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系列文章的目录——[系列文章目录] 回到本章目录——[第1章目录]
1.2.3 见识编程中的“低级”错误
在自己编程序时,缺个符号,错个表达,这很常见。介绍一个学习方法——撞错。刚学编程,在已经能正确运行的程序基础,故意捣乱,将对的改错了观察一下,这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故意捣乱的方法,会见识到各种低级的错误。以后编程中真的出现了一时的疏忽,你可以给出轻蔑的一撇:“小样,见过你了。”
不少问题,只是初学者初涉编程才会遇到,是属于积累“常识”阶段特有的现象。不要试图找一个“错误大全”之类的资料全去看,这些常识是在实践中得到的。在熟悉之后,会觉得这些就是自然的事。
说到程序中出现的错误,人们常称之为“Bug”。Bug一词的原意是“臭虫”或“虫子”怎么会和程序中的错误挂上钩呢?
原来,第一代的计算机是由许多庞大且昂贵的真空管组成,真空管是可以发光的。由于计算机运行产生的光和热,引得一只小虫子(Bug)钻进了一支真空管内,导致整个计算机无法工作。研究人员费尽周折,总算发现问题所在,把这只小虫子从真空管中取出后,计算机又恢复正常。后来,Bug这个名词就沿用下来,表示电脑系统或程序中隐藏的错误、缺陷或问题。
与Bug相对应,发现Bug并加以纠正的过程叫做“Debug”。写的程序中有Bug,自然就要Debug。在Code::Blocks中,提供的调试工具,也就称为是Debugger。
能够敏感地发现Bug,这需要一段时间的编程积累。此处列出几种在初学者中常见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困顿是有必要的。这些问题的存在,让不少缺乏耐心的人产生了不好的感受。借助于这些罗列,让这些常识性的困难不会成为障碍。但要知道,面对困难,这样的提示并不总是有。顺利地起步了,这是首先要做到的。
“微课件1.3 程序中的几种‘低级’错误”中,给出了一些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