点呢?主要看这个面试官的岗位和职责。
一般在接到HR面试通知的时候,可以询问一下HR,面试的大致流程是什么,有几轮,每一轮的面试官大致岗位性质是什么。
这个不是秘密,通常HR会说的,而且也给HR留下了一个考虑周全的好印象。
通常的面试都要经历HR面、主管面、专家面、高管或者创始人面。
根据公司大小,可能会有不同。不过基本思路是一样的,只要抓住了面试官的关注点,哪怕10轮面试也不用担心。
HR主要关注的是候选人的综合能力以及和岗位的匹配度,因此有一个积极有能量的状态是最重要的。
主管因为未来基本会和候选人共事,因此最关注候选人具体的能力以及沟通契合度。
主管可能会给你一些场景题,问你具体的场景你会如何解决。这个时候切忌宽泛回答,最好可以举一个过去你处理过类似场景的例子来回应。
作为你的直系leader,未来会有大量给你“派活儿”的场景,如果你在面试中表现出对于压力的排斥、对于他人的吐槽,都是大大扣分的。
如果你的岗位是专家岗,有可能会有一位相对高级的专家来面试你。
专家面试官通常关注的专业方面的能力,甚至面试中会出现大量其他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每次路过技术部门的面试,都会听到我没听过的术语)
专家面通常比较直接,就是看你的专业功底,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吹牛,因为道行比你高的专家很快就能识别出你的专业水平。
在一些创业公司,你可能还会进入到高管或者创始人轮面试。
在这轮面试中,面试官更看重的,是你的整个人的认知、格局和视野,所以可能会问到一些比较大的问题,或者看似和工作无关的话题。
因此,更重要的是展现自己的全局思维和看问题的视角,回答问题尽可能不要散点,而是要有自己的切入点和逻辑线,层层递进。
可以大胆地把你的理想、职业规划和面试官交流,让面试官看到你是一个对于自己有要求的人、一个持续快速成长的人。
当然,你可以可以结合我们之前提到的了解行业、公司、岗位当中的信息,细化面试官的关注点。
这样你就可以在回答每一个面试问题的时候,凭借关注点这个筛子,捞出最有价值的素材。
写在最后
不知不觉文章又写到了五千字,其实每个点展开,都有很多工具和模型,希望之后抽空陆续写给大家。
还记得我在文章前半部分提到,我一定会问候选人的一个问题:“在接到面试通知到来面试的这段时间,你都做了哪些准备?”
为什么我一定会问这个问题呢?
因为这最能够凸显,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一个人的工作习惯。
我经常遇到候选人生声称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主动自主的人,但是在面试之前完全不做准备。
这两年,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把事情做成并不难,在该用力的点上下足功夫,在每个小环节中都不糊弄,总是能很顺利地拿到比之前想象更好的结果。
工作中,最怕的就是碰运气;面试中,最怕的就是试试看。
只有拼尽全力后,才能踏实地说一句: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