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
机器语言被认为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是指不经翻译即可为机器直接理解和接受的指令代码。计算机只能直接识别机器语言,也就是所谓的0/1代码。
上图是集成电路板里的IC引脚,由于它只有0V和+5V两种电压状态,因此可以通过二进制里的0和1来分别控制这两种电压状态,从而实现对其他部分的控制,最终完成对一些程序的控制。
例如:11110100 ⇀ 代表停机结束
二、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
由于机器语言不易于理解和记忆,所以后来人们发明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指用助记符代替机器指令的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或标号代替指令或操作数的地址。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些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字母,单词来代替一个特定的指令。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很容易去阅读 已经完成的程序或者理解程序正在执行的功能,对现有程序的bug修复以及运营维护都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例如:ADD ⇀ 代表数字逻辑上的加减
三、高级语言(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
碍于特定的汇编语言和特定的机器语言指令集是一一对应的,不同平台之间不可直接移植,人们又发明了可移植的并且类似于人类自然语言的“高级语言”。它能够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能够在不同机器上运行的程序。这样可以免去很多编程的重复过程,提高效率,同时这种语言又要接近于数学语言或人的自然语言。 高级语言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以 1980 年为分界线,前一阶段属于结构化语言或者称为面向过程的语言,后一阶段属于面向对象的语言。
1. 面向过程 (Procedure Oriented) :是一种 以过程为中心 的编程思想。通过一步一步的步骤(依次的调用一个个函数),从而实现解决某个问题,比如C语言。
2. 面向对象 (Object Oriented) :现实世界存在的任何事务都可以称之为对象,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调用这些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Java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