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gmentFault 专访 KnewOne 草稿

简介: 2013 年的 1 月份,李路和几个朋友凑在一起聊天,过程中发现他们几个都很喜欢新奇酷的电子产品,尤其是 Kickstarter 上的一些特别酷的东西,觉得那是属于未来的产品,然后觉得当时国内没有一个专门做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决定自己做一个。这就是 KnewOne 诞生的根源。

2013 年的 1 月份,李路几个朋友凑在一起聊天,过程中发现他们几个都很喜欢新奇酷的电子产品,尤其是 Kickstarter 上的一些特别酷的东西,觉得那是属于未来的产品,然后觉得当时国内没有一个专门做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决定自己做一个。这就是 KnewOne 诞生的根源。


(这里的文字内容来源于李路在 Teahour 的聊天录音

image.png

现在的 KnewOne 已经成长为一个探索分享新奇酷产品的社区。


但其实 KnewOne 已经经历了三次的转型。KnewOne 最初的产品形态是新奇酷产品的导购。在这个产品形态下,KnewOne 团队很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用这种模式,KnewOne 要赚钱是很不容易的,而且用户所购买产品的质量也没有保障,所以很快,KnewOne 进行了第一次的转型。KnewOne 决定自己做一个电商网站,自己开了一个淘宝店,自己进货去卖类似 Jawbone Up 智能手环这样的物品。


在实践自营模式后的两三个月后,KnewOne 团队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很容易就找不到新东西去买了。KnewOne 团队在去深圳寻觅新东西来卖的过程中,发现深圳的创业团队非常的活跃,尤其是硬件方面的团队,有几个团队甚至还联系到 KnewOne,希望 KnewOne 能卖他们的产品。于是 KnewOne 尝试着在东西还没生产出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卖的预售模式,通过预售反馈预售的产品数据给产品生产方。所以 KnewOne 进行了第二次转型,就从一个电商网站转型为一个预售平台。有点类似 Kickstarter,但不做众筹只做预售。但 KnewOne 团队在基本接触过圈子内的人之后,发现那时候团队成型,并且能够从一开始的设计到最后的生产制造,到品质保证,这些环节全都完成,最后令产品成熟生产出来的团队并不多,大概也只有是十个团队左右。在考虑到等待创意团队出产品的时间会比较漫长,然后只是做一个纯粹的渠道帮他们销售,这样 KnewOne 的发展之路是很漫长的。


于是在 2013 年的 6 月份做了第三次转型, KnewOne 尝试着打造一个社区,希望通过 KnewOne 团队做互联网产品和产品推广的能力,让所有的硬件创业者、设计师、程序员还有对硬件感兴趣的人群聚集起来,提供一个社区让他们交流信息,这样用户使用产品后的反馈可以直接传达到创业者手里。以促进更快地生产更好的产品。


KnewOne 的产品迭代模式也颇为有趣。它从最初的想法到产品的上线,也只用了 5 天的时间,他们如此快速地发布第一个版本是为了验证:到底会有多少人喜欢那些新奇酷的东西?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本叫做The Lean Startup的书所提倡的。 Lean Startup 提倡设计一种快速精准的模式测试市场假设,主要依靠顾客的反馈快速研发出更实用的产品。通过频繁与顾客接触,验证自己的市场假设,避免生产出不合市场、无价值的产品,浪费资源。KnewOne 的简约设计、迅速上线、实践验证正是践行了 Lean Startup 的理念,这也是 KnewOne 采用 Rails 的原因


KnewOne 的界面简洁明亮,Logo 很有爱,网站兼容手机平板,尽管网站整体上还比较简单,但产品细节上做得很用心,例如在 KnewOne 的搜索框里输入关键词,搜索结果会实时地在一个小框内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非常的方便和实用。

image.png


KnewOne 是个很酷的产品,SegmentFault 特意访谈 KnewOne CTO 李路,近距离了解一下 KnewOne 团队:


这里是采访提纲:

  1. 能否介绍一下现在 KnewOne 团队的团队人数、团队人员分工情况是如何的?
  2. 能否说说现在 KnewOne 的技术架构是怎样的(KnewOne 网站上有一个使用到的技术列表,但已经是十个月前的了,不是是否有更新)?
  3. 感觉 KnewOne 现在做的事情和豆瓣东西有点像,豆瓣东西上也有不少新奇酷的条目,能否谈谈 KnewOne 和豆瓣东西的不同点、会有那些差异化的地方?
  4. KnewOne 是一个探索分享新奇酷产品的社区,未来 KnewOne 是否会像豆瓣东西那样,提供关注某人,订阅其发布了什么产品、喜欢了什么产品、拥有了什么产品等社交状态消息的更新?
  5. KnewOne 鼓励用户分享新/奇/酷的产品,假如用户觉得某款手机很酷,推介到 KnewOne 后,是否有机会在 KnewOne 上审核发布(目前 KnewOne 上没有 手机 这类产品的条目)?能否谈谈目前 KnewOne 对待这类许多人已经知道、但依然可以是很酷的产品的考虑?
  6. 常能在 KnewOne 上看到很多很"未来"的产品,KnewOne 是否有计划在一线城市(如深圳)试点建立体验店,供用户现场体验这些"未来"产品的魅力?
  7. KnewOne 的团队成员大多也是各种新奇酷产品的爱好者,KnewOne 团队在未来是否有计划定期推出官方的产品测评/新品推荐?
  8. 在 KnewOne 上,「小组」这个入口被放到了一个很明显的位置,但现在小组的组织形式还相对的简单,未来是否有打算着重改善?
  9. 能否简单和大家说说,KnewOne 的初创成员是如何是从认识到组成一支团队的?

目前 KnewOne 团队也在招人中,公司现处于深圳南山区华侨城,弹性工作时间,可以带着宠物来上班,工作环境舒适,还提供Herman Miller Aeron椅子: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觉得 KnewOne 团队靠谱,对他们做的事情感兴趣,可前去勾搭~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 安全 中间件
SegmentFault 思否在 ApacheCon Asia 2022 议题全览
SegmentFault 思否在 ApacheCon Asia 2022 议题全览
150 0
SegmentFault 思否在 ApacheCon Asia 2022 议题全览
|
开发者
归零进一 | SegmentFault 思否社区 10 周年社区福利来了!
归零进一 | SegmentFault 思否社区 10 周年社区福利来了!
261 0
|
安全 数据挖掘 机器人
SegmentFault 思否合伙人江波当选开源社 2022 年度理事和执行长
SegmentFault 思否合伙人江波当选开源社 2022 年度理事和执行长
227 0
SegmentFault 思否合伙人江波当选开源社 2022 年度理事和执行长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算法
社区的力量 | SegmentFault 思否十周年,伙伴们说
社区的力量 | SegmentFault 思否十周年,伙伴们说
363 0
|
开发者
SegmentFault 思否加入 ONES
SegmentFault 思否加入 ONES
137 0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关系型数据库
SegmentFault 专访 Typecho 发起人:Joyqi
SegmentFault 专访 Typecho 发起人:Joyqi
339 0
SegmentFault 专访 Typecho 发起人:Joyqi
|
智能设计 安全 开发工具
以心为边,以梦为界——记 SegmentFault Hackathon 西电专场
4月25日晚19点,一场以“科技城市,智慧生活”为主题的Hackathon——黑客编程马拉松活动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正式拉开了帷幕。10余组开发团队因为共同的想法凝聚在一起,在这个不限平台的黑客编程马拉松中,大家各展其能,互相协作,在4月26日中午12点起的24小时内,用最高效的开发工具最快地实现了自己团队的想法。
176 0
以心为边,以梦为界——记 SegmentFault Hackathon 西电专场
|
Ubuntu 安全 Shell
SegmentFault D-Day 2015 西安站回顾
SegmentFault D-Day 2015 西安站 上周末在 DO+ 咖啡如期进行,第一次在西安自己举办技术沙龙,从技术讨论和嘉宾分享的内容来说,这是一场内容很丰富的沙龙。下面给就是今天分享内容的详细回顾。
147 0
SegmentFault D-Day 2015 西安站回顾
|
存储 移动开发 负载均衡
SegmentFault D-Day 2015 北京站回顾:一场开发者的盛宴
今天我们 SegmentFault D-Day 2015 北京站 在中关村车库咖啡顺利地举行了。沙龙的内容主要是四个重量级的嘉宾分享和圆桌讨论,涉题技术热点、趋势展望和创业历程,内容甚是丰富。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回顾一下今天的分享内容。
172 0
SegmentFault D-Day 2015 北京站回顾:一场开发者的盛宴
|
存储 缓存 前端开发
SegmentFault D-Day 南京站圆桌:技术与产品的结合
我们在今年的 SegmentFault D-Day 技术沙龙里加入了别具一格的「圆桌讨论」环节,圆桌偏重的是技术热点、成长历程以及创业路上的经验交流,和主体的严肃议题分享形成互补,就是为了做出更加 SegmentFault 式的沙龙体验,让技术与实际经验结合,让普通开发者与大牛更深入地交流。
198 0
SegmentFault D-Day 南京站圆桌:技术与产品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