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下午,商业新知首次创作者大会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行,这也是我今年参加的首个线下活动。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这场“大会”在一个小会场举行,但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知识服务平台,商业新知还是携手一众嘉宾围绕商业内容创作和运营,贡献了大量有价值的干货信息,赢得了各方好评和赞誉。
这场大会有个圆桌环节,我作为自媒体代表,连同商业新知运营负责人胡婧、多肽链创始人严睿、农业行业观察创始人李剑、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新农委副秘书长袁帅几位同仁,就如何成为优秀的产业观察者进行了讨论。
今天就根据主持人的问题,把我当天的回答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1、好的产业观察者具有哪些特质?
答:产业观察者是一个内容、观点、知识的输出者,既然要输出就一定得首先进行输入。
输入的渠道有很多,包括阅读和思考各种资料和讯息,采访报道行业动态和企业领袖,学习各类先进的知识和技能等等。
观察者三个字的重点是“观察”,现在产业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线上线下的方方面面,我们有机会一定要去实地和一线进行走访观察。比如我这几年重点研究方向是互联网下沉、乡村振兴、直播带货等等,为了研究这些选题,我每年都会抽出两三个月的时间,奔赴山西、河北、陕西等地的广大农村和乡镇地区,走访农民、农业合作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苏宁和京东线下店面、快手主播等等人群和机构,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
后来基于这些走访和观察,我做了包括《老家也有了苏宁易购》《山西吕梁,何以打造中国电商扶贫示范市?》、《丁道师:为什么贫困县更热衷搞电子商务》、《这个县有7万快手主播,副县长带头直播,举办直播培训班 农村电商扶贫打开了门路》、《另一个世界,黄土高原上的O2O》、《在2019中国数字营销发展大会上的分享:下沉市场的“三路”》等等在内的上百篇选题文章,按照平均2000字计算,我已经输出了几十万字的农村互联网发展观察和思考。 再比如去年夏天,我为了观察制造业复苏的情况,于是乎来到湖南开启了制造业走访之旅。为了使获取到的样本更客观、更有代表性,我分别走访了年产值百亿级、十亿级、亿级乃至初创期的一批企业,探寻大中小型企业在非常时期的发展之道。详见《阿里巴巴国际站X湖南制造:打造后疫情时代逆势增长新范本》一文。
2、新手媒体人应该如何快速升级?
答:我觉得新媒体人不要有快速升级的想法,媒体行业本质上还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行业,不管是新媒体还是老媒体。
这几年新媒体行业浮躁之风、快速搞钱、短期成名之风盛行,这些不良风气影响了刚刚入行的新人自媒体。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很年轻的新媒体人,他们通过矩阵做号的手段和分发优化的方式,短期内赚了大钱,积累了大量粉丝和阅读,很是膨胀,忘乎所以。结果没有两年,又看到了炒币的所谓风口,一头扎进去,很快被割了韭菜,之前的荣耀幻影最终都交了学费。
我们纵观各类形态的优秀媒体人,不管是半佛仙人还是六神磊磊,不管是秦朔还是吴晓波,能被业界认可的这些优秀人士无一例外都经历了多年的积累(他们的账号或者ID可能是新的,但积累却是持久的),没有人可以真正意义上“快速升级”。
3、关于商业新知这种平台商业化发展的建议有哪些?
答:商业新知是国内少有的能够分享商业干货、资讯、报告的平台,没有乱七八糟的娱乐八卦内容,这个平台的读者也都是一群愿意思考的商业精英,这也是我坚持在商业新知平台创作的原因所在(2020年,我在商业新知发布了超过230篇原创)。
关于商业新知的商业化步伐,我隐隐有一种不安。因为就我的经历来看,绝大部分的内容平台一旦开启大规模的商业化,往往会为了盈利而增设各类KPI,进而推送一些标题党之类的吸引眼球的内容,获取到用户和流量。比如我经常提到的某头条和某号,现在的内容数量远超早期,但内容质量和早期不可同日而语。
我的朋友,自媒体人蚂蚁虫也有这种担忧,在他看来“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为了追求所谓的爆款,无数‘蹭热度’‘夺眼球’的方法在不断进化,其迭代速度赶超细胞分裂,‘泛娱乐化’成为了最便捷的消磨时间的方式。然而身处喧嚣之中,也会逐渐失去对事物思考的能力。
希望商业新知能够保持初心,不管商业化走到哪一步,都不要忘记来时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