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基础技术:Linux Namespace【下】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公网NAT网关,每月750个小时 15CU
简介: 收获: 模仿docker0的那一套IP命令集,太TMD酷了!I'm starving. 另外两点: 1. 网络原理之后的Docker方面: Docker的resolv.conf没有用这样的方式,而是用了上篇中的Mount Namesapce的那种方式另外,docker是用进程的PID来做Network Namespace的名称的。2. IPVLAN  

收获:

模仿docker0的那一套IP命令集,太TMD酷了!I'm starving.

另外两点:

1. 网络原理之后的Docker方面:

2. IPVLAN

    当然,无论是Docker的NAT方式,还是混杂模式都会有性能上的问题,NAT不用说了,存在一个转发的开销,混杂模式呢,网卡上收到的负载都会完全交给所有的虚拟网卡上,于是就算一个网卡上没有数据,但也会被其它网卡上的数据所影响。

这两种方式都不够完美,我们知道,真正解决这种网络问题需要使用VLAN技术,于是Google的同学们为Linux内核实现了一个IPVLAN的驱动,这基本上就是为Docker量身定制的。




Docker基础技术:Linux Namespace(下)

2015年4月16日   

jail_cell在 Docker基础技术:Linux Namespace(上篇)中我们了解了,UTD、IPC、PID、Mount 四个namespace,我们模仿Docker做了一个相当相当山寨的镜像。在这一篇中,主要想向大家介绍Linux的User和Network的Namespace。

好,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还剩下的这两个Namespace。

User Namespace

User Namespace主要是用了CLONE_NEWUSER的参数。使用了这个参数后,内部看到的UID和GID已经与外部不同了,默认显示为65534。那是因为容器找不到其真正的UID所以,设置上了最大的UID(其设置定义在/proc/sys/kernel/overflowuid)。

要把容器中的uid和真实系统的uid给映射在一起,需要修改 /proc/<pid>/uid_map 和/proc/<pid>/gid_map 这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的格式为:

ID-inside-ns ID-outside-ns length

其中:

  • 第一个字段ID-inside-ns表示在容器显示的UID或GID,
  • 第二个字段ID-outside-ns表示容器外映射的真实的UID或GID。
  • 第三个字段表示映射的范围,一般填1,表示一一对应。

比如,把真实的uid=1000映射成容器内的uid=0

$ cat /proc/2465/uid_map
         0       1000          1

再比如下面的示例:表示把namespace内部从0开始的uid映射到外部从0开始的uid,其最大范围是无符号32位整形

$ cat /proc/$$/uid_map
         0          0          4294967295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 写这两个文件的进程需要这个namespace中的CAP_SETUID (CAP_SETGID)权限(可参看Capabilities
  • 写入的进程必须是此user namespace的父或子的user namespace进程。
  • 另外需要满如下条件之一:1)父进程将effective uid/gid映射到子进程的user namespace中,2)父进程如果有CAP_SETUID/CAP_SETGID权限,那么它将可以映射到父进程中的任一uid/gid。

这些规则看着都烦,我们来看程序吧(下面的程序有点长,但是非常简单,如果你读过《Unix网络编程》上卷,你应该可以看懂):

#define _GNU_SOURCE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wait.h>
#include <sys/mount.h>
#include <sys/capability.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ched.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define STACK_SIZE (1024 * 1024)
 
staticchar container_stack[STACK_SIZE];
char*const container_args[] = {
    "/bin/bash",
    NULL
};
 
intpipefd[2];
 
voidset_map(char* file,int inside_id, int outside_id, int len) {
    FILE* mapfd =fopen(file,"w");
    if(NULL == mapfd) {
        perror("open file error");
        return;
    }
    fprintf(mapfd,"%d %d %d", inside_id, outside_id, len);
    fclose(mapfd);
}
 
voidset_uid_map(pid_t pid, intinside_id, intoutside_id, intlen) {
    charfile[256];
    sprintf(file,"/proc/%d/uid_map", pid);
    set_map(file, inside_id, outside_id, len);
}
 
voidset_gid_map(pid_t pid, intinside_id, intoutside_id, intlen) {
    charfile[256];
    sprintf(file,"/proc/%d/gid_map", pid);
    set_map(file, inside_id, outside_id, len);
}
 
intcontainer_main(void* arg)
{
 
    printf("Container [%5d] - inside the container!\n", getpid());
 
    printf("Container: eUID = %ld;  eGID = %ld, UID=%ld, GID=%ld\n",
            (long) geteuid(), (long) getegid(), (long) getuid(), (long) getgid());
 
    /* 等待父进程通知后再往下执行(进程间的同步) */
    charch;
    close(pipefd[1]);
    read(pipefd[0], &ch, 1);
 
    printf("Container [%5d] - setup hostname!\n", getpid());
    //set hostname
    sethostname("container",10);
 
    //remount "/proc" to make sure the "top" and "ps" show container's information
    mount("proc","/proc","proc", 0, NULL);
 
    execv(container_args[0], container_args);
    printf("Something's wrong!\n");
    return1;
}
 
intmain()
{
    constint gid=getgid(), uid=getuid();
 
    printf("Parent: eUID = %ld;  eGID = %ld, UID=%ld, GID=%ld\n",
            (long) geteuid(), (long) getegid(), (long) getuid(), (long) getgid());
 
    pipe(pipefd);
  
    printf("Parent [%5d] - start a container!\n", getpid());
 
    intcontainer_pid = clone(container_main, container_stack+STACK_SIZE,
            CLONE_NEWUTS | CLONE_NEWPID | CLONE_NEWNS | CLONE_NEWUSER | SIGCHLD, NULL);
 
     
    printf("Parent [%5d] - Container [%5d]!\n", getpid(), container_pid);
 
    //To map the uid/gid,
    //   we need edit the /proc/PID/uid_map (or /proc/PID/gid_map) in parent
    //The file format is
    //   ID-inside-ns   ID-outside-ns   length
    //if no mapping,
    //   the uid will be taken from /proc/sys/kernel/overflowuid
    //   the gid will be taken from /proc/sys/kernel/overflowgid
    set_uid_map(container_pid, 0, uid, 1);
    set_gid_map(container_pid, 0, gid, 1);
 
    printf("Parent [%5d] - user/group mapping done!\n", getpid());
 
    /* 通知子进程 */
    close(pipefd[1]);
 
    waitpid(container_pid, NULL, 0);
    printf("Parent - container stopped!\n");
    return0;
}

上面的程序,我们用了一个pipe来对父子进程进行同步,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子进程中有一个execv的系统调用,这个系统调用会把当前子进程的进程空间给全部覆盖掉,我们希望在execv之前就做好user namespace的uid/gid的映射,这样,execv运行的/bin/bash就会因为我们设置了uid为0的inside-uid而变成#号的提示符。

整个程序的运行效果如下:

hchen@ubuntu:~$id
uid=1000(hchen) gid=1000(hchen)groups=1000(hchen)
 
hchen@ubuntu:~$ ./user#<--以hchen用户运行
Parent: eUID = 1000;  eGID = 1000, UID=1000, GID=1000
Parent [ 3262] - start a container!
Parent [ 3262] - Container [ 3263]!
Parent [ 3262] - user/groupmapping done!
Container [    1] - inside the container!
Container: eUID = 0;  eGID = 0, UID=0, GID=0#<---Container里的UID/GID都为0了
Container [    1] - setuphostname!
 
root@container:~# id #<----我们可以看到容器里的用户和命令行提示符是root用户了
uid=0(root) gid=0(root)groups=0(root),65534(nogroup)

虽然容器里是root,但其实这个容器的/bin/bash进程是以一个普通用户hchen来运行的。这样一来,我们容器的安全性会得到提高。

我们注意到,User Namespace是以普通用户运行,但是别的Namespace需要root权限,那么,如果我要同时使用多个Namespace,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我们先用一般用户创建User Namespace,然后把这个一般用户映射成root,在容器内用root来创建其它的Namesapce。

Network Namespace

Network的Namespace比较啰嗦。在Linux下,我们一般用ip命令创建Network Namespace(Docker的源码中,它没有用ip命令,而是自己实现了ip命令内的一些功能——是用了Raw Socket发些“奇怪”的数据,呵呵)。这里,我还是用ip命令讲解一下。

首先,我们先看个图,下面这个图基本上就是Docker在宿主机上的网络示意图(其中的物理网卡并不准确,因为docker可能会运行在一个VM中,所以,这里所谓的“物理网卡”其实也就是一个有可以路由的IP的网卡)

network.namespace

上图中,Docker使用了一个私有网段,172.40.1.0,docker还可能会使用10.0.0.0和192.168.0.0这两个私有网段,关键看你的路由表中是否配置了,如果没有配置,就会使用,如果你的路由表配置了所有私有网段,那么docker启动时就会出错了。

当你启动一个Docker容器后,你可以使用ip link show或ip addr show来查看当前宿主机的网络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docker0,还有一个veth22a38e6的虚拟网卡——给容器用的):

hchen@ubuntu:~$ ip link show
1: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65536 qdisc noqueue state ...
    link/loopback00:00:00:00:00:00 brd 00:00:00:00:00:00
2: eth0: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
    link/ether00:0c:29:b7:67:7d brd ff:ff:ff:ff:ff:ff
3: docker0: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
    link/ether56:84:7a:fe:97:99 brd ff:ff:ff:ff:ff:ff
5: veth22a38e6: <BROAD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
    link/ether8e:30:2a:ac:8c:d1 brd ff:ff:ff:ff:ff:ff

那么,要做成这个样子应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看一组命令:

## 首先,我们先增加一个网桥lxcbr0,模仿docker0
brctl addbr lxcbr0
brctl stp lxcbr0 off
ifconfiglxcbr0 192.168.10.1/24up #为网桥设置IP地址
 
## 接下来,我们要创建一个network namespace - ns1
 
# 增加一个namesapce 命令为 ns1 (使用ip netns add命令)
ip netns add ns1
 
# 激活namespace中的loopback,即127.0.0.1(使用ip netns exec ns1来操作ns1中的命令)
ip netnsexec ns1   ip link set dev lo up
 
## 然后,我们需要增加一对虚拟网卡
 
# 增加一个pair虚拟网卡,注意其中的veth类型,其中一个网卡要按进容器中
ip link add veth-ns1type veth peer name lxcbr0.1
 
# 把 veth-ns1 按到namespace ns1中,这样容器中就会有一个新的网卡了
ip linkset veth-ns1 netns ns1
 
# 把容器里的 veth-ns1改名为 eth0 (容器外会冲突,容器内就不会了)
ip netnsexec ns1  ip link set dev veth-ns1 name eth0
 
# 为容器中的网卡分配一个IP地址,并激活它
ip netnsexec ns1 ifconfig eth0 192.168.10.11/24 up
 
 
# 上面我们把veth-ns1这个网卡按到了容器中,然后我们要把lxcbr0.1添加上网桥上
brctl addif lxcbr0 lxcbr0.1
 
# 为容器增加一个路由规则,让容器可以访问外面的网络
ip netnsexec ns1     ip route add default via 192.168.10.1
 
# 在/etc/netns下创建network namespce名称为ns1的目录,
# 然后为这个namespace设置resolv.conf,这样,容器内就可以访问域名了
mkdir-p /etc/netns/ns1
echo"nameserver 8.8.8.8" > /etc/netns/ns1/resolv.conf

上面基本上就是docker网络的原理了,只不过,

了解了这些后,你甚至可以为正在运行的docker容器增加一个新的网卡:

ip link add peerAtype veth peer name peerB
brctl addif docker0 peerA
ip linkset peerA up
ip linkset peerB netns ${container-pid}
ip netnsexec ${container-pid} ip link set dev peerB name eth1
ip netnsexec ${container-pid} ip link set eth1 up ;
ip netnsexec ${container-pid} ip addr add ${ROUTEABLE_IP} dev eth1 ;

上面的示例是我们为正在运行的docker容器,增加一个eth1的网卡,并给了一个静态的可被外部访问到的IP地址。

这个需要把外部的“物理网卡”配置成混杂模式,这样这个eth1网卡就会向外通过ARP协议发送自己的Mac地址,然后外部的交换机就会把到这个IP地址的包转到“物理网卡”上,因为是混杂模式,所以eth1就能收到相关的数据,一看,是自己的,那么就收到。这样,Docker容器的网络就和外部通了。

当然,无论是Docker的NAT方式,还是混杂模式都会有性能上的问题,NAT不用说了,存在一个转发的开销,混杂模式呢,网卡上收到的负载都会完全交给所有的虚拟网卡上,于是就算一个网卡上没有数据,但也会被其它网卡上的数据所影响。

这两种方式都不够完美,我们知道,真正解决这种网络问题需要使用VLAN技术,于是Google的同学们为Linux内核实现了一个IPVLAN的驱动,这基本上就是为Docker量身定制的。

Namespace文件

上面就是目前Linux Namespace的玩法。 现在,我来看一下其它的相关东西。

让我们运行一下上篇中的那个pid.mnt的程序(也就是PID Namespace中那个mount proc的程序),然后不要退出。

$ sudo ./pid.mnt
[sudo] passwordfor hchen:
Parent [ 4599] - start a container!
Container [    1] - inside the container!

我们到另一个shell中查看一下父子进程的PID:

hchen@ubuntu:~$ pstree -p 4599
pid.mnt(4599)───bash(4600)

我们可以到proc下(/proc//ns)查看进程的各个namespace的id(内核版本需要3.8以上)。

下面是父进程的:

hchen@ubuntu:~$sudo ls -l /proc/4599/ns
total 0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ipc -> ipc:[4026531839]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mnt -> mnt:[4026531840]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net -> net:[4026531956]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pid -> pid:[4026531836]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user -> user:[4026531837]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uts -> uts:[4026531838]

下面是子进程的:

hchen@ubuntu:~$sudo ls -l /proc/4600/ns
total 0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ipc -> ipc:[4026531839]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mnt -> mnt:[4026532520]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net -> net:[4026531956]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pid -> pid:[4026532522]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user -> user:[4026531837]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4月  7 22:01 uts -> uts:[4026532521]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ipc,net,user是同一个ID,而mnt,pid,uts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两个进程指向的namespace编号相同,就说明他们在同一个namespace下,否则则在不同namespace里面。

这些文件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一旦这些文件被打开,只要其fd被占用着,那么就算PID所属的所有进程都已经结束,创建的namespace也会一直存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mount –bind /proc/4600/ns/uts ~/uts 来hold这个namespace。

另外,我们在上篇中讲过一个setns的系统调用,其函数声明如下:

intsetns(intfd, intnstype);

其中第一个参数就是一个fd,也就是一个open()系统调用打开了上述文件后返回的fd,比如:

fd = open("/proc/4600/ns/nts", O_RDONLY); // 获取namespace文件描述符
setns(fd, 0);// 加入新的namespace

参考文档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酷 壳 – CoolShell.cn ,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  访问 酷壳404页面 寻找遗失儿童。 ===——

相关实践学习
每个IT人都想学的“Web应用上云经典架构”实战
本实验从Web应用上云这个最基本的、最普遍的需求出发,帮助IT从业者们通过“阿里云Web应用上云解决方案”,了解一个企业级Web应用上云的常见架构,了解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可扩展的企业级应用架构。
目录
相关文章
|
2天前
|
Unix Linux Docker
CentOS停更沉寂,RHEL巨变限制源代:Docker容器化技术的兴起助力操作系统新格局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管理和控制硬件与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高效、安全的运行环境。Linux作为开源、跨平台的操作系统,具有高度可定制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服务器、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其发展得益于庞大的社区支持,多种发行版如Ubuntu、Debian、Fedora等满足不同需求。
15 4
|
24天前
|
开发框架 安全 开发者
Docker 是一种容器化技术,支持开发者将应用及其依赖打包成容器,在不同平台运行而无需修改。
Docker 是一种容器化技术,支持开发者将应用及其依赖打包成容器,在不同平台运行而无需修改。本文探讨了 Docker 在多平台应用构建与部署中的作用,包括环境一致性、依赖管理、快速构建等优势,以及部署流程和注意事项,展示了 Docker 如何简化开发与部署过程,提高效率和可移植性。
53 4
|
24天前
|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算法
Docker容器环境中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的技术与方法,涵盖环境变量、DNS、集中式服务发现系统等方式
本文探讨了Docker容器环境中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的技术与方法,涵盖环境变量、DNS、集中式服务发现系统等方式,以及软件负载均衡器、云服务负载均衡、容器编排工具等实现手段,强调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及面临挑战的应对措施。
55 3
|
26天前
|
运维 Kubernetes Docker
深入理解容器化技术:Docker与Kubernetes的协同工作
深入理解容器化技术:Docker与Kubernetes的协同工作
46 1
|
27天前
|
安全 持续交付 Docker
深入理解并实践容器化技术——Docker 深度解析
深入理解并实践容器化技术——Docker 深度解析
50 2
|
28天前
|
持续交付 开发者 Docker
探索容器化技术Docker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探索容器化技术Docker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
28天前
|
持续交付 开发者 Docker
探索容器化技术Docker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探索容器化技术Docker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
26天前
|
Kubernetes Linux 开发者
深入探索容器化技术——Docker 的实战应用
深入探索容器化技术——Docker 的实战应用
74 0
|
27天前
|
持续交付 开发者 Docker
深入理解并实践容器化技术——Docker篇
深入理解并实践容器化技术——Docker篇
42 0
|
27天前
|
存储 Cloud Native 开发者
深入探索容器化技术——Docker的实战应用
深入探索容器化技术——Docker的实战应用
36 0