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DayUp:《机器崛起前传》第二十二章【蹒跚而来】读后感(文章源自网络)—听课笔记
《机器崛起前传》
1、机器岂不能有自我?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谓蹒跚。从算盘到晶体管,数千年人类无非想把计算过程外包。而如今,人们发现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都可以转化为计算问题,因此,计算机的能力早就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计算问题,达到了模拟人类的部分行为甚至
思维的程度,但实际上,它本质还是不断计算的图灵机。
但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机器永远不会有自我意识”这种断言。但为什么会呢?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当我们在谈论“自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我”的本质是什么?它存在吗?“自我意识”是基于
理性的吗?“我”是“空”的,“质”与“量”
一个白球被涂红后,一般认为,得到的红球和原来的白球在质上不同一,在量上同一。一个人,或者说“我”,当然也会因
为车祸、结婚、疾病或单纯的成长而使得“我”和先前的“我”在质上不同一。而质的同一的取消会不会取消量的同一,是不明确
的。一般认为质的连续变化则不会取消量的同一。当然这也是可驳斥的。
2、对二元论的拒斥
还原论者认为“我”是无法和大脑、躯体以及一系列物理和精神事件分离的,但二元论的自我却是不同于大脑和躯体的一个
实体,一般被称为“灵魂”。事实上,二元论的自我是独立存在的经验主主体,正是这么一种实体使“我”成为“我”。
以国家为例。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国家的认识上是还原论的。或认为一个国家就是特定的疆土以及国民,以及国民的各种
组织方式(政府等等)的集合,或认为一个国家干脆就是特定民众群体而已。但二元论的国家会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实体,它的
存在不依附于任何的具体事物的存在。
我认为“这种实体存在”是一个单独命题,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其它命题能推导出或者推翻它。这是由这个命题的内容导致的
。它不依赖任何它物的存在而存在,当然我们不可能找出一种客观的物或现象的存在作为证据推翻它或推导出它的存在。那么
我们没有理由认同该种实体的存在。
若这种反驳过于实证主义,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驳斥方法。倘若所有人,包括误认为意识到该种实体的人都没有能力意
识到这种实体,那该种观点更站不住脚;倘若有人能意识到该种实体的存在,而意识本身是属于这种实体的一种经验,若这种
实体产生质变,也就是使“我”成为“我”的本质改变,那再次意识到该种实体的人已经不是“我”,也就是说,“我”是无法通过意识
检验该实体是否已经有性质上的突变的。因此,即算在假定该实体存在的情况下,无论在主观或客观上,它的连续性也无法被
检验,更无法被认知到。
3、关于笛卡尔有趣的论证
笛卡尔赞成二元论,并且用自己的经验论证了灵魂与物理的身体是分离的。他想象了这么一个场景:“我在一天早上像往
常一样,在昏暗的房间里醒来,于是起床刷牙。望向镜子,奇怪的是,却没有看见我的倒影,镜子里只有我背后的墙壁,却没
有被我的身体挡住。当我试图触摸我的头部时,我发现那里空无一物。当我试图看见我的手臂时,我发现我的身体既没有任何
触觉,也完全无法被视线捕捉。”我们当然也可以轻易想象到这么一个场景。
这种科幻的想象何以证明灵魂的存在?
假设灵魂不存在,或者看似灵魂的表象,只是物理的身体的功能,无法脱离大脑、躯体、一系列物理事件的话,那我们
将无法想象到这种场景。就像,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微笑”存在,同时这个本该承载微笑的“身体”不存在;我们也不能想象“一种
滑稽的走路姿势”,脱离于任何一个人的“身体”而存在一样。但显然,我们已经想象到了这种场景,而且非常容易,所以灵魂不依附身体,不是身体的功能,是脱离物理身体的存在。
3、下面是对于这种论证方法的驳斥。
笛卡尔的论证方法是:“如果我们能想象到A脱离于B存在的场景,那么A是脱离于B存在的。”
启明星早晨出现,在太阳西面;长庚星黄昏出现,在太阳东面。我们可以轻易想象到“某一天启明星出现,长庚星却没有
出现”这么一个场景,因此,启明星是可以脱离于长庚星存在的。但是启明星和长庚星却都是金星,它只是一天会出现两次罢了。
4、自由意志意味着灵魂?
先假定自由意志是存在的。
二元论者认为,自由意志是与决定论互斥的,而还原论又赞成一个人是一个特定的大脑和躯体,以及其各自内部及之间
的一系列互联的物理事件的发生,而物理事件的发生都是决定论的,所以还原论不能解释自由意志,所以我们必须转向二元论
来解释自由意志。
首先,自由意志的定义是什么,或者,为何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下面我将列出几种观点:
(A)一个人,能自己产生的目的、欲望,则他有自由意志。
(B)在(A)的前提下,一个人,在同一种情况下,产生的目的、欲望、想法,有随机性,也就是说不是决定性的,则
他有自由意志。
(A)、(B)观点在界定“自己产生的目的”和“外界赋予的目的”的问题上有问题。怎样的目的是自己产生的目的?
在这点又能引出数个观点:
(a) “我”认为该目的是自己产生的,则其就是自己产生的,“我”认为不是则不是,不论“我”是否是理性的。
这种观点若是为真,以下推论将为真。
若存在一位极端的还原论者X,且事实上的确存在,他认为所有其本身的目的的产生究其根本都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
生,不存在自由意志,先不论他的观念是否正确。由于他有如此的观念,基于(a)观点,他是没有自由意志的。由于X的存
在,自由意志不是人的必然属性。但在二元论的观点中,一个人的本质是脱离物理身体以及其中物理事件的发生而存在的,这
是人的必然属性。所以二元论也无法解释自由意志。
(b) “我”产生目的时,遵循某一特定心理过程,并且被“我”意识到该特定心理过程,则该目的是“我”产生的。
例如,假定特定心理过程只是“回忆”,若上文的X先生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回忆”则X先生拥有自由意志,虽然他本人不这么认为。当然事实该特定心理过程不太可能只有“回忆”这一过程,但仍可基于本假设说明问题。
依然以“回忆”为例。意识到“回忆”的过程是否本来就包含在“回忆”这一心理过程?倘若一个人居然未意识到自己的回忆过
程,则我们可以说他回忆了吗?这显然包含两种情况。
(1) “意识到该心理过程的发生”不包含在该心理过程本身中若此为真,则“自由意志”,就是产生该特定心理过程,并且意识到之的能力,称为能力A。
(2) “意识到该心理过程的发生”包含在该心理过程中若此为真,则“自由意志”,就是产生该特定心理过程的能力,称为能力B。
则对于能力A、B的产生,按照二元论的观点,A与B由灵魂产生;按照还原论,能力A、B可被还原为一系列物理事件。两者都可以给出解释。因此,在(b)中,并不能说自由意志的存在意味着二元论是必要的。
(c) “我”产生的目的不是决定性的,则是“我”产生的。当然可能条件(b)也包含在内。
二元论者认为物理过程必然是决定性的。在这一点上,量子物理学、数学中的混沌理论可以进行驳斥,在《机器崛起前传》中则可以称为“鞍点”。但若要维护二元论的观点,也可以在“决定性”的定义上进行讨论。但显然,二元论与还原论在这个观点上都有解释能力。所以二元论依然不是必要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相信“灵魂”,以及类似的非物质实体存在。
5、对还原论的部分拒斥
还原论者主张:
(1) 时间中一个人的同一性成立于某些更特定的事实的成立。
(2) 这些事实能在不预设这个人的同一性甚至这个人的存在的情况下以一种非人格的方式得到客观地描述。
在现当代科学背景下,作为对上述观点中的“事实”二字的展开,还原论者一般有两种观点
(一)认为
(a) 一个人是一个特定活的大脑,以及其内部的一特定系列的互联物理事件的发生或者。
(b)一个人是一个特定活的大脑和躯体,以及其各自内部及之间的一系列互联的物理事件的发生。
(二)认为
(a) 一个人是一连串心理特征的集合,或者说一种“人格”,以及各种精神事件的发生。当然这些精神事件可以还原为物理事件。
它们都无法解决分支问题。由于两个电子之间没有差异,其它粒子同理,因此完美复制一个人的脑、躯体、物理事件、
心理特征、精神事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虽然技术上不可行。
“我”和我的复制品,若都可称为“我”,那么“我”则同时处于两个地方,不可能;若把两个一样的人其中一个称为“我”,则按
还原论的观点,缺乏理由;若两者都不是“我”,则“我”被复制则“死”,即算原本的“我”还完全不知情,原来自己已经“死”了,这
虽然反直觉,但是是唯一一个没有明显逻辑问题的观点。
6、集合还是个体?
另外一个巧妙的观点,提出了一种新描述。“我”若只是一种迹象、个体,则不可同时处在两个地方,但“我”若是一种类型
,一个集合,那么分支问题就被规避了。按照这种观点,所有人都是恰好只有一个元素的一个集合,在其中加一个元素也无妨。
7、空洞问题?
如果一定要说二元论与还原论谁更有道理,还原论更胜一筹。但它仍然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因此也发展出了许多新描
述。但还原论内部的争论,和二元论与还原论之间的争论的差异在于:还原论内部的争论并不涉及事实,也就是说,互相争论
的还原论者都同意所有的事实,因为所有的物理事件都是客观的。并不会有人持有“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假定一种新元素
存在”这种观点。因此,还原论内争论的不是某些物理事实的存在与否,而是对事实的描述。当然二元论与还原论的争论是涉
及事实的,二元论认为非物质实体存在,而还原论者否定这种存在。
我们可以举如下的例子:
根据章程按时开办成员的聚会,因为某些我们已知的原因,这个俱乐部成员停止聚会了一年,在某些成员们已经将该俱
乐部遗忘后,其余成员在停止聚会一年后居然又以同名的俱乐部的名义再次开始按时聚会,并且吸纳了少量新成员。那么一年
后的俱乐部与一年前的俱乐部是同一个俱乐部吗?
这个问题显然只有两个潜在的答案,是或否。有的人会说是,有的人会说否。但这个问题是空洞的。我们知道了所有的
事实,包括所有成员的行为、俱乐部的章程等等,而回答这个问题仅仅涉及如何对这个事实进行描述,因为肯定不会有人像二
元论者一样认为“俱乐部之魂”是永不磨灭的,虽然在它有可能会被作为横幅、口号喊出。
这种问题是空洞的。在承认事件的物质性后,回答一个只涉及对已知事件的描述的问题是空洞的。“世界上有没有猛犸象”则不是空洞问题;而像“中国有多大”也不是空洞问题,提问者提出这个问题表示这个事实对他是未知的。但在两个人已经知道中国有多大,但仍然要争论要用亩还是平方米来描述,这就是空洞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承认还原论之后,关于“自我同一性”描述的问题是空洞的。
7、佛教观点
犊子部:什么是“实有”,什么是“名有”? 世亲:如果某物自己存在,那么它就具有一种实有。但是如果某物代表一种组合,它就是一种名有。这是有道理的。空洞问题是在已经知道名有包含的所有实有后,对名有的描述上的问题。不过,可能在佛教观点看来,几乎所有问题都是空洞的。当然佛教其它的“俗谛”,比如转世之类,则是没有充足理由的。
8、总结
“我”的存在与否,如何存在并不重要,至于到底什么重要则不在这里讨论。在排除了二元论后,我们至少可以说,自我的
本质并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是我们的大脑、躯体、其中发生的物理事件以及以物理事件为基础的精神事件。我们在直觉上
对“自我”坚定不移的信念是非理性的,它只是一种信念。那么,如果我们想让机器也拥有“自我”的意识,我们需要给予它这种
“信念”。有认为两种道路:
(1) 模拟人类关于这种信念的心理过程,然后由心理过程导致行为。
(2)仅仅模拟人类由这种信念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比如“相对于利他更倾向于自利”等等倾向。但没有心理过程。
我们也许会认为第一种更接近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但我们对机器的要求是效果,是“以假乱真”,所以这两种实现方法
哪个好可能只能在它们实现后才知道。甚至,这两者在本质上也许是一样的。
综上,我认为我们应该它的实现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