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LEGO-LOAM 扩展以及深度解析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SC-LEGO-LOAM 扩展以及深度解析

前言


本作者在16年大学开始接触ROS后,逐步向着机器人建图导航方面扩展,尤其是对激光雷达方向比较感兴趣,目前打算针对近阶段的SC-LEGO-LOAM进行分析讲述。从ScanContext和Lego LOAM两个部分进行分析阐述。一方面也是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他人一起熟悉这篇20年的经典文章。


LOAM系列发展


LOAM


LOAM作为该系列的鼻祖,在前几年kitti数据集中常年霸占榜首,文中的作者所写的代码由于可读性不高,所以有很多人对代码进行了重构。


20210525195632918.png20210526103849648.png


论文中作者目标是使用一个三维空间中运动的多线激光雷达来实现激光里程计+建图的功能。为了可以同时获得低漂移和低复杂度,并且不需要高精度的测距和惯性测量。本文的核心思想是将定位和建图的分割,通过两个算法:一个是执行高频率的里程计但是低精度的运动估计(定位),另一个算法在比定位低一个数量级的频率执行匹配和注册点云信息(建图和校正里程计)。


第一个算法为了保证高频率,文中使用scan-to-scan匹配,利用前后两帧的位姿信息来实现粗略的位姿估计(当中包含有:特征点提取【按线束分割→ \rightarrow→ 计算曲率 → \rightarrow→ 删除异常点 → \rightarrow→按曲率大小筛选特征点】 ⇒ \Rightarrow⇒ 帧间匹配【投影到上一时刻,并计算损失函数】 ⇒ \Rightarrow⇒迭代优化【利用LM来实现位姿的迭代优化,并估算出这一帧数据中的点和上一帧数据中点的对应关系】)。


第二个算法为了保证高精度,则是使用了map-to-map的匹配。其优点是精度高,误差累计小;缺点就是计算量大,实时性压力大。当我们在第一步有了里程计校正后的点云数据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做一个map-to-map的匹配了。但是map-to-map存在计算量大的问题,因此 我们可以让其执行的频率降低。这样的高低频率结合就保证了计算量的同时又兼具了精度。


值得注意的是LOAM仅仅是一个激光里程计算法,没有闭环检测,也就没有加入图优化框架。只是将SLAM问题分为两个算法并行运行:一个odometry算法,10Hz;另一个mapping算法,1Hz,最终将两者输出的pose做整合,实现10Hz的位姿实时输出。两个算法都是使用点云中提取出尖锐的边点和平整的面点作为特征点,然后进行特征点匹配,来估计lidar的位姿以及对位姿进行fine tune。


20210525195757848.png20210526105126256.png


A-LOAM


A-LOAM相较于LOAM而言舍去了IMU对信息修正的接口,同时A-LOAM使用了Ceres库完成了LM优化和雅克比矩阵的正逆解。A-LOAM可读性更高,便于上手。简而言之,A-LOAM就是LOAM的清晰简化,版本。


A-LOAM的代码清晰度确实很高,整理的非常简洁,主要是使用了Ceres函数库代替了张继手推的ICP优化求解部分(用Ceres的自动求导,代替了手推的解析求导,效率会低一些)。整个代码目录如下:


20210526110233578.png202004231640366.gif


…详情请参照古月居


SC-LeGO-LOAM算法详解


SC-LeGO-LOAM是在LeGO-LOAM的基础上新增了基于Scan context的回环检测,在回环检测的速度上相较于LeGO-LOAM有了一定的提升。下面我们将会对SC-LeGO-LOAM算法的代码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从代码的launch文件开始入手进行分析,README文件中提示,我们需要从run.launch文件入手。


<launch>
  ........
    <node pkg="lego_loam" type="imageProjection" name="imageProjection" output="screen"/>
    <node pkg="lego_loam" type="featureAssociation" name="featureAssociation" output="screen"/>
    <node pkg="lego_loam" type="mapOptmization" name="mapOptmization" output="screen"/>
    <node pkg="lego_loam" type="transformFusion" name="transformFusion" output="screen"/>
</launch>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launch文件中主要依赖四个node,其中最后一个node主要输出了一些数据坐标系的转换,对文章的理解影响不会很大,主要功能的是由前面3个node来实现的,而且是存在数据流的依次传递和处理。


imageProjection.cpp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imageProjection这一个node节点,这个部分主要是对激光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激光雷达数据获取、点云数据分割、点云类别标注、数据发布。

该文件中订阅了激光雷达发布的数据,并发布了多个分类点云结果,初始化lego_loam::ImageProjection构造函数中,nodehandle使用~来表示在默认空间中。

    ImageProjection::ImageProjection() : nh("~") {
        // init params
        InitParams();
        // subscriber
        subLaserCloud = nh.subscribe<sensor_msgs::PointCloud2>(pointCloudTopic.c_str(), 1,
                                                               &ImageProjection::cloudHandler, this);
        // publisher
        pubFullCloud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full_cloud_projected", 1);
        pubFullInfoCloud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full_cloud_info", 1);
        pubGroundCloud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ground_cloud", 1);
        pubSegmentedCloud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segmented_cloud", 1);
        pubSegmentedCloudPure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segmented_cloud_pure", 1);
        pubSegmentedCloudInfo = nh.advertise<cloud_msgs::cloud_info>("/segmented_cloud_info", 1);
        pubOutlierCloud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outlier_cloud", 1);  // 离群点或异常点
        nanPoint.x = std::numeric_limits<float>::quiet_NaN();
        nanPoint.y = std::numeric_limits<float>::quiet_NaN();
        nanPoint.z = std::numeric_limits<float>::quiet_NaN();
        nanPoint.intensity = -1;
        allocateMemory();
        resetParameters();
    }


在构造函数中除了使用allocateMemory对点云进行reset、resize、assign等重置、赋值等操作以外。主要的函数是ImageProjection::cloudHandler,该函数内部清晰记录了激光雷达数据流的走向


////

    void ImageProjection::cloudHandler(const sensor_msgs::PointCloud2ConstPtr &laserCloudMsg) {
        // 1. Convert ros message to pcl point cloud
        copyPointCloud(laserCloudMsg);
        // 2. Start and end angle of a scan
        findStartEndAngle();
        // 3. Range image projection
        projectPointCloud();
        // 4. Mark ground points
        groundRemoval();
        // 5. Point cloud segmentation
        cloudSegmentation();
        // 6. Publish all clouds
        publishCloud();
        // 7. Reset parameters for next iteration
        resetParameters();
    }


该回调函数调用了七个函数,完成了对单帧激光雷达数据的处理。下面我们对该流程进行梳理,并详细介绍地面分割方法。


featureAssociation.cpp


其次featureAssociation这一个node节点,主要是特征提取。代码中先初始化了lego_loam::FeatureAssociation,用来订阅了上一节点发出来的分割出来的点云,点云的属性,外点以及IMU消息,并设置了回调函数。其中IMU消息的订阅函数较为复杂,它从IMU数据中提取出姿态,角速度和线加速度,其中姿态用来消除重力对线加速度的影响。然后函数FeatureAssociation::AccumulateIMUShiftAndRotation用来做积分,包括根据姿态,将加速度往世界坐标系下进行投影。再根据匀加速度运动模型积分得到速度和位移,同时,对角速度也进行了积分。


void FeatureAssociation::imuHandler(const sensor_msgs::Imu::ConstPtr &imuIn) {
        double roll, pitch, yaw;
        tf::Quaternion orientation;
        tf::quaternionMsgToTF(imuIn->orientation, orientation);
        tf::Matrix3x3(orientation).getRPY(roll, pitch, yaw);
        // 对加速度进行坐标变换
        // 进行加速度坐标交换时将重力加速度去除,然后再进行xxx到zzz,yyy到xxx,zzz到yyy的变换。
        // 去除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时,需要把重力加速度分解到三个坐标轴上,然后分别去除他们分量的影响,在去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减号(默认右手坐标系的旋转方向来看)。
        // 在上面示意图中,可以简单理解为红色箭头实线分解到红色箭头虚线上(根据pitchpitchpitch进行分解),然后再按找rollrollroll角进行分解。
        //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ykxwyc/article/details/98317544
        float accX = imuIn->linear_acceleration.y - sin(roll) * cos(pitch) * 9.81;
        float accY = imuIn->linear_acceleration.z - cos(roll) * cos(pitch) * 9.81;
        float accZ = imuIn->linear_acceleration.x + sin(pitch) * 9.81;
        imuPointerLast = (imuPointerLast + 1) % imuQueLength;
        // 将欧拉角,加速度,速度保存到循环队列中
        imuTime[imuPointerLast] = imuIn->header.stamp.toSec();
        imuRoll[imuPointerLast] = roll;
        imuPitch[imuPointerLast] = pitch;
        imuYaw[imuPointerLast] = yaw;
        imuAccX[imuPointerLast] = accX;
        imuAccY[imuPointerLast] = accY;
        imuAccZ[imuPointerLast] = accZ;
        imuAngularVeloX[imuPointerLast] = imuIn->angular_velocity.x;
        imuAngularVeloY[imuPointerLast] = imuIn->angular_velocity.y;
        imuAngularVeloZ[imuPointerLast] = imuIn->angular_velocity.z;
        // 积分计算得到位移
        AccumulateIMUShiftAndRotation();
    }


上面的回调函数仅仅是考虑该如何读取数据,而未涉及点云该如何处理,也没有说怎么与IMU数据做融合。由于代码太多而且很多都是纯粹的数学推导计算,为此我们选取runFeatureAssociation中的一些重要的思想来详写。


/

//  主程序入口
    void FeatureAssociation::runFeatureAssociation() {
        // 有新数据进来才执行
        if (newSegmentedCloud && newSegmentedCloudInfo && newOutlierCloud &&
            std::abs(timeNewSegmentedCloudInfo - timeNewSegmentedCloud) < 0.05 &&
            std::abs(timeNewOutlierCloud - timeNewSegmentedCloud) < 0.05) {
            newSegmentedCloud = false;
            newSegmentedCloudInfo = false;
            newOutlierCloud = false;
        } else {
            return;
        }
        /**
            1. Feature Extraction
        */
        adjustDistortion();  //  imu去畸变
        calculateSmoothness(); //  计算光滑性
        markOccludedPoints();  // 距离较大或者距离变动较大的点标记
        extractFeatures();  //  特征提取(未看懂)
        publishCloud(); // cloud for visualization
        /**
        2. Feature Association
        */
        if (!systemInitedLM) {
            checkSystemInitialization();
            return;
        }
        updateInitialGuess();  //  更新初始位姿
        //  一个是找特征平面,通过面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出变换矩阵。
        // 另一个部分是通过角、边特征的匹配,计算变换矩阵。
        updateTransformation();
        integrateTransformation();  //  计算旋转角的累积变化量。
        publishOdometry();
        publishCloudsLast(); // cloud to mapOptimization
    }


…详情请参照古月居


20210527132432246.png


到这里对SC-LeGO-LOAM的所有流程已经理清楚,同时这部分代码可以在我个人的Github项目中看到,如果各位感兴趣的可以下载测试学习。

相关文章
|
22天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2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 代理模式 • 适配器模式 • 装饰者模式 • 桥接模式 • 外观模式 • 组合模式 • 享元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2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4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人工智能
深度解析Unity游戏开发:从零构建可扩展与可维护的游戏架构,让你的游戏项目在模块化设计、脚本对象运用及状态模式处理中焕发新生,实现高效迭代与团队协作的完美平衡之路
【9月更文挑战第1天】游戏开发中的架构设计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良好的架构能提升开发效率并确保项目的长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在使用Unity引擎时,合理的架构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在Unity中实现可扩展且易维护的游戏架构,包括模块化设计、使用脚本对象管理数据、应用设计模式(如状态模式)及采用MVC/MVVM架构模式。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开发效率和游戏质量。例如,模块化设计将游戏拆分为独立模块。
251 3
|
4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算法
PHP中的设计模式:策略模式的深入解析与应用在软件开发的浩瀚海洋中,PHP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功能吸引了无数开发者。作为一门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PHP不仅拥有丰富的内置函数和扩展库,还支持面向对象编程(OOP),为开发者提供了灵活而强大的工具集。在PHP的众多特性中,设计模式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如同精雕细琢的宝石,镶嵌在代码的肌理之中,让程序更加优雅、高效且易于维护。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PHP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种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PHP中的策略模式,从定义到实现,再到应用场景,全面剖析其在PHP编程中的应用价值。策略模式作为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允许在运行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算法或行为,极大地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通过实例分析,本文将展示如何在PHP项目中有效利用策略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升代码质量。
|
4月前
crash扩展 —— trace解析
crash扩展 —— trace解析
|
5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深入解析 MySQL 中的扩展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
97 0
|
6月前
|
域名解析 安全 物联网
阿里云EMAS HTTPDNS 扩展全球服务节点:提升解析安全性与网络覆盖
阿里云EMAS HTTPDNS新增国内西南、华南及国际欧洲、美东服务节点,提升了全球覆盖能力与性能。作为高效域名解析服务,EMAS HTTPDNS针对互联网、汽车、物流、IOT等行业提供支持,解决了传统解析易遭劫持等问题。新增节点优化了就近调度功能,显著缩短响应时间并增强了服务稳定性和连续性,尤其为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次扩展展现了阿里云对服务质量的持续追求和全球市场布局的战略思考。
|
5月前
|
域名解析 编解码 负载均衡
【域名解析DNS专栏】域名解析中的EDNS扩展:提升DNS协议灵活性
在互联网中,DNS作为连接用户与网络资源的关键桥梁,其传统协议在面对复杂网络环境时显现出局限性。EDNS(扩展机制)应运而生,通过在DNS请求和响应中添加额外选项和字段,提升了DNS的功能和灵活性。EDNS不仅提高了查询效率和支持更大范围的数据类型,还能增强安全性并通过负载均衡提升系统稳定性。例如,允许指定更大的UDP数据包大小以减少分片和重传,支持DNSSEC加强安全性验证,以及通过Python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在DNS查询中使用EDNS选项。随着技术发展,EDNS将在域名解析领域扮演更重要角色。
238 0
|
6月前
|
负载均衡 Java 微服务
Java中的可扩展微服务架构设计案例解析
Java中的可扩展微服务架构设计案例解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