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LEGO-LOAM 扩展以及深度解析

简介: SC-LEGO-LOAM 扩展以及深度解析

前言


本作者在16年大学开始接触ROS后,逐步向着机器人建图导航方面扩展,尤其是对激光雷达方向比较感兴趣,目前打算针对近阶段的SC-LEGO-LOAM进行分析讲述。从ScanContext和Lego LOAM两个部分进行分析阐述。一方面也是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他人一起熟悉这篇20年的经典文章。


LOAM系列发展


LOAM


LOAM作为该系列的鼻祖,在前几年kitti数据集中常年霸占榜首,文中的作者所写的代码由于可读性不高,所以有很多人对代码进行了重构。


20210525195632918.png20210526103849648.png


论文中作者目标是使用一个三维空间中运动的多线激光雷达来实现激光里程计+建图的功能。为了可以同时获得低漂移和低复杂度,并且不需要高精度的测距和惯性测量。本文的核心思想是将定位和建图的分割,通过两个算法:一个是执行高频率的里程计但是低精度的运动估计(定位),另一个算法在比定位低一个数量级的频率执行匹配和注册点云信息(建图和校正里程计)。


第一个算法为了保证高频率,文中使用scan-to-scan匹配,利用前后两帧的位姿信息来实现粗略的位姿估计(当中包含有:特征点提取【按线束分割→ \rightarrow→ 计算曲率 → \rightarrow→ 删除异常点 → \rightarrow→按曲率大小筛选特征点】 ⇒ \Rightarrow⇒ 帧间匹配【投影到上一时刻,并计算损失函数】 ⇒ \Rightarrow⇒迭代优化【利用LM来实现位姿的迭代优化,并估算出这一帧数据中的点和上一帧数据中点的对应关系】)。


第二个算法为了保证高精度,则是使用了map-to-map的匹配。其优点是精度高,误差累计小;缺点就是计算量大,实时性压力大。当我们在第一步有了里程计校正后的点云数据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做一个map-to-map的匹配了。但是map-to-map存在计算量大的问题,因此 我们可以让其执行的频率降低。这样的高低频率结合就保证了计算量的同时又兼具了精度。


值得注意的是LOAM仅仅是一个激光里程计算法,没有闭环检测,也就没有加入图优化框架。只是将SLAM问题分为两个算法并行运行:一个odometry算法,10Hz;另一个mapping算法,1Hz,最终将两者输出的pose做整合,实现10Hz的位姿实时输出。两个算法都是使用点云中提取出尖锐的边点和平整的面点作为特征点,然后进行特征点匹配,来估计lidar的位姿以及对位姿进行fine tune。


20210525195757848.png20210526105126256.png


A-LOAM


A-LOAM相较于LOAM而言舍去了IMU对信息修正的接口,同时A-LOAM使用了Ceres库完成了LM优化和雅克比矩阵的正逆解。A-LOAM可读性更高,便于上手。简而言之,A-LOAM就是LOAM的清晰简化,版本。


A-LOAM的代码清晰度确实很高,整理的非常简洁,主要是使用了Ceres函数库代替了张继手推的ICP优化求解部分(用Ceres的自动求导,代替了手推的解析求导,效率会低一些)。整个代码目录如下:


20210526110233578.png202004231640366.gif


…详情请参照古月居


SC-LeGO-LOAM算法详解


SC-LeGO-LOAM是在LeGO-LOAM的基础上新增了基于Scan context的回环检测,在回环检测的速度上相较于LeGO-LOAM有了一定的提升。下面我们将会对SC-LeGO-LOAM算法的代码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从代码的launch文件开始入手进行分析,README文件中提示,我们需要从run.launch文件入手。


<launch>
  ........
    <node pkg="lego_loam" type="imageProjection" name="imageProjection" output="screen"/>
    <node pkg="lego_loam" type="featureAssociation" name="featureAssociation" output="screen"/>
    <node pkg="lego_loam" type="mapOptmization" name="mapOptmization" output="screen"/>
    <node pkg="lego_loam" type="transformFusion" name="transformFusion" output="screen"/>
</launch>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launch文件中主要依赖四个node,其中最后一个node主要输出了一些数据坐标系的转换,对文章的理解影响不会很大,主要功能的是由前面3个node来实现的,而且是存在数据流的依次传递和处理。


imageProjection.cpp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imageProjection这一个node节点,这个部分主要是对激光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激光雷达数据获取、点云数据分割、点云类别标注、数据发布。

该文件中订阅了激光雷达发布的数据,并发布了多个分类点云结果,初始化lego_loam::ImageProjection构造函数中,nodehandle使用~来表示在默认空间中。

    ImageProjection::ImageProjection() : nh("~") {
        // init params
        InitParams();
        // subscriber
        subLaserCloud = nh.subscribe<sensor_msgs::PointCloud2>(pointCloudTopic.c_str(), 1,
                                                               &ImageProjection::cloudHandler, this);
        // publisher
        pubFullCloud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full_cloud_projected", 1);
        pubFullInfoCloud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full_cloud_info", 1);
        pubGroundCloud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ground_cloud", 1);
        pubSegmentedCloud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segmented_cloud", 1);
        pubSegmentedCloudPure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segmented_cloud_pure", 1);
        pubSegmentedCloudInfo = nh.advertise<cloud_msgs::cloud_info>("/segmented_cloud_info", 1);
        pubOutlierCloud = nh.advertise<sensor_msgs::PointCloud2>("/outlier_cloud", 1);  // 离群点或异常点
        nanPoint.x = std::numeric_limits<float>::quiet_NaN();
        nanPoint.y = std::numeric_limits<float>::quiet_NaN();
        nanPoint.z = std::numeric_limits<float>::quiet_NaN();
        nanPoint.intensity = -1;
        allocateMemory();
        resetParameters();
    }


在构造函数中除了使用allocateMemory对点云进行reset、resize、assign等重置、赋值等操作以外。主要的函数是ImageProjection::cloudHandler,该函数内部清晰记录了激光雷达数据流的走向


////

    void ImageProjection::cloudHandler(const sensor_msgs::PointCloud2ConstPtr &laserCloudMsg) {
        // 1. Convert ros message to pcl point cloud
        copyPointCloud(laserCloudMsg);
        // 2. Start and end angle of a scan
        findStartEndAngle();
        // 3. Range image projection
        projectPointCloud();
        // 4. Mark ground points
        groundRemoval();
        // 5. Point cloud segmentation
        cloudSegmentation();
        // 6. Publish all clouds
        publishCloud();
        // 7. Reset parameters for next iteration
        resetParameters();
    }


该回调函数调用了七个函数,完成了对单帧激光雷达数据的处理。下面我们对该流程进行梳理,并详细介绍地面分割方法。


featureAssociation.cpp


其次featureAssociation这一个node节点,主要是特征提取。代码中先初始化了lego_loam::FeatureAssociation,用来订阅了上一节点发出来的分割出来的点云,点云的属性,外点以及IMU消息,并设置了回调函数。其中IMU消息的订阅函数较为复杂,它从IMU数据中提取出姿态,角速度和线加速度,其中姿态用来消除重力对线加速度的影响。然后函数FeatureAssociation::AccumulateIMUShiftAndRotation用来做积分,包括根据姿态,将加速度往世界坐标系下进行投影。再根据匀加速度运动模型积分得到速度和位移,同时,对角速度也进行了积分。


void FeatureAssociation::imuHandler(const sensor_msgs::Imu::ConstPtr &imuIn) {
        double roll, pitch, yaw;
        tf::Quaternion orientation;
        tf::quaternionMsgToTF(imuIn->orientation, orientation);
        tf::Matrix3x3(orientation).getRPY(roll, pitch, yaw);
        // 对加速度进行坐标变换
        // 进行加速度坐标交换时将重力加速度去除,然后再进行xxx到zzz,yyy到xxx,zzz到yyy的变换。
        // 去除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时,需要把重力加速度分解到三个坐标轴上,然后分别去除他们分量的影响,在去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减号(默认右手坐标系的旋转方向来看)。
        // 在上面示意图中,可以简单理解为红色箭头实线分解到红色箭头虚线上(根据pitchpitchpitch进行分解),然后再按找rollrollroll角进行分解。
        //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ykxwyc/article/details/98317544
        float accX = imuIn->linear_acceleration.y - sin(roll) * cos(pitch) * 9.81;
        float accY = imuIn->linear_acceleration.z - cos(roll) * cos(pitch) * 9.81;
        float accZ = imuIn->linear_acceleration.x + sin(pitch) * 9.81;
        imuPointerLast = (imuPointerLast + 1) % imuQueLength;
        // 将欧拉角,加速度,速度保存到循环队列中
        imuTime[imuPointerLast] = imuIn->header.stamp.toSec();
        imuRoll[imuPointerLast] = roll;
        imuPitch[imuPointerLast] = pitch;
        imuYaw[imuPointerLast] = yaw;
        imuAccX[imuPointerLast] = accX;
        imuAccY[imuPointerLast] = accY;
        imuAccZ[imuPointerLast] = accZ;
        imuAngularVeloX[imuPointerLast] = imuIn->angular_velocity.x;
        imuAngularVeloY[imuPointerLast] = imuIn->angular_velocity.y;
        imuAngularVeloZ[imuPointerLast] = imuIn->angular_velocity.z;
        // 积分计算得到位移
        AccumulateIMUShiftAndRotation();
    }


上面的回调函数仅仅是考虑该如何读取数据,而未涉及点云该如何处理,也没有说怎么与IMU数据做融合。由于代码太多而且很多都是纯粹的数学推导计算,为此我们选取runFeatureAssociation中的一些重要的思想来详写。


/

//  主程序入口
    void FeatureAssociation::runFeatureAssociation() {
        // 有新数据进来才执行
        if (newSegmentedCloud && newSegmentedCloudInfo && newOutlierCloud &&
            std::abs(timeNewSegmentedCloudInfo - timeNewSegmentedCloud) < 0.05 &&
            std::abs(timeNewOutlierCloud - timeNewSegmentedCloud) < 0.05) {
            newSegmentedCloud = false;
            newSegmentedCloudInfo = false;
            newOutlierCloud = false;
        } else {
            return;
        }
        /**
            1. Feature Extraction
        */
        adjustDistortion();  //  imu去畸变
        calculateSmoothness(); //  计算光滑性
        markOccludedPoints();  // 距离较大或者距离变动较大的点标记
        extractFeatures();  //  特征提取(未看懂)
        publishCloud(); // cloud for visualization
        /**
        2. Feature Association
        */
        if (!systemInitedLM) {
            checkSystemInitialization();
            return;
        }
        updateInitialGuess();  //  更新初始位姿
        //  一个是找特征平面,通过面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出变换矩阵。
        // 另一个部分是通过角、边特征的匹配,计算变换矩阵。
        updateTransformation();
        integrateTransformation();  //  计算旋转角的累积变化量。
        publishOdometry();
        publishCloudsLast(); // cloud to mapOptimization
    }


…详情请参照古月居


20210527132432246.png


到这里对SC-LeGO-LOAM的所有流程已经理清楚,同时这部分代码可以在我个人的Github项目中看到,如果各位感兴趣的可以下载测试学习。

相关文章
|
7月前
|
XML JavaScript 安全
XML( 可扩展编辑语言 ) —— DOM解析
XML( 可扩展编辑语言 ) —— DOM解析
52 2
|
3月前
|
缓存 Dubbo Java
Dubbo 第三节_ Dubbo的可扩展机制SPI源码解析
Dubbo会对DubboProtocol对象进⾏依赖注⼊(也就是⾃动给属性赋值,属性的类型为⼀个接⼝,记为A接⼝),这个时候,对于Dubbo来说它并不知道该给这个属性赋什么值,换句话说,Dubbo并不知道在进⾏依赖注⼊时该找⼀个什么的的扩展点对象给这个属性,这时就会预先赋值⼀个A接⼝的⾃适应扩展点实例,也就是A接⼝的⼀个代理对象。在调⽤getExtension去获取⼀个扩展点实例后,会对实例进⾏缓存,下次再获取同样名字的扩展点实例时就会从缓存中拿了。Protocol是⼀个接。但是,不是只要在⽅法上加了。
|
4月前
|
设计模式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组合模式与迭代器模式的结合应用:构建灵活可扩展的对象结构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组合模式与迭代器模式的结合应用:构建灵活可扩展的对象结构
|
2月前
|
XML 缓存 Dubbo
Dubbo的魔法之门:深入解析SPI扩展机制【八】
Dubbo的魔法之门:深入解析SPI扩展机制【八】
30 0
|
3月前
|
开发框架 .NET C#
C# 10.0中的扩展属性与模式匹配:深入解析
【1月更文挑战第20天】C# 10.0引入了众多新特性,其中扩展属性与模式匹配的结合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强大、更灵活的类型检查和代码分支能力。通过这一特性,开发者可以在不修改原始类的情况下,为其添加新的行为,并在模式匹配中利用这些扩展属性进行更精细的控制。本文将详细探讨C# 10.0中扩展属性与模式匹配的工作原理、使用场景以及最佳实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新功能。
|
4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迭代器模式进阶篇:探索变体与扩展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迭代器模式进阶篇:探索变体与扩展
|
4月前
|
设计模式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组合模式与装饰器模式的结合:实现动态功能扩展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组合模式与装饰器模式的结合:实现动态功能扩展
|
4月前
|
设计模式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装饰器模式的高级应用:打造灵活可扩展的通知系统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装饰器模式的高级应用:打造灵活可扩展的通知系统
|
6月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安全
TypeScript 通过类型系统来扩展 JavaScript,具体应用案例解析
TypeScript 通过类型系统来扩展 JavaScript,具体应用案例解析
|
6月前
|
存储 Dubbo Java
Dubbo第三讲:Dubbo的可扩展机制SPI源码解析
Dubbo第三讲:Dubbo的可扩展机制SPI源码解析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