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我自己有学习的心,但总感觉吸收能力太差,没能得到什么反馈,之前二哥专门为我回答过一次问题,所以再次来叨扰二哥,希望能给一些建议。
这是读者星星又一次在微信上咨询我的问题,上次特意为他写的文章叫做《工作半年,就开始迷茫是不是有点早》,时间相隔不久。如果你看过这篇文章的话,一定印象深刻,因为里面满满都是干货。
我这个人呢,没什么优点,能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喜欢乐于助人,并且不求回报(嗯,建议点个赞回报下)。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希望能够帮助迷茫的年轻人走出困境。我年轻的时候就没有遇到一个像自己这么知心的小哥哥,对程序人生进行一些指导,免得走很多冤枉路,浪费不少黄金时间。如果那时候稍微被指导一下,我取得的成绩绝非现在可比!
呵呵,一不小心又想吃后悔药了。
我想要告诉星星的一句名言是:与其在那妄自菲薄,不如趁机敲个 Demo(不好意思,这句名言出自我口)。
拿疫情这段特殊的时期来说吧。我的心态和星星一样,比较浮躁,读书总是看不进去,即便是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面却在想别的事,比如说啥时候疫情才能结束,好带着家人出去放个风。你是不是也浮想联翩过:挨过这段疫情,我一定要把没约的会约了。
这种情况下的吸收能力肯定差啊,你我皆非圣贤嘛。假如拿读书这件事来说的话,怎么才能有效地吸收书中的内容呢?我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再重读一遍,如果还没有记住点东西,就再重读一遍。这个方法有点较真,但真的有效果。
另外,我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读书方法,就是倒着读。比如说之前从第一页读到了第十页,没怎么吸收,那不要担心,从第十页开始往前读,读完第九页读第八页,直到和第一页的内容衔接上。效果真心不错,为了能够和之前的内容衔接上,你就会上心得多,上心了,就容易吸收。
人嘛,从一出生,天赋就是不一样的,吸收知识的能力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如果你不愿意承认这个观点,我也不打算坚持到底。
我上初中那会(乡里),成绩保持得不错,总分一直是年级前四名,但也只有一次第三名,剩余的全部是第四名。奈何我怎么努力,三年下来都没有突破过。
没办法,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吧。
记得上大学那会,刚接触电脑,还比较抗拒(也不知道为什么)。学的是 Java 这门编程语言,简直难得要命,“Hello World”几乎耗了一个星期才勉强在命令行里跑起来。
现在想想,其实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他要求我们用记事本敲代码,然后在 cmd 命令行中运行。这种方法一直被很多人推崇,说什么回归原始,才能记忆深刻,扯淡!
放着好用的集成开发工具 IDE 不让用,简直是扼杀生产力。想一想,一个现代人,放你到原始社会去,没准你活得还不如原始人。
学习方法有问题,自然吸收的就很差劲。
老师当时要求我们读一本“入门”书——大名鼎鼎的《Java 编程思想》。我天呐,厚厚的一本书,读起来晦涩枯燥,根本懂不了所谓的“思想”。小白怎么可能理解动思想,总得有点基础啊。如果要我去推荐的话,必须是《Head First Java》,最起码也得是《Java 核心技术卷 Ⅰ》。读书是一种学习方法,看视频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有时候,看视频远比读书来得效果要好。
当然了,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你总得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要动脑筋去想,别总惦记着别人的“宝贵经验”,要学会在“战斗中学习战斗”。如你所知,我在 2019 年写了一百多篇 Java 方面的原创文章,我的编程水平也得到大幅长进,就好像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输出倒逼输入,真的是蛮不错的学习方法。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错觉,从同学手中好不容易借到的书,总怕到了归期还没有读完,因此读起来不舍昼夜。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到了 deadline 就必须完成,否则就惩罚自己,我就不信吸收能力还差。
卖油翁的故事你应该是知道的,初中课本上的一则文言故事文,其中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学编程也是同样的道理,必须要去敲代码、去实践,毕竟编程也是一门手艺活,敲得多了,就会了。
再说一件悲催的事儿,女儿从幼儿园放假到现在还没有出过门。每次我出去屯粮食的时候,就问她去不去,女儿连忙说:“有病毒,我不去,我要和妈妈在家,爸爸你要记得戴口罩啊。”
我天呐,多么懂事的一个小女娃。宅在家这么多天,女儿也不着急,每天读书、画画、拼图,忙得不亦乐乎。说起拼图,那可真的是越拼越 6,四五十块的拼图对于她来说,已经有点小儿科了,真后悔之前没有多买点。女儿拼图也没什么技巧,但拼得越多就越熟练,在我看来,无非就是“熟能生巧”,练得多了,不会也会了。
所以我劝星星,劝那些觉得自己吸收能力差的人,多花心思找学习的方法,真找不到方法,就多动手去练!别总想着去别人那找捷径,与其幻想,不如现在就去做。
好了亲,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你能看到这里,说明是对生活抱有强烈希望的人,我必须要伸出大拇指为你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