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afety Authority,下称NHTSA)公布了苹果公司提交的关于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的反馈信。
这封信意味着,这一始终对自己的自动驾驶计划讳莫如深的科技巨头,首次官方确认了其在自动驾驶汽车上正有所动作。
信中,苹果公司称其“在机器学习和自动化方面投资巨大”,已经进军自动系统,尤其是自动交通系统。苹果还提到,“我们想要和NHTSA合作,帮助工业界定义最好的实践政策”,希望探讨伦理相关问题,并与其他相关公司共享相关数据。
而当苹果公司的业务从高科技消费品向更广大的领域如医疗保健和交通扩展时,其也将面临更多挑战:包括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矛盾、以及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政府规则制定者。
*大数据文摘后台回复“Titan“下载苹果公司提交的关于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的反馈信全文
◆ ◆ ◆
苹果的“造车”之路
苹果公司在自动驾驶汽车的相关计划上一直讳莫如深。这一名为Titan的“造车”项目起于两年前,苹果为此投入了不少资源,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取得太多的进展。
14年年底,外媒报道,苹果在硅谷的基地附近建立了“秘密实验室”,定期与相关专家碰头,疑似进军自动驾驶领域。 15年2月,苹果开始雇佣自动驾驶和汽车设计方面的相关专家,并调出了之前iPhone研发团队的几十位苹果职工,进行相关研究。
而今年9月,在其他科技巨头不遗余力地向自动驾驶领域进军时,苹果公司在重新考虑造车计划,关闭部了分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并裁撤了几十名员工,有可能从硬件研发转向软件层面。
9月份苹果造车计划从硬件到软件的转变释放了“遇到困难”的最新信号。而这次裁员是“重启”名为Titan的汽车项目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在11月22日写给美国交通监管机构的信里,苹果的产品品质部主任史蒂夫•肯纳暗示,苹果的重心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控制软件。他说,公司“在机器学习和自动化方面投资巨大”。“苹果公司使用机器学习来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加智能化、创意化和个性化。”
◆ ◆ ◆
希望参与NHTSA规则制定,共享数据
苹果公司提交的关于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的反馈信(部分)
苹果公司这封信是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收到的1100多封信之一,回应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新规则。其他信件提交者包括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比如通用),以及硅谷正在进入这一领域的公司(如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
苹果在信中提到各公司应共享事故类、及未遂事故数据,进而为整个行业争取更全面的数据集,但应在不损害隐私权的前提下进行。
“自动驾驶汽车将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相关公司需要考虑在更广泛的角度考虑相关伦理问题:包括隐私权、自动驾驶系统的如何决策、以及如何影响相关职业和公共空间。”
这封公布于上周五的信,作为苹果向汽车产业进军的第一份公开声明,标志着该计划结束保密状态。苹果的发言人汤姆•纽迈说,因为该公司在自动化和机器学习(也是一种软件)方面已经做出的投资,公司向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提出了一些评论, “我们想要和NHTSA合作,帮助工业界定义最好的实践。”
对软件的强调,与过去一年里,多份报告指出苹果在汽车方面的重心从建造汽车转向设计自动驾驶软件一致。去年夏天,苹果公司取消了若干汽车制造项目的职位,而增加了软件背景的员工。
这封信也显示了苹果在自动驾驶汽车上的野心超越了美国。肯纳先生鼓励NHTSA与国际机构如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及其他机构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和谐方案”。
◆ ◆ ◆
“造车”计划困难重重,或激发与传统汽车制造商矛盾
这封信揭示了未来苹果和传统汽车制造商可能存在的潜在矛盾。
苹果说它支持NHTSA共享交通事故和未遂事故数据的计划,以改进自动驾驶软件。正如一个驾驶员的驾驶技能随着驾驶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性能也随着数据的增加而改善。
然而,在给NHTSA的评论中,代表汽车制造商巨头如GM和福特的汽车制造商联盟,质疑了共享数据的可行性,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毫无道理的,在竞争者之间共享数据也是离经叛道的。
理查德•沃莱斯,一位来自密歇根州安娜堡的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说,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相比,苹果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后来者,通过共享数据将得大于失。苹果要求国会和NHTSA修改规则,允许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实施自动驾驶汽车的对比试验,而强制新的进入者如苹果申请免除类似的测试。肯勒先生说,“为了促进公平竞争,新老制造商应该同等对待。”
这封信也显示了,当苹果公司的业务从高科技消费品向更广大的领域如医疗保健和交通扩展时,其将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政府规则制定者。
对苹果和其他的高科技公司而言,想要在这个领域驰骋并不容易。因为他们习惯了快速的转变。
像NHTSA这样的机构行事缓慢,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后视摄像头的授权。想象一下,要改变机动车测试这样深层的东西需要多长时间。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12-06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大数据文摘”,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